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懺悔錄》可參閱《懺悔錄》(商務印書館2015年出版,周士良譯)。Confessions

奧古斯丁

(Augustine,354年—430年)

解剖自己,傳遞信仰的希望

“你在內而我在外,但我卻徒勞地向外追尋你。”

歐洲中世紀哲學主要有兩大支柱,即希臘化哲學希臘化哲學:希臘化時期(亞歷山大東征之后的約300年間)的哲學,其特征是由對世界原理的追問轉向對個人生活方式的探索。與經院哲學經院哲學:在歐洲中世紀附屬于教會、圣堂及修道院的學院展開研究的經院學的一部分。經院哲學的目的在于,以信仰接受圣經中神的教誨的基礎上,通過理性“理解”信仰。

希臘化哲學包括亞里士多德之后發展而來的各個學派。比如,繼承了柏拉圖理念說的柏拉圖學派、伊壁鳩魯伊壁鳩魯(公元前341年—公元前270年):古希臘哲學家,伊壁鳩魯學派的創始人。因倡導應將人生用于追求“快樂”的快樂主義而聞名。伊壁鳩魯所提倡的快樂并非肉體的快樂,而是精神的快樂。學派及斯多亞學派,等等。

經院哲學建立了融合包攝基督教神學與亞里士多德哲學、對世界進行解釋說明的體系。代表人物有阿奎那與司各脫鄧斯·司各脫(1266年前后—1308年):英國中世紀哲學家。托馬斯·阿奎那之后的經院哲學繼承人。等。在本節我們將一起閱讀的《懺悔錄》來自奧古斯丁。他是基督教早期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極大程度上影響了阿奎那。

你或許會以為,奧古斯丁一定是一位非常嚴肅認真的精英、知識分子。但是實際上,奧古斯丁其實和我們一樣,也曾為自己難以平息的欲望而苦惱。

在《懺悔錄》中,奧古斯丁鮮明地描繪了他在轉向依靠信仰追求“真理”之前的內心波瀾。書名之所以為“懺悔錄”,就是因為本書既是對神的懺悔,也蘊含了解剖真實的自己、向人們傳遞信仰的希望的含義。無論你有無信仰,《懺悔錄》都具有直擊你內心的力量。

《懺悔錄》包括自由意志、皈依信仰、記憶與時間三個重要部分。下面讓我們來逐一確認奧古斯丁的主張吧。

人因自由意志而犯“罪”

首先是關于自由意志的論斷。在書中,奧古斯丁追問犯“罪”的原因。

奧古斯丁在開卷之處回顧了自己過去沉溺情欲、盜竊財物的經歷,提出了為什么我們會犯罪這一問題。對此,奧古斯丁給出了這樣的回答:

“犯罪的理由在我之內。因為產生情欲的,不是其他的什么,而是我自己。因此,在我之外去找我犯罪的理由并不合理。那么最為妥當的看法應當是,我犯罪的原因是我的自由意志。”

我們的意志真的是自由的嗎?如果先對這個問題作出一個哲學式的回答,我會說這個問題其實沒有答案。腦科學、醫學及心理學可以獲取種種數據,展現意志如何活動,但這也不過只是“解釋”而已。正如眼睛沒有辦法看到眼睛本身,我們也無法把握意志本身。從理論上來說,我們不可能知道意志到底以怎樣的狀態存在。

在此基礎上,讓我們再來看看奧古斯丁的觀點吧。奧古斯丁為什么將“罪”的原因歸為自由意志,而不認為自由意志是“善”的原因呢?

在奧古斯丁生活的時代,還有一位叫伯拉糾的思想家。他認為,人不需完全依賴神,人可以通過正確使用自由意志自主向善。與此相對,奧古斯丁展現了在神面前絕對謙遜的態度——

“人是從虛無中被創造出來的,如果放任其自流就會選擇虛無。人因神的恩惠才能向‘善’。如果沒有神的恩惠,人甚至都不能向善。”

伯拉糾與奧古斯丁究竟誰對誰錯?其實,這個問題也沒有答案。但是,在歷史上,伯拉糾主義最終被判為異端,奧古斯丁的觀點則在教會中占據了重要位置。

“拿起來讀吧”

奧古斯丁在本書中除了論及基督教教義之外,還講述了他從充滿罪惡的生活中獲得拯救、皈依基督教的心路歷程。

奧古斯丁說,他青年時期與惡友相交,過著耽于情欲的生活。奧古斯丁勤于學業,后來在意大利米蘭擔任修辭學教師。但是,他在那里也仍然受情欲折磨,心中苦悶。

人生的分水嶺不期而至。正當奧古斯丁在米蘭的家中因無法獲得內心寧靜而苦惱時,忽然聽到隔壁房子傳來小孩子的歌聲,“拿起來,讀吧。拿起來,讀吧”。


鄰近的房子里傳來重復的歌聲,我分不清是少年還是少女在唱。我聽到,“拿起來,讀吧。拿起,讀吧”。


奧古斯丁認為這歌聲是神的命令。他急忙翻開手邊的圣經。最先映入眼簾的幾行是《羅馬書》第十三章第十三、十四節。

“不可狂宴豪飲,不可淫亂放蕩,不可爭斗妒忌;但該穿上主耶穌基督;不應只掛念肉性的事,以滿足私欲。”

奧古斯丁讀罷,心中陰云消散,最終走上皈依之路。

我們無法確認這件事是否真實。也許這只是奧古斯丁的虛構而已。但是,我們也可以認為,正是因為這樣近乎奇跡的事情偶然地發生了,奧古斯丁才成為堅定的信仰者。無論是以上哪種情況,這則故事都具有絕大的力量。

神在何處?

在奧古斯丁看來,為了探明我們認識神的根本原理,需要關注我們的“記憶”能力。他認為,一切知覺、經驗及概念都存在于記憶中,我們也只能在記憶中看到神。這就是奧古斯丁獨創的記憶論。

我們還需要知道的是,奧古斯丁還認為“時間是與現在的自己相關地存在著”。

一般情況下,我們總認為時間是從未來到現在再到過去的“時間流”。但是,奧古斯丁認為,時間是與現在相關的,存在于自我的靈魂中。過去的現在是“記憶”,現在的現在是“直觀”直觀:直接看、感受眼前的認識對象。,未來的現在是“期待”。


這三樣都存在于靈魂之中,不在靈魂之外。過去的現在是“記憶”,現在的現在是“直觀”,未來的現在是“期待”。


在這種時間觀的指導下,奧古斯丁認為,人被“分散”于時間之中。因此,如果人不憑借神的恩惠就無法集中于現在,也無法認識神。

無論人多么強烈地希望認識神,只有憑借神的恩惠才有可能實現這個愿望。

在此,奧古斯丁也展示出和處理自由意志問題時同樣的徹底謙遜態度。

《懺悔錄》何以流傳至今?

奧古斯丁為基督教哲學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懺悔錄》或許并非只是因此就成為經典。在這本書中,奧古斯丁苦惱于自己的生活方式、拼命尋找答案,也許這也是《懺悔錄》被傳讀至今的原因之一。

一心向內求神,通過信仰使自己更好地活著。這種真摯情感處于奧古斯丁思想的核心位置,直擊后來人的心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公安县| 洞口县| 海阳市| 嵊泗县| 海淀区| 崇义县| 合作市| 科技| 宜都市| 尖扎县| 甘泉县| 南涧| 弥勒县| 阿拉善盟| 都兰县| 澜沧| 石景山区| 仲巴县| 平乐县| 启东市| 株洲县| 莱阳市| 石河子市| 绩溪县| 弥勒县| 五家渠市| 缙云县| 内乡县| 贡嘎县| 察哈| 梁平县| 长阳| 绍兴市| 达日县| 广平县| 永德县| 吉林市| 乌苏市| 台安县| 花垣县| 梁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