第4章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 用心理學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 韋志中 鄧偉平
- 4618字
- 2021-05-06 17:25:18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根本性質和基本特征,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高度重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包括三個層面的內容,國家層面、社會層面和個人層面。
一、價值與價值觀
“價值”的本意是“可寶貴、可珍貴、令人喜愛、值得重視”。馬克思主義認為,價值本質上是事物與客體的性質、屬性對人的需要的滿足關系。簡而言之,價值產生于人與外物的關系。它不僅依賴主體和客體,而且還受制于主體改造客體的歷史性和社會實踐活動。
一個物件,有人看到會很喜歡,而有人看到卻很厭惡。因此對于喜歡的人來說,這個物件就是有價值的,而對于不喜歡的人來說,這物件就沒有價值,這是價值觀在起作用。
價值觀是人們對有關對象所含價值的基本看法。你覺得一個物件是否有價值,就是由價值觀決定的。我們現在判斷是非,做出抉擇與取舍,也是由價值觀決定的。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每個人會有很多種價值觀,比如自己與他人的關系、個人與企業的關系,個人對金錢、榮譽的態度等。不同的人也會有不同的價值觀,比如有的人喜歡自由,有的人喜歡穩定等。在諸多價值觀中,處于核心地位的價值觀就是核心價值觀。核心價值觀能夠體現社會成員的根本利益,反映社會成員的價值訴求,對社會變革與進步起著推動的作用。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根本性質和基本特征。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包括三個層面的內容,國家層面、社會層面和個人層面。其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這三個層面并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響的統一體。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價值追求,它體現了我國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建設的內在發展要求;“自由、平等、公平、法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社會屬性,它體現了我國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的總體價值目標;“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體現的是全體公民的基本價值追求和道德準則。
這三個層面的核心價值觀相互聯系、相互貫通,體現了國家、集體和個人在價值目標上的統一,體現了國家目標、社會導向和個人行為準則的統一。
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建、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的引領作用,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貫穿于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因此,如何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地生根,成為每個中國人的價值追求和生存方式,對于國家、民族和個人來講,都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現實課題。
三、基層干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面臨的問題
基層干部作為最接近人民群眾的一個群體,其所作所為都直接關系著群眾的切身利益,其一言一行都代表著黨和國家的形象。基層干部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也會遇到一些問題:
1.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認識不清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12個詞、24個字的含義目前很大程度上只停留在墻面的宣傳標識,停留在會議,離人們真正認識到位還有很大的差距。基層干部可能并不清楚除了完成上級的要求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到底在哪里。
新疆大學的趙亞峰曾對甘肅省靜寧縣的基層干部展開調查,發現問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黨在什么時候首次明確提出來”時,知道的人非常少;在參與調查的481名基層黨員干部中有35.97%的人選擇了“十七屆六中全會”;17.46%的人選擇“十五屆六中全會”,18.09%的人選擇了“十八屆六中全會”,只有28.48%的人選擇了正確答案“十六屆六中全會”。另外,針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個層面的內容,在“最認同哪些層面的內容”這一問題上,只有36.8%的基層黨員干部選擇了“都贊同”,有20.79%的人選擇“國家層面”,有30.35%的人選擇“社會層面”,有12.06%的人選擇“個人層面”。
由此可以看出,基層黨員干部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個層面的基本理論內容認識不到位,或者說只停留在表面的一些認知上,沒有真正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個層面之間是缺一不可的統一關系,從而導致了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個層面的價值要求缺乏認同。
2.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自身的關系理解不到位
部分基層黨員干部沒能清晰領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提高自身素養及加強基層工作的重要性。簡單而言是沒有理清自身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間的關系的重要性,也沒有深刻思考自身需要做什么工作。
在趙亞峰的調查中,雖然有86.49%的基層黨員干部認為,自己毋庸置疑應該成為建設社會主義富強中國的一員,但也有10.6%的基層黨員干部覺得富強的關鍵是看自己是否幸福,還有2.91%的基層黨員干部認為國家富強是大人物的事,與他們沒有關系。
與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相比,一些基層黨員干部甚至覺得社會主義并不比資本主義好,在他們眼里資本主義的某些方面是較為優秀的。可見一些基層黨員干部對國家富強、和諧與自身的關系產生了懷疑,主要是因為他們對國家的國情理解不到位,導致對國家富強、和諧與自身的關系認識不清。
3.對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信心不足
我國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各種社會矛盾凸顯,基層干部疲于奔命應付各類突發應急事件,便產生一種“無事就是本事,擺平就是水平”的思維。于是一些基層干部看不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于解決實際問題的希望,甚至產生懷疑。缺少對體系的信心不利于提高人們踐行的積極性。
在趙亞峰的調查中,提到“建設公正、法治社會主義社會是否充滿信心”這一問題時:只有29.73%的基層黨員干部選擇“非常有信心”,54.05%的基層黨員干部選擇“比較有信心”,還有12.68%的基層黨員干部表示“信心不足”。因此可以看出有些基層黨員干部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設并沒有堅定信念。
“公正”作為一直以來的社會關注點,基層黨員干部們也紛紛表達了自己對公正問題的看法。有9.15%的基層黨員干部表示“從來沒有遇到過不公正的待遇”。71.52%基層黨員干部認為自己“在工作過程當中遇到過不公正的待遇”。甚至有17.05%基層黨員干部覺得自己“一直都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可見占很大比例的基層黨員干部對建設公正的社會主義社會產生懷疑,導致信心不足。
作為在意識形態領域內維護核心價值觀的特殊存在,某些基層黨員干部卻沒能將我國的國情了解深切。沒有認識到我國現階段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國家制度還未得到健全,各種社會矛盾也還有很多,如還存在貧富差距逐漸擴大、社會保障水平還未成熟、資源分配尚不合理等現象,這些使得基層黨員干部對國家富強、和諧與自身關系產生了懷疑。
在人們內心深處一直向往著自由、民主、法治的社會,我們現在構建中國夢,就是要通過廣大人民的長期不斷努力奮斗走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良好社會局面。但正是這種長期性使得有些人看不到希望,從而對實現這一目標產生懷疑。
四、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作為青年中最有創造精神和超越意識的大學生群體,他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與踐行,關系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如果要深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要先從社會的新鮮力量大學生的教育開始。
有研究者針對大學生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程度進行調查,發現了解核心價值體系者占20%,不是很了解者占39%,甚至有15%的大學生表示自己不知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中國發展前景的看法,55%的大學生選擇了中國崛起論,33%的大學生選擇了中國崩潰論,11%的大學生則認為與自己無關。
部分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性認知不足。據有關調查顯示,當問到“你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了解程度”這個問題時,僅有12.8%的大學生回答“十分了解”,42.9%的大學生回答“比較清楚”,37.2%的大學生只是“知道一點點”,7.1%的大學生則“完全不了解”。
部分大學生對核心價值觀的情感認同不高,僅有31.4%的大學生“完全贊同”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我國的主流價值觀,35.7%的學生回答“部分贊成”,23.8%的學生認為核心價值觀不能代表所有人的價值追求。
另外,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參與度不高,調查顯示,僅有30%左右的大學生會積極參與到價值觀培育的相關課程和實踐中去,62%的學生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被動參與相關活動,甚至還有學生從未參與過類似的活動。
五、核心價值觀的踐行需要調動個體的積極性
不管是對基層干部的調查,還是對大學生的調查,結果都表明人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培育和踐行工作還沒有做到位。部分人甚至對核心價值觀還存在認知偏見和漠視心理。而如何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落實在人們的行為中,目前還在探索中。
社會發展的歷史證明:當社會處于穩定發展時期時,會特別關注個人和集體的積極品質,也開始注重提高個人和集體的生活品質;這些關注將進一步促進社會的繁榮與富強,兩者之間互為因果,互相促進。
積極心理學是20世紀末最早在西方興起的一股心理學力量,其創始人是美國當代著名心理學家塞利格曼。它采用科學的原則和方法來研究幸福,倡導心理學的積極取向,以研究人類的積極心理品質、關注人類的健康幸福與和諧發展。積極心理學的內容和理念,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方面的需求不謀而合。
無論是價值觀還是社會心態都屬于人們的心理內容之一,一個是觀念,一個是態度。如何讓人們的個體觀念和態度提升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高度并培育理性平和的社會心態,雖可以從社會意識形態的角度去做工作,但更適合從個體心理發展規律的角度去做工作。
如果說從社會意識形態的角度去做工作是從個體的外部環境影響個體心理,那么,從個體心理成長發展的角度去做工作就是從個體心理內部矯正并提升。后者更深入更易為人們所接受。
積極心理學的研究發現每個人都存在追求善良,追求公平,追求美好幸福的內心需求,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能滿足人們內心的這些需求。因此,讓積極心理的開拓與核心價值觀教育相結合,研究開展包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積極心理品質教育和服務,就能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地生根,深入人心。
如何充分發揮心理學對人們心理成長的作用,如何從人們內心成長需要的角度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深植入人們內心中,并成為每個人自我心理發展的一部分,從而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就是本書研究的重點。當人們的內心體驗與觀念認識相結合,就會自覺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覺地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導自己的社會實踐。
參考文獻
[1]肖文桂.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精神文明建設[J].福州黨校學報,2015(01):45—48.
[2]于建瑋,趙麗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和諧美思想[J].中共珠海市委黨校珠海市行政學院學報,2015(03):43—46.
[3]邱國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研究[D].武漢:武漢大學,2013.
[4]趙亞鋒.基層黨員干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研究[D].烏魯木齊:新疆大學,2016.
[5]馮玉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基層黨建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D].湘潭:湘潭大學,2016.
[6]韋志中,漆德安,林平光.社會心理服務的機遇與挑戰[M].北京:臺海出版社,2019.122—131.
[7]崔美玉.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現狀調查[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3,21(12):1854—1857.
[8]劉艷琴.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和踐行的心理學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6(12):40+42—43.
[9]高金霞.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錦州:渤海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