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項目論證與評估(第3版)
- 戚安邦
- 5894字
- 2021-02-03 16:27:48
1.5 項目論證與評估的內容
項目論證與評估的內容包括兩個不同的分類,其一是涉及項目前評估、跟蹤評估和后評估的分類,其二是項目論證與評估中的單項評估和綜合評估的分類。前者是按照項目的時間進度劃分的,后者是按照項目涉及的主要條件和制約因素劃分的。具體來說,有關項目前評估、跟蹤評估和后評估的主要內容如下所述。
1.5.1 項目專項評估的內容
不管是項目前評估、跟蹤評估還是后評估,一般都必須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其一是項目的單項評估,其二是項目的綜合評估,這些項目專項評估的主要內容包括下列幾個方面。
1.項目經濟評估
這是指對于項目各種經濟特性的分析和評價,可以分為財務評價和國民經濟評價兩個方面。其中,項目財務評價是以國家現行財稅制度為依據,從企業的經濟效益出發,所做的項目經濟特性的評價。這一評價中所使用的主要指標包括項目投資利潤率、項目投資回收期、項目財務凈現值和項目內部收益率等。項目財務評價的根本目的是分析和確認項目在企業財務和成本效益方面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項目國民經濟評估是從國家(行業)和整個社會的角度出發,對項目的國民經濟方面的成本效益進行的全面評價,即從國民經濟全局出發所做的項目論證與評估。其根本作用在于防止出現對企業有利而有損國家和全社會利益的項目,確保全社會投入的項目能夠達到對國家和企業的經濟效益都好的目標。在這一評價中,所用的數據都是以影子價格為基礎的各種實際和預測數據。這種評估中所使用的主要指標包括項目投資利稅率、項目經濟投資回收期、項目經濟凈現值和項目經濟內部收益率(運用影子價格、影子匯率和社會折現率)等。
2.項目技術評估
這也是項目論證與評估中的一個重要的專項評估。其主要的評估內容包括三個方面,其一是對于項目本身生產運營技術的可行性和先進性的評估,其二是對于項目實施過程中所使用技術的可行性和先進性的評估,其三是對于項目實施和運行中所使用技術裝備的可行性評估。其中,對于項目運營所用的生產工藝和技術的評估是首要的,因為這是實現項目經濟效益的技術保障條件和前提。
項目技術評估還包括對項目實施技術方案的科學性、可行性和先進性的評估,以及對于項目實施中所采用的施工組織技術方案的評估等。這種評估除了要確保項目技術的科學性、可行性和先進性以外,在很大程度上還需要考慮項目實施技術的經濟特性。所以人們要對項目技術進行必要的價值分析(或叫價值工程),識別并給出能夠在確保項目質量的前提下以較低投資或成本去實現項目目標的實施技術。
在開展對于項目的生產運營工藝技術和項目實施技術和實施組織技術的全面評估過程中,還必須評估項目工藝技術和項目實施技術中所需的技術裝備及其選用方案。因為任何一個項目的工藝技術和實施技術的構成都應該包括技術訣竅、技術裝備、技術人員和技術支持體系四個基本要素,所以在項目技術評估中應該從系統的角度評價項目的技術裝備是否可行(可得性)、科學和先進。
3.項目所處的環境評估
這是指對項目實施和投入運營后所面臨的各種微觀和宏觀運行環境和支持條件方面的評估,因為項目的這些環境與條件直接關系到項目的經濟效益和技術運行,所以必須開展這方面的論證與評估。這方面評估的內容包括微觀和宏觀環境與條件兩個方面。其中,項目微觀環境評估既包括項目實施與運行所需各種資源供應條件的評估(包括人力資源、物力資源和財力資源的供應條件等),也包括項目實施和運行產出所面對的市場等環境和條件的評估(包括項目市場需求情況、市場競爭情況和市場運行情況等),這是針對項目的直接“輸入和輸出”環境與條件的評估。
項目實施與運行的宏觀條件評估包括項目運行的國民經濟環境條件、國家和地方的政治法律環境條件、社會文化環境條件、自然環境條件等方面的評估,這是對于項目實施和運行所涉及的各種支持環境和條件的評估。
4.項目對環境的影響評估
這是指對項目實施和運營給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所造成的各種影響的全面評估。其中,項目對于自然環境的影響包括項目實施與運營造成的生態、大氣、水、海洋、土地、森林和草原等方面的影響,這方面評估主要是分析和評估由于項目實施和運營而向自然環境排放的各種有害廢棄物對于環境所造成的破壞和污染,如廢水、廢氣、固體廢棄物和噪聲等。另外,這方面評估必須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其一是項目對自然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的評估(包括污染危害的估算和消除危害所需代價等);其二是對于項目有關消除污染和自然環境影響的各種措施的評估,像建立污水處理廠處理項目運營需排廢水的措施評估等。
項目對于社會環境的影響包括項目對于社會文化、文化遺跡、少數民族文化風俗和風景名勝區等方面的影響,這方面評估主要是分析和評價由于項目的實施和運營造成的社會文化風氣的惡化、文化遺產的損失、少數民族文化的破壞以及造成的失業、流離失所和道德淪喪等。這方面的評估還需要包括兩個方面,其一是項目對于危害社會環境的影響及其應對措施的評估;其二是項目對社會環境帶來好處及其措施的評估,如項目實施與運行帶來的當地居民就業增加的影響和措施等。
5.項目風險評估
這是對于項目的不確定性及其可能帶來的損失或收益的一種全面評估,也是項目論證與評估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由于任何項目的實施和運營過程中都存在有不確定性的情況,這些不確定性可能帶來收益也可能帶來損失。為了達到“趨利避害”的目的,人們必須對項目的風險進行全面的論證與評估。由于項目前評估和跟蹤評估中都使用帶有各種假設前提條件的預測數據,而隨著項目實施和運行的展開實際情況會與這些預測和估算背離和差異,這樣就會給項目造成損失或收益,從而形成項目風險。
任何項目都會有一定的風險,這種評估就是要識別和度量這些項目風險并給出應對這些項目風險的措施。這種評估從項目各種不確定因素分析入手,借助分析項目風險帶來的項目各種評價指標的影響,來分析和預測人們是否能夠和愿意承擔這些項目風險。項目風險評估通常需要使用像盈虧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概率分析和仿真模擬等多種方法。這種評估是為人們提高應對項目風險能力和制定項目風險應對措施服務的。
6.項目綜合評估
這是對上述項目各專項評估內容所做的匯總性和綜合性的全面評價,是采用相應的方法對項目專項評估結果所進行的綜合與集成。在項目綜合評估中使用最多的是連加性方法、連乘性方法、專家打分法和層次分析法等一系列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在連乘法中存在著某些評估指標具有對于項目可行性的“一票否決權”,而連加法沒有這種“一票否決權”。層次分析法則是將項目論證與評估的定性和定量指標集中在同一模型中進行項目綜合評估的方法,它是用兩兩對照的比較矩陣法來獲得項目指標的量化及其權重的量化,最終獲得項目綜合評估結果。
不管采用哪種方法來綜合項目專項評估的內容和結果,最終得出的項目綜合評估結論或結果都是項目決策者所需的項目決策支持信息和決策依據。
1.5.2 項目前評估的主要內容
項目前期開展的評估工作被稱為項目前評估,也有人稱其為項目可行性研究。這種在項目尚未實施之前對項目及其備選方案所進行的論證與評估,其根本任務是對項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進行分析研究和論證與評估。所以項目前評估的目標有兩個,第一是分析并確認項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二是給出項目各種可替代項目備選方案的優先序列以供項目決策者選擇。項目前評估中對于項目本身的評估主要內容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1.組織發展戰略評估
項目是為組織的生存和發展戰略服務的,是為了實現組織的發展或競爭戰略的具體手段。因此,項目前評估首先要從整體上評估組織的生存發展戰略的科學性和可行性,從而明確組織的發展戰略與組織的使命、遠景、宗旨和目標,以便為后續的項目前評估奠定基礎。
2.項目的機遇研究
項目是為實現組織的既定戰略或目標服務的,但項目還必須適應其所處的適當環境條件和機遇。因此,項目前評估第二項內容就是研究項目的機遇情況,即現實的各種社會、經濟、市場和技術等條件是否具備和是否有利于開展項目,這是項目前評估的一項重要內容。
3.項目的必要性研究
在研究了組織戰略和項目機遇后,人們還必須對于項目必要性進行研究和評估。這主要是分析項目是否能為實現既定的戰略目標服務,要實現戰略目標是否一定要開展該項目,是否可以有替代的解決方案等。這方面研究是決定項目是否進一步展開的前提條件。
4.項目可行性研究
這包括對于項目各專項和綜合可行性的研究。其中,項目專項可行性研究包括上述的經濟、技術、運行條件、自然和社會影響等方面的評估;項目綜合可行性研究是對于綜合項目各個專項可行性的集成結果和綜合結論的研究。
5.項目備選方案的比較研究
在確認項目可行以后,人們還需要對項目各備選方案進行比較研究,從而找出相對最優的項目方案和可行的各種項目方案以供項目決策者選擇。一個項目不但應有“干”和“不干”兩個基本的備選方案的比較研究,還應有至少兩種具體行動方案的比較研究。
1.5.3 項目跟蹤評估的主要內容
在項目實施階段,人們為了不斷地認識項目及其環境與條件的發展變化,還必須開展項目的跟蹤評估。因為隨著項目實施的不斷推進,項目本身及其環境條件都會發生發展和變化,這些發展和變化可能會使項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發生改變,所以,必須對項目及其環境條件作不斷的跟蹤評估。這種評估的內容有一部分與項目前評估是相同的(只是評估的時點不同而已),但有一些是不同的,這些不同的內容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1.項目實施績效的評估
這是對照項目方案和項目計劃對項目整體實施情況和結果的評估,這種評估首先要度量項目實際的實施情況,然后要對照項目的實施方案和計劃進度找出存在的績效偏差和問題。其主要目的是分析和確認項目的實際實施績效情況,并以此作為項目跟蹤評估的基礎數據和出發點。因為如果項目的實施績效情況偏離了項目方案和計劃,人們就應該根據項目的全新情況來決定是否還繼續進行整個項目以及如何開展項目變更。
2.項目環境與條件發展變化的評估
這是使用項目實施過程中所獲得的實際信息和最新數據,對照項目決策階段提出的各種約束條件、假設前提條件和環境情況,分析和評估項目各種環境條件的發展變化情況的工作。如果由此發現項目的環境和條件已經發生了變化,就需要對項目開展變更或不得不放棄整個項目。例如,如果組織戰略發生變化或者項目市場情況發生改變,那么,所有這些項目環境與條件的變化都會造成項目變更或放棄項目實施的工作。
3.項目未來情況發展變化的預測
這是根據已經發展變化了的項目實施情況和項目環境與條件,對于項目未來結果和情況的分析和預測,以及項目未來環境發展變化后項目可能的最終結果預測數據,而這些數據是項目跟蹤評估后續工作中有關項目必要性和項目可行性變動評估的基礎數據。通常,這種項目未來情況發展變化的評估是基于項目跟蹤評估時點的數據以及人們由這一時點向后做出的預測分析和給出的結果數據,這要比項目前評估時所使用的數據更加真實和客觀。
4.項目必要性和可行性的跟蹤評估
在有了上述跟蹤評估結果和預測數據之后,人們就可以進行新情況下的項目必要性和可行性的跟蹤評估了。這種跟蹤評估的關鍵是根據項目實施績效情況、項目環境與條件的變化情況以及項目未來發展變化的預測情況,對于此時項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再次的評估,從而確認在新情況下項目是否仍然有必要進行下去。在某些情況下,隨著項目各方面情況的發展變化,最初可行和必要的項目會變得不必要和不可行了,此時人們就應該及時放棄項目或者對項目進行變更,這就是人們開展項目跟蹤評估的關鍵和意義所在。
5.項目變更方案的論證與評估
如果上述評估的結果認為項目仍然有必要開展,人們就需要對項目進行變更以應對已經發展變化了的項目環境和條件。因此,項目跟蹤評估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對于新情況下的項目變更方案的可行性的評估。這種項目變更方案的可行性評估需要從投資、實施和運行等各方面對項目變更方案的可行性進行評估,而且需要根據項目及其環境與條件的各種新情況所做的全新的可行性分析研究,從而確認項目變更方案在新情況下的可行性如何。這同樣是項目跟蹤評估的關鍵內容和意義所在,因為這是為做出項目變更決策提供支持和依據的評估。
1.5.4 項目后評估的主要內容
項目后評估是在項目實施完畢并運營一段時間之后所做的項目評估,其主要內容包括對于項目本身實際情況的評估和對于項目前評估與項目前期決策正確性的評估。這種評估的根本目的是總結經驗教訓、及時做出項目可持續發展方面的變更和修訂未來項目決策的指標和標準。項目后評估的時點可以是在項目完工與交付之時,也可以是在項目投入運營一段時間之后(如三年之后),還可以是在項目最終拆除的時候。這種評估所使用的數據是項目實施的實際數據、項目已運行時間的實際數據以及從項目后評估時點開始到項目拆除時的各種數據。
1.項目實施情況的后評估
這是使用項目實施的實際情況數據,對照項目前評估的結果和項目計劃數據所做的一種“前后比較”型的評估。這種評估根本目的是找出項目實施的實際情況與項目前評估得出以及項目計劃中的數據指標的差異,以便人們能夠根據這些差異去總結經驗和吸取教訓,從而起到吃一塹長一智的作用。不管是項目業主、承包商、貸款銀行還是政府主管部門,都應該開展這種項目后評估,以確認項目實施的成敗和總結評價項目實施工作,檢查和驗證在項目前期進行預測、判斷和決策的正確性。同時,通過總結項目和項目管理方面的經驗教訓,修訂項目決策的政策和規則,為未來新項目的前評估和項目決策提供經驗和指導。
2.項目可持續發展情況的后評估
這是在項目實施并投入運營一段時間以后(一般為三年左右),人們根據項目實施和運營的實際數據(主要是項目投入與產出的情況)以及項目后續整個運營周期的預測數據,對于項目可持續發展所做的全面評估。這種評估主要有兩個作用,其一是通過評估發現問題,其二是為做出項目可持續性發展改進提供決策支持。所以,這種評估有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對于項目運營問題的評估,二是對于項目可持續性發展方案的評估(如追加多少投資和增設那些設備可以很好地提高項目運營的效益)。
3.項目拆除時的后評估
這是在項目運營終結并最終拆除后,人們根據項目實施和運營的實際情況及數據(主要是項目投入與產出的情況),對于項目實際和運營全生命周期情況的全面評估。這種評估主要有兩個作用,其一是“懲前”的作用,這是針對最終發現的項目實施和運營中的問題追究責任的作用;其二是“毖后”的作用,這是為修訂組織的項目決策大政方針和具體方法的作用。所以這種評估也有兩個方面的內容,其一是對于項目實施和運營全生命周期所存在問題的評估,其二是對于項目組織項目決策的大政方針、方式方法、程序和規則等方面的改進方案的評估(以便實現吃一塹長一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