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本書讀懂50部哲學經典
- (日)平原卓
- 1718字
- 2021-01-26 17:48:26
中世紀 基督教神學中的哲學
《論生命的短促》
On the Shortness of Life
呂齊烏斯·安涅·塞涅卡
(Lucius Annaeus Seneca,約公元前4年—公元65年)
探索度過充實人生的條件

“人生本身不短,是我們使之變短了。”
中國南宋時期思想家朱熹有一句詩,“少年易老學難成”。日月如梭,學問難成。我們應當珍惜短暫時光,立志向學。這句詩恰到好處地反映出創立了朱子學這一儒學派別的朱熹對于學問的態度。
羅馬帝國時期,有一位與朱熹一樣同樣活躍于政界與學界的思想家——塞涅卡。塞涅卡因其曾經擔任第五代羅馬皇帝尼祿
的家庭教師而聞名,他作為智囊人物活躍于羅馬帝國盛世之時,但是最終服從尼祿的命令,自殺身亡。
我們將一起閱讀的《論生命的短促》出自塞涅卡《道德書簡》,是塞涅卡于公元50年前后在羅馬寫給他時任羅馬糧食管理行政官員的親戚鮑里努斯的書信。
塞涅卡所屬的斯多亞學派體現了我們對哲學的一般印象——不吵不鬧,不為欲望所困,禁欲氣質濃烈,比起現實生活更加重視思考真理,等等。當時,羅馬帝國社會秩序安定,人們的欲望得到釋放,社會倫理廢弛。具有上述特點的斯多亞學派正是在反抗這樣的社會環境。
本篇書信所體現出的塞涅卡思想也是如此。比起哲學,也許將它定位為“說教”更為恰當。
人生長度因活法而不同
首先,我們來看看塞涅卡是如何看待標題中提及的“生命的短促”。
在哲學的世界里,有各種關于時間的看法。有人說時間是均等的、可計量的,也有人說時間是純粹的質量。更具迷幻色彩的觀點認為,如果我們一個小時、一分鐘、一秒……就這樣無限細分時間的話,“現在”就會消亡。
因此,我們可以非常清晰地將時間分為兩種:均等化的時間和與欲望相應出現的時間。
我們所有人都共享著時間。對誰來說,一秒都是一秒,一小時都是一小時,一年都是一年。正因為我們共享時間,我們才能定下約會、按時赴約,也可以泡好一碗軟硬程度剛剛好的美味泡面。
與此同時,時間也有因我們的欲望而獲得意義的特征。干不想干的工作一小時和與戀人約會共度一小時,雖然從均等化的角度來看都是一小時,但是如果考慮這一小時內我們是怎樣度過的話,這兩個“一小時”卻有著云泥之別。
塞涅卡主要圍繞對人們這兩種時間的混淆展開了論述。
“認為生命本就短促是錯誤的。人生因我們的活法而時長時短。因此,不浪費人生、有效率地生活十分重要。我們并非一開始就被賦予短促的人生,是我們自己把它變短了。”
塞涅卡認為,意識到這一點是有效利用時間的第一步。
為自己花費時間
那么,怎樣才算有效利用時間?怎樣才能切實體會生命之長呢?在塞涅卡看來,我們應當避免為工作忙到暈頭轉向,多為自己花費一些時間。
“忙碌的人只能說年歲增加了,他們并非度過了漫長的人生。他們只是‘存在’著。正如在同一片海域中被狂風暴雨拋來卷去的船,他們只是被不斷翻弄。對這種人來說,衰老將突如其來,使他們措手不及。”
如果因每日勞作心力交瘁,我們就沒有時間處理真正該做的事。想必上班族們也能對此感到認同。明明有更為重要的工作,卻不得不在日常雜務與例行會議上花費時間。塞涅卡認為,人應從這些世俗雜務中抽手。
塞涅卡忠告鮑里努斯,勸他盡快辭掉管理糧食的職務,精力充沛地去做更偉大的工作。
神究竟具有怎樣的本質、怎樣的快樂、怎樣的狀態、怎樣的形體,你的靈魂今后會遭遇些什么,自然將把從肉體中獲得解放的我們置于何處,(中略)等等,這些都是充滿無限奧秘的問題。你難道不想現在就從俗事中脫身、去思考這些問題嗎?我們必須在溫熱血液還在我們身體里流動著的現在,充滿活力地朝更好的方向前進。
越忙碌,生命就越發短促。忙碌的人并不是以自己為主體而活著,他們只是單純地生存著罷了。塞涅卡認為,人不應該在追逐名譽與財富上浪費時間,而應該將時間和精力花在真正值得處理的問題上。
充實人生的條件
在當今社會,只要不侵害他人權利,怎樣使用自己的時間都是個人自由。沒有什么根據能夠要求,人們必須都將時間用在某一“偉大的事業”。
那么,我們應該如何理解塞涅卡的觀點呢?塞涅卡向我們展示的,其實是一個度過充實人生的條件。
我們也許很難說,享受當下剎那歡愉的活法是充實的。雖然塞涅卡說哲學思考就是偉大的事業未免有些言過其實,但是他認為人應該在與他人的關系網絡中,認清自己真正應該做的事情并且扎實穩步前進,不抱怨人生短促,充實過活,這一觀點也具有其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