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4評論

第1章 雙重叛徒李士群(1)

1937年,日本侵華戰爭正式開始后,中國的愛國人士不分黨派,不分年齡,紛紛加入了抗日的革命洪流當中,他們或者投筆從戎、或者毀家紓難,以各自的方式與日本侵略者展開了斗爭。此時,軍統真正的老板蔣介石也暫時放棄了“攘外必先安內”的做法,命令他的“錦衣衛”——軍統局,展開了與以汪偽76號為代表的各種日偽特務組織的殊死斗爭。在蔣介石的命令之下,一直忠于蔣介石的軍統“掌柜”戴笠也發出了“這時我們一定要打,豬吃飽了等人家過年,是等不來我們期盼的自由、平等、和平的,哀兵必勝”的抗日號召。就這樣,軍統人員走上了抗日鋤奸的秘密戰場。

根據史料記載,在與汪偽76號為代表的日偽特務機構斗爭的過程當中,軍統正式在冊的人員犧牲者達到18 000多人。

說到汪偽76號,就必須說一個人,這個人,就是軍統局和中統局的眼中釘、肉中刺,汪偽76號的頭號籌建人——李士群。在整個暗戰的過程中,李士群是貫穿汪偽76號成長始終的一個人,他不僅僅是一名漢奸,更是一名雙重叛徒,他叛變了中國共產黨,又叛變了國民黨,最終,成為日本政府的爪牙,成為臭名昭著的漢奸,組建了汪偽76號。

心機重重的李士群

1940年,正當國共兩黨的愛國人士同心協力抗日的時候,在中國的古都南京出現了一個臭名昭著的漢奸政府——汪偽政府。之所以稱這個政府為“汪”偽政府,是因為這個所謂政府的傀儡領導人不是別人,正是中國近代史上最高調、最“鐵桿兒”的漢奸——汪精衛。

如果說汪偽政府是日本人的一條惡狗的話,那么汪偽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特務委員會特工總部可以說是惡狗的利爪與毒牙。因為這個“特工總部”位于上海極斯菲爾路76號,因此在民國時期,汪偽76號就成了這個組織的簡稱。

汪偽76號是在1939年9月5日,也就是先于汪偽政府而成立的。

汪偽76號成立后,不僅為汪偽政府的建立保駕護航,在抗戰期間,對國民黨軍統、中統的上海站、天津站和南京站等諸地,也進行了大規模毀滅性的打擊。從某種程度上說,汪偽76號比汪偽政府更令人毛骨悚然。

那么汪偽76號的“老板”是誰呢?如果我們認真地追根溯源,汪偽76號的真正的后臺老板自然應該是侵略者日本軍方,而本節的主人公李士群雖然一直被外界視為汪偽76號的“老板”,實際上,李士群只是日本侵略者的走狗。從李士群后來的種種行徑來看,李士群真的是日本軍方的忠誠走狗。

1907年,李士群出生在浙江麗水一個普通的農民家中。幼年時期的李士群也算“苦出身”,在他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全家人的生活都靠母親種地維持。

李士群的母親倒是一位善良、堅韌的農婦,雖然家貧無隔夜之糧,但她為了讓李士群有一個好前程,毅然將李士群送到私塾念書。李士群也不負母親的期望,學習成績一直不錯,后來還進入了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學習。1926年,李士群進入上海大學讀書。

在當時,哪個農家子弟可以成為大學生,那就不亞于在科舉時期成為舉人,一步登天。

大學的環境,自然要比鄉下復雜得多,李士群一個鄉下孩子,看到大上海的燈紅酒綠以及家境優越的同學那“奢華”的生活,心里漸漸不平衡起來,于是他暗下絕心:一定要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母親和妹妹過上好日子!

上海大學是國共兩黨一起建立的大學,有“革命搖籃”一稱,瞿秋白、陳望道、鄧中夏等多位優秀共產黨員都曾經在此任教。上海大學中濃重的共產主義氛圍,深深地影響了李士群,于是他在同學的介紹之下,加入了共產黨。但是與其他虔誠信仰共產主義的熱血青年不同的是,李士群是因為他看到了共產黨的發展前景才加入共產黨的。因為對他這樣一個沒有任何背景的窮學生而言,加入當時剛剛發展起來的共產黨遠比加入當時已經發展成熟的國民黨有更大的上升空間。

抱著這樣的投機心理,李士群開始了他在上海大學的“表演”之路,此時的李士群為了個人的前途,積極參加校內共產黨組織的革命活動,高調地支持各種革命活動,最終慢慢地在學校中積累了一定的名氣和聲望。

李士群之所以能夠迅速揚名全校,也與上海大學本身的規模有關,在國共兩黨的共同努力之下創辦的,由于它在建校初期校址身在上海弄堂,因此一度也被學生們自嘲為“弄堂大學”,但是對那些追求革命、民主、自由、平等的上海大學的師生們來說,不管這所大學怎樣簡陋,都絲毫不會削弱他們對理想的追求。

上海大學成立之初,在該校任教的共產黨員不到10人,直到1924年1月國民黨一大召開,國共合作正式拉開帷幕之后,很多共產黨人才逐漸進入上海大學為學生講課,傳播革命思想。1925年,上海大學和其他進步學校一起,走在了“五四運動”的最前列。1927年,國共合作遭遇了危機,就在同一年的4月12日蔣介石發動了反革命政變,向他們曾經的盟友共產黨舉起了血腥屠刀。4月19日,國民黨發布紅色通緝令,通緝共產黨190余人,其中就有在上海大學任教和學習的瞿秋白、蔡和森、鄧中夏、侯紹裘等人。1927年5月3日,蔣介石以“赤色大學”的名義查封上海大學,第二天,上海大學被國民黨軍官白崇禧接管,很快,上海大學更名為“國動大學”,成為國民黨組織旗下的又一學府。雖然上海大學存在的時間很短暫,但是在這段時間里,它為中國共產黨培養了許多革命的中流砥柱,為日后抗戰成功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正是有了許多忠誠于共產主義革命理想的師生,所以在當時,上海大學是當之無愧的“中國共產黨第一學府”,被人稱為“紅色學府”、“革命熔爐”,上海大學走出了一批批的志士仁人。與“黃埔軍校”相較而言,如果說黃埔軍校培養的是武官,那么上海大學培養的就是文官。

同樣出自這所學校的李士群,心機就比其他同學更多一些,和周圍的同學單純是為了中華崛起而革命、而奮斗的學習熱情不同,李士群所圖謀的,不過是個人利益和私人前途。李士群為了出人頭地,大肆在師生面前表現自己,逐漸成為當時校園里的“風流人物”。而李士群所做的一切,并不是真的為了共產主義革命而努力奮斗,而是為了獲得中國共產黨有關領導人的賞識,進而加入中國共產黨,實現自己出人頭地、飛黃騰達的私人企圖。所以,李士群非常高調地支持革命,支持中國共產黨,積極組織同學舉行各項黨內活動,于是,他逐漸成為了上海大學的名人,甚至連中國共產黨上海分部、總部的中國共產黨的相關領導人,也都對李士群有所耳聞。

李士群的“表演”沒有白費,他終于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而且,在入黨后不久,他就被派到前蘇聯的莫斯科大學去學習,隨后,因為表現出色,又被選拔到前蘇聯特種警察學校接受特工訓練。前蘇聯特種警察學校是特工的搖籃,在這所學校里,李士群學到了特務需要的各種知識和技能,這些本該用于獲取日本情報的知識和技能,成為他在成為漢奸后,對日本主子奴顏媚骨,出賣祖國的主要手段。

從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到1927年10月的6個月里,中國共產黨受到了沉重的打擊,損失了許多優秀的黨員,痛定思痛,中國共產黨黨中央決定成立隸屬于中央的特工機構:中國共產黨特別行動科,簡稱中共特科。中共特科主要有三大任務:搜集情報、懲處叛徒、執行各種特殊任務。

李士群從前蘇聯學習結束,回國后便被中共特科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周恩來安排到了中共特科第一科實習。中共特科第一科是中共特科的總部,也是中國共產黨最至關重要的部門之一。李士群在中共特科第一科,跟隨周恩來、李克農這些身經百戰的前輩們學習了各種特工工作的實戰知識和諜戰經驗,積累了不少的工作經驗。

1928年,中共特科派李士群到上海做地下情報工作,為了便于收集日本軍隊和國民政府的情報,李士群的社會身份是一名能夠第一時間接觸到各種事件的新聞記者,他在當時由中統特派員丁默邨主持的《社會新聞》手下做編輯,在對外活動時,李士群則以“蜀聞通訊社記者”的身份出現。

正當李士群躊躇滿志地準備大干一番的時候,1928年下半年,李士群被公共租界巡捕房逮捕。這又是怎么回事呢?

李士群第一次被捕

李士群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時候,正處于國共第一次合作瀕臨崩潰之際,內戰開戰在即。中國共產黨為了建立蘇維埃共和國,誓要掀起土地革命;國民黨為了獨掌大權,抵制甚至消滅共產黨,寧可錯殺萬人。眼看內戰即將開始,中國共產黨的實力卻尚未充分發展,和國民黨的實力相比差距懸殊。面對國共兩黨巨大的實力差距,中國共產黨的地下黨員們開始籌劃,如何在白色恐怖區生存下去,只有生存下去,才有可能繼續發展,不斷壯大。然而,由于國民黨中統局、軍統局等特務組織的瘋狂破壞和打擊,中國共產黨的地下組織雖然存在,卻很難抱團,也很難開展活動。眼看一些地下黨員被國民黨的軍統局和中統局抓捕,中共特科的地下工作者焦灼起來,在軍統局和中統局的強勢打擊下,他們很難營救被捕入獄的同志,也很難對敵人展開積極有力的反擊。當時的中共特科,只能夠盡量防止更多的同志暴露,盡量防止黨內信仰不夠堅定的黨員茍且偷生叛變,形勢極為嚴峻。

而李士群之所以被公共租界巡捕房抓捕,就是因為被國民黨懷疑是中國共產黨的地下黨員,所以,國名黨借公共租界巡捕房之手,抓捕了李士群。

1928年,李士群被公共租界巡捕房逮捕后,李士群的妻子葉吉卿想了許多辦法,聯絡到當時上海青幫“通”字輩頭目季云卿,才將李士群從巡捕房里救了出來。

因為在下文中,要涉及的不少人物都出自青幫,或者和青幫關系密切,所以,這里筆者簡要介紹一下當時的青幫。

青幫建立于清朝中期,原本是為了“反清復明”而建立的,因此青幫在建立初期其實是叫作“反清幫”的。

后來,列強進入中國,在自家矛盾和民族大義面前,“反清幫”的首領選擇了后者,于是就把“反清幫”改名為“青幫”。更名之后,青幫的“革命目標”由“反清復明”變為“扶清滅洋”。后來,為了避免被清朝統治者迫害,青幫又改名為“安清幫”,因為“安清幫”的人大多信奉道教,因此,“安清幫”也被人們稱為“安清道友會”。

青幫改名為“安清幫”之后,得到了清朝統治者的支持,順利地統一了當時的漕運、糧幫和腳行的所有成員,并且順利地大開香堂,廣收門徒。由于“安清幫”的成員不少是漕運、糧幫和腳行的成員,他們大多常年在南北兩地穿梭,因此該幫的門徒迅速遍布了全國。

后來,為了便于稱呼和書寫,“安清幫”又逐漸被稱為“青幫”。

全盛時期的青幫,勢力強大,擁有128幫半人馬,后來,由于清政府對幫派的大肆打壓以及清末時期的戰亂,到了民國時期,青幫的勢力就只剩下“江淮泗”、“興武泗”、“興武六”、“嘉白”、“嘉海衛”和“三杭”六大聯幫。但即使青幫勢力大不如往昔,它依然是令人望而生畏的,不管是哪個政府,都不能忽視青幫的龐大勢力。

季云卿是青幫的通字輩,在青幫中輩分排在前24代,也就是說,季云卿在青幫中屬于長老級別。這個24代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拿青幫大亨杜月笙、黃金榮、張嘯林做對比,這三人,同屬青幫的“大”字輩,而季云卿僅比他們小了一代,由此可見,季云卿當時在青幫中地位顯赫。因此,季云卿擁有足夠的影響力,在當時的黑幫、政界、軍界都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這里順便說一句,青幫的前24代排序依次為:清、靜、道、德、文、成、佛、法、仁、倫、智、慧、本、來、自、信、元、明、興、理、大、通、悟、學,這24代對青幫的影響力最為巨大。

1928年前后,季云卿與青幫的大字輩長老杜月笙、黃金榮、張嘯林交往甚密,與大字輩黃金榮還是結拜兄弟。季云卿在上海、江蘇廣開香堂,大肆招收徒子徒孫,許多國民黨政客、鄉紳、兵痞等三教九流的人物,皆拜在季云卿門下,這些徒子徒孫們為季云卿綁架勒索、賭博販毒提供了有力的幫助,并且還為作惡多端的季云卿撐起了一把又一把保護傘。

李士群的妻子葉吉卿請到了季云卿,季云卿出面,公共租界巡捕房就不得不賣他一個面子,將尚未定罪的李士群給放了出來。

這次被捕經歷,讓李士群明白了一個道理,個人的能力再強,沒有一個有勢力、有背景的人為自己撐腰,在這個紛亂的時代,個人也不過是螻蟻一樣存在。因此,李士群一出巡捕房,就跑到季云卿面前道謝,然后鞍前馬后頗為殷勤地伺候了季云卿一陣子,最終,李士群被季云卿收為了門徒。

此時的李士群,雖然投靠了季云卿,卻并沒有脫離中國共產黨,促使他最終下定決心叛黨的,還是他的妻子葉吉卿。

再次被捕,走上叛黨之路

上一節說到,促使李士群最終下定決心叛黨的,還是他的妻子葉吉卿。李士群的妻子葉吉卿是位從小受盡萬千寵愛的千金小姐,她也跟隨李士群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然而,她并不熱愛革命、熱愛中國共產黨的“民族、平等、自由”的思想,她不過是夫唱婦隨而已。葉吉卿對丈夫的期望,也和革命沒什么關系,她不過希望自己的丈夫能夠出人頭地,讓自己揚眉吐氣,高人一等而已。因此,在國民黨的白色恐怖下,葉吉卿很擔心李士群會被國民黨的軍統局或者中統局抓捕,因而,她一次又一次勸說李士群脫離中國共產黨,做一名商人算了。葉吉卿對李士群也算是忠心耿耿,為了李士群,她做了很多那個年代,一般妻子都做不到的事情,李士群前后被捕三次,每一次都能化險為夷安全出獄,葉吉卿功不可沒,當然,這都是后話。當下,因為李士群的第一次被捕,葉吉卿強烈要求李士群脫離中國共產黨。

李士群理解妻子的擔心,但李士群不甘心脫離中國共產黨,他不甘心,不是因為愛黨,愛革命,而是認定在這個動蕩不安的年代,只有權力才是唯一可靠的東西,只有權力才能讓自己過人上人的日子,一個沒有權勢的商人,只能淪落為別人的“錢袋子”,因此他一邊安撫妻子,一邊繼續在中共特科工作。

上架時間:2015-05-06 16:53:04
出版社:北方文藝出版社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已經獲得合法授權,并進行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龙市| 崇文区| 临朐县| 兴义市| 仁怀市| 定远县| 五华县| 伊金霍洛旗| 陕西省| 顺平县| 北碚区| 梅河口市| 个旧市| 浑源县| 高碑店市| 南丰县| 金寨县| 佛山市| 安仁县| 库伦旗| 龙胜| 绵竹市| 丰顺县| 黑龙江省| 武宣县| 玉门市| 油尖旺区| 杭锦后旗| 辛集市| 岗巴县| 万山特区| 涟水县| 平顶山市| 孟州市| 新和县| 林周县| 峡江县| 淳安县| 凤冈县| 广德县| 富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