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義出場之時:論中國現當代詩歌的出路
- 趙東
- 4479字
- 2021-12-22 19:14:57
東南亞華語詩歌新傳統的形成與展望
從20世紀90年代后期開始,海外華語詩歌開始慢慢成為華語詩歌的重要力量并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可是對于海外華語文學(特別是海外華語詩歌)的研究重心還是集中在港臺文學和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近些年來,東南亞其他國家詩人的作品研究也在慢慢增加。事實上,東南亞十國的詩歌正在不斷融入整個華語詩歌的大家庭中。研究東南亞十國華語詩歌對于整個華語詩壇來說是一件推動華語詩歌整體性研究的大事。東南亞十國的詩歌由于歷史和文化背景的異同,在寫作風格和寫作方法上既有相似之處,又有明顯不同,東南亞十國近些年來詩歌交流活動日益增多,整個東南亞詩歌出現了一些新的特點。
傳統可以有很多層面的表現,大的傳統中包含著小的傳統,東南亞詩歌與中國古典詩歌傳統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這個傳統讓東南亞詩歌與其他地區的華語詩歌一道構成一個大的華語詩歌傳統,東南亞詩歌自身也在不斷形成新的傳統,這就是我們說的東南亞詩歌的新特點不斷集聚沉淀而形成的新詩歌傳統。
這個不斷生長的新傳統中有的特點比較鮮明,有的特點有待發展,比如說比較突出的東南亞詩歌新傳統就是對中國古典詩歌傳統繼承發展的小詩的興起,比如說尚有待發展的是東南亞詩歌的地域特色以及對現代詩歌功能的拓展。
研究東南亞詩歌的傳統其實包含著兩個命題。一是中國古典詩歌傳統對東南亞詩歌傳統形成的作用,二是海外華人所在國的文化影響。關于中國古典詩歌傳統對東南亞詩歌傳統的影響已經另文專論,此處不再贅述。而海外華人居住國以及居住國文學所受到的西方文學的影響卻是一個重要的話題。歷來研究海外華人文學有一個誤區,就是在極力將海外華人文學拉入華語文學大家庭的同時,卻忽視海外華文文學所在國的文學因素,具體到東南亞詩歌來說,東南亞各國的詩歌就各具特色,這也是與詩人們所處的生活環境息息相關的。
東南亞各國在歷史上有一些相似之處,又各具特色,概括起來,東南亞各國大多具有美麗的景色,旅游業發達,臨海或者本身就是島國,因此帶有一些海洋文化的特點,熱帶氣候造就的熱帶風情決定了東南亞華語詩歌具有熱烈奔放的一面。東南亞諸國大多經歷過相當長的被殖民歷史(泰國除外),拋卻政治因素不談,從文學上說,東南亞諸國的本土文化大多經受西方文化的碰撞后導致多元文化并存。東南亞諸國與英語世界的聯系較多,西方外來文化對東南亞詩歌特點的形成也具有重要作用。上述東南亞歷史因素對海外華語詩歌一定會產生一些影響,只是在每一個詩人個體身上反映的程度不同而已。
海外華語詩歌的發展路徑和東南亞當地文學不同,和中國內地文學也不同,那么海外華語詩歌新傳統在文化背景上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一是在深受中國古典詩歌影響和所在國地域詩歌(有的表現為西方詩歌影響,所在國文學西化的因素使然)影響的同時將東南亞華語詩歌的共同擁有的因素貫穿其中。
比如馬來西亞詩人吳岸先生的詩歌秉承中國古典詩歌意象凝練、意境深遠的特點,吳岸善于將自然之景化為詩歌的血肉。吳岸的詩歌中也具有大量的外來文學的因素,比如吳岸詩歌的知性因素和深刻思考明顯帶有西方文學的特點,他的詩歌在布局謀篇上的嚴謹統一也有西方詩歌的影響。因此,吳岸先生的詩歌不但在華語詩壇影響深遠,在西方詩歌界也受到廣泛贊譽。
孤 島
吳 岸
潮退時
他獨自等待在淺灘上
裸一身的嶙峋
潮來時
他迎著陣陣的波浪
在歡樂的擁抱中
消失了
自己
二是東南亞詩歌的優勢主要體現在文化傳承的多樣性方面。東南亞華語詩歌作為一個特殊的華語文學樣式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特別是在當前國際文化相互融合,相互理解和相互包容,提倡文化多樣性的大背景下,東南亞文學在人類學意義上具有先天優勢。東南亞文學的多元文化混融性本身就是在為世界文學作貢獻。文化傳統需要積累和傳承,歐洲文學和中國內地文學經過幾千年的積淀,在語言方式和藝術手法上確實博大精深。東南亞詩歌作為華語文學的一個代表承擔了華語詩歌走出去的任務。東南亞諸國近些年來不斷加大對外交流,社會政治經濟不斷發展,東南亞華語詩歌將中國詩歌帶到海外進行文化交流這本身就具有重要的社會學和人類學意義。東南亞風情和中國詩歌的結合是東南亞詩歌新傳統的一個重要表現,也是東南亞詩歌新傳統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近年來,新加坡新銳詩人周德成的詩歌在彰顯東南亞新生代詩歌的實力,同時也顯示出東西方文學的某些因素的共同影響。
緩慢的四月
周德成
墓、棺木與沉默太大
眼睛與心太小
在地獄與天堂的縫隙里
永遠都裝不下
那伺機鉆入清明人群
文雅的淚水與粗暴的愁楚
三是東南亞詩歌新傳統的發展條件是將東西方傳統兼容并蓄,博采眾長。東南亞華語詩歌的快速健康發展需要將東南亞詩歌置于世界文學的大背景中。中國是詩的國度,從來都不缺少優秀詩歌和杰出詩人。歐美詩歌的強大思想力量和宗教情懷也是世界詩歌的瑰寶。東南亞詩歌的新傳統要大膽借鑒吸收外來文學的影響,在國內流行一句話,越是中國的,就越是世界的。我想對于東南亞詩歌新傳統來說,越是世界的,就越是東南亞的。東南亞華語詩歌要打破文化界限,打造自身特色。
漁人的晚餐
王 濤
拉起最后一張網
夕陽是漁人打散的蛋黃
從黑黑的鍋底
他夾起長長白白的面線
吃啊吃下浪花朵朵
聞啊聞著咸咸的歲月
東南亞詩歌歷經多年的積淀,呈現出一些新的氣象和特色,這些特色有的比較鮮明,有的還表現得不夠,東南亞詩歌在以下幾個方面已經顯示出一些新傳統不斷生長的迅猛勢頭,尚需繼續努力加以強化,突出自身特色。
一、濃郁奔放的熱帶海洋氣息
東南亞諸國地處熱帶,在地理特征上具有濃郁的熱帶氣息。環境對于詩歌特色的影響在學術界已經有過太多的研究,本文不想贅述內在原因,可是東南亞詩歌這個鮮明的地域特色尚需通過借鑒世界各國的熱帶詩歌寫作經驗將此特色加以發揚光大,以彰顯東南亞詩歌的強大底蘊。縱觀世界詩歌史,以描繪熱帶風情而著稱的詩人不在少數,要是算上具有熱帶氣息的詩作更是不可勝數。試舉兩例來說明:一是諾貝爾桂冠詩人圣瓊·佩斯,他的詩作帶有熱帶海洋文化特有的熱情奔放和汪洋恣肆的特色。圣瓊·佩斯的詩歌概括起來大致有兩大特點——感情充沛和想象雄奇。二是諾貝爾桂冠詩人聶魯達,其詩作也可以概括為兩大特征——筆力雄健和容量巨大。
雨(節選)
圣瓊·佩斯
雨的榕樹松開它穩住城市的立柱。那乘御天風而游蕩的東西也就那樣漂下同我們共居!而你也不會否認,突然,一切對我們化為烏有。
誰要想知道大地上陣雨發生的變放,只消在我的房頂上住一住,置身于全部信息和預兆。
不曾信守的允諾!不辭辛苦的播種!人行道上的白煙!
讓閃電來吧,唉!它卻撇下我們!……讓我們到城門那兒送走
四月天空下,昂揚闊步的陣雨,昂揚的陣雨大踏步前去,在閃電鞭笞下,好像列隊自我鞭笞的教徒。
但是,眼看我們更無告,暴露給腐殖土的清芬和安息香,因為大地迎著黑色處女的氣味而剛醒。
……這是蕨類植被下的大地更加清新,大宗的化石在滴瀝的灰巖面露了頭。
在玫瑰經過風雨而皺縮了的肌膚里,大地,大地仍以處女的香味重釀玫瑰的芬芳。
……這是城市在無數劍鋒的火光中更顯生動,鷹隼翱翔而掠過大理石雕,天空再次掉進噴泉的圓池。
而空蕩的廣場上,金色的戰馬躍立在豎碑頂端。這是光爛依然閃爍在朱紅的門廊;銀蹄的黑犬守在花園底層的門口。
這是欲望重新回到年輕寡婦,年輕戰士遺孀的肋部,好像又封了口的大甕。
……這是清新感奔向言辭的頂峰,而水泡還掛在詩的唇邊。
人再次受到新意象圍攻,屈服于心海狂瀾的震蕩:
“那支美麗的歌,那支美麗的歌就在那雨水新霧的空際里……”而我的詩,雨呵,也就不曾寫出。
馬來西亞、新加坡的諸多詩人都有大量詩歌以熱帶海洋文化作為寫作背景,他們的詩作中噴涌出熱帶海洋的博大情懷和熱帶植物的迷人氣息。這個熱帶海洋詩歌的氣息十分博大而迷人,而且帶有一些國際化的特點,與東南亞自身的社會經濟發展也是相適應的,因此,借鑒世界各國的海洋文學的特點,形成自身特點是一件長期的任務。
二、斑斕多彩的多元文化影響
東南亞諸國大多具有多民族、多種族和多元文明的特征,這造成東南亞諸國在文化上的復雜性和豐富性,東南亞華語詩歌已經顯示出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多彩色調。東南亞詩歌的多元特色也要借鑒世界各國的豐厚詩歌傳統,打造東南亞多元文化背景下詩歌的新特色和新傳統。以南美詩歌為例,南美詩歌在國際詩壇具有很高的地位,這與南美諸國文化多元性相關,南美文化既有自身的本土文化的根基,也有歐洲外來文化的影響。南美詩人博爾赫斯就是一位兼具阿根廷本土文化和外來文化諸多因素影響的大詩人。他的很多詩作體現出鮮明的多元文化特色。比如他的著名詩歌《雨》:
雨
博爾赫斯
突然間黃昏變得明亮
因為此刻正有細雨在落下
或曾經落下。下雨
無疑是在過去發生的一件事
誰聽見雨落下誰就回想起
那個時候幸福的命運向他呈現了
一朵叫玫瑰的花
和它奇妙的鮮紅的色彩。
這蒙住了窗玻璃的細雨
必將在被遺棄的郊外
在某個不復存在的庭院里洗亮
架上的黑葡萄。潮濕的暮色
帶給我一個聲音我渴望的聲音
我的父親回來了他沒有死去。
博爾赫斯的詩歌曾經在中國內地20世紀八九十年代風行一時,由于文化特征的差異性,后來,博爾赫斯在中國國內的影響逐漸消退。個人認為在東南亞地區,南美詩歌特色可以加以借鑒并將其發揚光大,有效地借鑒外來詩歌的優勢資源,可以對當地的文學大有裨益。
為了加快東南亞華語詩歌新傳統的形成進程,竊以為東南亞詩歌的發展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作出新的應對。
第一,加強對外交流和跨界合作。
東南亞詩歌新傳統的形成自然需要大批優秀詩人的高水準詩作為支撐,而一個地域詩歌風氣的形成與地域政治經濟文化等因素分不開,和詩歌的社會擔當也有關。歷來對于詩歌的認識存在一個誤區,誤認為詩歌是游離于社會之外的獨特風景。這個觀點只對了一半,詩歌的社會效應的確不是詩歌的最主要的任務,詩歌直接訴諸心靈世界,以對精神世界的直寫為標志。可是詩歌的發展又是現實地與當時當地的社會環境息息相關的。一方面要立足于此時此地的文化根基,另一方面又要打破詩歌創作的小圈子局限,打破地域局限,打破詩歌的文體界限,大膽吸收各種現代元素實現跨界聯合。
第二,拓展詩歌的現代價值。
新傳統的形成就是要彰顯新的時代風貌和進取意識,詩歌從來都是一邊回歸傳統,一邊走向現代。東南亞詩歌新傳統的形成也要抓住當下的時代特色,展現自身新的力量。隨著傳媒不斷發展,資訊日趨豐富,現代人的消費理念更新,社會興趣點多而集中。東南亞詩歌順應這股時代潮流也在不斷發現新的現代詩意,表現現代人心靈沖動和生命熱力。
第三,地域文化的深度挖掘。
從東南亞華語文學的發展態勢來說,新馬泰地區要略勝一籌,總體來說,東南亞地區小說的傳播要大于東南亞詩歌的影響。東南亞地區熱帶雨林氣質的小說已經在華語文學屆占據一席之地,而東南亞詩歌在國際詩壇的影響尚顯不足。這與東南亞地區詩歌創作的數量和質量是不相稱的,吳岸先生曾說過,東南亞是詩歌的沃土,在這片沃土中一定會結出豐碩的果實,這需要東南亞諸國詩人乃至整個華語詩壇的共同參與。相信隨著東南亞各國詩歌的走出去和引進來,隨著整個華語詩歌的不斷進步,東南亞詩歌新傳統會不斷呈現出新的氣象和新的局面。
(本文收錄于2015年于緬甸仰光召開的東南亞華文詩人大會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