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苛虐其下,恐嚇于他
- 太上感應篇匯編白話解(第四卷)
- (古)佚名原著 曾琦云編著
- 4685字
- 2021-01-18 11:13:16
苛刻虐待自己的部屬或下人,恐嚇他人使其心生害怕
苛虐其下,恐嚇于他(苛刻虐待自己的部屬或下人,恐嚇他人使其心生害怕)
在上而酷虐吏民,居家而過撻奴婢,皆苛虐也。在上虐下,篇中歷已詳言,故茲獨就居家待下致悉焉。
在上位的人殘酷虐待部屬及百姓,在家過分鞭打奴仆婢女,這都叫苛刻虐待。在上位的虐待下屬,篇中已經詳細說明,所以現在僅就居家對待下人的部分進行詳細說明。
佛告尸迦羅越[1]言:“一切世人視其奴仆,當有五事:一者先宜知其饑渴寒暑,然后驅使。二者有病當為醫治。三者不得妄用鞭撻,當問虛實,然后責治;可恕者恕,不可恕者訓治之。四者若有纖小私財,不得奪之。五者給與物件,當令平等,勿得偏曲。”
《袁氏世范》曰:“奴仆下人,天資多暗,作事多乖[2]。又性健忘,囑之以事,全不記憶。又性多執,不是自以為是。又性多戾,輕于抵對[3],不識尊卑。凡為家長,于使令之際,宜寬以處之,多教誨,勿嗔怒。主人胸中,亦覺安樂。即或犯事當懲治,亦宜平心責問;既已懲責,呼喚使令,便當顏色如常,庶無他事。至于婦人,秉性褊愎,家長所當常時喻導。家中子弟,亦不許擅打下人,有事當令告之家長。若夫頑暴不善之人,宜善遣之,不可過于嚴刻,因為恐此輩挾怨為惡也。”
佛告尸迦羅越說:“世人看待奴仆,應當注意五件事:第一,應當先了解他們的饑渴冷熱,然后再使喚他們。第二,有病應當為他們醫治。第三,不可隨意鞭打,應當先問明原因,然后再加責治;事情可以原諒時就要原諒,不可原諒時才予以教訓懲罰。第四,若奴仆有一點私人財物,不可剝奪。第五,送給他們東西,應當平等,不可偏私。”
《袁氏世范》說:“這些奴仆下人,天資并不聰敏,做事常出差錯。又個性健忘,交代他們的事情,全都不記得。又個性多偏執,常常自以為是。個性又多悖逆,不懂得禮貌對答,不知道尊卑禮法。因此,身為家長,在命令他們時,應以寬容態度來處理,多用教誨的方式,不要嗔怒生氣。這樣主人心中也會覺得安樂。即使奴仆犯錯應當處罰,也應當平心靜氣地責問;既已懲責完畢,再使喚他們時,就應保持平常臉色,好像沒事發生一樣。至于家中婦人,心量較為狹窄,身為家長就應當常常教導她們。家中后輩,也不準隨便責打下人,有事應當教他們向家長報告。奴仆若是頑劣暴戾,應當將其妥善遣送回家,不可過于嚴厲苛刻,恐怕這種人會挾怨報復。”
《賣子詩》曰:“養汝如鳳雛,年荒值幾錢?辛勤當自愛,不比在娘邊!”又曰:“哭盡眼中血,灑汝身上衣。業緣如未斷,猶望夢來歸。”
《賣子詩》說:“娘在養育你的時候就像養幼鳳一樣用心,荒年把你賣掉,又能值幾個錢?現在你在他人家中,應當辛勤做事并愛惜自己,因為此時不比在娘身邊啊!”又說:“我哭盡了眼中的血淚,灑在你穿的衣服上。如果我們的業緣仍未斷盡,還望你夢中回家來。”
于鐵樵曰:“馭下者,苛虐固所不忍,而縱肆尤所不宜。每見達官貴人之家,豪奴悍仆,尊如帝天。出則怒馬鮮衣[4],入則呼盧浮白[5]。或賓客踵門而坐不為禮,或親戚相訪而拒不為通。使強者奮怒而行,弱者飲恨而去。甚至借端生事,倚勢詐財。為主者絕不聞知,而眾叛親離,友仇人怨,已不知凡幾矣。慎之!”
于鐵樵先生說:“統御屬下用嚴苛虐待的方式固然是于心不忍,但讓屬下放肆,則是更不應該。常見達官貴人家中那些強橫兇暴的奴仆,被尊寵得如同天帝一樣。出外壯馬美服,回家就賭博喝酒。有賓客登門卻不起來行禮接待,親戚探訪卻拒之于門外不為通報。使得剛強的人憤怒而去,懦弱的人含恨離開。他們甚至假借理由滋生事端,倚仗勢力敲詐財物。但主人卻對他們的行為充耳不聞,因此漸漸眾叛親離,朋友變成仇人,使人產生怨恨。這樣的事情不知已經發生多少了。謹慎啊!”
晉陶淵明[6]戒子曰:“汝旦夕之務自給為難,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勞。此亦人子也,當善視之。”
東晉陶淵明教誡兒子說:“你早晚事務繁忙,照顧自己都很困難,所以我現在派這奴仆給你,幫你做些砍柴打水的家務。他也是人家的兒子,你應當善待他。”
宋楊萬里[7]誠齋夫人,年七十余,每冬月中,早起詣廚,躬自作粥一釜,遍給奴婢,方服使令。子東山曰:“天寒何自苦若此?”夫人曰:“婢仆亦人子也,清晨寒冷,須使其胸中略有火氣,乃可服役耳。”
宋朝楊萬里的夫人,七十多歲時,每到冬天還很早起床去廚房,親自煮粥,送給所有的奴婢吃,然后才開始叫他們工作。她的兒子楊東山說:“天氣這么冷,為何還要自己那么辛苦?”夫人說:“婢女奴仆也是別人的孩子,冬天清晨特別冷,他們使體內稍添熱氣才可以工作。”
漢劉寬[8],待下極恕,雖在倉卒,未嘗疾言遽色。夫人欲試寬令恚。乃俟朝會時,莊嚴已訖,使婢子捧羹,翻污朝衣。寬徐言曰:“羹爛汝手乎?”神色不動。
東漢劉寬對待部屬非常寬和,即使在倉促時,也不會容色嚴厲,言辭急躁。夫人為了試探劉寬的度量,就想激他發怒。有一次劉寬正要赴朝會,裝束整齊時,夫人命侍婢端了一碗菜湯進來,侍婢故意將湯碗打翻沾污了劉寬的朝服。劉寬只是輕言細語地安慰侍婢說:“菜湯是否燙傷了你的手?”沒有一點生氣的樣子。
胡泰母性甚酷,每撻其婢,楚毒不可言。死后十年,父已再娶。一日泰出,家中欲宰一雞,雞忽作人言語曰:“毋烹我,待泰兒還。”俄而泰歸,雞繞座,喃喃自語,以虐婢故,托生為雞,并言家事甚悉。泰泣告父,蓄之。既久,飛啄后妻,泰出,后妻撲殺之。
吁!今之雞狗甚多,知是誰家娘子?可憐可怕!
胡泰的母親個性非常殘酷,每次鞭打婢女,手段都非常毒辣,難以用言語形容。她死后十年,胡父已經再娶。有一天胡泰外出,家中要殺一只雞,雞忽然開口講人話說:“不要烹煮我,等我兒子胡泰回來。”不久胡泰回家,雞就繞著他的座位走,喃喃自語說,她是因虐待婢女才轉生為雞的,并且說了一些家中的事情,都很詳細,胡泰于是哭著去告訴父親,并將雞畜養。過了很長一段時間,此雞飛起來啄傷后妻,后妻趁著胡泰外出時,把它抓住殺了。
唉!現在人們所養的雞狗很多,誰知道它們是誰家娘子轉生的呢?可憐可怕!
洪州司馬王簡易,得逆氣攻心疾,既死復蘇,告妻曰:“吾舊使小奴,偶因約束太嚴,遂至斃。適至陰司,為小奴持訴,不可解。今我此疾,正彼作祟也。”妻曰:“小奴安敢如此?”曰:“陽間有貴賤,冥司則一般也。”尋卒。
洪州(今江西南昌)司馬王簡易患逆氣攻心的毛病,死后又復活,然后告訴他妻子說:“我從前使喚的小奴,因我偶爾約束太嚴而死亡。我剛才到陰府去,就是因為她向陰府控訴,現已無法和解。現在我患的病就是她的陰魂作祟。”妻子說:“小奴婢怎敢這樣做呢?”王簡易說:“陽間有貴賤的分別,陰間則一律平等。”隨即他就死了。
恐嚇有二:一是遇人急難,不行安慰,故作其勢,動其怖畏。一是圖利修怨,虛張聲勢,使之怕我,冀得遂欲也。嘗聞觀世音菩薩,于怖畏急難之中,能以無畏施于眾生,得證圓通[9],斯為第一。是故閻浮[10]眾生皆號之為施無畏者。然則恐嚇于他,當何如哉?是以君子每遇人怖畏處,無不力行安慰,惜世不知,好驚怖人,一死之后,便當生為獐鹿。夫獐鹿為物,晝則避畏諸獸,動輒驚走。夜則掛角樹枝,弓曲而睡,覺而四足驚散。既驚復睡,既睡復驚,自昏達旦,無一刻安。蓋其報也。
恐嚇有兩種情況:一是遇到他人發生急難時,不但不去安慰,還故意裝腔作勢,使人心生畏懼。二是貪圖利益或為報宿怨,故意虛張聲勢,使他人怕我,達到自己的目的。聽說觀世音菩薩在眾生遇到急難恐怖時,能以無畏布施給眾生,證得圓通境界,這個施無畏的法門可稱為最殊勝的第一法門。因此,閻浮提世界眾生都稱觀音菩薩為施無畏的大菩薩。那么,恐嚇別人的人,看到觀世音菩薩的無畏布施,不知該作何感想?所以君子遇到他人有恐怖的事情發生時,無不盡力去安慰。可惜世人不知此理,喜歡讓人心生恐懼,這樣的人死后,就會轉生為獐鹿。獐鹿這種動物,白天很怕遇到各種野獸,動不動就驚恐而逃。晚上則將角掛在樹上,彎曲身體而睡,被驚醒時就會四足散開。這樣被驚醒后又睡,睡后又被驚醒,從黃昏到清晨,沒有一刻安寧。這就是它的果報。
湖州小客,貨姜于永嘉。富人王生,因爭價怒毆其背,仆地而死,急救乃蘇。謝過,送絹一疋。客還至江口,舟子問何處得絹,具告之,舟子乃從客買絹并姜籃。客去,乃撐一無主流尸,至己居。走叩王生,問曰:“午后有湖州客過渡云,為君打,垂死,浼[11]我呼父母妻子告官,留絹與籃為證。不旋踵氣絕,不敢不奉告。”王生舉家泣怖,賂以錢二百千,舟子故勉從其請,相與埋尸深林。王生有仆,詣縣訴,生下獄死。明年姜客又至,訪其家,子以為鬼。客言未死,今來小土儀致謝。子乃留客,執仆訴于官,捕舟子,皆斃于獄。
浙江湖州有個小販到永嘉賣姜。當地富家王生,因為價錢紛爭,一氣之下痛打小販背部,小販倒地昏死過去,經急救后才復活。王生向小販謝罪后,給他一匹絹布。小販回到江口時,船主問他從哪得來的絹布,小販就將實情全部告訴船主,船主就將小販的絹布和姜籃全部買下。小販離去后,船主就將一具無主漂流尸體搬回自己家中。然后前往王生家中拜訪,對他說:“午后有位湖州小販搭船時說被你毆打,他臨死前,拜托我轉告他父母妻子,一定要告到官府,并留給我絹布和姜籃當證據。他不久就斷氣了,因此我不敢不奉告您。”王生全家都害怕得哭了,就賄賂船主二百千錢,船主故作勉強答應他的請求的樣子,同王生一起將尸體埋在隱秘的樹林中。王生家中有個仆人,將此事投訴縣衙,王生因此被捕下獄,死在獄中。隔年,賣姜小販又來永嘉,并到王家來拜訪,王生兒子以為是鬼,小販說他并沒死,所以今年帶著小土產來致謝。王生兒子就留下小販,將奴仆送官查辦,官府就緝拿船主,最后兩人都死在獄中。
【注釋】
[1]尸迦羅越:佛陀時代印度王舍城長者之子,譯作善生,俗稱善生童子。佛見其學婆羅門每朝洗浴禮拜六方之法,遂教以佛法之六方禮。見《尸迦羅越六方禮經》或《善生經》。
[2]乖:反常,謬誤。
[3]抵對:答對。
[4]怒馬鮮衣:壯馬美服。謂服飾豪奢。
[5]呼盧浮白:賭博喝酒。“呼盧”指賭博。浮:罰人飲酒。白:指專用來罰酒的大杯。浮白,指喝酒。
[6]陶淵明(約365—427):又名潛,字元亮,號“五柳先生”,謚號“靖節先生”,死后由朋友劉宋著名詩人顏延之私謚。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潯陽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過幾年小官,后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
[7]楊萬里(1127—1206):字廷秀,號誠齋,南宋大詩人。江西吉州人(今江西省吉水縣黃橋鎮湴塘村)。紹興二十四年(1154)進士。歷任國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提舉廣東常平茶鹽公事,廣東提點刑獄,吏部員外郎等。反對以鐵錢行于江南諸郡,改知贛州,不赴,辭官歸家,閑居鄉里。楊萬里在中國文學史上,與陸游、范成大、尤袤并稱“南宋四家”“中興四大詩人”。
[8]劉寬(120—185):字文饒,弘農華陰(今陜西華陰)人。東漢名臣,司徒劉崎之子。他以“寬”聞名天下,海內皆稱其為長者。劉寬為政以寬恕為主,屬下有罪,只以薄鞭輕罰。推行政事有功,皆讓給屬下,災殃變異出現,便引咎自責。見了父老,就慰問鄉里及農田之事,勉勵少年善事兄長,百姓感念他的德政,漸漸深受感化。劉寬歷任大將軍掾、司徒長史、東海相、尚書令、南陽太守、太中大夫、屯騎校尉、宗正、光祿勛。封逯鄉侯,邑六百戶。去世后追贈車騎將軍印綬、位特進,謚昭烈侯。
[9]圓通:謂遍滿一切,融通無礙,指圣者妙智所證的實相之理。由智慧所悟之真如,其存在之本質圓滿周遍,其作用自在,且周行于一切,故稱為圓通。以智慧通達真如之道理或實踐,亦可稱圓通。
[10]閻浮:即閻浮提,人類所生存的世界,佛教也叫作娑婆世界。閻浮是梵語,譯為贍部洲。閻浮是樹名,譯為贍部,因為此洲的中心有閻浮樹的森林,依此樹的緣故,稱為贍部洲。又屬南方,故曰南贍部洲。
[11]浼(měi):懇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