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語》的內在邏輯
- 張榮昌
- 507字
- 2021-07-20 17:50:58
第十六章
原文
子曰:“射不主皮,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分析
射不主皮 射:射分為禮射和軍射,這里指禮射。《儀禮·鄉射禮》云:“禮射不主皮。”軍射以貫穿皮革為主,禮射不以貫穿皮革為主。主皮之射的箭靶,用牛皮或犀皮等堅厚的皮革做成,沒有靶心,以射穿為勝;不主皮之射靶用布制作,以射中靶心為勝,而且講究形體合于禮,動作合于樂,所以稱作“禮射”。朱熹注:“周衰,禮廢,列國兵爭,復尚貫革,故孔子嘆之。”
為力不同科 科:等級。馬融注:“為力,力役之事,亦有上、中、下,設三科焉,故曰不同科。”
古之道也 古射禮不止講究射中,還講究射箭的儀態以及符合音樂的節拍。《禮記·射義》中,孔子曰:“射者何以射?何以聽?循聲而發,發而不失正鵠(箭靶中心稱為鵠)者,其唯賢者乎!”又云:“其容體比于禮,其節比于樂。”馬融注:“射有五善焉:一曰和志,體和;二曰和容,有容儀;三曰主皮,能中質;四曰和頌,合《雅》《頌》;五曰興武,與舞同。”
【譯解】
孔子說:“禮射不以貫穿皮革為目的,因為力量有不同的等級,這是自古就有的規矩。”
【邏輯】
射箭是君子之爭,比的是正心正身,專注于提升自己的技藝,然后才能正中靶心。射箭的禮儀是修心修身之禮,而不是比誰的力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