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事情搞死不搞活——制定政策的目的是把事情搞活
- 觀念大裂變:西部大開發縱橫談
- 魯稚主編
- 1005字
- 2021-04-26 11:02:18
據說省委書記周永康在年前的一次會議上談到某單位的一些政策時,尖銳地批評我們有些人把事情搞活的辦法沒有多少,把事情搞死的辦法卻有一整套。當場引起與會者的強烈共鳴。
其實,在市民日常的生活中,又豈止是某個政策是否該取消的問題。有時辦一件事,這批文那公章,七弄八弄,把你折騰得筋疲力盡心力交瘁。說起來還振振有詞:我有這個規定,他有那個紅頭文件,上邊有某某政策等等。你急死了,他死也不急,那滋味,恐怕我們不少人都嘗過。
毫無疑問,我們的絕大部分政策都是符合改革開放精神的,是推動和保障了社會主義建設的。但毋庸諱言,有個別政策隨時間推移變得陳舊,不適應今天的形勢了,也有個別不盡完善的政策被一些“尋租”者鉆了空子。一些地方、部門這里那里,不時出臺著這政策那規章,而相應同步廢除的恐怕不及其十分之一。有的人“吃政策飯”,憑借著執行政策和解釋政策的權力撈取個人好處。他們惟恐政策不多,甚至惟恐政策不舊,因為舊的政策往往對新環境中產生的新利益有更多的限制,而“限制”便是這些人手中權力的載體、機會和資源。這樣的“政策”一多,把事情“搞死”的時候自然多。還有一些人利用個別政策為小集團謀取利益。有的地方、部門的“土政策”特別多,一些人拼命地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搞行業壟斷,搞地方“防區”,不給好處不辦事,給了好處亂辦事,憋得一些人“搞發展不行,搞關系有一手。”一時間,“關系就是生產力”大行其道,連招聘個人也對在政府部門有廣泛關系,懂“政策”的人“優先錄用”。企業背負“政策”大山,非生產性成本加大,一如腳下灌鉛,談何“追趕”,談何“跨越”上述的一些做法極大地制約了社會的發展,其根子仍來自于計劃經濟對社會資源進行配置的方式。哪怕一些人并沒有刻意謀求個人或小集團利益,表面看來是忠實地執行政策,但基本思路是“管住”而非“放開”,是“一碗水端平”而非“競爭”,也容易把事情搞死。這些人發號施令,稀里糊涂走了計劃經濟的老路,打殺了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還自我感覺良好。
西部大開發必將摧枯拉朽。最近,我省我市為適應大開發形勢,已開始著手大面積清理現行各種政策。凡是限制和不利于成都跨越式發展的政策,將一律取消!
這是個真正的起跑點。一個項目做好了,局部動;政策環境好了,全社會動。解放思想也好,生財有道也好,敢試敢闖也好,學習先進經驗也好,抓住機遇也好,珍惜人才也好,說一千道一萬,就是看你是把事情搞活呢,還是搞死。
(《成都商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