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政策未到不主動——“等靠要”行不通了
- 觀念大裂變:西部大開發縱橫談
- 魯稚主編
- 931字
- 2021-04-26 11:02:18
本報記者近來采訪了一些地方和部門,說起大開發,許多人的第一反應便是:大開發?中央有什么實際的政策?
在這種思想和情緒指導下,有的地方和部門報出的項目多半是在過去的政策環境中思考和制定的,資金運作方式也是在過去的金融指標框架內擬定的,連開個會發個言,除了報紙上,文件上登的那么幾段涉及此次大開發的戰略意義以及如“一定要抓住機會”“要自力更生”等等之類“提綱挈領”的表述之外,具體的、實在的能適應大開發戰略的東西是拿不出來的。依據過去的常規思維拿出來的東西,能否擠進國家大開發的盤子,一些報計劃的人在私底下自己都抱懷疑態度。
這并不奇怪。我們正在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軌。我們還習慣于一切等上面發指令、靠上面撥資金、要上面的規模盤子的傳統方式。從中央全國一盤棋的角度看問題,大開發的本質是計劃的,是戰略規化。人們從國務院西部大發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就不難看出這一點。
問題的關鍵是我們應以什么樣的思維方式和運作方式去適應這種局面,單純的等靠要不能解決問題。據說有一則寓言是這樣的,廣東人曾以不無戲謔的口吻說東部和西部的思維差別:我們廣東人專門研究中央都說了哪些不能干,不能干的堅決不干,至于沒說的,都可以干,你們則專門研究中央都說了哪些能干,說了干的才干,至于沒說的,都不干。
此雖是寓言,卻極生動而尖刻地指出了兩種心態及其性質,一種是跟著中央的宏觀調控相對接;一種是完完全全的計劃經濟,表面上是聽話,實則是膽小和不負責任,起碼是不懂市場中有計劃,計劃中有市場的道理。一則國家的政策也是資源,也是資金,國家作為這個“投資”的主體,不可避免地也要考濾“投資”的比較效益;再則,實施宏觀調控職能的國家肯定無法把啥都說到,它沒說的你就不干,無疑是自己倒霉。
作為地方,作為一個地方的一個行業、一個部門,我們正該干的,是完完全全的市場經濟,用計劃經濟的思維模式指導正在干著的市場經濟,過去我們吃過虧,現在我們也許還會繼續吃大虧。我們跑步(部),當然盼望著黨和國家能給我們更優惠更開放的政策,黨中央國務院也正在作著這樣的戰略部署;但我們更應該行動起來,破除“等要靠”的陳舊理念,創造出一個個政策和資金的“漏斗”——推動政策出臺、資金投來的環境。
(《成都商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