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提升好感度,成為“人際磁鐵”的秘訣》:小狗迪貝的啟示
- 卡耐基寫給年輕人:99%的人都不懂的社交技巧
- (美)戴爾·卡耐基
- 5564字
- 2021-02-20 16:54:16
為何要閱讀這本書來學習如何交朋友?為什么不向世界上最善于交友的動物學習這個本領呢?它是誰?明天你走到街上就可以看到它了。當你走近它時,它會搖動著自己的尾巴。如果你停下腳步,輕輕拍打它,它就會歡快地跳起來,并對你表示它是多么喜歡你。你也清楚地知道,它這樣表示著對你的親密,并沒有任何的企圖和動機,它不是想要你買它的一件商品,更不是打算跟你結婚。你有沒有注意過狗是一種不需要為自己的生活而工作的動物?母雞要下蛋,母牛要付出它的奶水,金絲雀要唱歌……但狗則不需要付出任何東西就可以維持生存,它所擁有的只有“愛”。
在我五歲時,父親花了五毛錢給我買了一只黃毛小狗。我給它取名迪貝。它給我的童年時光帶來了光明和快樂。每天下午四點半左右,它蹲坐在庭院中,用那雙清澈的眼睛望著前面那條小路,每當聽到我的聲音,或者看到我提著飯盒經過那片矮樹林,它就像一支箭一樣快速躥上小山,歡快地蹦跳著、叫喚著歡迎我。
迪貝做了我五年的好朋友。在一個我至今無法忘懷的夜晚,迪貝被雷電擊中,當場身亡。迪貝的死,為我的童年生活平添了一份悲哀!迪貝從未學過心理學,但是贏得了我發自內心的喜愛。
如果一個人以真誠待人,在兩個月內交到的朋友,要比只想吸引他人對自己感興趣的人兩年內交到的朋友還多。
如果你認為別人都關心你,對你感興趣的話,請回答這個問題:假設你今晚去世了,會有多少人來參加你的葬禮?
除非你先關心別人,否則別人為什么要在乎你、關心你呢?現在,請拿出筆來記下下面的話:
如果我們只想引起別人的注意,讓對方對我們感興趣,我們永遠都不會交到真誠的朋友。朋友——真正的朋友,不是這樣交到的。
維也納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安德羅寫過《生活對你的意義》這本書。在這本書中,他說:“一個不關心別人、對別人不感興趣的人,他的生活必然會遭受重大的挫折和窘境,同時會帶給別人極大的損傷和困擾,所以人類的失敗,都該歸咎于這些人。”
我曾在紐約大學選修了一門短篇小說著述法的課程,期間有一位知名雜志的編輯來給我們演講。他說他每天可以撿起桌上眾多小說中的任何一篇,隨便看上幾段就可以判斷出作者是否喜歡別人。如果作者不喜歡別人,那么他的作品也不會被讀者喜歡。
這位老于世故的編輯,在他的演講過程中停頓了兩次,為他的轉移話題致歉。他說:
“現在我告訴你們的,正像牧師告訴你們的一樣。但是不要忘記,如果你要做一個成功的小說家,你必須先對別人感興趣才可以。”
假如這就是創作小說的秘訣,那在待人處世上面,更應如此。
賽斯頓是一位成功的魔術師,他在百老匯演出時,我去他的化妝室拜訪他,我們徹夜長談。40年來賽斯頓走遍世界各個角落,他驚人的魔術絕技,征服了無數觀眾,大約有6000萬觀眾看過他的表演,給他帶來了200萬美元的收入。
我向賽斯頓先生詢問他的成功秘訣,他講了一些自己的經歷:他所接受的學校教育,跟他現今的成功毫無關系。他很早就離家遠行,曾經偷乘過火車,睡在草堆上過夜,挨家挨戶地乞討。他從車窗向外看鐵路兩旁的廣告語,只認識其中的幾個字。
他有淵博的魔術知識嗎?“不,沒有!”他對我說。與魔術相關的書籍,他已經出版了數百本之多。目前在魔術造詣上達到他這樣境界的人,也有數十人。但是他有兩點,是別人所不具備的:他擁有表演的技巧,還懂得人情世故。
他的每一個動作、姿態,說話的語調,都進行過嚴格的訓練。他舉止穩妥,反應靈敏,異于常人。此外,賽斯頓對人也有著濃厚的興趣,他對我說,很多魔術家,眼里看著觀眾,心里卻想:“這些笨蛋、鄉巴佬,我要好好哄騙他們一下。”可是賽斯頓卻截然不同,他告訴我,每次他上臺時,一定會先對自己說:“我要感謝這些來為我捧場的觀眾,他們帶給我舒適的生活,我要付出全部的精力,為他們做好這場表演。”
他說,每次走到臺上時,他都會對觀眾這樣說:“我愛大家,我愛大家。”可笑嗎?難為情嗎?你可以去想象那樣的情景,而我只是把這位著名的魔術表演藝術家為人處世的技巧不加修飾地拿來供你參考。
蘇門·亨克夫人告訴過我一件同樣的事情。她的一生充滿了悲劇色彩,有一次差點抱著自己的孩子自殺。她雖然被這樣惡劣的生存環境所困擾,但最終還是選擇把自己所鐘愛的演唱事業堅持下去,最后終于成為轟動一時的歌唱家。她自己坦承,她成功的秘訣,在于對“人”保持著濃厚的興趣。
老羅斯福總統有著驚人的成就,深得群眾歡迎,這也是他成功的秘訣之一。甚至他的用人都對他從心底里敬愛。他的侍從艾默生曾寫了一本關于他的書——《西道爾·羅斯福:侍從心目中的英雄》。在這本書中,艾默生講述了一件感人的事:
有一次,我妻子問總統,美洲鶉鳥長什么樣子。她從沒有見過鶉鳥,羅斯福總統不厭其煩地給她描述。過了些時日,我家里的電話響了。我妻子接了電話,原來是總統親自打過來的。羅斯福總統告訴她,現在窗外正有只鶉鳥,如果她此時向窗外看去,就可以看到。
這樣在意一樁小事情,正是老羅斯福總統的特質之一。不管何時,他只要經過我們的屋子外面,有時候并沒有看到我們,我們仍然可以聽到“嗨,艾默生”、“嗨,安妮”——他那格外親切的招呼聲。
這樣的主人,怎能不讓用人們喜愛呢?有誰會不喜歡他呢?
一天老羅斯福去白宮見塔夫特總統,正巧塔夫特總統和夫人外出。老羅斯福顯然是真誠地喜愛那些用人們,他對白宮里所有的雜役用人問好,甚至連做雜物的女用們,他都能喊出名字。亞切·白德有過這樣一段記述:
他看到廚房的女用愛麗絲時,問她是否還在做玉蜀黍的面包。愛麗絲說有時候還是會做,那是給用人們吃的,樓上的人早已經不吃了。
羅斯福聽后大聲地說:“那是他們沒有這個口福,等我見到總統,會告訴他的。”
愛麗絲遞給羅斯福一塊玉蜀黍面包。他邊吃邊走向辦公室,經過園丁、工友身旁,跟他們每一位都打招呼問好。
羅斯福和他們每一位都親切地招呼交談,就像他做總統時一樣。一位老用人眼含熱淚地說道:“這是我近幾年來最快樂的一天,就算有人用一百美元來交換這種感覺,我也不會同意。”
哈佛大學校長伊利亞博士,總是對別人的問題很感興趣,所以他受到學校里每一位師生的敬愛。這是伊利亞博士為人處世的一個故事:
一天,一個叫克林頓的大學一年級學生到校長辦公室借了“貧困學生貸款”50美元。后來克林頓回憶說:“我拿到錢后,心里非常感激,正要走出辦公室,伊利亞校長喊住我說:‘請你稍微坐一會兒,我聽說你在宿舍里自己做飯吃,假如你吃得開心、滿足,我并不覺得這有什么不好的地方。我過去在大學里也這樣做。’我感到十分意外,他接著說:‘你有沒有做過肉餅?如果把肉切得又碎又爛,那可真是一道可口的菜,過去我就喜歡吃這個。’接下來,他詳細地說出了肉餅的做法。”
這是憑我自己的經歷所發覺的道理:倘若我們能夠真誠待人,就能獲得美國最忙碌的人的關注與支持!我舉一個例子吧:
數年前,我曾在白洛克林學術科學研究院舉辦小說著述的課程,我們希望當時著名的作家諾里斯、赫斯德、塔波爾、許士等能夠來我們班上,為我們傳授他們寫作的經驗。于是我寫信給他們,表明我們非常欣賞他們的作品,希望他們在百忙中抽出時間,來我們的課堂上給師生們介紹些關于他們寫作的經驗和成功的秘訣。
每封信上,我們都附上150名學生的簽名。信里我們還提到,我們知道他們極為繁忙,沒有演講的時間。我們在每封信里又附上一張請求他們解答的問題表,請他們填寫自己寫作的方法等條目,然后把這張表寄給我們。他們很喜歡這樣的一封信,所以都大老遠地從家里來到我們的課堂上,幫我們解決這些問題。
我們以同樣的辦法,請到了老羅斯福總統當政時期的財政部長、塔夫特總統任上的司法官,以及其他一些名人來我們的課堂上做演講。
所有的人,不管他是屠夫、面包師,還是君主陛下,都喜歡被人尊敬。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全世界的人都指責德皇威廉為罪魁禍首。威廉被迫逃亡荷蘭后,甚至連德國人也不愿理睬他,憎恨他的人更是想要把他抓起來碎尸萬段。
一個小男孩,寫了一封簡明誠摯的信寄給他,信中充滿了誠懇與欽慕之情。威廉閱信后大為感動,邀請小男孩與他見面。小男孩在母親的陪同下來了。后來德皇與小男孩的母親喜結連理。這個小男孩并不需要學習怎樣交友,以及閱讀如何影響他人的書籍,他的天性告訴他應該這樣做。
如果我們想要交到朋友,就需要先替別人做些事——需要花費時間、精力和體恤之情的事。愛德華公爵還是皇儲的時候,有一個周游南美的計劃。在尚未出發之前,為了能直接和南美各國人士交談,他花費了一段時間學習西班牙語,所以當他到達了南美之后,受到當地人的熱烈歡迎。
近幾年來,我認真打聽朋友們的生日,我是如何做的呢?當然我不會相信“星相學”上的那些解釋,但我見到朋友,就向他們詢問是否相信人的生日跟每個人的性格、脾氣有關聯,然后請他告訴我他的出生日期。假如他說出生于11月24日,我便牢牢記下這個日子,回家后再記到“生辰簿”上。
每年年初,我都會在桌上的臺歷上,標注出認識的人的生日,到了他們生日那天,我就發一封賀函或者賀電。當有人接到我的祝賀時,一定會很開心。有些人,除了他的親人以外,我可能是這個世界上唯一知道他生日的朋友。
如果我們要交朋友,就要用我們最真誠的態度去與他們交往。有人給你打電話,你應該以極其歡迎的口氣,問候對方一句:“你好!”紐約電話公司曾舉辦過一個訓練班,專門訓練接線員。當詢問者問“某某號碼”時,應該再加上一句“很高興能為您服務”。
這種哲學應用在商業上真的有效果嗎?我可以舉出很多例子來證明,可是這樣不免耽誤時間,因此只舉兩例。
查爾斯·華特在紐約市一家極具盛名的銀行里工作,他被派遣做一家公司業務情況的調查報告。華特知道這家公司的經理能夠提供出他所需要的資料,于是華特去拜訪他。華特剛被引進經理室,就看到一個年輕女子從門外探頭進來對經理說,她沒有什么好郵票給他。
經理向該女子點點頭,接著對華特解釋說:“我在幫我12歲的孩子收集郵票。”
華特坐下來說明來意,隨即提出問題。可是經理卻始終閃爍其辭,不著邊際地敷衍著他,顯然他是不愿意多說什么。華特絞盡腦汁也不能讓他多說上幾句,這次談話枯燥簡短,自始至終不得要領。
華特也是我班上的一名學員。事后,他說:“說實話,我當時真的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后來,我突然回想起那個年輕女子對他說的話,郵票、12歲的孩子,同時我想到我們銀行的國外匯兌部常跟世界各地通信,有很多平時罕見的外國郵票,現在正好派上用場。”
“第二天下午,我再次拜訪那位經理,同時讓人帶話說我有很多珍貴的郵票,是專門帶給他孩子的。你猜,我是否受到了熱情的迎接呢?顯而易見,他緊抓著我的手,面帶笑容,連連稱贊:‘太好了,喬琪肯定會喜歡這一張的。哦,這張更好,從來沒見過。’”
“我們談論了半個小時關于郵票的話題,還看了他兒子的照片。隨后,不等我開口,他就花費一個小時以上的時間,向我提供了我所需要的各項資料。他說完自己所知曉的情形后,還把公司的職員喊來問話,而且還打電話詢問他的朋友們,還拿出了公司財產狀況的各項報告、公函,使我得到了很大的收獲。”
接下來請看另一個例子。
克納夫是費城一家煤場的推銷員,多年來他一直想把煤場的煤賣給一家聯營百貨公司,可是那家公司就是不愿買,而是向市郊一家煤場購買。更讓他氣憤的是,對方每次運送煤時,又恰好經過他的辦公室門前。因為此事,克納夫在我的班上大發牢騷,斥罵那家聯營百貨公司是有害于國家和社會的。
他嘴上這么說,可心里仍舊不甘心:為什么無法說服那家公司買自己的煤呢?
我勸他嘗試另一種方法。我把課堂上的學員分成兩組,以“連鎖性的百貨公司業務發展,對國家弊大于利”為主題,進行了一次辯論會。
按照我的建議,克納夫參與了反對的那組,他不得不為那家公司作辯護。然后,我要他直接去找那個不愿買他的煤的公司負責人。
克納夫見到對方后,說:“我這次來不是要求您購買我的煤,有件事希望您幫個忙。”他說明來意,接著補充道:“我很想在辯論會中獲勝,但是除了您以外,我找不到還有誰能為我提供這份資料。”
這是克納夫敘述的當時的情形:
“我請求那位負責人給我一分鐘的談話時間,他同意了。當我說明來意,他請我坐下。我們暢談了1小時40分鐘。他打電話給另外一家連鎖機構的高級職員,對方曾經出過一本有關如何經營連鎖百貨公司的書。他寫信給全國連鎖聯營百貨公司工會,幫我找來了不少這方面的辯論記錄。”
“他認為自己的公司已經做到了服務社會的宗旨,他對自己的工作成績感到十分滿意和自豪。他談話的時候,兩眼閃爍著熱忱的光芒。對我來說,我不得不承認這使我大開眼界,使我看到我以前做夢都無法想象的事,更使我改變了對他原有的偏見。”
“我離開的時候,他親自送我到門口,拍著我的肩膀,預祝我在辯論會上成功。”
“最后,他對我說:‘等明年春末,你再來我這里,我跟你簽合同訂購你煤場里的煤。’”
“這件事對我來說并不算是一個奇跡——我未曾提到,也沒有央求他,可他卻要求買我的煤了。由于我真誠地對待他,找到了他的興趣所在。在這近兩個小時內的進展,比我10年中所得到的還要多。因為過去我只是關心自己以及自己的煤,而現在我關心的是他和與他密切相關的事情。”
克納夫所發現的,并不是一條新的真理,遠在基督降臨人世之前,就有一位叫作西羅斯的著名的羅馬詩人說過:“要別人對我們產生興趣,我們就要先對別人產生興趣。”
因此,如果你想要別人喜歡你,那么就要謹遵這第一條規則:真誠地對別人感興趣。
如果你想培養一種能使人愉悅的人格、個性,在人際交往中,擁有一項更具成效的技能,我建議你去買一本林克博士所寫的《皈依宗教》。
你千萬不要一看書名就產生心理恐懼或厭惡,這并不是一本說教的書。
這部書的作者,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他曾經親自會見并開導了3000多個自認為內心煩悶,而請他解答有關“人格、個性”問題的人。
林克博士告訴我,他這本書也可以叫作《如何發展你的人格》。因為書中的內容,就是在討論這個問題。我相信大多數人在閱讀之后會發現這是一本有趣、簡明、新穎的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