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主持籌建東北邊防軍

朝鮮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進行的第一場大規模國際性局部戰爭,其時間之長、參戰國之多,為二戰以來罕見。毛澤東運籌帷幄于中南海,是領導和指揮這場戰爭的最高統帥,周恩來作為中央軍委副主席主持軍委日常工作。就其參與領導這場戰爭所耗的精力,以及經歷這場戰爭全過程的各個階段和各方面工作而言,周恩來都是協助毛澤東運籌幃幄的主要助手。從決策入朝作戰到指導停戰和談,從指揮外交斗爭到協調后勤保障,從1950年7月主持籌建作為中國人民志愿軍前身的東北邊防軍到1958年春開始安排志愿軍全部撤出朝鮮,周恩來實際上發揮著指揮抗美援朝戰爭的“副帥”[1]作用。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這本來是朝鮮半島北方和南方兩個對峙的政權為形成一個統一的國家而發生的內戰。半島的統一應當由半島全體人民作主解決,任何外國都無權干涉半島內部事務。

當然,這兩個政權的形成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政治格局,特別是蘇美兩個大國對朝鮮半島的不同政策有密切關系。美國政府一直有稱霸半島的野心。朝鮮內戰爆發兩天后,美國總統哈里·杜魯門就發表聲明,公然踐踏聯合國憲章,干涉朝鮮內政,宣布武裝援助他一手扶植的南朝鮮政權;同時,派出美國第七艦隊駛入臺灣海峽,以武力阻止我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臺灣。6月28日,周恩來代表中國政府發表聲明,譴責美國政府對于中國領土的武裝侵略政策:“不管美國帝國主義者采取任何阻撓行動,臺灣屬于中國的事實永遠不能改變。”“我國全體人民必將萬眾一心,為從美國侵略者手中解放臺灣而奮斗到底。”[2]此后,中國政府一直在表明這一嚴正立場。

關于朝鮮戰爭,由于美國的武裝介入,戰爭的性質就由內戰轉變為美國侵略和朝鮮人民反侵略的戰爭。美國政府既然一開始就將武裝入侵朝鮮和對臺政策的改變聯系在一起,那么中國人民反對美國武裝入侵朝鮮和維護中國主權的尊嚴也就成為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在朝鮮內戰爆發的次日,《人民日報》即發表社論表明了中國政府的立場:正義完全屬于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方面。在美國政府操縱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有關朝鮮問題決議后,周恩來代表中國政府發表聲明:聯合國安理會“所通過的關于要求聯合國會員國協助南朝鮮當局的決議,是支持美國武裝侵略、干涉朝鮮內政和破壞世界和平的,并且這一決議是在沒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蘇聯兩個常任理事國參加下通過的,顯然是非法的”,它“不僅毫無法律效力,并且大大破壞了聯合國憲章”。[3]在美國當局一手導演下,支持這個非法決議派兵侵朝的多國軍隊被冠以所謂“聯合國軍”名義,美國遠東軍總司令道格拉斯·麥克阿瑟被任命為其總司令。朝鮮戰爭由此國際化和擴大化了。

中朝兩國山水相連,唇齒相依,文化相通,友誼相伴。美國侵略朝鮮,對中國的安全構成極嚴重的直接威脅。中共中央高度關注朝鮮戰局的發展,并且做了美國侵略者有可能直接進攻中國大陸的最壞準備來采取應對措施。因為美國政府一直不甘心失去中國大陸,總是在處心積慮地要圓其獨霸亞洲、重返中國大陸的黃粱美夢。鑒于美軍第七艦隊封鎖臺灣海峽,我人民解放軍解放臺灣陡增很大困難,中共中央在全面分析國內外形勢后,權衡利弊,作出一個重大決策:“支援朝鮮人民,推遲解放臺灣。”[4]

周恩來作為主持中央軍委日常工作的副主席,更是密切關注朝鮮戰況,運籌加強國防問題。6月30日,他約見即將接受任命的駐朝使館政務參贊、臨時代辦柴軍武(柴成文)說:朝鮮打起來了,杜魯門政府不僅宣布派兵入侵朝鮮,侵略臺灣,而且對進一步侵略亞洲作了全面部署。他們把朝鮮問題同臺灣問題和遠東問題聯系在一起,所以我們需要派人同金日成同志保持聯系。倪志亮大使還在武漢養病,現在你帶幾個軍事干部以使館名義先去。在柴軍武一行出發時,周恩來又囑咐:現在美國的地面部隊已經在朝鮮參戰,美國帝國主義者必糾集更多的國家出兵,所以朝鮮戰爭長期化很難避免,這就會帶來影響全局的一系列復雜問題;現在朝鮮人民處在斗爭的第一線,要向朝鮮同志表示支持,看有什么事需要我們做,請他們提出來,我們一定盡力去做;保持兩黨兩軍之間的聯系并及時了解戰場的變化,是當前使館的主要任務。在6月30日這一天,他還約海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蕭勁光談話,介紹中共中央在朝鮮內戰爆發后對時局的估計和對策,指出:我們看待當前國際形勢,只有堅持“懼無根據,喜不麻木”的態度,才是正確的。目前,我們在外交上要譴責美帝國主義侵略臺灣,干涉中國內政;在軍事上,加強海軍、空軍建設,推遲解放臺灣的時間。[5]

7月7日,在杜魯門任命麥克阿瑟為“聯合國軍”總司令同一天,周恩來主持召開第一次保衛國防問題會議,著重研究如何采取果斷措施迅速加強東北邊防。朝鮮戰爭爆發后,中國東北由戰略后方變成了國防前線,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不得不采取緊急措施,調整軍事部署,增強東北地區國防力量,預防突發事件。周恩來首先傳達中共中央、毛澤東主席關于成立東北邊防軍的決定。會上,初步商議了邊防軍所轄部隊與部署、指揮機構設立與領導人選配置、政治動員與后勤保障、車運計劃與兵員補充等問題。7月10日,周恩來主持召開第二次會議,商定了組織東北邊防軍的各項問題。根據兩次會議精神,7月13日正式形成中央軍委《關于保衛東北邊防的決定》,確定:(一)抽調第13兵團(第38軍、39軍、40軍),第42軍,炮兵第1師、2師、8師和一定數量的高射炮兵、工兵、戰車部隊組成東北邊防軍,這些部隊最遲限于8月5日前抵達指定地點,完成集結;(二)以粟裕為東北邊防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蕭勁光為副司令員,蕭華為副政治委員,李聚奎為后勤司令員;(三)以15兵團領導機關為基礎組成13兵團領導機關,以鄧華為司令員,賴傳珠為政治委員,解沛然(解方)為參謀長,杜平為政治部主任。盡管后來東北邊防軍指揮機構沒有成立起來,而由中央軍委直接指揮,但組建東北邊防軍這個決策極富遠見。如果不是此時未雨綢繆,調集重兵,做好應戰準備,在3個月后入朝作戰就會相當困難。

朝鮮戰爭爆發后,即使在朝鮮人民軍順利南進時,毛澤東和周恩來也一直認為局勢的發展存在兩種可能性:一種是人民軍能夠一鼓作氣,解放南朝鮮,戰爭很快結束;一種是可能發生曲折,戰爭持久化。周恩來說:“我們在第一種設想情況下組織邊防軍,是備而不用;在第二種設想情況下,是加重了我們的責任,并且應該很快地積極準備。”[6]

隨著朝鮮戰局的發展,黨和國家領導人對后一種可能的認識愈益深化。1950年8月4日,中共中央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研究朝鮮問題。毛澤東說:如美帝得勝,就會得意,就會威脅我國。對朝不能不幫,必須幫,用志愿軍名義。周恩來也說:“如果美帝將北朝鮮壓下去,則對和平不利,其氣焰就會高漲起來。要爭取勝利,一定要加上中國的因素,中國的因素加上去后,可能引起國際上的變化。我們不能不有此遠大的設想。”[7]這次會議是中共中央對于決策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的三次具有決定性意義會議的第一次重要會議。

8月中旬以后,朝鮮戰局急劇變化。作戰雙方在半島東南隅的洛東江一線形成僵持,朝鮮人民軍作戰已顯后勁無力,美軍調動頻繁。8月23日夜,中央軍委作戰局副局長雷英夫向周恩來報告了中央軍委作戰局關于朝鮮戰局的研究結果:敵軍可能在仁川、元山、南浦等地登陸,以在仁川登陸的可能性最大。如果登陸成功,就會切斷朝鮮人民軍的補給線,形成南北夾擊和包圍人民軍主力態勢。周恩來認為,這是朝鮮戰局關鍵性的問題,隨即帶雷英夫前往毛澤東處匯報。毛澤東指出:作戰局的分析和判斷有道理、很重要。為此,已經注意到這個問題的毛澤東、周恩來決定:(一)檢查督促東北邊防軍各項戰略工作情況,嚴令其務必在9月底以前完成一切作戰準備工作,保證隨時可以出動;(二)將敵軍可能在仁川等地登陸的情況告訴朝鮮和蘇聯政府,并告朝鮮對此應有應付最壞情況的準備;(三)總參謀部和外交部要密切注視朝鮮戰局的變化。[8]

根據毛澤東指示,8月26日,周恩來召開檢查和討論東北邊防軍準備工作會議。他指出:朝鮮現在確實成為世界斗爭的焦點,至少是東方斗爭的焦點。現在我們對于朝鮮,不僅看作是兄弟國家的問題,看作與我國東北相連接而有利害關系的問題,還應看作是重要的國際斗爭問題。這就要求我們采取積極態度,將東北邊防軍組織起來。根據兩月來朝鮮的作戰情況,不能不考慮戰爭的長期化,要準備在長期化上逐漸消滅敵人。我們這次作戰是對付美帝國主義者,而不是單單對付李承晚偽軍,這更需要我們加緊和加強準備工作。一切都要充分準備好,一出手就勝。美帝國主義目前要發動世界大戰是不可能的,這是因為它的戰線過長,運輸線太遠,戰斗力太弱。它克服這些弱點,要有一個很長的時間。在我們方面,就要將它發起的戰爭,一個一個地打下去,使它不能發展為大規模的戰爭。這樣,它就更難發動世界大戰。即使發動起來,我們也有把握將它擊敗。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軍事建設應有一個較長遠的計劃。今天必須先定出一個至少三年的作為準備階段的建軍計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立于不敗之地,發展勝利和鞏固勝利。[9]隨后,周恩來多次召集中央軍委有關部門開會,商談加強東北邊防軍問題,并起草《關于加強邊防軍的計劃》,決定將東北邊防軍兵力逐漸增加到11個軍36個師,分為第一、第二、第三共三線部隊,加上特種兵部隊、后勤部隊共約70萬兵力。

1950年9月15日,美軍果然如中央軍委作戰局所分析的那樣在朝鮮西海岸仁川登陸,朝鮮戰局急劇逆轉。9月20日,周恩來致電我駐朝大使轉告金日成:現在的中心任務是“在堅持自力更生、長期奮斗的總方針下,如何保存主力、便于各個殲滅敵人的問題”。“敵人如果占領漢城(今韓國首都首爾)則人民軍后路有被切斷的危險。”“在持久戰的原則下,必須充分估計到困難方面。”“敵人要求速決,害怕持久,而朝鮮人民軍則速決既不可能,惟有以持久戰爭取勝利。”[10]9月30日,南朝鮮軍先遣部隊越過三八線。10月1日,周恩來在慶祝國慶一周年大會上講話指出:“中國人民熱愛和平,但是為了保衛和平,從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戰爭。中國人民決不能容忍外國的侵略,也不能聽任帝國主義者對自己的鄰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11]

10月1日,南朝鮮軍主力部隊越過三八線,平壤危在旦夕。朝鮮勞動黨中央和政府先后請求蘇聯和中國給予直接軍事援助。當日,斯大林致電蘇聯駐華大使轉毛澤東或周恩來,建議中國派出部隊援助朝鮮。這天深夜,金日成緊急約見我駐朝大使,向中國政府提出援兵入朝的正式請求。2日晚,金日成再次會見我駐朝大使,請他立即轉告毛澤東和周恩來,在目前這種情況下,非向中國求救不可。3日,朝鮮勞動黨中央派代表攜帶金日成簽名信來京,當面呈交毛澤東主席,懇切請求中國出兵援助朝鮮。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面臨生死存亡緊要關頭。唇亡齒寒,中共中央必須作出關系中國未來命運的重大決策。

品牌:廣西人民出版社
上架時間:2025-04-28 16:21:17
出版社:廣西人民出版社
本書數字版權由廣西人民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连城县| 聊城市| 曲麻莱县| 沙河市| 罗山县| 达日县| 大安市| 方正县| 保靖县| 波密县| 清苑县| 平湖市| 梓潼县| 凤山县| 汝州市| 咸宁市| 惠安县| 黑河市| 武穴市| 右玉县| 象山县| 介休市| 泊头市| 若羌县| 罗城| 华坪县| 遂宁市| 瓦房店市| 富川| 纳雍县| 松滋市| 灯塔市| 千阳县| 泰兴市| 宜春市| 承德县| 巩义市| 湖南省| 平顺县| 常山县| 龙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