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級共享:數字化時代的綠色發展之路
- 莫開偉 李慶植
- 5610字
- 2021-04-16 16:32:01
第五節
深究:企業級共享經濟何時被引爆
前幾節內容讓大家對企業級共享經濟有了一些基本認識,也探討了其帶來的很多好處,然而,要實現企業級共享經濟,還需要一些先決條件和激勵因素。此外,我們也不能忽視其中的不利因素。
本書并非商業計劃書,我們不打算羅列各種數據,勾畫美好藍圖,我們只會盡可能客觀地探討企業級共享經濟的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以及實現企業級共享經濟必需的動力。
一、有利條件
我們從政治、經濟和社會環境等多個方面,探討對企業級共享經濟發展的有利條件。
(一)政府的強力支持
2016年5月25日,中國政府網刊發了一篇重磅文章,標題是《李克強闡述共享經濟:利用閑置資源,實現人人受益》。這篇文章提到,共享經濟不僅是在做加法,更是在做乘法,以此有效降低創業創新門檻,實現閑置資源充分利用,形成新的增長點,為經濟注入強勁動力。此外,共享經濟的另一大特點是,人人皆可參與、人人皆可受益,有利于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這篇文章讓人們看到了共享經濟的美好未來。隨后,地方政府也為共享經濟的發展提供了較大的支持和幫助,如共享單車、共享雨傘等。
2020年7月15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13個部委,聯合發布《關于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 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強調要打造共享生產新動力,推動形成高質量的生產服務要素供給新體系,鼓勵企業開放平臺資源,共享實驗驗證環境、仿真模擬等技術平臺,充分挖掘閑置存量資源的應用潛力。
(二)新的商業模式將受到資本青睞
近年來,各路資本喜歡追逐市場新熱點,即使發展前景尚不明確或成效尚不顯著的商業模式,背后也會有資本的影子。尤其在特殊時期,共享員工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利益遠遠大于弊端,對此,風險投資者和創業者都將其看在眼里。接下來,在企業級共享經濟領域內,預計將誕生一批敢想敢試的龍頭企業。
共享員工屬于單一資源的單向輸出,操作相對簡單,門檻較低,實現起來并不難,但也容易導致很多企業入局,展開激烈“廝殺”,最后的結果,要么催生出一兩家獨角獸企業,要么大打價格戰,行業生態進入“野蠻”生長期。
我們所探討的企業級共享經濟,突破了“員工”這一資源,將更多的閑置資源納入共享的行列,同時共享的模式也有很多種。一旦這種新的商業模式得到更多人認可,極具想象空間的市場規模和機會,必將引來資本的狂熱追逐。
(三)同類平臺已經出現
在網絡購物出現之前,實體店早已存在,網絡平臺將購物搬到互聯網上,消費者足不出戶就能買到想要的商品。
同樣,在企業之間的網上交易出現之前,線下交易活動早已存在,企業交易平臺將企業間的交易搬到互聯網上,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截至目前,雖然許多平臺宣稱自己是企業級共享平臺,但尚未出現真正的企業級共享平臺。真正意義上的企業級共享平臺進入門檻比共享員工、其他企業供需平臺、企業服務平臺高得多,也需要一定的時間來培育市場。不過,初級形態的同類平臺已經出現,它們的不斷探索和試錯,為新的大型企業級共享平臺提供了可以借鑒的有益參考。
(四)企業風險意識大幅提升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導致中國乃至全球部分企業停業、倒閉和破產,除了病毒這個主要因素,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企業缺乏足夠的抗風險能力。
不得不說,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前,很多企業的風險意識不強,抗風險能力差,缺乏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一旦遇到突發情況,就會手足無措。
可以預見,在新冠肺炎疫情過后,很多企業將改變原有的觀念,增強風險意識,提高抗風險能力。
此前,企業可能很少考慮或在意閑置資源能產生多少價值,能降低多少成本,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讓企業重新審視資源,尤其是閑置資源。一方面,企業會盡量減少對非必要資源的投入,轉而選擇利用他人的閑置資源;另一方面,企業也會將自身的閑置資源用于共享,以提高收入,增厚“安全墊”。
(五)共享的概念已深入人心
從2015年起,各種各樣的共享模式“遍地開花”,共享的概念已經深入人心。雖然有人對滿大街隨處停放的共享單車心生不滿,但大多數人都能感受到共享單車帶來的便利。客觀來說,每一項新技術、新產品都會對過時的技術、產品和既得利益者帶來致命沖擊,但人們并不能因此拒絕接受新技術和新產品,正是先進技術的發展推動著社會不斷進步。
二、不利因素
企業級共享經濟至今未能實現規模化,是因為一些平臺沒有找對方向。在當前市場經濟環境下,還有一些不利因素阻礙著其發展。
本節我們先從微觀角度出發,在第六章再從宏觀角度進行深入探討。
(一)觀念過于陳舊
盡管很多人都在談論資源共享,但還是有不少人對資源共享抱著懷疑、觀望甚至敵視的態度,他們認為共享別人的資源可以,共享自己的資源不行。
企業之間的資源共享,可能賺不到多少錢,也節省不了多少成本,還有可能影響企業原來的經營方式,甚至有人還會懷疑想進行資源共享的人別有用心。很顯然,在初始階段,相當多的企業都會存在這樣的顧慮。
但我們還是要說,陳舊的觀念對新事物發展來說是一種巨大的障礙。這種觀念上的障礙,在企業級共享經濟的實現過程中,帶來的負面影響是翻倍的,因為這種觀念涉及兩個不同的方向:資源供給方和資源需求方。
對資源供給方來說,其有沒有將閑置資源用于共享的意愿?
對資源需求方來說,其有沒有利用他人閑置資源的想法?
客觀來說,在當前階段,要想立馬改變傳統想法,不太容易。畢竟,大家接受新生事物需要一定的時間。
好在共享員工為企業級共享經濟開了一個好頭,對打破舊觀念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另外,還有一種觀念也會帶來消極影響。一些人認為,共享資源就是交出企業的“命脈”,會降低自身的競爭力。
(二)存在諸多潛在風險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引發輿論高度關注的共享員工收獲了贊美,也有一些經濟專家和法律專家指出其存在的各種風險,這也是企業必須重視的問題。例如,工傷事故責任承擔風險。按照現行法律規定,職工被借調(共享)期間受到工傷事故傷害的,由原用人單位承擔工傷保險責任,原用人單位與借調單位可以約定補償辦法。為此,參與共享員工的企業之間必須通過協議明確各方的責任和權利,不得因此損害受工傷員工的利益。
更多種類的資源以不同的方式進行共享意味著更高的風險,這會給企業級共享經濟的發展造成阻礙。
(三)存在諸多條件限制
無論對資源共享的參與方,還是對企業級共享平臺,企業級共享經濟實現的條件并不寬松。
前面談到,資源共享有一些限制條件,如特定時間。當一個企業在某個時間段急需某種資源,且愿意付出相應的代價時,也不一定能找到匹配的閑置資源,即時間存在錯配問題。
如果資源共享實現起來過于困難,則企業參與的熱情會受到影響。部分管理者會認為,與其做煩瑣復雜的資源共享,還不如將有限的精力放到更為重要的企業經營上。
三、企業級共享經濟的四大推動力
雖然還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但從大的環境來看,實現企業級共享經濟的客觀條件已經成熟。但要真正引爆企業級共享經濟,還需要“點一把火”。“這把火”,需要政府、企業、創業者及全社會共同點燃。
我們簡單回顧一下共享員工產生的原因。僅僅是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嗎?顯然不是,新冠肺炎疫情只是外部的刺激因素。準確來說,共享員工是在資源供給方有壓力、資源需求方有需求、政府部門充當橋梁等多方作用下形成的。
(一)政府支持
對一種新的模式或經濟形態來說,政府的支持和推動作用是不可忽視的。企業之間共享員工,地方政府為資源供給方和資源需求方“穿針引線”,架設橋梁,發揮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對于涉及范圍更廣的企業級共享經濟而言,政府的推動極為重要。2017年10月18日,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被重新定義的社會主要矛盾,也意味著企業必須發展壯大,獲得盈利,才能不斷提高勞動者的收入。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要想進一步提高勞動者的收入,企業必須從各方面想辦法壓縮成本、創造更大價值。開展資源共享,正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實現途徑。
當然,來自政府部門的推動和支持形式多樣,如出臺環境保護方面的政策,具體內容我們會在第二章詳細探討。
(二)企業需求
近年來,中低端制造企業流向東南亞國家(地區)成為企業界熱議的話題。一方面,出于成本考量,部分企業不得不考慮生存問題;另一方面,我國大量的富余勞動力需要進行轉移。少數經濟學家認為,中低端制造企業外遷不會影響我國經濟的發展,但這種說法并不科學,這是因為我國人口基數大,中低端制造企業對于解決就業問題貢獻很大。
目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不少中低端制造企業面臨巨大的生存壓力,再想進一步提升員工的收入,已經難上加難。
在此大背景下,企業要想方設法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盡可能減少對非必要資源的投入,同時有效利用自身的閑置資源獲取收益,這為企業級共享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三)平臺推動
政府在共享員工中承擔了橋梁和平臺的雙重角色,而當政府不再承擔平臺的角色時,企業級共享經濟就需要專業平臺來推動。
企業共享閑置資源不像尋找外部服務或與其他企業合作那樣,暫時還不是必需的行為,各界對此也缺乏相關的認知和行動意愿。因此,企業級共享經濟的實現,需要專業平臺主動發力。
(四)社會需要
當今社會,國家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要想獲得競爭優勢,必然要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即從粗放型增長方式向集約型增長方式轉變,這就需要企業在資源配置上做到科學高效。通常來說,一家企業擁有的閑置資源越多,管理方面的問題就越多,不利于企業轉型升級和提高核心競爭力,進而影響社會經濟的高質量增長。
換言之,企業級共享經濟的誕生、發展及壯大,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要求和結果,企業對其采取逃避的態度,不利于自身發展。
四、企業級共享經濟的三大基礎
(一)專業平臺
企業級共享經濟需要專業平臺來推動,這個平臺就是企業級共享平臺,它是實現企業級共享經濟的基礎。
企業級共享經濟是“企業閑置資源共享+互聯網平臺”的新型商業模式,兩者缺一不可,相得益彰。資源共享缺少企業級共享平臺,就只能在小范圍內發生,因為閑置資源并不容易在企業有限的關系網和信息網中出現;企業級共享平臺如果不能促成企業之間實現資源共享,就沒有存在的意義。
(二)大數據
很多企業都有閑置資源,但并不容易在特定時間找到合適的需求方。許多企業希望利用其他企業的閑置資源,但很難找到愿意暫時讓渡資源的供給方。要實現供需雙方的資源共享,必須有大數據的支持。
大數據,通俗來說就是大量數據的集合,并且通過對大量數據的分析和優化解決問題,滿足需求。大數據的戰略意義不在于掌握龐大的數據信息,而在于對數據進行專業化處理。
在企業級共享經濟中,大數據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追蹤:在大數據時代,人們的經濟行為隨時可以被記錄、追蹤、追溯,資源共享的過程也可以被監控,確保真實可靠。
? 識別:在對各種因素全面追蹤的基礎上,通過定位、比對、篩選,實現精準識別,然后進行分析,得到更為準確的結果。
? 畫像:通過對不同主體、不同數據源的追蹤、識別、匹配,形成更立體、更全面的認識。
? 匹配:在海量信息中精準追蹤和識別,利用相關性、接近性等進行篩選比對,對資源實現高效匹配。
? 優化:按照一些既定原則,通過各種算法,對路徑、資源等進行優化。
(三)社會信用體系
在企業級共享平臺上,信任機制的建立依賴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國家和地方政府構建的社會信用體系,這是企業在平臺上進行交易的基石;第二個方面是企業級共享平臺為交易各方提供的保障機制,以預付款或資金托管等方式為主;第三個方面是當出現信用危機、交易糾紛等情況時,企業級共享平臺需要擁有一套與各方進行協調的問題處理機制。
1. 國家和地方政府構建社會信用體系
2019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的指導意見》,標志著中國全面加強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隨后,各地方政府陸續推出各地建立社會信用體系的具體措施。
國家和地方政府在建立社會信用體系時,不僅關注企業和個人的信用,更注重培養全社會識別信用風險的能力。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是信用發揮作用的前提,可保證授信人和受信人之間,在遵循規則的基礎上達成交易,保證經濟運行的公平和效率。
2. 建立保障機制
我們知道,即便在社會信用體系非常完善的國家,違約行為也難以避免。因此,在社會信用體系之下,企業級共享平臺還需要建立保障機制,其在幾乎所有的交易類平臺中都存在,如支付的貨款先存放在交易平臺,待交易雙方都無異議的時候,貨款才會由平臺劃給收款方。
在早期的商業環境下,人際關系是商業活動的紐帶,信任關系是商業活動的基石。關系營銷理論認為,在同等條件下,人們更愿意與他們認識、喜歡和信任的人做生意。
企業級共享平臺需要為互不熟悉的企業搭建信任關系,單純依賴預付款或資金托管是不夠的,不依賴金錢的信任關系才是真正的信任關系。當然,這是一種理想狀態。企業級共享平臺要做的,主要是及時處理企業出現的失信問題和敗德行為,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內容:
? 及時發現企業的不誠信行為。
? 必須對不誠信的行為進行嚴厲的處罰,通過簽訂的協議和法律制度對交易的不誠信行為進行嚴厲處罰,增加不誠信行為的成本,以此抑制機會主義行為。
? 將不誠信的企業拉入行業黑名單,使之失去與其他企業合作的資格。
3. 建立問題處理機制
最壞的情況是,企業級共享平臺已經建立保障機制,仍無法阻止失信問題與敗德行為的發生。
失信問題和敗德行為是制約企業間合作的重要因素,一次不好的體驗可能直接影響未來的合作,這種情況在各大網絡購物平臺早已司空見慣。企業級共享平臺也有可能出現這種情況,如果處理不好,則會影響企業繼續進行資源共享。
在小范圍的企業間資源共享及由政府部門推動的共享員工中,都有一個讓供需雙方信任的中間人,一旦發生失信問題,中間人就會出面協調。中間人必須確保其在處理問題時能夠做到不偏不倚,盡量讓雙方都滿意。這種處理方式,同樣適用于企業級共享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