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勸說
- 我老爹是鄭成功
- 比目魚
- 2062字
- 2021-01-15 14:38:47
第15章 勸說
費神勞心了許久,說盡了好話后,鄭錦總算是擺脫了董氏。
吃過晚飯后,鄭錦也終于在書房見到了老爹鄭成功。
此時的鄭成功滿臉疲憊之色,不過神采奕奕,讓人隨時都能感受到他的萬丈豪情。
明亮的燭燈下,鄭成功一邊處理著桌案上的公務,一邊詢問著鄭錦在淡水河流域的作為。
鄭錦簡要的說了,但是有所隱瞞。
比如水泥他就不打算這么快公之于眾,擔心廈門這邊掌握了后,會有人泄露給韃清,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當聽到鄭錦說他帶人滅了一個土著部落,還親手射殺了酋首時,鄭成功滿意的連連點頭。
鄭成功抬頭看了一眼鄭錦,見他的膚色都曬黑了許多,不再是幾月前的白嫩少年了,整個人也顯得頗為穩重,還有了幾分作為上位者才有的威嚴。
鄭成功心想,看來當初派他去大員磨練,還真成了一步妙棋!
“父親,聽說又要打仗了?”
過了許久,鄭錦終于將話題引到了自己最為關切的上面去。
鄭成功微微頜首。
“漳州府那邊尋到了一些機會……”
鄭成功只說漳州府,卻不提廣州,透露出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
鄭錦深吸了一口氣,還想盡一盡自己最大的努力。
“孩兒聽說西寧王(李定國)派了使者前來求援?”
鄭成功卻似乎不想跟鄭錦談論此事,立即擺手道:
“此事極為復雜,自會有群臣眾將決策,你不需多言。”
“但孩兒認為應該盡快發兵廣東,不然西寧王若是兵敗,形勢必然大崩……”
“休要多言!出去!”
鄭錦話還沒說完,鄭成功便滿臉怒色的訓斥了一句。
無奈,鄭錦只能苦笑著站起身來,行禮后往門外走去。
“北港那邊也有一兩萬人,以后便全權由你負責,廈門這邊不會再過問。”
走到門外時,鄭成功忽然說了這么一句,鄭錦聽后心里卻沒多少喜悅。
按照歷史的發展,鄭成功到了十二月才派出援軍去廣東,但那時的李定國已經大敗而歸。
而李定國經這一敗后,再沒能恢復過來,以后的戰略基本以防御為主,很少像現在這樣主動出擊了,永歷朝的形勢也跟著急轉直下。
鄭錦其實也知道為什么鄭成功面對李定國的求援時,總是猶猶豫豫的。
他最近聽到了一些秘辛之事,說當初隆武帝被殺后,鄭成功其實還找了一個宗室,打算另立新君。
但后來迫于形勢所需,他才打消了這個想法,改為擁護永歷帝。
因為這事,兩邊的隔閡變得更加的難以跨越。
就算永歷帝從未打算追究什么,鄭家這邊也難免惴惴不安。
畢竟在大明朝,擁立錯了人會有什么后果,可是有前鑒的。
1449年的土木堡之變,明英宗統率五十萬大軍御駕親征,卻瓦刺大敗被俘,太子少保于謙力排眾議另立了英宗之弟為帝,操練士兵保衛山河,硬是逼退了瓦刺的十幾萬大軍。
但之后,英宗被瓦刺放了回來,通過政變又重新奪回了帝位,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殺掉了那個續了明朝百年國運的于謙!
除了擁立方面的隔閡外,鄭家軍上下現在都自信滿滿,似是想撇開永歷朝廷獨自抗清,自然也就對李定國的請求不怎么熱心了。
后世網上之所以這么多人黑鄭成功,是因為所有人都希望他是一個岳飛式的人物,情操高尚、不犯任何錯誤。
可惜鄭成功顯然并不是那樣的人,他雖是南明的擎天柱,卻也有著諸多缺點。
比如一旦是他認定了的事,便會毫不猶豫的執行下去,別人很難勸服。
這種性格幾乎每個偉人都具備,也就是所謂的“堅毅”。
但換另一種說法的話,這其實也叫做“固執己見”。
鄭錦畢竟才穿越來這世界只三個月左右而已,要想改變鄭成功的想法,可真是比登天還難!
……
“延平王世子又要招移民去大員了!”
這幾天,這個消息一直在廈門的饑民中快速的流傳著。
在前幾次奮勇號回廈門運糧食的時候,鄭錦就特意叫他們宣揚一下移民到了大員后的美好生活。
饑民、流民對于去大員開墾這事,唯一擔心的就是有去無回,以前各種高死亡率的傳言實在是太過瘆人了。
但由于應對得當,神木鎮一直沒有爆發過瘟疫,得瘧疾以及各種意外死的人并不集中,死亡率相比北港等地低得驚人。
而沒了這份顧慮后,移民大員對那些吃了上頓沒下頓的人來說,無疑具有極大的吸引力,每天去報名的人絡繹不絕。
這一次招移民,鄭錦特意加大了女性的比例,另外七歲到十一二歲的少年孩童也要了兩百多個,打算親自教授他們一些現代的理念知識。
當然了,鄭錦畢竟不是在開慈善堂,老弱病殘還是依舊一概不收。
這類人即使到了大員也很大可能活不下去的,還是別瞎折騰了。
在招普通移民的時候,鄭錦也另樹了一面旗幟,特招各種工匠以及水手。
對于工匠,鄭錦一直都是來者不拒的,且大開方便之門,體弱多病的,還會安排郎中幫忙調理,拖家帶口的,也都一并全收。
工匠要有一技之長,著實不是什么人能去應征的。
但水手廈門卻有不少,畢竟這里本就面朝海,還有不少人是從海上浮舟南下的。
而且這似乎有濫竽充數的可能,許多人可能只去過魚塘劃過船,也覺得自己適合做水手,于是紛紛爭相前去報名。
對于這種情況,鄭錦的應對也簡單,將所有人拉到奮勇號的甲板上面去,把船開出海面,讓他們實際操作一番。
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一遛就立即顯形了。
手忙腳亂不知做什么的人,自然就被淘汰了下來。
最讓人無語的是還有一些人竟然暈船了,吐得七葷八素的。
最后,管事忽然指了指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道:
“世子,這小子一開始時明顯是不會的,是照著別人做才有模有樣的。”
鄭錦笑了笑。
“這么短的時間內就學會了,也是個人才,留下他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