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這個世界上最復雜的動物。高興的時候,你會手舞足蹈;憤怒的時候,你會咬牙切齒;憂心的時候,你會茶飯不思;悲傷的時候,你會痛心疾首。
情緒是與生俱來的東西,高興、悲傷不用別人教,天生就會。但是,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情緒,不讓壞情緒影響正常的生活,卻是通過后天學習得來的。不順心、不如意的時候,厄運當頭的時候,能夠調節自己的不良情緒,才可以理性決策、正確行動。
1.生活本身就是一種心情
很多人不知道生活該是什么樣子的,其實心情就在為生活提供色彩。如果心情總是為生活提供灰色,那么生活描繪出來的世界也是灰色的;如果努力讓心情五顏六色、燦爛斑斕,那么你的生活也是豐富而光明的。
在一個星期六的早晨,一位牧師在準備布道,他的妻子出去買東西了。那天在下雨,他的小兒子吵鬧不休,令人討厭。最后,這位牧師在失望中拾起一本舊雜志,一頁一頁地翻閱,直到翻到一幅色彩鮮艷的大圖畫——一幅世界地圖。他就從那本雜志上撕下這一頁,再把它撕成了碎片,丟在起坐間的地上,說道:
“小約翰,如果你能拼攏這些碎片,我就給你2角5分錢。”
牧師以為這件事會使小約翰花費幾乎一上午的時間。但是不到10分鐘,就有人敲他的房門。原來,兒子完成了父親布置的任務。
“孩子,你怎么把這件事做得這樣快?”牧師問道。
“啊,”小約翰說,“這很容易。在地圖的背面有一個人的照片。我就把這個人的照片拼到一起,然后把它翻過來。我想如果這個人是正確的,那么,這個世界就是正確的。”
牧師微笑起來,給了他的兒子2角5分錢。“你也替我準備好了明天的演講詞。”他說,“如果一個人是正確的,他的世界也就會是正確的。”
如果你想改變你的生活,首先就應該改變你自己。如果你是正確的,你的生活也會是正確的。這就是心態積極者告訴你的秘訣。當你抱著積極的心態時,你在生活中遇到的那些困難在你面前勢必要低頭。
心情影響著你的行動,而行動又給你帶來不同的生活。悲觀的人,總是在行動上變得消極、遲緩、不情愿,他們不是被生活打敗而是被自己打敗;樂觀的人呢,他們的行動總是表現得積極、享受、快樂,他們首先享受了自己的樂觀心態然后才能享受生活。悲觀的人總是認為不可能,樂觀的人總是認為沒有什么不可能。
如果你總是感覺自己心情低落失望,那么你的生活就是消極的;如果你總是覺得心情如陽光一樣明媚,那么你的生活就是溫暖積極的。這就是心情為我們的生活施展的魔法。
心態決定一切,這是生活的哲理。擁有好心情,就是成功的保證,樂觀積極的心態可以指引我們向前的步伐。
情緒調節
人生就像天氣,不會每天都陽光明媚,它也會遭遇陰天、雨天、大雪、風暴。我們沒有辦法左右生活的軌跡,但是擁有一份好心情就能發現陰天也有美麗,風暴也能帶來意義。生活不缺少美好,而是缺少美好的心情。
2.做情緒的調節師
一位哲人曾經說過:“一個人的心態就是一個人真正的主人,要么你去駕馭生命,要么是生命駕馭你,而你的心態將決定誰是坐騎,誰是騎師。”既然你是自己的主人,那么你就要學會做情緒的調節師。
一個名叫維克多·弗蘭克的德國精神病博士,曾經在納粹集中營里被關押了很多日子,飽受了納粹分子的凌辱和非人的對待。
弗蘭克曾經絕望過,因為這里只有屠殺和血腥,沒有人性,沒有尊嚴。那些持槍的人,都是野獸,可以不眨眼地屠殺一位母親、兒童或者老人。
他時刻生活在恐懼中,這種對死的恐懼讓他感到一種巨大的情緒壓力。集中營里,每天都有因此而發瘋的人。弗蘭克知道,如果不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也難以逃脫精神失常的厄運。
有一次,弗蘭克隨著長長的隊伍到集中營的工地上去勞動。一路上,他產生了幻想:晚上能不能活著回來?是否能吃上晚餐?他的鞋帶斷了,能不能找到一根新的?這些幻想讓他感到厭倦和不安。于是,他強迫自己不再去想那些倒霉的事,而是刻意幻想自己正走在前去演講的路上,來到一間寬敞明亮的教室中,精神飽滿地在臺上發表演講。
他的臉上慢慢浮現出了笑容。
弗蘭克發現,這是久違的笑容,多年來,它從來沒有出現過。當知道自己還會笑的時候,弗蘭克預感到,他不會死在集中營里,他會活著走出這個地獄般的地方。
多年后,從集中營里釋放出來時,弗蘭克看上去精神很好。他的朋友不相信,一個人在魔窟里會依然保持年輕。
這就是心境的魔力。有時候,一個人的精神可以擊敗許多厄運。因為,對于人的生命而言,要存活,只要一簞食、一缽水足矣。但要活得精彩,就需要有寬廣的心胸、百折不撓的意志和化解痛苦的智慧。
世上的事情,并不是老天對我們不公平,也不是造物主的失誤,完全在于我們如何想,如何看。尤其現在,大家的能力不相上下,技能差別不大,要獲得成功和幸福就要以心態論英雄,以心態論成敗。
不同的心態給我們帶來不同的結果,好的心態時刻為我們提供快樂,消極的心態就時刻為我們設置障礙。這就要我們做好自己情緒的調節師,應對生活中出現的各種意外。
怎么調節情緒是一門藝術,不僅考驗我們的修養,還挑戰我們的智慧。找到好的調節辦法,就能戰勝情緒、駕馭情緒。
(1)轉移情緒
人生的道路崎嶇不平,坎坎坷坷,難免有挫折和失誤,也少不了煩惱和苦悶。你不能時刻緬懷悲傷,而應該迅速把注意力轉移到別的方面去。比如碰到不順心的事情或與他人發生爭吵時,不妨暫時離開一下,換個環境也為自己換一個心情。這樣很快就會把原來的不良情緒沖淡甚至趕走,從而重新恢復心情的平靜和穩定。
(2)憧憬未來
未來總是會帶給人很多美好的遐想,它是我們生存與進步的動力。只有經常憧憬美好的未來,才能始終保持奮發進取的精神狀態。不管命運把自己拋向何方,都應該泰然處之,相信未來會更加美好。
(3)發掘興趣
興趣是保持良好心理狀態的重要條件。人的興趣越廣泛,適應能力就越強,心理壓力就越小。比如,同樣是退休的人,有的覺得整天無所事事,而有的則覺得輕松愉快,因為他們可以充分利用這些時間做一些自己年輕的時候喜歡做,但卻沒時間做的事。總之,興趣越廣泛,生活越豐富、越充實、越有活力。
(4)好好傾訴
心情不快卻悶著不說會悶出病來,有了苦悶應學會向人傾訴。能把心中的苦處和盤倒給知心人從而得到安慰甚至幫助,心胸自然會像打開了一扇門一樣明朗。
(5)“小看”名利
現實生活中有的人把名利看得很重,得隴望蜀,欲壑難填。有的為了名利,不擇手段,一旦個人目的沒達到,便耿耿于懷,心事重重,一蹶不振。因此不要那么斤斤計較,把名利看得那么重,這樣才能維持心理平衡。
(6)學做“失憶人”
在人生的旅途中,有時荊棘叢生,有時鋪滿鮮花。我們應進行精心的篩選,不能讓那些悲哀、凄涼、恐懼、憂慮、彷徨的心境困擾我們。對那些幸福、美好、快樂的往事要常常回憶,以便在心中泛起層層漣漪,激勵人們去開拓未來;而對那些不愉快的事情,諸多的煩惱則要盡量從頭腦中抹掉,切不可讓陰影籠罩心頭,失去前進的動力。
情緒調節
調節情緒是一種控制情緒的技術,每個人都是一個情緒的調節師,只不過有的人成功地控制、調節情緒,而有的人則是被情緒調節和控制。學會調節情緒是你控制情緒的基礎,也是你跨向成功的一個臺階,走上去了你就是成功者,原地不動你就變成了失敗者。
3.接受生活中的不完美
歌德曾經說過:“十全十美是上天的尺度,而要達到十全十美這種愿望,則是人類的尺度。”這個世界本來就不是完美的,完美是人自己主觀想象出來的,是美好的愿望,但終究不是現實。
每個人的現實生活時時處處都有可能不完美,非要拿著想象去和現實碰撞,和完美較真,是自尋煩惱。
一位挑水夫,有兩個水桶,分別掛在扁擔的兩頭,其中一個桶子有裂縫,另一個則完好無缺。在每趟長途的挑運之后,完好無缺的桶子,總是能將滿滿一整桶水從溪邊送到主人家中,但是有裂縫的桶子到達主人家時,只剩下半桶水。
兩年來,挑水夫就這樣每天挑一桶半的水到主人家。當然,好桶子對自己能夠送滿整桶水感到很自豪。破桶子呢?對于自己的缺陷則非常羞愧,他為只能負起責任的一半,感到非常難過。
飽嘗了兩年失敗的苦楚,破桶子終于忍不住,在小溪旁對挑水夫說:“我很慚愧,必須向你道歉。”“為什么呢?”挑水夫問道,“你為什么覺得慚愧?”
“過去兩年,因為水從我這邊一路漏,我只能送半桶水到你主人家,我的缺陷,使你做了全部的工作,卻只收到一半的成果。”破桶子說。
挑水夫替破桶子感到難過,他充滿愛心地說:“在我們回到主人家的路上,我要你留意路旁盛開的花朵。”
果然,當他們走在山坡上,破桶子眼前一亮,看到繽紛的花朵,開滿路的一旁,沐浴在溫暖的陽光之下,這景象使它開心了很多!但是,走到小路的盡頭,它又難受了,因為一半的水又在路上漏掉了!
破桶子再次向挑水夫道歉。挑水夫溫和地說:“你有沒有注意到小路兩旁,只有你的那一邊有花,好桶子的那一邊卻沒有開花呢?我明白你有缺陷,因此我善加利用,在你那邊的路旁撒了花種,每次我從溪邊回來,你就替我澆了一路花!兩年來,這些美麗的花朵裝飾了主人的餐桌。如果你不是這個樣子,主人的桌上也沒有這么好看的花朵了!”
木桶所犯的正是生活中的我們經常犯的錯誤,總希望自己是完美無缺的,盯住自己的缺陷不放,卻忽視了自己身上最具魅力的一面。
生活中大家無一例外都是不完美的人,但有的人卻活得輕松暢快、有滋有味。他們積極進取,為自己能做一點有意義的事情而開心,不求自己能有多大的成就。但他們很在意當下自己是不是享受了生活,懂得欣賞生活中的美好,也能包容生活中的那些不如意。他們用心觀察和體會現實的世界,追求的是自己內心的平靜和充實。他們是真正懂生活的人,只有這樣的人,才能享受人生的樂趣,也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專注于自己的事業數十年如一日,從而獲得成功。
生活中的不完美恰恰是人生的最大魅力,因為不完美,所以總是想要做得更好;因為不完美,所以人們更能珍惜現在擁有的生活。正是生活中的不完美成就了人們追求完美的心,也因此出現了許多杰出的人。
如何追求完美才是正確的呢?那就是真正做到平常卻不消極、積極但不苛求。坦然接受生活中的不完美,并在這些不完美之中發現美、發現幸福才是生活告訴我們的幸福竅門。
幸福生活不在天涯海角,不在汪洋大海,以下五個簡單的法寶就能讓你找到最真實的幸福。
(1)為自己的目標做一個彈簧
人的一生有起有落,我們不能保證總是向前走,總是走在正確的道路上,所以不要對自己太苛求,按照自己的能力制定目標,過度的苛求只會讓你陷入不能完成的焦慮中。
(2)勞逸結合才能走得更遠
人不是機器,不僅需要休息,而且需要很好的休息,休息好了才能有好心情,才能不斷應對生活中的不完美。
(3)凡事往好的方面想
生活中的不順利是難免的,遇到什么不順,你就要多想想這個不順能給你帶來的經驗,這也是一種收獲。
(4)學會比較
在你自信心不足的情況下,多往后看看那些不如你的人,然后再想想你的優勢,這樣,你的自信心會很快恢復。當然在你自信心增強的時候,也要向前看,畢竟這個世界每天都在突飛猛進不停地發展。
(5)時刻發現完美
很多時候美就在我們眼前,只是我們太過于死板,認為鮮花只有完整的時候才是美的,其實“留得殘荷聽雨聲”又何嘗不是一種美。
情緒調節
人類歷史從古到今從來都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所以我們也沒必要刻意要求自己完美,而且我們也永遠都不會完美。做人不要因為不完美就灰心喪氣,不要因為不完美就不敢展示自己,不要因為不完美就不愿和別人交流。要時刻告訴自己,不完美也是一種美。
4.千萬別跟自己較勁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魅力和風采,沒必要一定要超過誰,一定要達到什么標準。每一天能夠有自己的感悟與收獲,超過昨天的自己,這就是最好的。所以,每天都應提醒自己:別跟世界較勁,更別跟自己較勁。在不較勁的狀態中,延展生活的快樂。
有一家豆漿店生意興隆,每次來早上都有很多人排隊。這一天,來了一位年輕女孩,大概20歲左右。窗口那邊排隊等著幾個要打包帶走的顧客,那個女孩等得有點不耐煩了,就撥開人群沖到窗口連催三次,并且向一個服務員發牢騷:“憑什么先給打包帶走的顧客準備啊?”服務員笑笑,說來吃飯的人實在太多了。
大約過了5分鐘,一位服務員端著油條和豆漿給對面的女孩送過來,一邊放下一邊說:“你再著急也得慢慢來啊,人家打包帶走的顧客特別著急。”那個年輕的女孩毫不示弱地反駁道:“他們著急我上班就不著急啊?”服務員沒再說什么轉身就走了。
就在服務員轉身的一剎那,只聽見“砰”的一聲,很多客人被嚇了一跳,只見那個女孩把裝著油條的盤子朝桌子上使勁一摔,油條和盤子散落一地……女孩氣呼呼地走了,只留給店里的人們一個“雄赳赳氣昂昂”的背影。
服務員對這個女孩的怠慢情有可原也好不應該也罷,都不重要了,女孩是餓著肚子走的,估計再吃別的東西也沒有什么胃口了,因為那可憐的胃被一包氣塞滿了。這豈不是跟自己過不去?這家店是一進店就點餐付賬,因此她摔的其實是自己的東西。
有時候不要和別人過不去,因為到最后只能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讓自己陷入一種悲傷的狀態中。就像那個女孩發脾氣走了,最后餓的是她,生氣的是她,讓人覺得無理取鬧的也是她。無意中她給自己制造了一個困境,讓自己深陷其中,痛苦不已,這又何必呢?
一個人的一生是豐富多彩的,在這個過程當中難免就會有些磕磕碰碰,有情緒不對的時候。不管這種不對的情緒是因何而起,都得給它一個終點,讓過去的成為過去,要善于把煩惱拋在腦后。凡事不論好與壞,愉快或痛苦,贊成或反對,正確還是錯誤,榮譽還是恥辱,都是來了又去,去了又來,去去來來,始終都會過去,都會畫上句號。這樣的世界才能擁有平衡,如果只有開始而沒有終點,那么世界上的人都會因為壓力而崩潰。
人為什么總是喜歡和自己較勁呢?其實只是因為人有太多的“想要”,太多的放不下,太看不慣自己。擁有一顆平常心才能放自己一條生路。
較勁并不能夠幫你理性正確地處理事情,相反,它只會讓你越來越偏執。學會“不較勁”才是讓生活幸福的途徑。每當你心里想要和自己較勁的時候,就想想這5個“不”:
(1)不喜歡的東西就說出來。說出來以后就不要過多地想它,不要走進一個怪圈——越是不喜歡的東西越去關注它。
(2)不為自己或是他人設定不合理的目標和要求。現在很多女孩子都想要苗條的身材,于是不管胖的還是瘦的,每天嚷嚷著要減肥,不正常吃飯,吃多了一點就懊惱不已。這不是在和自己較勁是什么呢?
(3)不要總是希望有奇跡發生。天上掉餡餅這樣的好事不會隨便發生在任何人身上,每件事的發生都有因果,你看得到別人的獲得不一定看得到他們艱辛的付出。
(4)不要成為怨婦。抱怨不會有益于問題的解決,只會不停地暗示你生活的不幸。既然這樣為什么不暗示自己過得很幸福呢?
(5)不要與人攀比。她有LV包,我卻沒有;他可以升職,我卻不能。看看自己,也許有一樣東西也是別人羨慕的。
情緒調節
所謂的不和自己較勁就是要你時刻保持一顆快樂的心,不要為得不到而悲傷。把世界上的道理搞清楚了就會明白,這個世界不是你想怎樣就一定會按你的要求發展。不必去刻意地追求,該做什么就做什么,保持自己內心的快樂才是幸福的源泉。
5.走出誤會的死角
誤會是人往往在不了解、不信任、無理智、無耐心、缺少思考、沒能體諒對方、感情極為沖動的情況之下所發生的。誤會一開始就總是想到對方的不是。也正因為這樣,誤會越來越深,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這樣不僅讓別人難過,而且在自己心里留下一個死結。
1928年,英國利物浦一位名叫莫爾德的女士只身移民紐約,把年僅4歲的兒子肯·麥克南留在英國,托付給親戚撫養。此后母子一直通過書信聯系。1944年,麥克南報名參軍,直到二戰結束才光榮退役,回到利物浦定居。
但讓他耿耿于懷的是,無論是二戰期間還是此后的幾十年里,他再沒有收到過母親一封信。麥克南就覺得自己被母親遺忘了。因此60年來,這段感情一直成為他心頭揮之不去的陰影。
出乎意料的是,一天麥克南突然接到荷蘭一家博物館的通知,稱他們在整理收藏品時,在一個布滿灰塵的盒子里發現了一批二戰期間親友寫的信,其中幾封正是他的母親莫爾德女士在1944年寫的。其中一封信是這樣開頭的:“我親愛的兒子,真希望你現在和我在一起,我們就像是兩個陌生人,我唯一的兒子卻離我千里之遙……”麥克南這才明白,母親一直都在試圖與他取得聯系,對于母子重逢更是望眼欲穿。
原來因為戰爭的關系,母子之間的通信被切斷了。而自己卻一直誤會母親不愛自己,不想找到自己。這么多年來,兒子一直被這種憂郁的心情籠罩著,一直都不開心。而母親也一樣,1995年,老太太抱著終生的遺憾撒手人寰,這封遲到60年的信也讓母子誤會一生。
因為誤會,一個母親帶著遺憾離開了人世,一個兒子留著自責在世上悲傷度日。一個誤會造成了一個讓人沒有辦法接受的遺憾。
誤會開始之前,總是在責怪,誤會解開之后,卻總是留下一個遺憾,甚至是永遠都沒有辦法彌補的遺憾。誤會總是會帶來憤怒、失望、自責等不好的情緒。
那么,怎樣才能走出誤會的死角呢?
(1)要保持清醒的頭腦
在現實生活中遇到問題、矛盾和誤解時,一定要冷靜思考。仔細理一下整個事件的前因后果,找出關鍵之所在,并努力去解決。如果百思不得其解,那么可以找自己最信賴的人求證。
(2)不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有時問題、矛盾和誤解的產生,是因為人們往往把別人想得太壞,加之聽信一些壞人別有用心的鼓動而做出了錯誤的選擇。涉及自己的核心利益時,一定要平穩自己的心態,三思而后行,避免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利用,做出不利于自己的選擇。
(3)要有容人之量
舌頭沒有不碰牙的。人和人的摩擦往往在所難免,關鍵在于我們如何去認識。有時候別人本意并沒有想去做對我們不利的事,而事實發生了,那么我們首先要看看有沒有辦法來補救。人之初,性本善,何必把別人都想得那么壞呢?重要的是要學會去溝通、去理解,要廣交朋友,最大限度地去包容別人,這樣事態才會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發展。絕不能意氣用事,自絕后路。
大千世界,紛繁人生,誰都可能誤會別人,誰也都可能被他人誤會。所以走出誤會的陷阱才能有一份好心情,一個幸福的人生。
情緒調節
我們總是在抱怨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誤會,但是只要你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很多誤會就會不攻自破。好情緒會化解誤會,讓你走出誤會的死角,笑看風云,坦然面對。給自己內心一片平靜就不怕誤會的入侵。
6.“裝”出你的好心情
英國小說家艾略特說過:“行為可以改變人生,正如人生應該決定行為一樣。”一個人如果總是想象自己進入某種情境,感受某種情緒,那么這種情緒就會不知不覺地來到你身邊。所以,當我們煩惱不已的時候,“裝”出一份好心情,用微笑和積極來鼓勵自己,這會是一個戰勝煩惱非常好的方法。
小敏今年才24歲,但是在她臉上看不出屬于年輕人的青春活力,反而眉頭緊鎖,聲音低沉,萎靡不振。這種狀態維持了好幾天,這天,小敏和一位在公司大廈做保安的大叔一起乘坐電梯,大叔看了小敏幾眼說:“姑娘,你怎么總是愁眉苦臉的,是有什么不順心的事嗎?”
小敏敷衍地說:“沒什么,心情不好而已。”
大叔哈哈大笑起來,說:“我以為是什么大問題,我來教你一個辦法,保證你以后心情很好。以后不管你遇到什么難事,你都告訴自己,很開心啊!然后大笑三聲。”小敏將信將疑地看著大叔。
小敏下班回家,想要好好休息一下,誰知道她的小侄子把自己的房間弄得亂七八糟,甚至弄灑了她最喜歡的香水,她剛要發火就想起電梯里大叔教她的辦法,于是她大聲地對自己說:“很開心啊,哈哈哈!”剛開始的時候小敏覺得很奇怪,自己就像個神經病。但是這么一弄,自己也沒那么生氣了,反而覺得舒服了點。從那以后,只要有什么不開心的事,她就會大笑三聲。后來她終于明白了,一個人的好心情取決于最初的情緒選擇。哪怕心情不好的時候假裝一下好心情,也會弄假成真,與好心情結緣。
人生不可能是永遠快樂的,也找不到那么多快樂,但是請不要陷入憂傷,學著放飛自己的心情。“裝”出來的心情就像是具有魔法的如意,只要你告訴它“我要好心情”,如意就一定會如你的愿。
“裝”出好心情不是要你自欺欺人,而是要你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有時候我們的情緒就像一個茶杯,在它裝滿了壞情緒的時候,好心情自然就不能再進入這個茶杯。而裝出好心情就是把好心情倒進茶杯,占據情緒的茶杯,讓壞情緒不能再進入茶杯之中。就像我們常常逗眼淚汪汪的孩子說“笑一笑呀”,結果孩子勉強地笑了笑之后,跟著就真的開心起來了。
相術上說一個人烏云蓋頂、印堂發黑,其實就是根據一個人情緒的好壞在臉上的表現推斷出來的。所以好的情緒不僅讓人擁有好心情,還能讓人擁有好運氣。想要“裝”出好心情,就要懂得如何釋放自己,放飛自己的心情。
當你失敗時,對自己說:“不要灰心,我還有機會!”當你失去心愛的東西時,對自己說:“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當你心情低落時,對自己說:“別傷心,別難過,周圍還有許多關心我的人,至少有他們與我攜手同過。”也許有人說,這不就是一種阿Q精神?人生中不如意的事情太多了,如果阿Q精神可以幫我們盡快走出悲傷,那么阿Q一點也無所謂了。
好心情要我們費一些功夫去經營,那么我們應該怎樣“裝”出好心情呢?也許下面一些提示會讓你恍然大悟。
(1)讓自己忙起來,不讓壞心情有地方生長
想到心情不好時心情就會不好,那就不用想它。如果還是想,那就讓自己忙起來,讓自己沒有空閑去想它,讓自己充實地過好每一分鐘。譬如,早晨醒了以后不要戀床,醒了就起來,忙起來,推開窗,呼吸清晨的新鮮空氣,放松全身,把自己想象成一個快樂的小天使……
(2)總是看到更多快樂的人
當你看到那么多快樂的人,你是不是會覺得他們都那么快樂?那為什么你不能和他們一樣快樂呢?快樂可以互相傳染、分享,只要你愿意去發掘快樂。
(3)給自己一片凈土
閉上眼睛,刻意去想象一些恬靜美好的景物,如藍色的海水、金黃色的沙灘、朵朵白云、高山流水等。
情緒調節
一個人,只要還有樂觀的向往,還有一份放飛的好心情,就會變成巨人,沒有什么能擊倒他。只要你學會裝出“好心情”,就能時刻快樂,總是樂觀。“裝”出的好心情總是陪伴你一直站在風中,永遠微笑面對,直到你真正擁有一份好心情。
7.別把簡單的事情復雜化
簡單是一種智慧的境界和心態,將困難簡單化可以讓你充滿勇氣,讓你更加強大。在面對內心的復雜時,只有冷靜與平和才能讓復雜的事情變簡單。
一家有名的公司新蓋了一棟辦公大樓,各部門全部遷入后員工開始抱怨電梯的速度太慢。公司先后向兩家咨詢公司求助。
第一家咨詢公司找來大樓的設計師,一番詢問之后建議把電梯換掉,這至少得花30萬元,而且需要兩個月的時間,這樣會導致大量員工的工作陷入混亂,公司當然不同意。
第二家咨詢公司在第一家咨詢公司的基礎上經過全面的研究和調查,認為問題不在電梯,而在于人的心理習慣,無須對電梯做任何的改進,只要在電梯里安裝一面鏡子即可。
公司最終采納了第二家公司的建議,顯然奏效,從此再也聽不到員工的抱怨了。問題為什么變得如此簡單呢?因為找到了解決問題的關鍵:根據人們的習慣,安裝一面鏡子,便于人們在步入辦公室之前對著鏡子看看自己的形象,既提神又不耽誤正常時間。
日本最大的化妝品公司收到客戶抱怨,買來的肥皂盒里面是空的。于是,為了預防生產線再次發生這樣的事情,工程師想盡辦法發明了一臺X光監視器去透視每一臺出貨的肥皂盒。同樣的問題也發生在另一家小公司,他們的解決方法是買一臺強力工業用電扇去吹每個肥皂盒,被吹走的便是沒放肥皂的空盒。同樣的事情,采用的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辦法,得到的卻是一樣的結果。
其實,世間的事情原本都是很簡單的,只是簡單的事情都被我們自己弄得復雜了。而大多數看似復雜的事情其實有很簡單的解決辦法,這些辦法被單純的我們在兒時用過,長大了反倒不會了。就像上面的故事一樣,其實簡單的辦法就能把看似復雜的問題解決。
許多人認為若是事情不夠繁復,便不足以顯示自己的過人之處。其實兜兜轉轉最后才發現原本的那條路很近,卻因為總是把問題復雜化而多走了一圈冤枉路。心情也是一樣,原本可以很簡單的快樂,我們卻喜歡附加更多的條件,最后弄得自己不快樂,這又是何必呢?
人還是簡單點好,遇到幽默的事情就開懷大笑,難過就痛哭一場。那么我們應該怎樣把復雜的問題弄得簡單一些呢?
(1)借孩子的視角看問題
大人因為經過了太多的磨煉,在看問題的時候沒有孩子那么單純。有時候偏偏是孩子單純的看法能夠在困境中找到出路。就像孩子覺得要區分水和酒就聞一聞,要區分鹽和糖只要嘗一嘗一樣,何必經過什么復雜的程序呢?
(2)把煩瑣累贅一刀砍掉,讓事情保持簡單
歐洲有一種說法叫“奧卡姆剃刀”,就是提倡人們把問題簡單化。心情也需要用“奧卡姆剃刀”剃一下。把沒有必要的情緒踢走,你就會發現人生其實很簡單,幸福其實離你也并不遠。
(3)1加1就是等于2
不要把任何一件簡單的事情想得太復雜,時刻告訴自己,我的心情就是“1加1等于2”這么簡單,拒絕任何能把你心情弄復雜的程序。
情緒調節
一叢簡單的草,用最簡單的心情,等候一冬,扛過冰雪,在三月的風里挺直腰身,以熱切的表情和鮮嫩的目光,向春天報到。簡單的心情就是讓自己過得單純,高興了就笑,難過了就哭,沒有必要總是要給自己的簡單情緒貼上復雜的標簽,越簡單越會讓人感到快樂。
8.學會克制自己
歌德說:“誰不能克制自己,他就永遠是個奴隸。”我們的生活就在不斷詮釋這個道理——善于克制自己,才有可能走向成功,擁有完美無憾的人生。而克制不住激情和欲望的魔力,被它們所牽制,揚其波逐其流,不但難以成就事業,甚至會走向自取滅亡的可悲境地。
一個商人需要一個小伙計,他在商店的窗戶上貼了一張獨特的廣告:“招聘一個能自我克制的男士。每星期40美元,合適者可以拿60美元。”“自我克制”這個術語引起了爭論,自然也引來了眾多求職者。
每個求職者都要經過一個特別的考試。卡特也來應聘,他忐忑地等待著,終于,該他出場了。
“能閱讀嗎?”
“能,先生。”
“你能讀一讀這一段嗎?”他把一張報紙放在卡特的面前。
“可以,先生。”
“你能一刻不停頓地朗讀嗎?”
“可以,先生。”
“很好,跟我來。”商人把卡特帶到他的私人辦公室,然后把門關上。他把這張報紙送到卡特手上,上面印著卡特答應不停頓地讀完的那一段文字。
閱讀剛一開始,商人就放出6只可愛的小狗,小狗跑到卡特的腳邊。這太過分了。許多應聘者都因經受不住誘惑要看看美麗的小狗,視線離開了閱讀材料,因此而被淘汰。但是,卡特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角色,在排在他前面的70個人失敗之后,他不受誘惑一口氣讀完了材料。
商人很高興,他問卡特:“你在讀書的時候沒有注意到你腳邊的小狗嗎?”
卡特答道:“對,先生。”
“我想你應該知道它們的存在,對嗎?”
“對,先生。”
“那么,為什么你不看一看它們?”
“因為我告訴過你我要不停頓地讀完這一段。”
“你總是遵守你的諾言嗎?”
“的確是,我總是努力地去做,先生。”
商人在辦公室里來回走著,突然高興地說道:“你就是我想要的人。”
人吃五谷雜糧,七情六欲天生附體,因而,易于產生放縱之心而失去理智。于是,在人的靈魂和肉體里,便多出一種不可或缺的主宰力量——克制力。
人之區別于動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人有克制力。這種克制力大大超出了動物的本性。在很多時候,人與人的差別,正是體現在克制力上。
相傳,儀狄造酒獻給大禹,大禹嘗了之后認為味道很好,感嘆道:“后世一定有因為縱酒而亡國的啊!”于是他疏遠了儀狄,從此不再飲酒。而后世的事實證明了大禹預見的準確性,的確有許多君主因為縱情于酒色而亡國。大禹“杜酒防微”之舉,正是自我克制的絕佳范例。
每個人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都可能遇到形形色色的誘惑,閃現出本能的貪欲。如何消除貪欲之心,免去貪欲之害?只有克制。“無求于物心常樂,自靜其事品自高。”老子也曾說“見欲而止為德”。如若克制不住自己,貪欲甚至可能帶來牢獄之災,這就是“一念之欲不能制,而禍流于滔天”的道理。
因為人的欲望無窮期,所以克制自己,并非易事。只有常懷律己之心,常思貪欲之害,不該自己管的事不插手,不該自己拿的東西不伸手,始終保持一顆平常心、平民心、好人心,如此這般,才能克制欲望的紛擾,心胸坦蕩地走好人生之路。
克制自己,就是完善自己、成就自己。怎樣才能成功地克制自己呢?
(1)當你生氣或難過的時候,你可以選擇離開,然后去做你喜歡的運動,讓自己冷靜下來并且有發泄的機會。當你冷靜下來的時候,頭腦就會比較清醒,到時候再慢慢去處理自己的情緒。記得要好好去處理而不是逃避或擱置在一旁。
(2)有時候情緒的到來是因為我們的負面想法所造成的,所以當有情緒的時候,我們可以試著轉換一下自己的想法,多做一些正面的思考,這樣或許就可以減少自己的負面情緒。
(3)當你很生一個人的氣時,你用平靜的語氣說出來并且跟當事人好好地談談,這也是一個處理情緒的好方法。跟對方說說你為什么生氣,有什么解決的方法,也許會更融洽地解決問題。
情緒調節
壞情緒是一把利刃,一不小心就會給自己造成傷害。但是只要你學會克制它,就如同學會如何利用這把利刃一樣,最后會把它變成你成功的武器。成功不是只靠能力,有時候適當的自我克制也是成功的一大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