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吃的便條
- 飲食調情(香港散文12家)
- 杜杜
- 2036字
- 2021-03-16 16:29:09
在紐約這邊,雖然只是擔任了小小一個教職,在人事方面也要有點分寸。例如說,每逢聖誕節感恩節,同事間的互贈禮物我從不參與。但見一眾女生大包小包金的銀的輪流交換,卻又暗自計算其輕重與得失。有這個麻煩的。何苦來這一套虛應故事?平日能夠和平共處才是真正的發財呢。但對學校的工友我喜歡在適當時機送點茶葉月餅之類。原籍西班牙的瑪利亞吃著蛋黃蓮蓉月,頗覺新鮮。工作上總有勞煩人家的地方,書櫃壞了,冷氣失靈,一聲通知便立即修補妥當。這也並非純是功利主義,說我對工友表示感激也是實情。
送禮難
至於送禮給上司,即使是真心的,多少總有嫌疑。但是最近竟也破了例。事緣學期結束,校長在南海港來個歡樂時光慰勞大家,一時間把血腥瑪利與酥炸雞翼吃喝個不亦樂乎。我不能喝,早就已經臉紅耳赤地坐在那裏,乘機向波士請辭:“我已喝醉,為免失禮,該及早退席為妙。”於是乎戴上墨超,笑嘻嘻地向各人揮手告別。負責護送我的工友劉先生在半途豎起大拇指:“你係得嘅,借醉鬆人?!?
次日早上有點公文要回覆校長,剛巧又撿到了一個名叫Chanticleer的茶包,便靈機一動,寫了個便條:“當然你知道Chanticleer是喬叟(Geoffrey Chaucer)《坎特伯雷故事》(The Canterbury Tales, 1475)裏的雄雞。希望這雄雞能喚醒你的宿醉?!睔g樂時光自己帶頭離席,如今算是向他打個招呼,順便開個無傷大雅的玩笑。
送禮難,送食物更難。品質要優良,口味要揣摩,時間要配合。送禮本來就是一種弔詭,只有捨不得送出的禮物才值得一送。自己吃不了不愛吃的過期罐頭、發霉蛋糕,送出去簡直辱沒了自己的人格。爛牙齒的老太太你送她松露炸腰果,即是攞景。在減肥的小姑娘你送她思時巧克力,豈不是贈興?水果籃子比較大方得體,但也並非人人合適;倒是送茶葉最妥當,可以久存不壞,大不了偷偷轉送別人,不致於暴殄天物。當然貴格嬌嫩的茶葉,照樣不宜久放,頂多一年期限。日本的抹茶,只可以放一個月,所以最好留給自己吃。如果是自家炮製的食物,自然更加因為時限而顯得珍貴了。家中老伴一年難得一次雅興大發,包菜肉雲吞分贈親友。劉天蘭女士的茶葉蛋聽說也十分馳名,由她親自調製,以三百隻為限,想來亦工程浩大。如今她以美容事業為重,劉姑娘茶葉蛋亦恐怕已成絕響。
威爾斯神話中有湖中女仙,美艷不可方物,卻喜嫁給凡夫俗子為妻。有青年在黑山湖邊放牛,遇見迷人少女在湖中泛著金色小船,不禁墮入愛河,並將懷中的麵包獻給少女。少女嫌麵包太硬,將之退回,隨之沉歸湖底。次日青年將他母親預備好的生麵粉團拿出來,少女又搖頭說太軟了,再次消失無蹤。第三天青年獻出母親烤好的麵包,香脆鬆軟柔白,果然贏得芳心,娶了仙女為妻。這神話故事多少道出了以食品為禮物的困難,也間接暗示了婆媳和平共處之道:飲食調和,家業興盛。
送餅更難
在淮遠自稱到目前為止最重要的散文集《水槍扒手》(二〇〇三年)裏面,有一則“送餅須知”,說的也是以食物為禮帶來的種種後遺癥?;催h送給阿轉一盒一個的雙黃蓮蓉月,阿轉的弟弟在盒上面寫上了自己的全名,以為安枕無憂,誰知他阿媽順手拈來吃個精光,惹得阿轉弟弟大吵一場?;催h的結論是下一回送阿轉月餅不能只送一盒一個的,“免傷母子的和氣”。文中又提及一種新近流行的人物肖像月餅。萬一月餅上印有惹人反感的人物,便會產生問題:“我要是給阿轉的老子奉上一盒印有李柱銘肖像的月餅,他不大吼一聲使勁扔掉才怪。”
這便牽涉食品禮物的另一方面:受的那一方也不易為。碰到不喜歡的禮物,“大吼一聲使勁扔掉”雖然直接了當,卻並非處理人際關係的最佳方法。記得在香港有一次同事唐太好意請我吃一塊巧克力:“替你添增一點精力?!蔽艺f不吃了。唐太曰:“嚇,想毒死你都唔得?!?
魯迅在〈在酒樓上〉憶述有一次為了取悅少女阿順,硬生生迫著自己吃下了一大碗由阿順親自調製的加糖蕎麥粉:“我由此才知道硬吃的苦痛,我只記得還做孩子時候的吃盡一碗拌著驅除蛔蟲藥粉的沙糖才有這樣難。然而我毫不抱怨,因為她過來收拾空碗時候忍著的得意的笑容,已盡夠賠償我的苦痛有餘了?!?
如何才可以順情而又不害己?有人用一張發黃的紙巾包了一塊蘋果批送來給我,糖漿惡形惡狀地流滿紙上。我滿臉堆笑地接收了,然後乘人不覺丟入垃圾桶。如何避免自己送出的禮物遭到同一命運?送出最好的便是。
一聲謝謝
美國詩人威廉.卡洛斯.威廉斯(William Carlos Williams)寫過一首便條似的短詩,叫〈只是想告訴你一聲〉(“This is Just to Say”),說的是他從冰箱中信手拈來吃掉了妻子買來的李子,事後留言解釋:
我吃掉了
冰箱裏的
李子
可能是
你留下
做早點的
原諒我
那些李子
如許清甜
而又冰涼
非常的家常情調。簡短的三言兩語,卻流露了夫妻和順相處之道,阿轉的阿媽如果在吃了月餅之後也留個便條解釋,或者可免母子傷了和氣。
西西的〈竹絲雞〉風格清簡、情意雋永,和〈只是想告訴你一聲〉頗為神似。詩中述說朋友送她一隻竹絲雞,她吃了“身體好像也好些”;整整的一隻竹絲雞都吃掉了,只剩下一支支骨頭:
一支支骨頭
過過清水
曬曬太陽
原來也可以蘸墨水寫字
那麼就用來寫字吧
寫幾個字
謝謝你
即使是基督徒每頓飯之前的祈禱,也只是一聲“謝謝”而已。那是寫給上帝的餐前便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