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火車頭帽
- 飄逝的羅衣:正在消失的服飾
- 岳永逸
- 1340字
- 2021-04-22 10:44:17
火車頭帽子又叫雷鋒帽,這曾經是代表一個時代精髓的帽子。因為頭戴火車頭帽子、樂于助人、大公無私、舍己為人的化身——雷鋒的畫像至今仍然掛滿全國各地,尤其是鄉村破陋而又陰暗的教室里?;疖囶^帽子不光對今天的國內人來說不陌生,就是對關注中國的洋人來講也很熟悉。
火車頭帽子最初是部隊軍人們冬天戴的一種麻絨帽,屬于軍隊制服。在它產生后不久,確切地說從五十年代開始,便迅速地在全國各行各業中盛行開來。火車頭帽子是機制帽,一般是黑色、藍色或者綠色,硬質帽盔,麻絨耳巴,耳巴上綴有寬寬的帶子,以便從下頜處束縛。在寒冷的冬天,這種帽子一戴上,就可以遮住大半個臉和耳朵、額頭。就象萬金油可以醫治不同的病,萬能鑰匙可以開不同的鎖,由于它的造型比老風帽等帽子要好看的多,火車頭帽子可以適應不同的臉型,長臉戴之顯得俊俏、挺拔,方臉戴之顯得端莊、嚴肅,圓臉戴之則現憨厚、和藹,所以在那時基本沒有什么選擇余地的男人世界中,火車頭帽子曾有著經久的魅力。
由于帽子中夾有的棉絮和麻絨耳巴使帽子的清洗不是十分方便,農民在冬天戴的時候就常常做一個帽襯,縫在里面。冬天一過,就把帽襯取下來,只洗帽襯,而把火車頭帽子本體曬透,用紙或布包起來擱放。
如果無視于冬天那些在北京城街頭協助交警維持交通秩序的中老年人頭上的火車頭帽子的話,那么就如同魚兒離開了水就無法生活一樣,當不在天天喊革命時,人們賦予了相當革命內涵和政治意義和先進性的火車頭帽子也顯得不和適宜了,代表著那個時代的火車頭帽子和它那個時代一起正被人們慢慢地遺忘。
但對于我而言,火車頭帽子無疑是要常住心中了,因為我最早認識火車頭帽子不是從后來才知道的有些圣人氣息的雷鋒那里,而是從那伴我走過童年時光的爺爺那里。
小時候,家里窮,常常吃不飽,所以就想方設法地要跟爺爺一塊去很遠很遠的地方放牛。因為,爺爺放??偸亲叩煤苓h,是不可能回家吃午飯的,這樣,母親就經常會給年邁的爺爺準備干糧做午餐。這些干糧一般都是玉米面烙的餅,偶爾也會用白面(小麥面)做。很顯然,小小的我自愿與爺爺一起走老遠放牛絕不是因為喜歡爺爺,喜歡放牛,喜歡大自然風光,唯一喜歡的就是那多少有些油氣,而且平常絕難在家中吃到的面餅。當然,一輩子都老是為他人想的,心地善良的爺爺,只要我去,他都會毫不猶豫的,也是高高興興地把他的干糧給我吃,而我也總是狼吞虎咽地、心安理得地吃,因為小小的我,覺得爺爺的肚子是不會餓的。在天氣漸冷的時候,爺爺一般都要戴著他那火車頭帽子上山,經常把自己的煙鍋子插在翻卷起束縛在帽頂的麻絨耳巴里。有一天,爺爺突然著急地高喊,“我的煙鍋子不見了!”一同上山的小朋友都紛紛地幫著爺爺找他的煙鍋子。大家幾乎把我們曾經在山上走過的地方都找了一邊,因為煙鍋子肯定是在山上,爺爺剛一上山時,還抽過一袋煙。老找不見,爺爺雖然煙癮犯了,但還是對小家伙們說,“算了,找不見就算了!”實際上,爺爺不是想真正的算了,他自己真正的累了,一個人坐在那里喘氣。就在大家都絕望的時候,突然一個小朋友發現了煙袋就插在爺爺頭上的帽子上。爺爺當時高興的說了一句,“你看這帽子!”因此,這帽子也就在幼小的心靈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就是后來懂得了雷鋒的意義,但在雷鋒頭上的火車頭帽子總沒有爺爺頭上的火車頭帽子親切、自然和讓人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