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本書讀懂50部哲學經典
- (日)平原卓
- 3052字
- 2021-01-26 17:48:25
《斐德羅篇》
Phaedrus
柏拉圖
(Plato,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
關于戀愛及共識本質的論斷

“對迷狂者或其知交而言,這種迷狂才是所有神明附體狀態中最好的,或者說是來自最好的?!?/p>
柏拉圖在《會飲篇》中描繪出討論戀愛的場面,探究了對于我們來說戀愛具有什么意義這一問題。他的核心觀點是,戀愛是希望將美好事物永遠占為己有的欲望。
在《斐德羅篇》中,柏拉圖更進一步,用故事勾畫出精神欲望與肉體欲望的對立與沖突。
在戀愛中,我們不僅會產生精神欲望,還會產生迷戀美麗外表的肉體欲望。這種肉體欲望也具有本質意義?!鹅车铝_篇》中描繪的戀愛狀態即是一種精神欲望與肉體欲望同時高漲、超出日常體驗的少見狀態。
在這本書中,關于戀愛的對話占本篇大約一半的篇幅,其余部分則是關于辯論術的對話。
認清戀愛的“本質”
書名中的“斐德羅”是一位上進好學的年輕人。修辭學家呂西亞斯來到雅典后在下榻之處講述的戀愛論,強烈地吸引了斐德羅。斐德羅將其戀愛論轉述給蘇格拉底,開啟了這場對話。
呂西亞斯的觀點是這樣的:“我們一般都會認為,選擇愛自己的人是好的。但是我認為,我們反而應該與不愛我們的人在一起。陷入愛情的人會被愛情的力量沖昏頭腦,不能好好地考慮自己的事?!?/p>
陷入愛情時,我們有時無法作出理性的判斷。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應該將自己交付于能夠勸諫我們的人。結合我們的親身經歷來看,很難說呂西亞斯的觀點毫無說服力。但是,蘇格拉底認為這種看法也是一種臆見,并非“真實”的知識。在蘇格拉底看來,呂西亞斯的論證方法本身就有問題。
呂西亞斯以為,陷入愛情的人雖然會在欲望的驅使下大獻殷勤,但是夢醒之后可能會后悔自己的種種舉動。在愛情中產生的欲望只是一時的,無法長期維系親密關系。
對此,蘇格拉底反駁道,雖然呂西亞斯的見解初看之下似乎合理,但是首先我們必須思考戀愛本身到底是什么,而戀愛的意義又是什么。否則,我們的論題就會擴散開來,論點也會變得曖昧模糊。
一個人無論要討論什么,若想得到好結果,必須在最開始就明確談論的事物的本質。否則,就一定會面臨失敗。
為了達成共識,首先必須探明議題的本質。這個原則不僅適用于這篇對話錄,也是哲學的基本原則。
戀愛的本質是好的迷狂
戀愛到底是什么?為了回答這個問題,蘇格拉底從詩人斯特昔科魯的故事講起。他說,戀愛的本質是好的迷狂。
聽到“迷狂”二字,有人也許會感到狐疑。但是蘇格拉底認為,迷狂非但不是壞的,還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源泉。他將超出日常體驗的感性狀態稱為迷狂。
理念究竟是什么?
戀愛的本質是好的迷狂。柏拉圖在書中用“理念”的故事來對此進行說明。
理念是什么呢?理念是規定事物性質的“本體”。
假設我們眼前有電腦、桌子和椅子等物品。世界上存在各種各樣的電腦(比如臺式或筆記本等),單單“電腦”一詞卻可以概括所有類型的電腦。這到底是為什么呢?柏拉圖認為,這是因為各種電腦都分有“電腦”這一理念。
同樣,桌子有桌子的理念,椅子有椅子的理念。也正因為此,我們才能認識到這些物品是電腦、桌子或椅子。
但是,我們也會感到困惑。為什么我們能知道眼前的各種電腦、桌子、椅子都分有各自的理念呢?我們從何時、在何地得到了這樣的認識呢?
蘇格拉底(或者說是柏拉圖)的答案是,我們的靈魂在投胎之前一直在觀照理念。認識各種對象時,我們都是在回憶曾經觀照過的理念。
理念的故事還在展開。
讓我們把我們的靈魂想成是兩匹馬及手執韁繩的控馬人吧。這馬有翅膀,能夠翱翔天際。那時,靈魂跟在諸神的靈魂后面前進。諸神的靈魂駛向天穹,最終步入天外之界。我們的靈魂也隨之進入天外之界,在那里遍觀了包括正義與真理在內的種種理念。但是我們的靈魂不能再跟著神魂的行列往前,掉落到地上、與肉體結合,人也因此降生于世。因此,我們在這個世界上認識各種事物時,其實是想起過去觀照過的種種理念。
單看這則講述靈魂不滅的故事,我們很難說它具有普遍性與說服力。但是其實我們這樣認為,也是在“以今非古”。這則故事中真正重要的是其中對“美”的理念(或說美的本質)的分析。
“‘美’的理念與其他理念不同,我們無法簡單地將之忘卻。因此,我們在這個世界看到美麗的人時,過去在天穹之外觀照到‘美’的理念的記憶蘇醒,一時間如潮水般涌來。美麗的人是醫生,能夠治愈因不能看到‘美’的理念而苦惱的我們?!?/p>
對“美”的理念的欲望從意識的對岸襲來。美是要被體會的。也正因為此,戀愛的本質是超出日常體驗的、希求再次品嘗至高之美的“迷狂”。
精神欲望與肉體欲望
柏拉圖為了捕捉靈魂陷入戀愛時的特點,繼續講述理念的故事。
兩匹馬之中,一匹是知節制、親近主人、服從命令的好馬,另一匹則是放縱、自傲、不聽命令的壞馬。在靈魂看到美麗的人時,溫順沉穩的好馬會控制自己不向那個人飛奔而去,但是壞馬卻強逼控馬人和好馬一起向美麗的人撲去,渴求與之共同沉溺在愛欲之中。
因此,靈魂會靠近美麗的人,觀其動人風姿。控馬人不敢再向前,自美麗的人面前退下。但是,壞馬仍然不知節制、試圖繼續靠近美麗的人??伛R人竭盡全力勒住壞馬,壞馬這才服從于謹言慎行的控馬人。
柏拉圖在此處講述了壞馬服從于良馬的故事。但是,實際上也有可能發生壞馬唆使良馬的情況。既然戀愛是一種“迷狂”,那么愛欲壓倒思慮的情況也是可能發生的。
我們應該關注的是,柏拉圖認為精神欲望和肉體欲望共同構成了戀愛。兩種欲望,缺一不可。細細想來,確實如此。
考慮是否能夠達成共識
圍繞戀愛展開對話之后,蘇格拉底與斐德羅回顧最初提及的呂西亞斯的觀點,轉向討論究竟何為“辯證法”“展開討論”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兒。
蘇格拉底認為,辯證法的要點在于為了使討論順利進行,首先參與討論者必須明確容易達成共識的事項和不易達成共識的事項的各自特征,并在此基礎上確認將要討論的對象屬于其中哪一項。
舉例來說,我們比較容易達成關于電腦或桌子的共識。它們既有形狀,又有重量,都是工作時需要使用的用具。在看到和使用它們的過程中,我們會自然而然地認識到這些東西到底是什么。
但是,善、正義或美等意義和價值觀念的情況卻截然不同。我們未必一定能夠就這些內容達成嚴密的共識。只有通過與認識第一類事物不同的方法,我們才能達成關于這些意義及價值觀念的共識。
蘇格拉底在此前提下繼續展開論述。他稱“正確”的議論方法為辯證法。我們無暇在此一一確認辯證法的內容,但是其核心思想有二:其一,將具備多樣性的事物或觀念統合為一;其二,將統合的結果再分割為多種多樣的事物。
讓我們再回到開頭提到的呂西亞斯的戀愛論。呂西亞斯列舉了許多關于戀愛觀的看法,其中有些內容激起曾經戀愛過的人的共鳴,因此乍一聽可能會令人感到頗具說服力。但是,其實呂西亞斯只是為了使內容具有說服力、將各種信息散亂地放置在論述之中而已。
那么,我們應該怎樣談論戀愛呢?
按照蘇格拉底的方法來做的話,我們應該首先列舉各種戀愛體驗之后再將其統合,明確到底什么才是應該討論的議題。當我們達成共識、站在同一個起點之后,就可以深入討論戀愛的意義了。
不要擴大議論的內容,朝向議題的核心深化共識。這就是蘇格拉底以及柏拉圖認為的好的討論應具備的特征。
戀愛及共識的本質
我們陷入愛情時,不僅會產生渴望全部占有對方之美的肉體欲望,同時還會感到對待美時謹慎節制的精神欲望。
柏拉圖還為我們規定了何為好的議論。為了達成共識,必須首先明確討論的對象,把握討論對象的核心。這是實現建設性議論的條件。他的觀點看法比單純認為“溝通很重要”的看法要進步了許多。
《斐德羅篇》中展現出的戀愛觀是否妥當,也許仍然有待商榷。但是在這本書中提及的我們應當理解事物本質及意義這一點,在哲學這門學問內是至關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