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有關(guān)三禮圖的研究,古代學(xué)者多從不同角度入手:或???,如析城鄭氏家塾重?!度Y圖集注》;或輯佚,如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或考說,如李錫書《周官圖說》;或注解,如彭廉夫《禮記纂圖注義》。如章學(xué)誠《文史通義》卷一《禮教》所言:“近人致功于‘三禮’,約有五端:溯源流也,明類例也,綜名數(shù)也,考同異也,搜遺逸也?!?a id="w17">[17]我們欲以圖為線索,從歷時的角度系統(tǒng)地對三禮圖文獻進行如下研究:

其一,溯源。三禮圖文獻首見于《魏書》,是書卷九〇言“鄭氏《禮圖》”、卷一〇八言“阮諶《禮圖》”,其后《隋書》卷三二言“《三禮圖》九卷,鄭玄及后漢侍中阮諶等撰”,故漢代三禮圖文獻首撰者是鄭玄還是阮諶,闕疑待考。據(jù)宋竇儼《三禮圖集注》序稱,聶崇義撰新《圖》曾征引六家舊《圖》,其中梁正、夏侯伏朗二家禮圖撰于何時不詳,又夏侯伏朗《三禮圖》內(nèi)容,聶崇義新《圖》只字未提,亦不見于其他文獻,待考??梢?,三禮圖文獻源流不清,有待理清。

其二,體例。三禮圖文獻的撰作,必然有一定的體例。鄭圖撰作體例不明,文獻亦不言。筆者以為其圖作當(dāng)依其注和前人圖作而撰。阮圖多依師說而撰,與鄭注多違,故二家三禮圖之內(nèi)容必有出入。梁正、張鎰之圖多因阮圖,故梁、張二圖與阮圖乃一脈相承。宋聶崇義集六家圖而撰《三禮圖集注》,綜合相參諸家圖作,不拘泥一家之說,故聶圖撰作體例與其他三禮圖之體例必有不同,這種類例的差異有待辨明。

其三,內(nèi)容真?zhèn)慰急?。三禮圖內(nèi)容,歷來屢有異說。如冕之旒前后皆有還是有前無后,犧尊是畫牛于尊抑或尊乃牛形,燕幾、方壺、圓壺、簠、簋、匜、禁、佩玉等形制,學(xué)者持不同看法。因此,結(jié)合出土實物和相關(guān)文獻對名物異制的考釋工作不可或缺。

其四,輯佚補正。除聶崇義《三禮圖集注》、楊復(fù)《儀禮圖》外,由漢至唐的三禮圖作大都亡佚。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輯有鄭、阮、梁、張四家三禮圖作。王謨《漢魏遺書鈔》、黃奭《漢學(xué)堂經(jīng)解》則僅輯有阮諶《三禮圖》。阮諶《三禮圖》輯佚諸本間的異說,有待補正。夏侯伏朗《三禮圖》輯佚工作有待完成。諸家三禮圖作輯佚本,皆有文無圖,有待和出土實物相比勘,以驗其說。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芦溪县| 合山市| 曲阳县| 明星| 永靖县| 巴里| 旺苍县| 太仆寺旗| 建水县| 永济市| 喀喇| 如皋市| 台安县| 保靖县| 息烽县| 永福县| 台北县| 金昌市| 永济市| 凤台县| 当涂县| 彰武县| 舟曲县| 乃东县| 云梦县| 浙江省| 安新县| 诸城市| 长治市| 新巴尔虎右旗| 宁津县| 仙居县| 民乐县| 凯里市| 武夷山市| 临颍县| 樟树市| 正蓝旗| 辽中县| 贡嘎县| 桐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