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4 價格、通貨膨脹和黃金價格長波

通貨膨脹意味著價格的持續增長。通貨膨脹在當代話語中是如此普遍,以至人們甚至認為它是一種自然現象。因此,我們不妨從歷史的視角來看一看這個問題。圖2.8展示了英國和美國在超過230年中的批發價格指數,以及相應的黃金價格指數。從中可以立刻看出,我們現在所說的“通貨膨脹”只是一個現代現象。在戰后之前的幾百年中,價格持續的漲跌波動構成了資本主義國家經濟體的一個顯著特征。只有戰后時期,物價水平才開始呈現出新的變動模式,即永無止歇的增長。

圖2.8 美國和英國的批發價格指數(1780—2010年,1930=100,對數值)

如果像在圖2.8中那樣,把20世紀40年代之前價格的長期波動與隨后價格的長期上漲置于相同的比例尺之下,前者就會在后者的襯托下顯得波動幅度很小。因此,有必要如圖2.9所示,將這兩個時期分開來考察。此時,兩件事情便由此凸顯。在1780—1940年這超過一個半世紀的時間里,價格變化呈現出明顯的長期搖擺,但沒有一個總的趨勢。正是這種波形特征奠定了“長期波動”的概念(見第5章)。但是,在1940年之后,價格不停上漲。顯然,我們必須對價格走勢的這一根本性改變做出解釋(見第15章)。1940年前后兩種模式間的比較還引發了第三個問題。在1940年之前,我們不但有價格的長期波動,還有與價格下跌階段相伴的大蕭條。但是,在1940年之后,價格的長期波動似乎已經完全消失,而20世紀70—80年代的大滯脹與價格下跌絕對沒有任何關系。

圖2.9 美國和英國的批發價格指數(1780—1940年,1930=100,對數值)

所以,大蕭條和長期價格波動之間的聯系似乎在1940年左右的某個時間點被不可逆轉地斬斷了。真的是這樣嗎?有必要指出的是,一件商品的價格就是其市場價值在另一種東西上的表現,而這另一種東西便是社會公認的“貨幣”。但貨幣不是一個單一的物品,它具有一系列同時存在但處于不同層次的表現形式:依賴于特定銀行健康狀況的信用貨幣;依賴于特定國家政府健康狀況的國家通貨;以及像黃金這樣可廣泛交換的商品,其官方或非官方地位有賴于全球商品流通的健康狀況。這些不同的貨幣形式產生于商品生產本身,并被國家采用和調整。貨幣的各種不同形式之間的競爭通過彼此之間的兌換比率表達出來。當發生銀行擠兌時,信用貨幣相對于紙幣和貴金屬貶值。在最糟糕的情形中,銀行賬戶不過是一些無法兌現的承諾,并且一部分信用貨幣會憑空蒸發。類似地,當人們開始嚴重懷疑一個國家的經濟是否健康時,其通貨會對其他國家的通貨貶值,同時也相對于黃金這一國際金融體系中的(目前是非正式的)最終貨幣貶值。如果在這一特定通貨和其他通貨之間有“固定”的兌換比率,使這一比率保持穩定的壓力就會不斷加大,直到人們不得不放棄這些固定比率。同理,如果這一通貨與黃金的兌換比率是固定的(即黃金官方價格固定),那么黃金的官方價格便會在同樣的壓力下被放棄。

因此,以共同的國際金本位而非各自的國家通貨為標準來考察英國和美國的物價是具有啟發意義的。為此,只需要把每個國家的物價除以用該國通貨所表示的黃金價格。圖2.10呈現了用這一方法得到的英美兩國的批發價格指數。由此產生的“黃金價格長波”向我們展示了一些相當有意思的事情。不僅之前的長波動都清晰可見,且其周期性與康德拉季耶夫一開始所提出的長波的周期性相近,而且現在在戰后時期也出現了兩個清晰的長波。第一個長波在1970年達到峰值,然后在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初進入強勢下行階段。這一時期恰恰是人們認為的一場普遍性的經濟危機爆發的時期(van Duijin 1983,chs.1-2; Shaikh 1987a)。第二個長波在2000年達到峰值,并且我們可以看到,始于2007—2008年的全球危機到來得十分準時(見第16~17章)。

圖2.10 美國和英國用盎司黃金表示的批發價格指數(1780—2010年,1930=100,對數值)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七台河市| 龙山县| 瑞昌市| 宜城市| 茌平县| 新巴尔虎右旗| 奉节县| 海晏县| 图们市| 平凉市| 蓝田县| 永川市| 韶关市| 邵阳县| 浮梁县| 临洮县| 西平县| 肥乡县| 彝良县| 弋阳县| 海南省| 北宁市| 玛多县| 本溪市| 十堰市| 化隆| 昌宁县| 苗栗市| 保山市| 桐庐县| 左贡县| 涟水县| 来凤县| 临潭县| 翼城县| 固阳县| 胶南市| 商城县| 东兰县| 亚东县| 黄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