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度與人心:帝制時代人與制度的互動
- 趙冬梅
- 12字
- 2021-02-04 10:24:44
上篇 典章經制下的理亂興衰
引言 游戲與規則
近年來,“穿越”成為一時熱門話題。作為一名宋史研究者,我常被問到一個問題:“假如可以穿越回古代,你愿意選擇哪個朝代?”采訪者以為我會選擇宋朝,然而我說:“我哪兒也不去,就留在現代。”
我之所以如此作答,是深思熟慮、認真權衡過的。無他,我是女性,且對傳統中國有一點基本的認識,因此不做玫瑰色的夢。按照中國古代“男主外女主內”的秩序安排,如果穿越回去,我就不能反對丈夫納妾,不能出來工作,不能單獨旅行,不能擁有自己獨立的財產……不能之事太多,我不愿意。其實我也不勸各位男士穿越,假如穿越到東晉王羲之時代的尋常庶族家庭,你再聰明、再勤奮,也不會有機會跟王羲之對坐,揮麈談玄;即便運氣好,得到皇帝的賞識,也會被王謝子弟嗤之以鼻——風流瀟灑都是高門士族的,你連喝彩的資格也未必有。萬一運氣再差點兒,你穿越到三國時期的曹魏,成了一個士兵的兒子,那除了當兵,你是一點兒別的指望也沒有的。論普遍的自由度,還得看今朝。而這種自由度是現代社會制度賦予我們的。
制度是什么?“制度是人類相互交往的規則。”它劃分類別(文官、武官、宦官)、標志等級(長官、屬官、小吏)、限制范圍(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規定關系(君臣、父子、夫婦,上下級、同僚、同年),決定個人及群體的身份、地位與活動空間。
大部分人說喜歡歷史,其實是喜歡看大起大落的英雄故事,看帝王將相縱橫捭闔、運籌帷幄的權謀秘計,甚至想要學個一招半式的。那些浮于表面的故事當然有趣,然而,若只關心那些,這樣的歷史觀察就顯得不夠高級了。這就像看《西游記》里孫悟空和各路神仙、妖精打架,云來霧去,極為熱鬧,可是有誰能逃出如來佛的手掌?制度就像是如來佛的手掌,它規定了游戲規則,萬變不離其宗。吃透了制度,再來看歷史的興衰起落,就能看到邊界和范圍,明白為什么是那樣,進而思考真正需要改變的是什么。所以,如果想真正了解過去,我們必須要看制度。
當然,了解古代的制度,不僅是為了正確穿越,它也可以幫助我們認識、改造現代制度。古代制度的特點是它“已經完成”,從形成到結束,我們能夠看到得失成敗的全部軌跡,可以細細琢磨制度與人之間的復雜關系。看古代的制度,可以幫助我們思考如何完善今天的制度。
換個角度來說,對于中國古代制度的考察,實際上是要以四千年的中國歷史為個案,對制度做一番具有普遍性的思考。那么,中國古代的制度演變究竟存在哪些特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