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當一個人欠缺什么的時候,就要給出去什么
- 我們終將遇見愛與孤獨
- 張德芬
- 1464字
- 2021-04-08 15:04:22
我們需要嘗試用各種不同的思維方式來改變自己的看法。
這樣的話,你做事情的時候就不會畏首畏尾,覺得受到了捆綁;不會心不甘情不愿地去做事情,做了后又不高興。
我常常一個人出門旅行,所以在坐飛機的時候,會不時地被旁邊的情侶要求換位子。通常,我都是保留了靠窗的座位。有一次,我從南極回來,飛了30個小時,已經很累了,我希望能靠著窗好好睡一下。可是,有一對夫妻想要坐在一起,希望我換到靠走道的位子上,我答應了。
你也許會覺得我很善良,或是怎么樣。其實不是,我只是覺得:當一個人欠缺什么的時候,就要給出去什么。譬如,你給別人祝福,這個祝福就會回到你自己身上。因為我現在單身,形單影只的,所以看到別的夫妻想要坐在一起,想要團圓在一起,就讓他們能夠達成心愿,而這個祝福別人成雙成對的能量,我相信也會回到自己身上。所以,做這件事情的時候,我是心甘情愿的。
在生活中,有很多人會不自覺地把自己代入受害者模式中,遇到一些不公的事情時,他們沒有辦法直起腰來為自己發聲,爭取自己的權益,總覺得是別人傷害了他們。其實,沒有任何人傷害他們,是他們自己讓自己變成了受害者。而受害者通常沒有辦法吞下自己的委屈,所以他還會找一個人去責怪、發泄。這時他們又變成了迫害者的角色。而這些都不是好角色,扮演起來其實挺受苦的。
我覺得大家可以去看一看,在你的生活當中,是否也有一些這樣的事情——你做的時候其實心不甘情不愿,但是又沒有辦法拒絕,從而讓自己陷入一個兩難的境地。你會覺得很難受,于是就會找一個人來出氣,來投訴,來發泄。
我希望從此以后,如果你再遇到這種情形,能夠找到另外一種方式來疏解自己的心情。比方說換位子這件事情,要是你不想換的話,那就心安理得地坐在那里,不要覺得愧疚;如果覺得愧疚,那就好好跟自己的愧疚待在一起,不用勉強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如果你想換,那就把自己內在的委屈都消化掉,讓自己能夠自圓其說、心甘情愿地去換。我覺得做好這樣的小事對于我們生活質量的提升來說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同時也能成為我們人際關系的潤滑劑,讓彼此的關系變得更好。
我們需要嘗試換用各種不同的思維方式來改變自己的看法。這樣的話,你做事情的時候就不會畏首畏尾,覺得受到了捆綁;不會心不甘情不愿地去做事情,做了后又不高興。
我曾看到一篇文章,里面提到:哈佛大學花了大概70年的時間跟蹤調查了一批人,看這些人平常生活的喜悅程度,和他們在職業生涯是否成功,以及賺取了多少金錢是否有關系。研究發現,人際關系比較好的人,往往生活質量比較高,快樂程度也比較高,同時掙的錢也比較多,事業也比較成功。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的健康狀況也會比較好。
所以說,我們怎樣把人際關系處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我最近越來越覺得,真正的修行,其實并不是去做那些宗教或儀式上的修持。當然,那些也是很重要的,因為它們可以帶給我們一些心靈上的安慰,提升我們的能量。但是,真正的修行還是要落實在生活當中。
當我們跟外界的人或事發生沖突的時候,我們能不能從中覺察到自己的一些習性?比方說對方一定有錯,但是我們一定也有可以改進的地方。像我剛剛提到的那些陷入受害者模式的人,他們都沒有看到自己的問題,只是看到了對方的錯誤,這說明他們沒有能力把眼光收回來看自己。所以,我希望大家至少能夠有這個能力——在與人發生沖突之后,能夠把一些眼光收回來看看自己——我身上到底有什么樣的信念模式在作祟,到底時常沉溺在什么樣的情緒模式中不能自拔?
因為我無法和這個情緒共處,所以我才會產生這樣的行為,造成這樣的結果。
如果我們都能夠有這樣的反思,我們的人際關系一定會越來越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