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9章 下營子是什么營

歷史上的下營子并非行政機構名稱,自清至民國年間,能夠見到有記載的當地行政機構分別為寶馬屯(今寶馬村)、萬寶池堡(今五渠村)、萬寶屯(今下營子村)。從字面上看,下營子是一個營壘所在地是無疑的。據《惠農縣志》載:“下營子鄉因明代在此設一兵營而得名。”民間流傳較多的一種說法也是下營子是古代的一座兵營。

作為傳統的思維模式,營為屯兵之所似乎合情合理,但是將其置于寧北這一具體地理環境中,就很值得商榷。從歷史資料看,惠農古地北有鎮遠關大營,南有哨馬營,再南還有王全口、大敵臺以及大畏口兵營。這些兵營沿賀蘭山麓一線排開,針對夷狄人侵構成了一個完整的防御體系,在下營子設兵營,似乎已無甚必要。之所以對下營子是兵營的說法提出不同看法,是從通智所撰《惠農渠碑記》中的記載中看到了這樣的陳述:“立縣以膺民社,設通判以司水利,建學校以育人才,置營弁以備防汛。”文中所言“立縣”“設通判”“建學校”均不難理解,唯獨“置營弁”很需要推敲。“置營弁”就是設營盤,“弁”為任小吏。就是說,沿惠農渠設置了不少的營盤,安排專人管理。“備防汛”就是專司防汛。對于一條貫通寧夏平原的大灌渠而言,“置營弁以備防汛”是必不可少的。

通智在開挖惠農渠的同時,一并治理了西河。“于渠之西,疏通西河舊淤三百五十余里,以瀉漢、唐兩渠、諸湖堿水。”下營子地處西河和惠農渠的中心地段,如果“設營弁”,這里將是最理想的地方。從惠農地域以及周邊地域看,以“營子”命名的地方委實不少,如陸家營子、萬家營子、殷家營子以及與下營子相對應的上營子,而且這些營子皆在大渠側畔。與眾多的營子相比,下營子是惠農渠最下端末梢的一個營子,“下”字是否就是根據其所處于惠農渠之位置而定?所以可不可以這樣推測,和眾多的“營子”一樣,下營子是否應該是水營而非兵營呢?

下營子鄉解放前屬惠農縣八鄉轄,解放后改為一區五鄉,1955年成立高級社,名永光社,1958年屬尾閘公社轄,1961年成立下營子公社,1982年改為下營子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浦区| 长葛市| 汽车| 澄江县| 汾西县| 新野县| 黄龙县| 达日县| 丹东市| 新河县| 聊城市| 乐清市| 石楼县| 板桥市| 恭城| 鹤山市| 四会市| 天台县| 伊金霍洛旗| 青海省| 三穗县| 临江市| 河北省| 岚皋县| 贞丰县| 霍林郭勒市| 水富县| 托克托县| 舞阳县| 三穗县| 阜平县| 突泉县| 溧阳市| 宁陵县| 崇仁县| 沂水县| 衡山县| 溆浦县| 郴州市| 清水河县| 虎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