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3 失業率

圖2.7展示了1890—2010年(官方)失業率的變化路徑。它生動地展現出歷史上歷次出現的大蕭條對經濟生活產生的巨大影響。可以獲取的數據涵蓋了19世紀70年代的大蕭條末期、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時期及20世紀70年代的滯脹時期。我們可以看到,盡管蕭條可能是無法避免的,但是也有辦法讓它們看起來溫和一些。從歷史標準來看,20世紀70—80年代的失業率是之前兩次大蕭條以來持續存在的最高失業率水平。然而,失業率的峰值相較前兩次大蕭條低得多,其平均水平也僅僅達到了此前兩次大蕭條的2/3。這提醒我們,經濟政策和社會結構可能會在改善失業方面發揮巨大的積極作用。問題在于,這需要付出多少成本或者會帶來怎樣意料之外的結果。我們將在第16章探討大蕭條時期發達國家所采取的各種措施時繼續討論這個話題。我將論證,抑制蕭條的一個結果是延長了蕭條的持續時間:抑制蕭條也可能抑制經濟復蘇,日本在20世紀后30多年的經歷便證明了這一點。盡管如此,這并不意味著嚴重的蕭條比長期的經濟停滯好。在這兩種情況下,勞動者和資本家付出的代價是不同的,社會制度在決定這種代價如何在二者之間進行分攤時起到重要作用。

圖2.7 美國的失業率(1890—2010年)

和實際工資類似,失業率也具有兩方面的含義。從工人的角度來看,失業率衡量了對工人生產率的相對需求。因此,失業率在一國的經濟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然而,失業率也是調節生產率增長和實際工資增長之間聯系強度的重要因素:失業率越高,勞動者相對于資本家的力量越弱,生產率增長與實際工資增長之間存在聯系的可能性就越小。這不僅僅是因為持續的高失業削弱了勞動者的相對議價能力,也因為它同時侵蝕了支持勞動者的社會制度(見第14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鹰潭市| 龙南县| 枣阳市| 平和县| 鄂州市| 清远市| 泗洪县| 安吉县| 绍兴县| 勐海县| 开封县| 泰安市| 龙江县| 宁蒗| 长海县| 景德镇市| 鱼台县| 双柏县| 贵州省| 玉山县| 蕉岭县| 庐江县| 建宁县| 天津市| 三门峡市| 岫岩| 饶河县| 湖口县| 西安市| 阜平县| 天门市| 黄陵县| 景泰县| 康保县| 崇文区| 江陵县| 庄浪县| 阜宁县| 桦甸市| 临洮县| 玉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