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輯 中國詩歌田野調查

洞中寫作·詩歌人類學

到貴州綏陽參加第三屆“十二背后詩歌節”與“中國詩人田野調查小組寫作計劃”,我談到當代詩歌如何穿越時間去創造未知的詩歌世界,當代詩人在一個平面上行走并沒有多少意義,重復已有的當代詩歌經驗不可能寫出新的詩歌,那么新的經驗在哪里?怎樣才能獲得新的經驗呢?

我在進入亞洲第一長洞——雙河溶洞時就對七億年來洞中的生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據科考發現,洞中有生物存在,那么它們是怎樣生活的?法國洞穴探險家讓·波塔西先生在雙河溶洞探險有30多年,可惜我這次沒有見到他,但與被稱為哥倫布·陳的陳進先生有了初步的交談,了解到不少情況,深為震驚。在路邊我還看到了本地的洞穴探險家趙中國先生,但只是與他匆匆打了一聲招呼。這些人身上有當代詩人所沒有的探險精神。當代詩人身上懸掛的更多是一堆保險繩索,當代詩歌發展至此根本就沒有了探險之心,有的只是安全的保險的詩歌觀念與寫作手法,稍有越軌就被質疑與嘲諷。所以,我煩透了保險的詩人與詩歌寫作觀念。

在這里我再次強調“走向戶外的寫作”,中國古代詩人就是這樣寫作的,李白、杜甫他們不斷走向戶外,直接把詩寫到巖石上。從肉身到精神的解脫,就是“走向戶外的寫作”,從修辭的寫作走向現場的寫作,從想象的寫作走向真實存在的寫作,從書齋的寫作走向生活敞開了的寫作。我們要尋找活動的有生命創造性的語言,詩人是創造語言的人,沒有語言的變化就是僵死的詩歌。我們往往習慣于守舊的寫作,不愿走向戶外,不敢脫離書本,走向戶外意味著離開了現成的知識體系,因為戶外是全新的、時刻在變化的體系。“十二背后”給我打開了一個陌生的世界,而陌生的經驗正是當代詩歌所缺少的。尋找陌生的經驗是“詩人田野調查”與“走向戶外的寫作”的目的,在“十二背后”找到了我所需要的、陌生的經驗——關于時間、自然、生命、神秘、進化等未知的經驗。

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詩歌人類學”的經驗,建立在人類原居環境下的當代詩歌經驗,這種經驗被現代社會所遺忘,或者被傳統文化掩埋掉了。詩歌不止于文學意義上的詩歌,它同時成了人類學的一部分,詩歌構成了人的歷史與現實。我所實踐的“詩人(詩歌)田野調查”并非通行的采風,而是以口述實錄、民謠采集、戶外讀詩、方言整理、問卷調查、影像拍攝、戶外行走等“詩歌人類學”的方式進行“田野調查”與“有現場感的寫作”。“詩歌人類學”是一種寫作方法論,更是一種對古老的詩歌精神的恢復。當代詩歌更多依賴于個體的感性,當然感性是最天然的經驗。獲得經驗的方式有一條重要的途徑就是走向戶外,進入“詩歌人類學”的原生地帶。

當第三天早晨,我們幾位詩人與歌手在探洞教練的指導下,換上專業的探洞服,戴上頭盔與頭燈,背上水與面包,簽下生死協議書,我們在十二背后客棧前合影,準備向十二背后的山王洞進發時,我有了野外探險的亢奮。據此前已經進過該洞的詩人花語委婉地說:“你會熱得很難受的。”我在那條長長的上山路上就感到身體的熱氣蒸騰。這個季節貴州山地潮濕多雨,當天還是晴天,氣溫上升得很快,還沒有爬到洞口,我全身就被汗濕透了。進到洞口,涼風吹來,身體遇涼,我的眼鏡片上蒙上了一層霧氣,我看不清洞中路,大家有說有笑,我身體系統的冷熱反應得到了自身的調節,很快我就適應了。我們首先發現了洞中的生物斑灶馬,抓起它的觸須拍照。走到一半時,教練提出就地休息,我們熄掉了頭燈,坐在黑暗里傾聽滴水聲。

當我們走到洞穴的80%時,我提出要一個人在洞中靜靜。他們當然反對,教練說前面都是平路了,并且最神奇的鐘乳石群全在最后的洞穴里,但我依然堅持留下來,并不是我的體力問題,雖然我身上還在冒汗,但我相信身體系統可以隨時調節好。我想在洞中寫詩,這種想法我沒有與眾人說。他們走后,我調整了呼吸,周圍一片寂靜,只有滴水的回聲,宇宙仿佛全在這個洞中。我獨享黑暗的洞穴世界,巨大的洞穴像母親的子宮,我并沒有任何恐懼,相反覺得很親切。突然的黑暗喚醒了我童年的洞穴經驗,我想起了小時候的洞穴經歷。我家老屋后面有一個洞,那是冬天儲存紅薯種與土豆種的被我們稱之為“防空洞”的黃土洞,我常與哥哥在洞中躲藏,甚至我有一個人躲藏在里面睡著了的時候,醒來后我嚇得哭著叫媽媽。于是我在手機上寫下了這首詩。

洞中寫作

留下我一人

你們先走

在貴州山王洞

我們走到了地心深處

我要進行洞中寫作計劃

在黑暗中寫作是我由來已久的愿望

我熄滅掉額頭的探燈

黑暗讓我想起了母親的子宮

我看不見親人但我在母親的子宮里

聽到了地心的心跳

我摸到了黑暗的血

潮濕冰涼像巖石緩緩旋轉

我聽到了我的呼息像滴水滲出

洞如天鍋籠罩著我

我坐在洞中拿出手機寫下這首詩

微弱的亮光照亮了我的臉與手指

我寫下的每一個字像洞中生物

它們在黑暗里生活了幾億年

它們不認識人類

不知道光是何物

我寫完這首詩后

忍不住嗷嗷呼叫

洞中回聲如雷鳴

死去兩年的母親

她緊緊抱住了我

以此為記。感謝“十二背后詩歌節”發起人梅爾,感謝十二背后探險家哥倫布·陳。感謝高妍、穆昌美、花語等眾多詩人與藝術家、歌手們的支持和參與。“中國詩人田野調查小組寫作計劃”還將在具有“詩歌人類學”的原生地帶開展,歡迎朋友們提供線索與我們不曾有過的經驗。

2019年4月19日于北京樹下書房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巨鹿县| 新建县| 灵武市| 惠来县| 珠海市| 奉贤区| 四川省| 西充县| 松原市| 马鞍山市| 理塘县| 南涧| 肇东市| 铜陵市| 福鼎市| 名山县| 金昌市| 乌拉特中旗| 葵青区| 浪卡子县| 台南县| 开阳县| 肥西县| 新营市| 化州市| 临泉县| 宜川县| 安溪县| 泸水县| 麻城市| 宁安市| 嘉荫县| 东乌珠穆沁旗| 铜川市| 晴隆县| 大埔区| 曲松县| 攀枝花市| 沈阳市| 景谷| 理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