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十七、百姓日用而不知

——融在血液中的易法易理

孔子論述“易道”,是從各個方面來描述,寫了“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這是有著修為的人對“易道”的體悟,雖然有著自己的感悟,但都還沒有全面體悟這一至理名言。那么,作為平民百姓,蕓蕓眾生,還沒有修為開悟的人呢,對“易道”有沒有感悟呢?孔子給出的結論是“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

我們現在來解釋一下“百姓日用而不知”,這句話非常的白話,似乎沒有什么可解釋的,就是老百姓每天都能用到東西或者一些道理,但卻不清楚里面的所包含的基本原理。比如用圓規能畫圓,會使用,但為什么圓規能畫出圓來,老百姓可能不知道圓心半徑這些道理,但是會用。也就是我們平常有一句話叫“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們生活中有太多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東西。

孔子這里所說的“百姓日用而不知”,當然是針對上面說的“易道”來說的,這里的“日用”看起來非常簡單明了,就是日常所用。實際上沒那么簡單,這里的“用”,對應的是“體”,在《易經》中談到“體用”關系,叫“先天為體,后天為用”,這是對先后天八卦來講的。先天八卦是對八卦的性質進行了界定,是天地萬物自然生成的本性的東西,后天八卦是在日常生活運用時起作用。這里的“體”指的是“道體”,就是上面說的形而上的“道”,指的是天地萬物無形的本源和本性,相當于先天八卦。這里的“日用”,用的是“道體”的表現和功用,相當于后天八卦。所以說,老百姓每天雖然可以把“易道”的功用不自覺地運用著,但往往不明所以然。比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是對《易道》陰陽功用在每天的工作生活中運用著。比如“春種夏長秋收冬藏”,這也是《易道》陰陽的消息功用的具體運用。無論長大成人后兩性結合繁衍生息這樣有關種族生滅的大問題,還是使用一雙筷子吃東西這樣的小問題,這里面都有著“易道”的大學問。有些“日用”是生而知之,有些“日用”是學而知之。但是,更多的是只知運用功能,卻不知本源大理。這就是“日用而不知”。

這里說的“不知”,是對“易道”中最本源的所謂“善性”問題不清楚,當然也不是全然不知,而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如果全然不知,人類社會何以自古繁衍延續至今?如果全然通曉,“人與自然和諧相生,人與人和諧相處”的美好的宇宙世界大同太平盛世也就實現了!這里的“不知”表現為:人類的大多數至今尚不具備理解貫融“易道”的思維,也就是以陰陽學說為核心的融天人地為一體的系統思考的思維框架。更多的人的表現是唯我獨尊、自以為是、急功近利、疏于反思等負面思潮,甚囂塵上;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厚德載物、精進奉獻等人文精神,頗為缺失。“故君子之道鮮矣”,本句中的“君子之道”是一個名詞,有特定含義,指的是什么?儒家奉行推崇“君子之道”,這里的“君子之道”與我們上面講到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有一定的關系,這三點也是“君子之道”應有的內容。“君子之道”的內容論述基本上在《大學》與《中庸》里面。孔子在這兒提到“君子之道”,就自然而然也有指“易道”的應用。還有就是儒家的“仁、義、禮、智、信”五常修為為君子之道。還有《中庸》之道,何謂“中庸”之道?即中和也!“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用現代語言表示,即過喜則不喜,過樂則不樂,以理控情,情當合理,情理持中則行為必和!中庸之道是至德至善之道,說易行難!因為現實生活中,往往情在先、理在后,故通常我們在與人溝通時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而在生活中又往往情生于欲、理得于學,要知道情生于欲、源于本性、發之自然,而要懂道知理,需要費工夫精力的。所以很多人就容易縱欲疏學,因情濫用致禍啊!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鮮能久矣”。所以,儒家所奉行的君子之道是要通過教育的手段來獲得,通過嚴格的自我要求、修五常、明明德、悟大道的,只有這樣才能獲得,遵道守道又非是一日之功,需要一生堅持、一生奉行,這當然會很難了。修道、悟道、守道能堅持做到一生的人當然很少了。所以孔子說“鮮矣”,嚴格來講,除了圣賢能做到外,還沒有人可以做到。你能修道、悟道、守道,那么你就能成圣賢,這是我們修身悟道所要堅持走的道路,是自我純凈偉大的過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昂仁县| 方城县| 绥阳县| 团风县| 汉阴县| 蒙自县| 河津市| 舟山市| 黄龙县| 屏南县| 彰化市| 邳州市| 浙江省| 应城市| 青川县| 南投县| 甘孜| 淮安市| 漳州市| 林州市| 恩平市| 周口市| 衡山县| 南川市| 岑巩县| 荔浦县| 纳雍县| 梁平县| 桂林市| 南宫市| 通道| 秦安县| 靖边县| 娄底市| 芮城县| 南部县| 福安市| 家居| 晴隆县| 漳州市| 昭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