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致呂思勉(5通)

(1940年3月21日)

誠之吾師:

大教拜悉,傳世古量,唯有商鞅量與新莽嘉量,二者尺度相當,嘉量前劉復嘗作精密之實測,著《新嘉量之實測及其推算》一文,刊日本《考古學論叢》,據彼實測推算之結果:

新莽量一升為二〇〇·六三四九二公撮。即新莽一石等于二·〇〇六三四九二公斗(營造斗等于一·〇三五五公斗)。簡言之,新莽一石等于通行之營造斗或市斗二斗而已。后漢度量制度承莽之制,《漢書·律歷志》稱晉荀勖造尺,所校古物,五曰銅斛(即新嘉量),七曰建武銅尺,可證。不但后漢承莽之制,即莽與前漢之制,當亦不甚遠。據莽量以推論漢代之量,似甚可信也。因吾師詢及,隨筆推算呈上,不知吾師以為然否?敬乞明教。柳君存仁不知何日有暇可以一晤,乞便中示知。專頌

鐸安。

學生楊寬叩

三月二十一日(1)

(1941年2月15日)

誠之吾師:

生舊作《中國古史導論》,于任教粵西時半年內倉卒寫成,論據既未能廣為搜羅,行文亦欠暢達,蒙吾師為之校訂一過,多所匡正,銘感無既。今又得數事,頗足增補舊作,謹謄錄呈上,未知亦有當于師門之旨乎?……

以上七事,皆最近所得,未知吾師以為有當否?生論古史神話,多據諸子及《楚辭》《山海經》諸書以為說;前蒙吾師指示,謂尚可推而搜索之于《神異經》《博物志》等書,以窮其流變。此誠巨眼卓識,生甚愧猶無以報命也。

生于古史研究工作,本擬先成《古史集證》一書,其體例擬于古史上每一問題(由太古傳說以迄戰國為止),先列舉古籍中材料,次則搜錄前人之考證,最后更附以個人之案斷。古籍中之材料,必使一字一句搜羅無遺;前人之考證,擬不特搜之于專著中,即筆記文集中亦必廣為搜集,使成一古史研究的總結賬。奈何為人事所牽,又苦無如許書籍足供搜考,致終無所成。《導論》一書,僅憑思慮所及,隨筆寫成,宜其無當矣。生意當前古史之研究,最大之難題,為殷墟卜辭之學猶未能建立成一體系,其章句訓詁固在在成問題,其所識之字,亦多以意為之,未能堅人之信也。王國維于“”字,初釋為“夋”,謂即帝俊。既而因證帝俊之即帝嚳,乃又改釋為“夔”,謂與“嚳”音同,又與“夋”相近,究何所見而云然耶?王氏為學尚稱審慎,其末流乃舉古史上之問題,一一以卜辭穿鑿附會之。地下之新史料誠較紙上之舊史料為可貴,實物之史料誠較傳說之史料為可信,但考釋必須觀其會通,然后能增高新史料之價值。若任情附會穿鑿,其與偽造新史料,相去僅一間耳。

草草上達,不盡一一。得暇尚乞有以教益之。專此,即頌

教安!

學生楊寬叩首

三十年二月十五日(2)

(1943年)

【上缺】《參同契》《抱樸子》中摘出,且曾稍加研求,已略有頭緒。但《道藏》一書,至今未借得,尚無法續成之。(美人約翰生《中國煉丹術考》一書,本由素封兄譯出,由商務出版,但其書幼稚膚淺,錯誤處頗多。)前在南洋中學曾見《道藏》影印本,問之該校校長王培孫先生,據云遷入市區后,書籍已裝箱,堆積如山,找尋不易。生為此事訪商務張菊生先生,據云此書原本藏北平白云觀,此外河南南陽之道觀中有一部,山西某山有半部,商務以徐世昌之力借印白云觀藏本,僅印二百部,為世界各大圖書館分購而去。滬上除南洋中學外,僅商務本身存一部,亦裝箱未易找尋也。又據云:聞滬上南市白云觀亦有明版《道藏》一部,但主持人視同拱璧,不容他人借讀,且屢經兵燹,今亦不知存否。處此亂世,尋書閱讀之難有如此者。竹莊師、農山先生前在滬時,均曾趨訪,精神均甚健。農山先生仍在家從事其生物學之研求與著述。邇來物價漲聲尤勁,此間米價已出萬元之關(或不久可稍小),好在為時想恐不久矣。草草上達。

專頌 撰安

學生楊寬叩

十月卅一日

(1943年)

誠之吾師:

生日前來滬,寓素封兄處,為素封兄搜羅中國化學史材料,費數日之力,已將兩漢魏晉之煉丹術整理出一頭緒,《淮南萬畢術》(輯本)、《周易參同契》及《抱樸子》均發現有可寶之材料,大概所用原料以丹砂(硫化汞)、胡粉(碳酸鉛)、雄黃雌黃(硫化砷)、硝石(硝酸鉀)、曾青(硫酸銅)、白礬(硫酸鉀、硫酸鉛)、磁石(氧化鐵)為最主要,其流變亦已有線索可尋,其色或黃或白,古人即據以為金丹或黃金白銀。在藥理學上,亦頗有依據,非絕無效驗者。砒能使人發熱,加速血之流行。西洋古代亦用以為長生不老之藥。砒與汞化物皆劇毒,食少量固有益,多量則中毒而死。《抱樸子》謂雄黃丸、雌黃丸能使人“堪一日一夕之寒”,此即砒之作用,所謂“五石散”“寒食散”其所用原料與雄黃丸、雌黃丸等同,亦含有砒,固能散寒而使血液暢行,可使面色紅潤,一若有“返老還童”之效果也。若食多量,不免于死,此所以魏唐帝王有食之而死者。生已將所有丹方和原料加以分析,其中不可考之原料僅一二種。擬即請素封兄請人加以實驗,先觀察其化學變化,而后細探其藥理。生于此雖門外漢,頗覺有意味。中國煉丹術早于西洋七百年,西洋今日之化學即出于煉丹術,亦由阿剌伯人輸入西洋者乎?惟無確證可尋。漢魏方士雖無今日之化學之知識,但已能辨別藥物,《周易參同契》即認為煉丹術最要者為辨別原料是否正確與所用分量是否確當,彼以為如不正確不確當,即虔誠禱祝鬼神亦無用,此點頗有科學思想在也。隋唐以后之煉丹術,須從《道藏》中求之,奈何一時滬上借不到此書,當俟之異日。兩漢魏晉之煉丹術,生費數日之力已撰成一小冊,共三萬字。惟其化學變化與藥理學上根據尚須加以實驗。吾國煉丹術之歷史已有千年,西漢之李少君及淮南王所用之方士,皆已能之。魏晉以后,此道更盛,丹方可考者亦甚多,獨惜始終在道士之手,學生未嘗問津。道人都迷于五行說,往往以五行說勉強加以解釋,不能就藥理本身加以檢討,致不能產生“現代化學”與“現代藥學”。若西洋煉丹術果由吾國傳往,則中國煉丹術在世界化學史上世界藥學史上之價值亦已足重視。美人約翰生近著《中國煉丹術考》一書馳名世界,然其人于我國古書多不了解,應用之史料殊為貧乏,既不知據我國古書以考證其所用之原料為何物,于丹方之成分及藥理,均未加檢討,僅敷衍以成文,其中大談老莊哲學,竟不知老莊與煉丹術無關也。其書既陋又妄,而西人作化學史者乃大多據此以為說。生今治之,頗覺興味,然戰國史未成,終不克分身從事于此。生數日后擬離滬回家,實驗工作只得待素封兄為之,且生于此亦門外漢也。【下缺】

(1955年8月)

誠之吾師:

覆示敬悉。關于中國社會分期問題,最近未有新出的書籍,丕繩兄提及的阿夫箕耶夫《東方古代史》恐是東北某一大學的譯本,學生未看到。目前各大學出了一些交換的讀物和講義,均未看到,想大學歷史系都有,學生想向復旦大學歷史系一問。

關于中國歷史的分期問題,目前議論紛紜,共有四說:(一)商為奴隸社會,西周以后為封建社會,此為范文瀾等所主張;(二)從商到春秋為奴隸社會,戰國以后入封建社會,此為郭沫若等所主張,見郭著《奴隸時代》;(三)從商到東漢為奴隸社會,魏晉以后入封建社會,此為蘇聯友人所主張;(四)從商到春秋為氏族社會末期,實行家長奴役制,戰國到東漢為奴隸社會,此為中國人民大學尚鉞等所主張。他們最大的毛病,是要把世界史切齊,把所有文明國家發展的歷史統一劃分階段,同時認為中國古代屬于東方系統,與埃及、巴比倫、印度同一類型。由于生產力的較低,奴隸制未發展到典型階段,學生對于這點很不同意。學生認為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在近三百年是落后了,特別是在鴉片戰爭以后是更落后了,在這以前是超越歐洲各國的,他們認為中國古代生產不如希臘羅馬,文化學術也不如,因此創出了古代東方社會的說法,把東方看得老是發展遲緩的。

學生想要從各方面的生產水平,和歐洲同時的情況作一比較,以說明中國古代生產力并非不如人,而且超越人家,一則苦無時間多讀從蘇聯譯過來世界史(大學中有交換用的,譯出來的世界中世紀史,學生未讀到),二則對各種生產技術發展的歷史和發展規律,還沒有摸清楚。(例如農業生產的水平,在歐洲發展的情況,亦有規律可尋,如能以此與中國古代發展情形作一比較,一定能解決不少問題。)最近寫冶鐵之文,還是從日人所譯的德人冶鐵史得到一些知識,才動筆的。

近年英國劍橋出了一本李約瑟(Joseph Needham)的《中國科學技術史》,共有七大卷,到中國的只有緒論一大卷,學生英文程度不好,只約略讀了一下,據他說鑄鐵技術是十至十二世紀由中國傳入歐洲的,水力鼓風爐是十一世紀由中國傳入歐洲的,運河水閘是七至十七世紀傳入歐洲的,探礦的深井鉆掘器(即四川鑿鹽井所用的)是十一世紀傳入歐洲的,有活塞的風箱,約在十四世紀傳入歐洲,抽水機是十五世紀傳入歐洲的,水力輾碎機是九世紀傳入歐洲,中國古代生產技術的卓越,就是這些資產階級學者也是不得不承認的,因此學生認為毫無理由把中國的生產力說成向來是落后的。

這學期在復旦教古代史的史料學,想用力研究一下銅器銘文,想把《尚書》和金文互證,近年來治學的多偏重金文而忽視文獻,實際上文獻材料遠比金文為豐富,在解釋金文時應運用前人對于文獻研究上的成就,否則的話,等于憑空瞎說。近人論西周史的,引《尚書·無逸篇》:“文王卑服,即康功田功,……”一段,不顧前人研究的成績,硬說文王在這時還自身參加勞動,因此斷為家長奴隸制,在氏族社會末期,又引《管子·法禁》篇所引《太誓》“周(囿)有臣三千”,不知此即《左傳》《論語》所引《太誓》之“有亂十人”,而解釋為周有奴隸三千人,把《尚書·大誥》的“民獻有十夫”,解釋為盂鼎的“人鬲”,認為即是奴隸,不顧如此解釋,金文不可通也。在近人的研究中,斷章取義,穿鑿附會,在所不免,這樣就不可能正確地詳細占有材料,正確解釋史料,從而作馬列主義的分析。

學生在《文史哲》發表之文,近得丕繩兄函,謂有一冶金學家,已寫成一文,根據冶金技術來證明此說之正確,但也有人反對的,據說將作文加以駁斥,主張西周為奴隸制。學生想,如能讀一些比較詳細的蘇聯所出的世界史,我們一定能夠正確解釋中國歷史,大概蘇聯對于歐洲歷史的分析,既詳又確,而對中國,由于史料不熟悉,一時尚不可能得到正確結論,惟有我們自己來搞,而且也應該由我們自己來搞的,最好能找到一本論述歐洲較詳的中世紀史,一定有助于中國歷史分期問題的解決。(大學中有世界中世紀史的譯本的,學生尚未看到。)

拉雜寫下,務懇多多指教,并望多多保養身體,很希望吾師在恢復健康后,對目前紛爭的問題作一判斷。敬祝

康健

學生楊寬敬上


(1) 楊寬先生致呂思勉及呂翼仁函由張耕華老師提供,特此致謝!

(2) 呂思勉、童書業編著:《古史辨》第七冊下編,開明書店1941年版,第376—381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浦东新区| 泉州市| 沂源县| 府谷县| 泾源县| 泰顺县| 广州市| 酒泉市| 南通市| 招远市| 乌鲁木齐县| 鄯善县| 正宁县| 沙田区| 高雄县| 宣威市| 三穗县| 宾阳县| 济源市| 黔西县| 进贤县| 宁化县| 绩溪县| 金秀| 巧家县| 虞城县| 厦门市| 贵德县| 扶绥县| 柏乡县| 勐海县| 黄山市| 万盛区| 阿拉善右旗| 寻乌县| 桐梓县| 介休市| 义马市| 通河县| 都兰县| 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