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治療如何改變人
- (加)莫妮卡·布里永
- 861字
- 2021-02-04 10:01:05
推薦序四
咨詢這件事,步步驚心步步怡
李侖 亞洲存在主義團體學會創立者
閱讀這本書是一種“驚心動魄”的享受。因為作為臨床心理咨詢師在閱讀它時,大腦會不由自主地跟著書中的某個片段、某個章節回到某個來訪者咨詢的那個空間的片刻,再次確認當時水平和垂直的互動是十分恰當的,再次反思有沒有更好的干預方式。我深信每一位咨詢師潛意識里都有一個幻想——在自己臨終的那一刻,從業以來所有的來訪者一一走過身旁,并對自己說:“感謝你曾幫助我渡過那一段艱難的歲月,請你安心上路。”
我記得從業早期一位來訪者曾經非常認真地問道:“為什么聽你說話還要付費呢?”當時,我的腦海里閃過一大堆關于心理咨詢如何有效的書面語言,內心的焦慮使之浮上心頭,而下面卻有著另外的問題,與此同時,我也在問自己:“憑什么你說的話就可以令人改變呢?”
當時聯想到弗洛伊德的工作情境:被分析者躺在沙發上,就好像沉睡在媽媽的臂彎中;分析者弗洛伊德坐在一邊,對被分析者所呈現出來的一切開展工作,就好像爸爸的智慧。如此這般,被分析者在一種慈悲與智慧的交織矩陣中,在一種所謂象征性的“父母雙全”中,感受自己、解構痛苦、在聯想中與夢對話、探索人類精神沉淀的歷史。
然后,我對那位來訪者說:“現在我們之間有兩個焦點,一個是語言意味著什么,另一個是金錢意味著什么。”
在咨訪關系中,影響彼此的變量絕不只有語言和金錢,還有其他同樣重要的東西,我相信在這本書里讀者都可以看到。從這個意義上說,這是一本使心理咨詢的工作過程變得更加通透的書。無論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如何,通透都意味著平等,這也是一本還原咨訪關系平等性的一本書。
后來,我與這位來訪者一起度過了幾年的咨詢時光,我們共同擁有深刻的探索體驗,彼此都學到了很多東西,當然她也在咨詢過程中獲得了她想要的和不想要的體驗,這些都令她成為一個更加完整的個體。
然而,“為什么聽你說話還要付費呢”這句話一直留在我的心里,這當然不是單純地對咨詢師臨床資格與能力的一種叩問,更像是人類在問自己:“我們究竟該如何幫助我們自己?”
希望開始閱讀本書的你,能夠從中找到屬于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