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第二次變性:從“陰性”變為“陽性”

隨著心理學相關研究的不斷深入發展,心理學發展的方向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這種改變的風潮起始于20世紀五六十年代,并于20世紀七八十年代達到巔峰。在這個階段,心理研究工作者的目光開始著眼于健康人群。與此同時心理學的第三勢力也開始逐漸興盛起來,這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人本主義”。

人本主義心理學者反對行為主義把對動物研究時使用的方式方法套用于人類,只研究人的行為。他們認為這樣就不能理解人的內在本性。在此之上,人本主義心理學者又批評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研究只專注于神經癥和精神病人,不考察正常人心理,因而被稱為心理學的第三種勢力。人本主義主張人性中的一些部分是具有積極性的,借助一些外部力量的推動,人性中的積極部分就可以起到自我幫助的作用,此時主要是心理學的“陽性模式”。

人本主義使心理學界看到了人的心理與人的本質的一致性,強調必須從人的本性出發研究人的心理。這種來自西方的人本主義觀點和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些觀點是一致的。早在兩千多年以前,孟子就提出了人性本善的觀點,而這種思想到了明代心學代表、大思想家王守仁這里就更加的深入與深刻。

所以,無論是人本主義學者還是中國的古代思想家,都一致認為人本身是具有這些積極性的內在力量的。正是由于這種轉變,一些心理學者例如人本主義創始人羅杰斯,需求理論的提出者馬斯洛都開始關注人性中的積極方面。馬斯洛就曾經說過,“對自我實現的渴望,即個人在潛在的事物中實現的傾向。這種傾向可能被表述為渴望變得越來越真實,成為一個人能夠成為的一切”。

在此之后,美國的積極心理學開始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自1997年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提出積極心理學理論以來,許多學者對幸福、積極情感和幸福等概念進行了研究。積極心理學的目標是使正常人在某些良性條件下更加健康和諧地發展,且認為心理學有三大使命:治療心理疾病、提高生活質量和開發潛在人才。積極心理學的興盛標志著心理學者對人性光輝面、積極面的推動達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主站蜘蛛池模板: 萨嘎县| 漳州市| 资中县| 浮山县| 东至县| 微博| 卓资县| 子长县| 江山市| 溧水县| 尼勒克县| 石渠县| 南华县| 米易县| 虹口区| 饶河县| 志丹县| 铜梁县| 息烽县| 卫辉市| 和硕县| 西藏| 碌曲县| 六盘水市| 斗六市| 莱州市| 临潭县| 隆德县| 金乡县| 阳山县| 车险| 若尔盖县| 南昌县| 南丰县| 平顺县| 德昌县| 通化县| 中卫市| 嘉鱼县| 甘谷县| 建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