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3章 功成名就的要訣

宋濂不懼艱苦

一個想真正成就一番事業的人,志存高遠,不以一時一事的順利和阻礙為念,也不會為一時的成敗所擾,面對困難、挫折,必然會發憤圖強,艱苦奮斗,去實現自己的理想,成就功業。

艱苦的生活對人是一種磨煉,是對意志品質的考驗,也是培養自己遠大理想和浩然正氣的途徑。只要能夠忍受住這種生活的艱苦,也就不怕前進道路上的任何障礙了。

宋濂字景濂,明朝初年浦江人。官居學士,主修《元史》,參加了明初許多重大文化活動,參與了明初制定典章制度的工作,頗得元太祖朱元璋的器重,被人認為是明朝開國大臣之中的佼佼者。

宋濂年幼的時候,家境十分貧苦,但他苦學不輟。他自己在《送東陽馬生序》中講:“我小的時候非常好學,可是家里很窮,沒有什么辦法可以找到書看,所以只能向有豐富藏書的人家去借來看。因為沒錢買不起,借來以后,就趕快抄錄下來,每天拼命地趕時間,計算著到了時間好還給人家。”正是這樣他才得到了豐富的學識。

有一次天氣特別寒冷,冰天雪地,北風狂呼,以至于硯臺里的墨都凍成了冰,家里窮,哪里有火來取暖?宋濂手指凍得都無法屈伸,但仍然苦學不敢有所松懈,借來的書堅持要抄好送回去。抄完了書,天色已晚,無奈只能冒著嚴寒,一路跑著去還書給人家,一點不敢超過約定的還書日期。因為誠實守信,所以許多人都愿意把書借給他看。他也就因此能夠博覽群書,增加見識,為他以后成材奠定了基礎。

面對貧困、饑餓、寒冷,宋濂不以為意,不以為苦,而他所追求的是成大業,努力向學。到了20歲,他成年了,就更加渴慕圣賢之道,但是也知道自己所在窮鄉僻壤缺乏名士大師,于是不顧疲勞常常跑到幾百里以外的地方,去找自己同鄉中那些已有成就的前輩虛心學習。有一位同鄉位尊名旺,他那里來往的名人很多,名氣也很大,有不少人到他那里學習,他的言辭和語氣很不客氣,一副盛氣凌人的樣子。宋濂就侍立在他旁邊,手里拿著儒家經典向他請教。他俯下身子,側耳細聽,惟恐落下什么沒有聽明白。有時候這位名氣很大的同鄉,對他提出的問題不耐煩了,大聲叱責他,他則更加恭敬,禮節愈加地周到,連一句話也不敢說。看到老師高興的時候,他又去向他虛心請教。他還自謙地說:“我雖然很愚笨,但也學到了許多東西。”

后來他覺得這樣學習不是長久之計,于是就到學校里拜師學習。一個人背著書箱,拖著鞋子,從家里出來,走在深山之中,寒冬的大風,吹得他東倒西歪,數尺深的大雪,把腳上的皮膚都凍裂了,鮮血直流,他也沒有知覺。等到了學館,人幾乎凍死,四肢僵硬得不能動彈,學館中的仆人拿著熱水把他全身慢慢地擦熱,用被子蓋好,很長時間以后,他才有了知覺,暖和過來。

為了求學,宋濂住在旅館之中,一天只吃兩頓飯,什么新鮮的蔬菜,美味的魚肉都沒有,生活十分艱辛。和他一起學習的同學們一個個身穿華服,戴著有紅色帽纓鑲有珠寶的帽子,腰里佩著玉環,左邊佩著寶刀,右側著香袋,光彩奪目,像神仙下凡一樣,但是宋濂認為那不是快樂,絲毫沒有羨慕他們,照樣刻苦學習,因為學問中有許多足以讓他快樂的東西,那就是知識。他根本沒有把吃的不如人,住的不如人,穿的不如人這種表面上的苦當回事。

正是宋濂能忍受窮苦,自得其樂,才能成就一番事業。他的那些同學一個個生活得很快樂,又有幾人名留青史呢?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津南区| 镇雄县| 蕲春县| 扶风县| 安西县| 宁明县| 兰州市| 阿坝| 收藏| 琼海市| 桃源县| 交口县| 军事| 龙门县| 金乡县| 资中县| 闽清县| 大城县| 福泉市| 萨迦县| 义乌市| 河北区| 喜德县| 响水县| 云林县| 察雅县| 阿拉善盟| 克拉玛依市| 芦山县| 伊宁市| 建湖县| 汕头市| 右玉县| 吉安市| 项城市| 武宁县| 新兴县| 水富县| 宣汉县| 丽江市| 安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