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舊迎新——和不良情緒說拜拜
問題提出
人生就像是在不斷翻越一座座高山,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能是處在山腳下、半山腰或是山頂上。有一些人,當他們走到半山腰的時候,可能會出現三種情況:想回到山下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想要停下來歇歇腳;想要繼續往上攀登。出現這三種情況都沒有對錯,只要能夠明確這是自己的選擇,心安理得就可以了。
但是,往往有許多人會出現迷惘和矛盾,他們很想下山做自己想做的事,但是害怕被別人說自己不思進取,不敢繼續攀登,也猶豫自己這樣輕易放棄,是不是太可惜了。有些人則很想歇一歇腳,但是又怕被路過的人說“你怎么這么懶”,也害怕自己浪費了時間。還有些人想要繼續往前走,向上攀登,但他們又害怕前路的坎坷和未知的困難。其實這些顧慮都是無用的。因為無論你選擇什么,都需要明確自己的選擇,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
很多人都憧憬活在當下,可這種境界究竟有幾個人能夠達到。對于過去,我們始終不容易釋懷。當我們遇到親人故去時,對著他們生前的所用之物、所喜之事、所居之屋,往往容易睹物思人,甚至睹物傷情。明代柯丹邱《荊釵記·時祀》曾寫道:“紙錢飄,蝴蝶飛。血淚染,杜鵑啼,睹物傷情,越慘凄。”
看過《紅樓夢》的讀者都知道這一章節“林黛玉焚稿斷癡情”。黛玉在臨死前燒掉了寶玉送她的手帕和他們互作的情詩,這其實是黛玉在對他們兩個人的感情做一個了結。在影視作品和小說中也會出現很多類似的情節,戀人分手后,會通過丟掉一些物件來與過去的感情告別。正如陳慧琳的那首《記事本》所寫的那樣:
日記本里頁頁執著記載著你的好
像上癮的毒藥,它反復騙著我
愛得痛了痛得哭了哭得累了
矛盾心里總是強求勸自己要放手
閉上眼讓你走燒掉日記重新來過
往事如煙,我們需要和過去告別,需要對自己的現在和未來負責。而我們要想從過去走出來,不僅需要身體的力量,還需要內心的勇敢。
技術理念
時下,一個新鮮的詞匯——“斷舍離”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大眾媒體中。
“斷”,斷絕接受不需要的東西。
“舍”,舍棄掉沒用的東西。
“離”,離開對事物的執念。
“斷舍離”是日本雜物管理咨詢師山下英子提出的概念。可以說,“斷舍離”不僅是一種高效能的整理術,更是一種令人生清爽分明、輕裝上路的哲學境界。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到底怎樣才能做到“斷舍離”呢?
斷=不買、不收取不需要的東西。
舍=處理掉堆放在家里沒用的東西。
離=舍棄對物質的迷戀,讓自己處于寬敞舒適、自由自在的空間里。
人們之所以舍不得扔掉一些物件,是因為把它們當作了生活的一部分,認為離棄以后,生活就丟失了一部分,缺少了一部分,但這只是一種感覺而已。只要勇敢、果斷地做出清理的決定,你就會發現,生活并沒有受到影響,而且自己變得更輕松、更快樂了。對一些承載著痛苦記憶的物件進行處理,其實也是對過去的一個交代,是你更好地活在當下的一個憑證。
我曾經讀過這樣一個故事:
唐娜是美國密歇根小學的教師。有一次,她叫學生們把自己認為做不到的事情寫下來。等大部分學生寫滿一張之后,唐娜拿出一個箱子讓學生們把紙投進去,然后她帶著箱子和學生們來到離操場最遠的角落里,挖了一個1米見方的坑,把箱子埋進去。這時,唐娜說:“感謝各位朋友能來參加‘我不能’先生的葬禮,希望他的姐妹‘我可以’‘我愿意’能代替他陪伴各位朋友。但愿‘我不能’先生安息。”回到教室后大家一起慶祝,唐娜用紙剪成了墓碑形,上面寫著:“我不能”安息吧。以后每當有人不小心說出“我不能……”這句話的時候,唐娜都會指指寫著“‘我不能’安息吧”的“墓碑”,孩子們便會想起“我不能”已經死了,進而想出積極的解決方法。后來,唐娜所帶的這個班的學生在事業上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
我們往往會被過去羈絆,殊不知,告別過去是為了活在當下,也是為未來創造更多的機會。
核心目標
除舊迎新技術就是和過去的一個告別儀式。在這個儀式中,我們扔掉那些不想擁有的回憶,或者是不想被纏身的痛苦。這個儀式可以讓我們擺脫那些不好的情緒或者記憶,從而讓我們在未來的人生路上輕裝上陣。
特點及優勢
物品清理和情緒整理。對那些給自己帶來不好情緒體驗的物品進行清理,這不僅騰出地面空間,而且優化心靈空間。辭舊迎新技術仿照傳統過年的做法,給人心一個積極的指向。
技術操作指南
1.選擇一個熟悉的地點,如家中或者是工作的地方。
2.回想一下,這個地點的哪個物件是對自己影響重大,且自己在看到它時,帶有不好的情緒體驗的。
3.把這個東西拿出來,然后丟進垃圾桶。
4.拿出紙和筆,把你此刻想說的話寫下來,寫出扔掉此物件的理由,以及你扔掉它之后的心情、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