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注意樹立良好形象(2)

韓國有一家公司曾以韓國20歲至30歲的448名未婚女為對象,調查整容的原因。被調查者整容的理由包括提高外貌競爭力(57.1%)、增強自信感(22.5%)、顯得更加漂亮(16.7%)等。外貌真能提高個人在社會中的競爭力嗎?在最近20多年的經濟學研究中,經濟學家早就注意到美貌給人們帶來的影響,尤其是在收入方面。這一領域最負盛名的研究是海莫默什和比德爾1994年發表在《美國經濟評論》上的文章《美貌與勞動力市場》。在這篇論文中,他們運用有關調查數據檢驗了個人相貌和收入的聯系,結論是:在其他條件(比如學歷和家庭背景等)相同的情況下,美貌者比中等相貌者的收入高出約5%,而中等相貌者比貌丑者又高出5%~10%。這說明,美貌的收益很可能是普遍存在的。

不僅在廣告推廣領域美女的價值無可非議,在平時生活中也是如此。比如說找工作,那些漂亮的女士雖然專業或者是經驗、能力并不見得很優秀,但她們總是能夠得到招聘主管的青睞,很容易就獲得就業機會,而且報酬往往也高出人們的預料。

現在一些銷售總監、廣告公司推廣總監,幾乎全都是由美女擔綱。是美女的能力突然見長嗎?其實是美女好辦事。雖然她們不是絕頂聰明,但她們擁有美貌。再加上一定的智慧,她們就可以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無堅不摧、戰無不勝。

不管你心里愿不愿意承認,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無論在什么時候,美貌都是一種特殊的資本。

■ 清爽的外在形象為你加分

心理學家作過一個試驗:分別讓一位戴金絲眼鏡、手持文件夾的青年學者和一位留著怪異頭發、穿著邋遢的男青年在公路邊搭車,結果顯示,青年學者的搭車成功率很高,而另外那個男青年則很難搭到車。

這個故事說明,不同的儀表代表了不同的人性魅力,隨之就會有不同的際遇。這不僅僅是以貌取人的問題。

媒體策劃專家有一句名言:“要給人好印象,你只需要七秒鐘。”通過大量的分析,研究者們成功地描繪出影響第一印象的因素:第一印象的形成很大程度上與外表有關。得體的外表不僅是一張漂亮的臉蛋就夠了,還包括體態、氣質、神情和衣著的細微差異。另外,音調、語氣、語速、節奏都將影響第一印象的形成。

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長得美若天仙或英俊非凡,但每個人都可以做到干凈整潔。油性皮膚者一定要注意臉部和頭發的干凈清爽,干性皮膚者則要避免臉上出現令人不快的皮屑。然后就是衣著是否整潔得體。你的衣服表明你是哪一類人物,它們代表著你的個性。一個和你會面的人往往會不自覺地依據你的衣著來判斷你的為人,這正應了一句話叫“人靠衣裝”。

服飾只有與穿戴者的氣質、個性、身份、年齡、職業以及穿戴的環境、時間協調一致時,才能真正達到美的境界。

我們經常看到很多外交家,他們的穿著都給人一種可信賴感——穿西服打領帶。我們也會看到市場上賣豆腐的經常穿著一件圍衫,頭頂一個帽子,手里拿著一把扇子。

假如調過來,一個外交家穿著一件圍衫,頭頂一個帽子,手里拿著一把扇子,手上帶個手套,臟兮兮的樣子,你敢相信他是個外交官嗎?假如賣豆腐的在市場上穿著西服,系個領帶,穿件白襯衫,你敢買他的豆腐嗎?做什么就應該像什么。

俗話說“人靠衣服馬靠鞍”,是不無道理的。商業心理學的研究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所產生的影響力和信任度,來自語言、語調和形象三個方面。但它們的重要性所占比例是:語言只占7%,語調占38%,視覺(即形象)占55%。由此可見形象的重要性。而服裝作為形象塑造中的第一外在要素,是眾人關注的焦點。你的形象就是你自己的未來,在當今激烈競爭的社會中,一個人的形象的影響力將超乎想象。

在關于辦公室需要什么樣的女性形象的調查中,“保持東方女性的含蓄”得到5%的認可;有63%的參與者選擇了“重要問題上干練精明,平時工作中有張有弛,敏銳、聰明”;“不外露的聰慧,懂得為同事化解尷尬”得到23%的選票;“偶爾體現女性特有的溫柔、細膩”的認可度是9%。

看似個性化的“穿衣戴帽”一旦走進辦公室,就不再是一件私事。個人作為公司形象的一部分,不僅在工作風格和溝通上要融入團隊,著裝也要融入團隊。據調查顯示,24%的人已經意識到得體的職業著裝不僅能讓人出彩,還能讓人得財。個人的著裝風格與公司的風格融為一體,會讓公司其他成員和外部客戶更容易接受。

你所要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應是事先設計好的。很多人,他們參加很多團體、俱樂部,參加很多協會,甚至不斷做一些奉獻社會、回報社會的事,比如抗洪搶險、捐助希望工程等,他們都是要樹立一個良好的形象,在社會上有一個良好的聲譽。他們的形象與他們的舉止是一致的,才會有更多的人認同他們。

舉一個例子,一個人希望別人感覺到他非常有朝氣、有活力,又很有專業水平,他在搭配西服的時候就會朝著這個方向努力。同時,他在演講的時候通常會舉很多例子,讓別人了解到他對這個主題非常有研究。此外,他也要分享一些他自己的經驗,在別人知道這些方法是他實踐過的方法。當人們知道他沒有把大家當做試驗品,就會對他非常信賴。

每個人都必須樹立自己的形象。你希望給別人什么樣的感覺,你現在就應該設計出來。假如你現在無法設計出來,你以后在與人交往的時候也許會遇到麻煩,你在工作的時候也許會失敗,你在重大的場合也許無法建立你應有的自信感。

形象決定你能否成功。樹立良好的形象可以快速提高你的工作品質,不良的形象會立刻讓你充滿挫敗感。是讓形象操縱你還是由你來操縱自己的形象,你要選哪一個?你自己決定。

■ 認清自我,秀出獨特的自己

有一位牧師正在考慮第二天如何布道,卻總也想不出一個好的講題,很著急。

而他六歲的兒子總是隔一會兒就來敲一次門,要這要那,弄得他心煩意亂。

為了安撫他的兒子,不讓他來搗亂,情急之下,他把一本雜志內的世界地圖夾頁撕碎,遞給兒子說:“來,我們做一個有趣的游戲。你回房間里去,把這張世界地圖拼好還原,我就給你一美元。”

兒子出去后,他把門關上,得意地自言自語:“哈哈,這下終于可以清靜清靜了。”

誰知沒過幾分鐘,兒子又來敲門,并說地圖已經拼好。

他有點詫異,也有點不太相信,就跟著兒子一塊來到兒子的房間。果然,那張撕碎的世界地圖完完整整地擺在地板上。

“怎么會這么快?”他吃驚地看著兒子,不解地問。

“是這樣的,”兒子說,“世界地圖的背面有一個人頭像,人對了,世界自然就對了。”

牧師撫著小兒子的頭,若有所悟地說:“說得好啊,人對了,世界就對了。我已經找到明天布道的題目了。”

我們經常因為人際關系不暢而焦頭爛額,也常常抱怨這個社會太過復雜,覺得世事艱險、人心難測。

但實際上,我們之所以難以有所成就,之所以覺得事事難遂己愿,不是世界不對,而是我們自己有問題。

自己都不對,世界怎么可能對呢?很多時候,我們連自我都不能認清,對自己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有一則伊索寓言,講的正是不能清醒認識自己的故事。

赫爾莫斯想要了解他在世間擁有何等地位,便化作凡人,來到一家雕刻店鋪。

他看到主神宙斯的雕像,便指著問雕刻匠:“這尊雕像多少錢?”

“一個銀元。”雕刻匠答道。

他又笑著問:“赫拉(宙斯之妻)的雕像多少錢?”

雕刻匠回答:“比宙斯的雕像要貴一些。”

接著,赫爾莫斯看到自己的雕像,心想他作為宙斯的使者,又是商人的庇護神,世人肯定對他刮目相看,就很自信地向雕刻匠詢問自己的雕像多少錢。

雕刻匠回答說:“如果你買了剛才那兩尊雕像,這尊就免費送給你了。”

這則寓言極具諷刺意味,對那些妄自尊大者無疑是當頭棒喝。

從現在開始,拋棄頭腦中的自卑和自大,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妄自尊大,認識真正的自己吧。

認識自我,心理學上叫做自我知覺,是一個人了解自己的過程。就像老子說的:“自知者強。”一個人越了解自己,就越有力量,因為他知道揚長避短,知道怎樣最好地發揮出自己的潛力。

客觀地認清自我,知道自己的長處,找到自己的發展方向,走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這對于我們的成功,將會是事半功倍的。相反,如果我們在一個自己不擅長的方面辛苦拼搏,成效可能就不會很大,甚至無功而返。

達爾文的自傳表明,正因為他對自己的深刻認識,才使他能把握住自己的特點,揚長避短,取得突破性的成就。

他十分謙遜而又自信地談到自己:“熱愛科學,對任何問題都不倦思索、鍥而不舍,勤于觀察和收集事實材料,還有那么點兒健全的思想。”

但他又認為自己的才能很平凡:“我的記憶范圍很廣,但比較模糊。我在想象上并不出眾,也談不上機智。因此,我是蹩腳的評論家。”

他還對自己不能自如地用語言表達思想深感不滿:“我很難明晰而又簡潔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我的智能有一個不可救藥的弱點,使我對自己的見解和假說的原始表述不是錯誤,就是不通暢。”

偉大的馬克思有許多天賦,但他在給燕妮寫了許多詩后發現自己并不具備杰出的詩才,他作了深刻的自我解剖:“模糊而不成形的感情,不自然,純粹是從腦子里虛構出來的。現實和理想之間的完全對立,修辭上的斟酌代替了詩的意境。”

作家朱自清也曾分析過自己缺乏創作小說的才能,他在散文集《背影》自序中說:“我寫過詩,寫過小說,寫過散文。25歲以前,喜歡寫詩,近幾年詩情枯竭,擱筆已久……我覺得小說非常地難寫,不用說長篇,就是短篇,那種嚴密的結構,我一輩子也寫不出來。我不知道怎樣處置我的材料,使它們各得其所。至于戲劇,我更始終不敢染指。我所寫的大抵還是散文多。”

幾乎所有的名人都能夠認清自我,知道自己的長處和短處,發揮自己的特長,從而成就自己。

著名史學家姜亮夫的經歷很值得我們深思。

20世紀20年代,姜亮夫考入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當時,他極想成為“詩人”,就把自己在成都高等師范學校讀書時所寫的四百多首詩詞整理出來,去請教梁啟超先生。

不料,梁啟超毫不客氣地指出他囿于“理性”而無才華,不適宜搞文藝創作。

姜亮夫回到寢室用一根火柴將“小集子”化成灰燼。詩人之夢醒了,從此他埋頭攻讀中國歷史、語言、楚辭學、民俗學等,取得一系列成果,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忘記自我的存在,從不去問“我從哪里來,我到哪里去”之類的問題。偶爾想起來,也不過茫茫然一片空白。

那么,怎樣才能認清我們心中的那個自我呢?

也許每到這個時候,就有人給我們講唐太宗李世民說的那句千古名言:“以人為鑒,可明得失。”就是把他人當做自己的鏡子,時刻接受別人的監督,聽取別人的意見,這樣才能作出正確的抉擇。

但是,在此要說明的是——透過鏡子,也許你可以看到一個平時看不到的自己,直視一個平時難以直視的自己,但事實上,誰也不能做你的鏡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鏡子。拿別人做鏡子,白癡或許會把自己照成天才。所以,我們必須有一個自我覺醒的過程,以便徹底而深刻地了解自己。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是那么的平凡和普通,只有在經歷自己人生旅途中的重大事件時,才能顯示出自己的獨特。越是在成功的巔峰和失敗的低谷之時,越能認清真正的自我。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中市| 三都| 云和县| 临澧县| 三台县| 凉城县| 博野县| 屏东县| 楚雄市| 千阳县| 虞城县| 泰来县| 龙口市| 大厂| 周口市| 鸡泽县| 兴山县| 营山县| 从化市| 镇赉县| 金山区| 通化县| 大兴区| 长海县| 乐清市| 温泉县| 嫩江县| 长乐市| 屯留县| 丘北县| 调兵山市| 黑龙江省| 平邑县| 申扎县| 讷河市| 登封市| 卢龙县| 新营市| 博爱县| 九寨沟县| 沁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