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童青少年社交心理學
- 榮文婷
- 2794字
- 2021-09-10 17:31:38
第五節 同一性:青春期社交重要的一課
“干嗎去?要吃飯了!”
“媽,我不吃了,跟朋友約好踢球了!”
“那也吃點兒飯再去啊!”
“我們一起路上買點兒吃了!”
這可能是一段再普通不過的母子之間的對話。十幾歲的孩子,他們不再是每天纏著媽媽求抱,躲在爸爸身后偷偷觀察的小家伙了。他們有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圈子,甚至自己的小世界——不對任何人開啟的內心花園。孩子的成長就是讓我們這樣措手不及。伴隨著青春期的到來,他們逐漸迎來了新一輪的社交敏感期。
青春期的變化
青春期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迎來身體生長的第二個高潮。在荷爾蒙的影響下,他們身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雖然我們無法弄清楚,到底是青春期的到來讓孩子身體發生了變化,還是孩子身體的變化導致了青春期的到來,總之,伴隨著青春期,這些孩子開始有了自己的世界,一個不再向父母敞開卻住進了新朋友的世界。
男孩在雄性荷爾蒙的作用下變得高大挺拔,肩膀變寬,然后開始出現第一根胡須。女孩則在雌性荷爾蒙的刺激下,髖部寬度明顯增加,乳房也開始發育。這些身體上的變化讓他們看起來更像是成人。
青春期友誼畫像
與幼年時期那些隨遇而安、云淡風輕的友誼不同的是,青春期的友誼帶著一抹濃烈的色彩。
在電話還沒有普及的年代,書信是青少年最含情脈脈的表白。回顧我的青少年時期,哪怕是天天相見的朋友,夜晚時分,寫完作業后,我還是會在燈下奮筆疾書。第二天早上一到學校,就把連夜寫的書信交給我的摯友,再帶著激動的心情,趁著上課前,迫不及待地拆開她寫給我的信。直到現在,這些記錄著我們那段燃燒著的青蔥歲月的書信還被我們保存著。偶爾翻出來,讀一讀,那些充滿了能量和激情的文字,成了我們三十年友誼的見證者。
青春期的小朋友之間有說不完的話,聊不完的話題;他們剛剛分別,下一秒又渴望見面;他們之間的友誼濃度甚至超過成年之后的戀人關系;他們甚至要求友誼是一對一的,不允許其他人介入;他們會因為不平衡的友誼關系(譬如,為什么沒給我回信?你為什么跟她走得更近了?)苦惱、爭吵,甚至決裂……這些濃厚的青春期的感情,像極了一對戀人。不得不說,他們友誼模式的變化與青春期旺盛的荷爾蒙分泌有著一定的關系。
同一性的提出
除了身體上的變化,青春期的少年變得更加獨立,他們花費更多的時間思考自己。思考自己是誰,自己哪里與眾不同,怎么才能夠更獨立、更成功,如何對待未來的生活……他們在童年時從來都不會思考這些問題,而到了青春期,這卻是他們貫穿整個青春期的主題。心理學家埃里克森意識到了這些問題對青少年的重要性,首次提出了“同一性”的概念,迄今為止,“同一性”仍然被認為是青少年發展中的核心概念,對青少年各個方面的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
同一性對青少年社交的影響
同一性的探索讓青少年的友誼變得更親近。正因為有這么多需要思考的問題,讓這些青少年之間的關系更加緊密。他們有了更多的話題可以一起探討,在逐漸形成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過程中,他們更會體驗到人與人之間因為彼此理解、志趣相投而帶來酣暢淋漓的溝通關系的美妙。這些從未出現過的深層次的理解,讓青少年欲罷不能。于是就會出現我們前面提到的青春期友誼畫像中的樣子。
這也是我們家長最難理解的一部分,我們很難理解,剛剛從學校回來的孩子,扭頭鉆進屋里,拿起手機還是跟剛剛分別的小伙伴發信息、聊天。我們開始揣測他們到底在聊些什么,揣測他們之間是不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揣測他們之間的關系。帶著這種不理解,我們會詢問、質疑,甚至翻閱他們的聊天記錄,趁孩子不在偷看他們的日記……親子關系在質疑中開始出現縫隙,這種縫隙會因為爭執而升級,甚至發生沖突,將關系推至冰點。
同一性的探索可能會讓青少年孤立。青少年在同一性的探索過程中,并非總是一帆風順的,他們可能會經歷同一性混亂。這種混亂會給他們帶來前所未有的孤獨感。當青少年來到青春期這個節點時,他們突然開始面臨很多新的角色,一些他們從未涉及甚至從未思考過的角色,如未來的職業角色、浪漫關系中的角色等。他們甚至會經歷一段不同尋常的時期——心理社會延緩期,即他們需要一段處理自己從兒童到成人,從安全感轉換到自主感的心理過渡期。
在這段時間內,他們可能會變得激進——不斷地嘗試新的自己,推翻自己過往的一切,甚至是友誼。他們可能變得退縮——不想面對這些復雜的問題,把自己隱藏起來,冷漠處理所有的關系,包括友誼。他們可能變得反復無常——不斷地處于矛盾中,不接納自己的觀點,對待外界的信息又沒有能力獲取有價值的信息,缺乏主見,人際關系變得混亂。
同一性和社交相互促進、相互影響。同一性的發展可能會持續很多年。當今的一些理論家甚至認為,同一性的發展始于嬰兒期,隨著孩子的依戀、自我感和獨立性的出現而開始發展,終于老年期,隨著對自己生命的回顧和整合而結束。無論哪種觀點,青春期是同一性發展最為重要的一個階段。
在這段時期,他們在尋求自我的同時,還在積極地尋找聯結——友誼。他們在友誼中獲得信息和信心,信息不斷地豐富他們的見識,幫助他們開闊思路地去尋求自我;信心給予他們勇氣,讓他們去不斷嘗試渴望的自我。而他們在尋求自我的路途中,通過一次又一次的決定、一次又一次的嘗試,也帶給他們新的社交機會,為他們的社交關系注入新的血液。
反之,如果他們同一性發展不順利,他們可能會不斷地對自己持否定的態度,缺乏自信,不想與人溝通,出現社交退縮、社交倦怠;或者他們可能走向另一個極端,變得易怒、陰晴不定,情緒化,甚至出現攻擊性行為。
雖然我們都從青春期走過,但是面對孩子的青春期,我們還是會出現一些困惑。我們困惑那個無話不說的孩子,怎么一夜之間就變得陌生和疏離;困惑那個乖巧懂事的孩子,怎么突然變得難以理解;如果我們嘗試著用一些變化去理解他們的變化,或許我們會多一些寬容。
家長能做些什么
良好的家庭氛圍。毋庸置疑,雖然同一性是孩子對自己的追尋,但是家長是對他們有影響力的人物。研究者發現,民主型的家庭,鼓勵孩子參與家庭中的決策,可以促進孩子同一性的獲得;反之,專制型的家庭,不斷地控制孩子的行為,剝奪孩子在家庭中的話語權,會導致孩子同一性發展受阻,出現同一性早閉的現象,即父母用權威的方式向孩子灌輸思想,讓孩子沒有足夠的機會去探索不同的生活道路、意識形態和職業。
家長平和的心態。如果我們能夠經常與孩子保持良性的溝通,對他們與以往不同的行為保持一顆平常心,接納他們多變的情緒,并對突發的情況保持同理心,這些會促進青少年同一性的順利發展,會增加他們的信心。
反之,如果我們對待他們總是猜忌、質疑,貶損他們的一些嘗試性行為,甚至在他們表達不同觀點時,嚴厲地批評他們,這些無疑會阻滯他們同一性的發展。
所以,良好的家庭氛圍和家長平和的心態是青少年成長的最好的土壤。包容的心態,開放的氛圍,給予青少年充分的表達空間,允許他們為自己發聲,這都是讓同一性健康發展的模式。孩子只有認清了自己,才能在友誼的道路上越走越寬,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