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0章 西京的人物畫

當夕陽的余暉涂抹著雁塔之顛的時候,西安便顯得更為蒼老而成熟。

壯觀的現代風景,卻又使它充滿了青春的活力。

作為世界文化名城,它依然在生長著與其相稱的藝術和藝術家。

王西京,一個誘人的名字。

這位人們熟悉的人物畫家,以他眾多的清新雋美的作品,贏得了人們的喜愛。

他就生活在這座城市里。

這里的每一寸黃土下,都深埋著自人類誕生以來中國歷史上最為輝煌的朝代和豐厚的文化。他深深受益于這塊神圣的沃土。

在幾十年苦心孤詣的藝術探索中,他把虔摯靈秀的畫筆伸向了人物畫創作的廣闊領域,傾注了對時代、對民族命運深深關切的真摯情愫。

他先后創作發表了大量各類形式的人物畫作品,使他飲譽畫壇和海內外,成為全國群星燦爛的中青年畫家行列中的佼佼者。

70年代后期,王西京的人物畫創作得到了良好發端的契機。

彭德懷、陳毅等一大批近代和現代人物都以精彩的典型形象走入了他的人物畫中。

畫家似乎沉浸在茫茫的歷史歲月里。

他全神貫注著歷史,忠于歷史,力求最大限度準確地再現歷史。

在這些作品的構思和表現手法上,他采取了絕對寫實,摒除主觀情感,將一切強壓在對歷史本身全然不動聲色的描繪之中。

造型在這里起著支配性作用,畫家認真分析,探索人物特殊的命運、時代背景、心理以及個性氣質,力求賦予每一個人物以獨特的、符合其時代的精神面貌。

嚴謹的造型,理性的蘊涵,流暢、犀利,跌宕而具有自控力的線條以及精練的皴染,給人以適度感。

青年時代的王西京刻苦好學,勤奮不輟,從披閱臨摹武宗元的《八十七神仙卷》和吳道子的《送子天王圖》到開始發表數以千計的速寫、插圖、素描、連環畫、宣傳畫、國畫,而踏上人物畫創作的臺階,在中西繪畫傳統,在中國文學、詩詞、哲學方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他憑著一股頑強執著的精神,通過長期磨煉和融入生活將自己的藝術追求不斷推進。

近十多年來,他曾為近百個歷史人物留下了傳神之作。特別是他的人物肖像畫,自然質樸,毫無矯揉造作、嘩眾取寵之舉,深得人們的贊賞。

他在形象的刻畫上不僅著意于人物眉目間微妙的神情,更注重整幅畫面總體的內涵。

從構思上的匠心獨運,布局上的苦詣經營到筆墨技法上的刻意求新,都顯示了這位年輕藝術家博采各類藝術之長,幾經變通之后良好的氣質修養。

這是畫家創作道路上一個很重要的階段。他所具有的傳統中國畫功力深厚的特點及善于變化的內在潛力,在這一時期也已顯露出鋒芒。

問世于1984年的《遠去的足音》,是他這一時期的代表性作品。

畫家以一種震撼人心的悲劇激情,寫實與寫意相融合的手法,再現了戊戌變法中譚嗣同、林旭等六位殉難志士群雕般的壯烈氣概。

人物形象的冷峻與偉岸,是用渾樸凝重的濃墨鐵線完成的。畫中六君并倚,頂天立地,猶如一座巍立的豐碑,所點染的幾片著霜的楓葉,則構成了砭骨沁髓的肅殺之氣。

作者在此熔西畫造型與中國畫筆墨于一爐,在浩蕩的激情中把那“有心殺賊,無力回天”的悲憤,痛苦而真實地呈現了出來。其氣勢之磅礴恢宏,情緒之悲烈憤懣,寓意之深邃警策,在當代中國人物畫中赫然矚目。

王西京從他灑滿汗水與艱辛的道路上執著地走來。

在關中的原野上,在一座座氣象恢宏的漢唐帝王陵闕下,歷史的巨大力量,歷史的無窮意味,在強烈地震撼著他。

沐浴著80年代的陽光,他的思維卻縈繞在中國古代歷史人物所生活的蒼茫空間。

這是憂患意識和民族自信力的召喚。

1980年之后,王西京創作的筆觸又同時伸向了中國古代歷史人物畫。

他筆下的屈原、司馬遷、勾踐、杜甫、岳飛、文天祥、龔自珍等都具有一種與民族、國家和時代融為一體的凜然正氣和人格力量。

而阮籍、陶潛、李白、蘇軾、陸游、鄭板橋、蒲松齡以及鐘馗又仿佛讓人們聽到了對歷史命運和人生價值的悲憤傾訴和對非正義,對黑暗,對虛妄邪惡痛聲怒斥的吶喊。

從寫實到寫意,變冷靜嚴謹為熱烈奔放、自由灑脫,對于王西京的人物畫來說,不失為一次“超越”。

畫作中人物命運所賦予人們的深刻感受遠遠超出了人物作為歷史現實存在的事實。同時也包含著藝術家對畫中人物的感受、評價,及對他們身世命運的理解。

王西京的線墨在這一時期達到了一種深沉成熟的境地,常常像由內心流淌而出那樣自由、瀟灑、精湛。往往能在最灑脫、最隨心所欲之際仍存在有一種無形的深刻的凝聚力,給人以骨氣卓然的感覺。

這些渾樸、凝練、氣象不凡的漢代石刻藝術曾使他夢回神歸、流連忘返。三秦大地厚重的文化積淀顯然滲透在這土生土長的畫家的血液之中,滋養著他的藝術靈性和才情。

他跋涉在歷史的大川之上,他涉足中外文化豐厚的資源,溯本追根,或沉思、遐想,或徜徉、徘徊,從中尋覓人類文明的靈光。

從古希臘、羅馬、埃及藝術到非洲木雕;

從美洲愛斯基摩文化到東方宗教石刻、壁畫;

從多種門類的現代藝術到那些稚拙天真的民俗民風,都常使他不禁激動忘情,袒露著他那癡愛藝術、質樸無華的率真天性。

王西京在俯視世界文化、博采眾長的同時,潛心于中國文化精神的深層探索。他以為:

“東方人理解人生,宇宙是從四周最平凡的事物開始的,萬物平等,物皆有靈,一葉一石均具有生命,均與人類一樣有著同等的尊嚴。藝術家應在這最平凡的造物中探尋深奧的隱秘,感味生命的光華與神秘。”

在王西京轉向獨立的人物畫創作十年之后,一批清新、空寂的作品又一次脫穎畫壇。

應該說這是一批真正的寫意畫,在這些畫里,歷史似乎早已褪色,感情的方向變得模糊。畫家關注更多的不是英雄才人的悲劇,而是一種對人生、對宇宙的理解和思索。他著意表現一種心境和心態,傳達著某種人類純粹的感情和繪畫語言。

靜默、淡泊、和諧,是畫家追索的藝術旨趣。

綜觀這些作品,不難看出畫作表面嫻靜無為,但在空靈清淡中滲透著一股股情緒的暗流。所以這是一種端莊優雅而凄楚牽人的沉默,一種人格化精神化的空寂。這些畫面的空白里似乎充滿著一種詩意的寧靜,一種深摯的極其感人的珍惜,畫家在這里把空間精神化了。

至此,畫家的哲學、美學意識已日趨超塵拔俗,寄寓深遙。

這是王西京在人物畫創作的藝術進程中一次大的突破。顯然,他在向著更廣闊、更博大的藝術境界步步逼近。

1985年2月,“王西京人物畫展”在新加坡大會堂隆重開幕。

他是我國第一位應邀訪問新加坡并在這里舉辦個人畫展的畫家。展廳里花團錦簇,盛況空前。

歷時五天的展覽吸引著蜂擁而至的人流,新加坡所有的報刊和電臺高度評價了這次畫展,被譽為少有的轟動。

他們盛贊王西京的作品酣暢、奔放,富于民族感情,有雅俗曉暢之美。《聯合晚報》撰文評價說,王西京的人物畫在謳歌民族正氣,呼喚民族精神,在為民族保留元氣。

隨之他又應邀為新加坡藝術學院和南洋美術專科學院講學,并受聘為該院客座教授。

1986年7月,王西京的畫展應邀在日本京都美術館展出,隆重、熱烈、轟動,又一次蜚聲東瀛。

1986年9月,王西京應邀代表我國參加了第二屆亞太地區藝術教育會議。

近年來,他多次出訪交流,他的作品曾先后在香港、臺灣地區及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韓國、美國、英國舉辦聯展和個展逾二十多次,吸引了無數的愛好者和崇拜者,使他一時聲震海內外,在增進國際文化交流和友誼中為祖國爭得了榮譽。

王西京以他的作品成就了他作為一位優秀的當代中國畫家的地位。

他仍然居住在這座古老城市的古舊院落里,深居簡出,普普通通,平平常常。一個市民,同時是一個畫家。

從誕生在這座院落的那一天起,王西京就沒有停止過與人生命運的抗爭。

平凡之中見精神。生活上的清淡,藝術上的苦苦求索,人生坎坷艱難的進程,鑄就了他沉穩、剛直、倔強、執著的性格。

他坦闊、內向,潛心治學,旨在畫外的修養,在艱窘的人生中體味著這個世界博大精深的美感和真摯情蘊。

他對自己的過去從不樂觀。

他在自己畫集的序言中曾寫道:

“我的一生也許都是個‘悔其少作’的過程,是一個藝術的苦行僧,是個盡管心地虔誠但卻手足笨拙的‘朝圣者’。倘真如此,也許反而感到一種掙扎的,充滿艱辛、苦痛的欣慰。”

這正是他難能可貴的獨立的藝術精神和人格。

王西京現任西安美術家協會主席,西安中國畫院院長,中國書畫影視藝術學會副主席。

他在為繁榮西安的美術創作奔忙。

他仍然在畫他的畫。

他的面前仍然是一張白紙。

一個真正的藝術家,他所面對的永遠是一張白紙。

王西京在徘徊、困惑之后,他贏得的必然是又一次嶄新的超越,一個更為純美、更令人回味余甘的理想的藝術境界。

陜西電視臺專題片1989年10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白河县| 南宁市| 达孜县| 壶关县| 抚远县| 霍林郭勒市| 黄梅县| 梁河县| 安康市| 安西县| 新晃| 远安县| 延津县| 霍邱县| 海丰县| 武鸣县| 涞源县| 惠东县| 洮南市| 故城县| 大姚县| 武平县| 鄂托克前旗| 扶风县| 正阳县| 合肥市| 新宁县| 天镇县| 文登市| 桓仁| 武宁县| 游戏| 进贤县| 大竹县| 海门市| 简阳市| 德令哈市| 邢台市| 怀来县| 宜兴市| 新巴尔虎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