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一場經典的政變案例
書名: 谷園講通鑒:西漢興衰史作者名: 谷園本章字數: 5008字更新時間: 2021-03-31 15:35:17
上回講到,公元前180年秋天,呂太后死了,她的兩個侄子呂祿、呂產掌握軍政大權。呂祿作為上將軍,控制著長安的北軍;呂產作為相國,控制著南軍。
他們幾乎具備了發動政變、正式奪取劉姓江山的條件,但是他們還比較害怕周勃、灌嬰這些軍方的勢力,不敢動手,只在暗中積極謀劃。
朱虛侯劉章是呂祿的女婿,他從老婆嘴里得知不少內幕。他當然向著自己老劉家,就把長安城內的這些情況秘密通報給了哥哥齊王劉襄——劉肥的長子,也是劉邦的長孫,讓齊王發兵長安,討伐呂姓,自己做內應,里應外合,事成之后便擁立劉襄做皇帝。小哥倆想法不錯。
劉襄的生年不詳,估計也是二十出頭,年輕人敢想敢干。而且,因為劉邦很疼愛劉肥,給他封的齊國可以說是當時最強大的諸侯國。所以,劉襄接到消息后,立即發兵。中間也有點波折,朝廷派給劉襄的相國召平反對,說“見不著虎符,不能動兵”,想阻止劉襄。劉襄將其殺掉。
劉襄起兵了,遍告各路諸侯王,痛斥呂家要奪權,號召劉姓聯合起來,一起討伐諸呂。
呂產、呂祿這邊當然不會這么解讀:劉襄這是血口噴人,是給造反找借口!灌嬰灌將軍啊,給你虎符,發兵去把他消滅!
灌嬰是什么人物呢?也是曹參、周勃、樊噲這種人物,最早做過劉邦的貼身保鏢,后來戰功卓著。他是漢軍騎兵部隊的締造者,騎兵總司令。當年在滎陽,楚軍這邊的騎兵很厲害,劉邦一看也得建立自己的騎兵。讓誰做首領呢?有人舉薦了兩個投降過來的秦軍將領,他們都是騎兵出身。這倆將領很明智:大王啊,我們是投降過來的,您不懷疑我們,我們很感激,但我們還是避避嫌比較好。您選一個您的親信做一把手,我們給他當副手,幫著他創建騎兵部隊,這樣比較好。
劉邦覺得有道理,最后就讓灌嬰做了首領。最終,灌嬰的這支騎兵成為漢軍的王牌部隊,劉邦從頭到尾打的這些仗,這支部隊差不多都參與了。韓信打的幾個大仗,如打西魏、打田橫、打龍且,灌嬰也都是先鋒。總之,他戰功卓著。《史記》也給他的戰功做了一個統計:
凡從得二千石二人,別破軍十六,降城四十六,定國一,郡二,縣五十二,得將軍二人,柱國、相國各一人,二千石十人。——《史記·樊酈滕灌列傳》
呂太后執政期間待灌嬰不錯,呂家人對灌嬰也是極力拉攏。不過,灌嬰打心眼里還是煩呂家人,他忠誠于劉邦。不過,齊王劉襄到底怎么個情況,他也不知道,要是真造反呢?咱們后人看書,這個事情的來龍去脈都很清楚,但那些當事人當時可沒這么清楚。
所以,灌嬰立即調動大軍,東進,來迎戰齊王的軍隊。在這個過程中,他弄清楚是怎么回事了。于是,走到滎陽他便停了下來,跟長安城內的周勃也通了氣。他跟周勃關系好,以前告陳平的狀,就是他倆一起告的。
跟齊王這邊也通了氣:咱們別打,都先停停,聽聽長安城里,呂家有什么動靜。他們真要篡奪了皇位,咱們再一塊殺過去,那就名正言順了。
于是,表面上,灌嬰帶領大軍在滎陽跟齊王對峙,其實是按兵不動,暗中聯合,靜觀長安之變。呂祿、呂產也不傻,一看這陣勢就明白了:看來灌嬰有想法了。千萬不能貿然行事。咱什么也沒做,封王、封官,那都是呂太后的事,這樣,還是能全身而退的。總之,他們心里有點打退堂鼓,開始動搖了。
陳平抓住了呂家人的這種心理,跟周勃一商量,就想出了一條計策。他們先派人把曲周侯酈商給綁了票。陳平是搞間諜出身,綁票太內行了。酈商就是高陽酒徒酈食其的弟弟,也是戰功卓著的重要將領,被封為曲周侯。
綁了酈商之后,他們就給他兒子酈寄捎信去了:想讓你爹活命嗎?
酈寄是大孝子:你們說吧,說什么我都答應,拿我的命換我爹的命都行,千萬別為難我爹。
最后,酈寄被要挾著去忽悠呂祿。他跟呂祿是非常好的朋友。他對呂祿講:現在這個形勢太緊張了,依我看,你跟呂產兄不如退一步,辭去上將軍和相國之位,各回各的封地,你是趙王回趙國,他是梁王回梁國。那樣,齊王也就沒有發兵的借口了,大臣們也就安生了。你們不照享榮華富貴嗎?爭這個有意義嗎?整天提心吊膽的。
呂祿本來就在打退堂鼓,一聽這話,很入心:寄弟啊,你說得有道理,那我就辭了它吧,把北軍交給周太尉。
可是,呂祿又怕呂產和其他呂家人不同意,便一直沒跟他們通氣。他自己就松勁了,他以為要和解,不用那么緊張了。有時他還離開北軍軍營,跟酈寄一起出去打獵。
有一次打獵,正好經過他老姑呂媭家,去拜訪了一下。樊噲當時已經去世好幾年了,只有呂媭在家,一看呂祿來了,她大驚:祿兒啊,你怎么來了,你二姑太后臨死前囑咐你什么來著?千萬不要離開軍營啊!
說著她便大哭起來,一邊哭,一邊把家里的金銀財寶都扔到了院子里,嘴里還叨叨著:
毋為他人守也!——《史記·呂太后本紀》
意思是,這些東西很快就都是別人的了。然而,呂祿并沒有被敲醒,以為老姑太敏感了,想不開。
九月初十的早上,曹參的兒子平陽侯曹窋急匆匆來找陳平和周勃,他帶來一個重要消息。
當時曹窋是御史大夫,一大清早去跟相國呂產匯報工作。正好有人從滎陽那邊回來,向呂產密報灌嬰跟齊王聯合的情況:呂相國,現在咱想退已經來不及了,必須立即進宮,以皇帝的名義下令,不管是殺大臣,還是殺劉家,總之越快動手越好!
曹窋把這個情況一說,周勃立即動身前往北軍大營,同時派人去找掌管虎符的襄平侯紀通,讓紀通帶著虎符立即趕往北軍大營。這個紀通是之前聯絡好了的。陳平、周勃、陸賈這幫人研究這個事不是一天兩天了,那些關鍵人物,能用的、不能用的,早就考慮好了。
結果,周勃先到的,卻被擋在北軍營門之外,不讓進:你說你是太尉、三軍總司令,那不管用,北軍是受上將軍呂祿直接指揮的。
很快,紀通拿著虎符也到了,假傳圣旨:奉皇帝之命,太尉來接管北軍,虎符在此,你們看看吧。
守門的軍兵趕緊進去通報:呂將軍啊,人家拿皇上的虎符來了,要調兵。
酈寄在旁邊,趕緊忽悠呂祿:你看,讓你主動辭,你不辭,現在皇上派太尉來接管了,你這多被動啊!千萬別猶豫了,趕緊撤吧。
要是換作劉邦一類的人物,這個節骨眼上,立馬就得果斷發兵。可是,呂祿不敢,他做不到,他也沒有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而且他也沒接到呂產那邊的消息,那邊要出手的情況他不知道。
于是,他竟然真就交出了上將軍大印,走了,從另外的門出了軍營。
他前腳剛離開軍營,周勃就進來了,兩人沒打上照面。周勃立即傳令:
為呂氏右袒,為劉氏左袒!——《史記·呂太后本紀》
支持呂家的就露出右邊的膀子,支持劉家的就露出左邊的膀子。
唰地一下,大家都把左膀子亮出來了,都支持劉家。北軍搞定了。
陳平在家里坐鎮指揮,當然也沒閑著。周勃動身去北軍,他則立即派人去找朱虛侯劉章,讓劉章也火速趕往北軍,給周勃當幫手。因為,他是劉家的代表,有的事、有的話,大臣們不方便做的、說的,可以讓劉章出面。
同時,陳平派曹窋火速趕到未央宮,通知未央宮的衛隊首領衛尉:一定不能讓呂產進入殿門。
有宮門,有殿門。未央宮非常大,外面有個大門,是宮門,殿就是皇帝的住處,進了殿門,才算進了屋。
當時,呂產已經進了未央宮,到了殿門口被衛兵擋住。呂產沒辦法進去,而且不知道那邊周勃已經動手了。他只能在殿門口外打轉。
就在這時,劉章來了。周勃讓他帶著上千兵馬,火速入宮保衛皇上。進了未央宮,劉章正好撞見呂產。
仇人相見,分外眼紅,二話沒說兩人就打了起來。呂產這邊沒帶多少人,沒什么準備,根本抵抗不住。很快,呂產就被打死了。
然后,朱虛侯劉章主持著,大開殺戒,把呂祿、呂媭等呂家男女老少全部斬盡殺絕,一個不留。
類似的政變事件以后的封建社會中還有很多,史書里描述得都非常詳細,可謂驚心動魄。有的成功了,有的失敗了。以這場成功案例來講,其中有很多啟示:第一,掌握軍權是成敗的關鍵;第二,要掌握情報;第三,先下手為強;第四,既要有陳平這種持重的謀劃之人,又要有朱虛侯這種愣頭青式的闖將。殺人的活兒都交給劉邦的這個孫子去做,這可能是陳平給自己設置的最后一道防火墻。
站在呂家兄弟的角度來講,他們敗在哪里呢?如果他們在呂后死后立即發動政變,把長安城內的劉家和反對派大臣全部拿下,是可能的。不過,那樣的話,劉家在長安城外全國各地的王公諸侯殺回來滅他們也應該很容易。
所以,呂家一度想退讓。可惜,已經晚了,騎虎難下。
《周易》中講到“德薄而位尊”,這是很危險的。呂家作為皇族的外戚,僅憑姑奶奶的關系就想去掌控一國的軍政大權,真是天大的妄想。在陳平、周勃這些老臣面前,呂產、呂祿不過黃口小兒,他們有過什么歷練啊?所以,失敗是必然的。
錯就錯在呂太后給呂家人封王,當時他們如果知道退讓,沒有這么大的欲望,做安享榮華富貴的皇親國戚,就不會有如此下場。
再進一步講,當年呂公相中劉邦,把女兒嫁給劉邦到底算不算得上高明呢?如果只是嫁給了沛縣縣令,多少年后,后輩兒孫會有滿門抄斬這樣的結局嗎?
司馬光在寫完這一段之后,還插入了一段東漢班固的史論。其中提到,事后有很多人都罵酈寄,說他出賣朋友,太無恥。班固則認為,出賣朋友當然不應該,但也要分情況,為了國家社稷的安危,出賣朋友是可以的。
回過頭來,再講陳平。他先打發朱虛侯劉章到滎陽那邊,通知他哥哥齊王劉襄:呂家全搞定了,沒事了,退兵吧。
齊王退兵。灌嬰也回了長安。接下來,陳平、周勃把大臣們召集來商量:好不容易把呂家給滅了,干脆把這件事做徹底。現在這個小皇帝是呂太后立的,來路不明,也不知道是不是漢惠帝劉盈的親生骨肉,多半不是,說不定是呂家的后代,呂太后那么向著呂家,這事她真可能做得出來。而且,即便是漢惠帝的后代,他也是跟呂家人感情深,將來長大了,翻起舊賬來,也是個麻煩事。干脆一口咬定,他就不是劉家的后代,把他換掉。
可是,換誰呢?有人提議:換齊王劉襄吧,高祖皇帝的長孫,而且精明強干。這次滅呂家,虧了劉襄、劉章兄弟倆里應外合。
陳平、周勃一歪腦袋:打住,咱們讓呂家害得還不夠嗎?劉襄的姥姥家比呂家還厲害。咱們惹不起,不能走老路。
大家一聽這個,心照不宣:這不是怕他姥姥家厲害,是怕劉襄這哥倆太厲害,這幫大臣怕玩不轉人家,得找個老實好欺負的當皇帝。
最終,他們選中了代王劉恒。劉恒是當時劉邦在世的兒子中最年長的。劉邦一共八子一女。先說兒子:
老大齊王劉肥,公元前189年病逝,享年三十二歲;
老二是漢惠帝劉盈,公元前188年病逝,享年二十歲;
老三是小趙王劉如意,被呂太后害死,活了十來歲;
老四就是劉恒。
老五劉恢,是自殺的,也是呂家人逼的。
老六劉友,是讓呂太后給餓死的。
老七就是劉長。
老八劉建,是病死的。
女兒就是魯元公主,公元前187年也死了。
所以,當時只剩下兩個兒子:老四劉恒和老七劉長。
代王劉恒,比劉長年長,而且仁孝寬厚,說白了就是老實。母親薄太后更老實,一點兒也不受寵,一年到頭都見不著劉邦的面兒。正因為這娘倆不出頭,沒鋒芒,老老實實在那個靠近邊疆的代國待著,所以呂太后才能容得下他們,他們才平平安安活了下來,最終等來了機會。
不過,似乎又不僅是因為老實。
當年劉邦出關,為義帝發喪,聯合各路諸侯一起攻打項羽。當時,魏王豹在劉邦陣營。彭城大敗后,他跟劉邦逃回滎陽,然后,又回了西魏國,背叛了劉邦。劉邦派使者去,想把他勸回來。可他說,受不了劉邦每天把人罵來罵去的,不回。
其實,他是另有隱情。這個隱情就跟代王的母親薄太后有關。薄太后的母親本來是老魏國王室的子女,跟人私通生了薄太后,當時叫薄姬。后來,天下大亂,魏豹成了西魏王,薄姬就被她母親送進了魏王宮,成了魏豹的女人。
有一天,薄姬被她母親領著,去見當時天下聞名的相面大師許負,給薄姬相面。許負一看薄姬,大驚:這閨女了不得啊,將來當生天子!
隨后,魏王豹知道了這件事,心中竊喜:噢,我這每天摟著睡的女人,要生天子,那就是我兒子要當天子唄。不行,我得給我兒子打江山。
所以,他就背叛了劉邦。結果,他好夢沒做幾天,就被韓信逮住了,西魏國也被滅了。隨后,劉邦留著他跟周苛守滎陽。周苛怕他不可靠,就把他給殺了。
而且,薄姬也沒懷上他的孩子,沒身為奴,在劉邦宮中的織室紡紗織布,縫補衣服什么的。劉邦有一天閑逛,到了這個織室,一眼就看上了薄姬,讓她進了后宮。
然而,劉邦一忙,把這個事給忘了,一晃一年多,也沒臨幸過薄姬。有一天,劉邦跟前比較得寵的兩個妃子閑聊,提起薄姬來,這三人從小就是閨蜜,相約“先貴無相忘”。這話正好被劉邦聽見,他就讓人把薄姬給送來。
當天晚上,見了面,薄姬羞答答地跟劉邦講了一件事:
昨暮夜妾夢蒼龍據吾腹。——《史記·外戚世家》
皇上啊,為妾昨夜做了一個夢,夢見一條蒼龍趴在我肚子上。
劉邦大悅,當晚就寵幸了薄姬,然后就有了后來的代王。
陳平他們選中了代王劉恒,那劉恒是什么態度呢?他就不怕這些權臣會殺了他嗎?他敢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