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探尋尼羅河源頭的人
- 流動的風景:探險故事
- 越龍
- 3144字
- 2021-04-26 11:35:24
非洲的尼羅河,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之一。然而誰是第一個尋找尼羅河源頭的人呢?他就是19世紀中葉的英國探險家貝依蓋爾。
貝依蓋爾是個熱愛探險活動的人。他出身在英國的一個種植園主的家族里,父親在亞洲的錫蘭(今斯里蘭卡)擁有規模很大的橡膠種植園,家境很富裕。但貝依蓋爾不喜歡安逸的生活,總是向往探險生涯,對哥倫布、麥哲倫等著名探險家十分崇拜,希望自己也能去干一番前人末干過的事業。
他為了幫助父親照看種植園,曾去過錫蘭,后來又到匈牙利監造一條鐵路,并在那里認識了他的妻子弗洛倫斯。
當時的英國通過大規模的對外殖民戰爭,英國已發展成為世界頭號的“殖民帝國”。它為了開拓更多的殖民地,首先要了解各地區的地理環境。落后閉塞的非洲大陸是各殖民大國爭相掠奪的對象,而尼羅河縱貫非洲大陸東北部,要揭開非洲的奧秘,首先就要摸清尼羅河的地理環境。
自古以來,人們就在推測尼羅河的發源地。尼羅河有兩條支流——青尼羅河和白尼羅河,它們在喀土穆匯合。歐洲人直到1770年才弄清青尼羅河的源頭在埃塞俄比亞的高原地帶,而白尼羅河的源頭在哪里仍然是個謎。熱愛冒險事業的貝依蓋爾萌生了探索尼羅河的大膽設想。年輕的妻子弗洛倫斯也大力支持,并要求與丈夫同行。為了完成這次探險,貝依蓋爾夫婦在移居到喀土穆前,曾花了1年多時間,在蘇丹進行勘察和學習阿拉伯語,并用6個月時間招募探險隊員。他們不惜高價,傾其家產雇來了45個士兵、40名海員和11名仆人,買來了最好的槍支、航海儀器和食物,并在兩艘貨船上裝載4匹駱駝、4匹馬和21頭驢。
1862年12月18日,貝依蓋爾率領他的三艘探險船從喀土穆城出發,沿著流經喀土穆的白尼羅河南下,他們的第一個目標是蘇丹南部的貢都柯盧。
1O多天后,出現在貝依蓋爾他們眼前的已不是一片綠色世界,而是一片黃色荒漠,這兒幾乎沒有生命,到處是死一般的沉寂,它預示著艱難的旅行將由此開始。
12月底,探險船開始穿過一個霧氣騰騰、蚊蠅孽生的沼澤,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沼澤地之一,大片高達5米的莎草叢逶迤橫斜,把整條河流變成了糾纏在一起的線團。貝依蓋爾心里明白,前人之所以未能探索到尼羅河真正的源頭,正是這些可怕的沼澤地迫使人們放棄了探索計劃。
航行越來越困難,經常濃霧彌漫,連河岸也看不清。空氣中還散發著令人惡心的腐臭味,船只經常被水下的雜草纏住。士兵和海員跳入水中清除雜草,當他們爬上船時,渾身被毒蟲咬出一片片紅疙瘩。船只航行速度緩慢,直到1863年2月2日,也就是離開喀土穆后的第47天,貝依蓋爾的小船隊才擺脫了沼澤地的窒息空氣,到達了第一個目的地——貢都柯盧。
貢都柯盧位于蘇丹南部,它原來是個人口稀少的小鎮,后來由于開設了許多奴隸販賣行,人口驟然增多。當貝依蓋爾探險隊到達這里時,正是買賣奴隸的旺季。
在貢都柯盧小鎮,貝依蓋爾意外地遇見了老朋友,著名探險家約翰·斯比克。約翰·斯比克是在探索白尼羅河源頭時,在非洲失蹤的。老朋友的失蹤曾使貝依蓋爾十分傷感,今天能在這里重逢,貝依蓋爾感到十分意外。因此,大家一坐下,他就迫不及待地問:“你有沒有找到源頭?”
約翰·斯比克說:“我在維多利亞湖考察了一陣,發現維多利亞湖的湖水從北面的狹口流出,形成一條河流。我們雖然沒有沿河探索而上,但我肯定這就是尼羅河,說不定源頭就在這兒。”
吃完早餐后,約翰·斯比克又告訴貝依蓋爾一個新情況。原來,當約翰·斯比克看到的那條河在卡魯瑪瀑布附近折向西流時,由于和當地部落發生沖突,未能繼續向前探索,只能轉而向北才來到貢都柯盧。約翰·斯比克把地圖遞給貝依蓋爾說:“你們可以憑借優良的裝備去找這段中斷了的尼羅河,并勘查當地人傳說的另一個叫盧特納齊格的湖。”約翰·斯比克的介紹鼓舞了貝依蓋爾夫婦。3月底,貝依蓋爾一行騎馬,并帶上一群駱駝和驢子,浩浩蕩蕩地向東南方向前進,去探索那完全未知的地區。
從貢都柯盧出發后的第一段路程要通過幾個危險的溝壑,帶來的馬匹適應不了熱帶氣候的干燥和跋山涉水的勞累,一匹匹相繼倒下,沉重的負荷也常使駱駝失蹤。按說從貢都柯盧到盧特納齊格湖只需兩個星期,但實際上,貝依蓋爾卻用了9個月才到達。
一天,探險隊遇到了一支從事販運奴隸和象牙的土耳其商隊。在商隊引導下,貝依蓋爾探險隊向南方艱難地前進。這時已是5月份了,不時展現在探險隊面前的是樹林茂密的山谷、散布著腐臭味的激流湍急的河川。這里既沒有路,也沒有人煙。盡管山谷里有茂密的野花、葡萄、香荔枝和黃梅,但筋疲力盡的探險隊員卻無心欣賞這些大自然的景色。這里,弗洛倫斯又一次病倒了。
她躺在擔架上,不能行走。貝依蓋爾自己也不斷地發瘧疾,臉色蒼白,渾身無力,但探險隊依然咬牙堅持著。
在土耳其商隊的幫助下,7月份探險隊伍進入一個叫奧博的村子。遺憾的是,展現在他們眼前的是一片凄慘景象:村內到處是村民的尸體,有些已腐爛發臭,大群大群的非洲紅頭蒼蠅嗡嗡亂飛。原來,這里的村民由于衛生條件極差,絕大多數人被天花奪去了生命。眼下,每個探險隊員都極度疲乏,大多數人身患疾病,急需休整。“不管怎樣,我們必須在這里休整,否則會拖垮僅存的精力。”貝依蓋爾果斷地下令隊伍在奧博住下。
疲憊不堪的探險隊員在奧博停留了6個月,漸漸恢復了元氣。到1864年早春,貝依蓋爾夫婦率領探險隊重新踏上征途。
1月23日,他們到達約翰·斯比克所說的尼羅河源頭。
這時,貝依蓋爾從地圖上發現他們已進入布尼奧羅王國的領地。
這個地方就是今天的烏干達西部、阿伯特湖東的布尼奧羅省。不遠處,布尼奧羅的居民靜靜地守候在河邊,觀望著探險隊的到來。善良的土著居民生活在山青水秀的地方,仍過著原始的刀耕火種生活。
當地土著居民穿著樹皮制的長袍,用隆重的禮節來歡迎貝依蓋爾的到來,并給探險隊送來了糧食、水果及鮮魚。隊員們自喀土穆起程后的一年多時間里,第一次吃到如此豐盛的食物,他們與土著人一起歡歌起舞,關系十分融洽。
與此同時,貝依蓋爾與土著首領卡姆拉西進行談判,希望他能幫助探險隊找到尼羅河源頭,并提供馬匹、糧食和向導。開始,卡姆拉西表示拒絕,但經過貝依蓋爾的反復懇求,他才勉強同意提供糧食,但不提供向導和馬匹。
又過了兩天,貝依蓋爾夫婦眼見求助無望,只得帶領探險隊開始向維多利亞湖進發。
3月14日,探險隊穿過一個深谷,來到一個高嶺。貝依蓋爾騎著牛走在隊伍前面,弗洛倫斯緊跟其后。此刻,呈現在貝依蓋爾眼前的是一大片水面,朝西南方的山下無限伸展,在陽光下閃爍發光。
“這一定就是當地人傳說的盧特納齊格湖。看來,我們勝利了!”貝依蓋爾跳下牛背,情不自禁地喊了起來。他查看著地圖,測量著方位,更加肯定了自己的猜測。
是的,這里確實是約翰·斯比克所說的那個神秘的盧特納齊格湖。貝依蓋爾拄著竹杖,挽著妻子蹣跚走下了山坡,來到岸邊,滿懷激情地飽飲了這尼羅河發源地的水。
面對浩瀚的湖面,貝依蓋爾知道,尼羅河源頭已在他們眼前。正是這個湖中斷了尼羅河流向貢都柯盧的支流。
貝依蓋爾為了表示對英國女王丈夫的尊敬,將該湖命名為艾伯特湖(今天的蒙博托湖)。
貝依蓋爾夫婦從當地漁民那里租來了兩條獨木舟,準備從湖泊的東岸駛往湖的北端,進一步揭開它的奧秘。他們與7名探險隊員分別向湖中心劃去。
在與風暴和浪濤的搏斗中,他們堅持了13天,如愿以償地到達了湖的源頭麥風戈。
的確,貝依蓋爾找到了尼羅河的真正源頭。1770年歐洲人找到的青尼羅河源頭,并不是尼羅河的真正源頭。而貝依蓋爾的好友約翰·斯比克和格蘭特,他們發現的維多利亞湖也只是源頭的一部分。今天,貝依蓋爾找到了中斷的支流,揭開了艾伯特湖的奧秘,也探索到尼羅河源頭的來龍去脈。
回到英國后,“尼羅河貝依蓋爾”的美譽很快傳遍英倫三島和整個歐洲大陸。他們的探險事跡被英國大眾津津樂道。
在以后的歲月中,貝依蓋爾根據自己的回憶,寫出了著名的地理探險著作《艾伯特尼亞薩——尼羅河的大水洼》,至今仍是有關尼羅河的權威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