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賞罰不平,逸樂過節

獎賞與懲罰不公平,安逸享樂沒有節制

賞罰不平,逸樂過節(獎賞與懲罰不公平,安逸享樂沒有節制)

失輕失重,略錯一分,便是不平。公道不存,人心弗服,非特無以旌功懲罪,且反足積怨招禍矣。

獎賞和懲罰太輕或太重,只要稍錯一分便是不公平。公道既不存在,人心就會不服,不但無法表揚功勞懲罰罪惡,反而公積聚怨恨招致禍害。

蜀漢諸葛孔明曰:“我心如秤,不能為人作輕重。”陳壽贊之曰:“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1]者,雖重必釋;游詞巧飾者,雖輕必戮。故當時諸將用命,雖魏延[2]反側之徒,帖然無有異議。李平、廖立[3],廢徙終身,而無怨言。”司賞罰者,其鑒于斯。

蜀漢的諸葛孔明(其介紹見“忠孝”一章)說:“我的心就像秤一樣,不能為人任意減輕或加重。”晉朝的陳壽評論他說:“凡是盡忠職守有益時政的人,即使與他有仇,也要給予其獎賞;對于那些違法亂紀、玩忽職守的人,即使是親戚,也一定要對其進行懲罰;對于認罪、肯真心悔改的人,即使犯重罪,也一定對其進行赦免;對于虛言遮罪的人,即使只是犯輕罪,也必定對其重罰。所以當時諸將都能遵守軍命,即使像魏延這種叛逆的人,也能讓他甘心順服,沒有不同意見。又像李平、廖立兩人,被孔明終身廢除職位流貶邊遠地方,也都毫無怨言。”掌理賞罰的人,應以孔明為榜樣。

逸樂[4]者,人之所同欲也。《禮》曰:“樂不可極,欲不可縱。”《國語》謂:“民勞則思善,逸則思淫。”是不欲人逸也。孟子謂:“人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是不欲人樂也,況過節乎?然世界逸樂之根,其大者無過酒色財氣。今人嗜酒,則不顧身;好色則不顧病;貪財則不顧親;使氣則不顧命。當其未值之先,俱能自解,亦能勸人;及至境遇當前,便昏然身自犯之。只是看得破,忍不過耳!茍能體認“逸樂過節”四字,則習情能改,熟境當忘,造到“欲寡心清”,便可“頂天立地”。

逸樂,是人人都想要追求的。可《禮記》上說:“享樂不可沒有限度,欲望不可任意放縱。”《國語》上說:“人民經常勞動,就會心存善念,若是過于安逸,就會常思淫欲。”這是勸人不要過于安逸。孟子也說:“因為憂患才生存發展,因為享樂才走向衰亡。”這是勸人不可享樂,何況是沒有節制呢?世上逸樂的根本,最大的無過于“酒、色、財、氣”。現在的人喜歡喝酒,往往不顧身體的健康;喜好淫色,往往不顧得病的危險;為了貪財,往往不顧親情;一生氣,甚至連自己的命都不管了。沒碰到事情之前,人們都能了解這些道理,也能勸誡他人;等到身臨其境時,便頭腦糊涂,進而去做這些危險的事。只看得清楚,卻抵擋不住誘惑,忍不住罷了!若真能體悟“逸樂過節”四字,那么習氣就能改除,熟悉的欲境必能忘掉。若能做到“清心寡欲”,便可達到“頂天立地”的境界。

志公[5]和尚,與梁武帝論及樂事,請帝出死囚數人為驗。既而命囚,各持滿水,周行堂下。戒曰:“杯水不溢,當貸汝死。”既命,作樂以動其心。良久視之,無一滴溢者。帝乃嘆曰:“汝聞樂乎?”曰:“不聞。”師曰:“彼正畏死,惟恐水溢,安得聞樂?”

人能如此恒懷畏懼,則逸樂之心,自然不生矣。

志公和尚,有一次與梁武帝(其介紹見“訕謗圣賢”一章)談論音樂時,請武帝放出幾位死囚來做試驗。梁武帝于是命令每位死囚裝滿一杯水,在大堂里繞行一周,并告誡他們說:“誰能讓手上那杯水一滴都不漏出來,朕就免他一死。”梁武帝隨即又命人演奏音樂以擾亂他們的心神。過了好久,看看他們,竟沒有一人杯中的水滴下來。武帝驚嘆地說:“你們聽到音樂了嗎?”死囚們都回答說:“沒聽到。”志公和尚說:“他們怕丟掉性命,惟恐杯中的水漏出來,怎么會聽到音樂呢?”

人若能像死囚這樣,一直保有畏懼之心,那么逸樂之心自然就不會生起了。

于鐵樵曰:“運甓[6]之精勤,冰淵之兢業,豪杰圣賢莫不皆然。我何人斯?而敢宴然[7]侈然[8]?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人惟無志于自強,故茍無迫切關身之事,便思自在度日;若有志自強,則吾身所當為之事,無窮無盡,真有惟日不足者,不暇樂,亦不敢逸也。”

于鐵樵先生說:“搬運磚塊的精進勤勞,臨淵履薄的兢兢業業,古來圣賢豪杰無不如此。我是什么人呢?竟敢安然享樂、驕縱狂妄?《易經》說:‘天地運行永遠都那么剛強勁健,君子應當學習其自強不息的精神。’人因沒有抱負促使其奮發圖強,所以若無急迫的事情,就只想著悠閑自在地生活;如果有志要自強,那應做的事就會無窮無盡,覺得時間不夠用,哪有閑暇去玩樂,因此也就不敢放逸了。”

宋范文正公曰:“吾每夜就寢,必計一日飲食奉養之費及晝所為之事,若相稱,則鼾睡熟寐,無復愧恥。茍或不然,終夜不能安枕。”

宋朝范仲淹(謚文正)說:“我每晚就寢前,一定計算一天飲食奉養的花費及白天所做的事情,若我所花費與我所做的事相稱,就酣睡無慮,不會感到慚愧和羞恥,如果不是這樣,就整晚不能安睡。”

宋司馬溫公言:“先公為郡判時,客至置酒,或三行五行,不過七行。酒沽于市,果止梨、栗、棗、柿,肴止脯[9]、醢[10]、菜羹[11]。器用磁漆竹木。當時士夫皆然,人不相非也。”

宋朝司馬光(封溫國公)說:“先父當郡府判官時,客人來家吃飯喝酒,奉酒三五次,最多不超過七次。酒是在市上買的,水果只限于梨子、栗子、棗子、柿子,菜肴只限于肉干、肉醬、菜羹。器具則用瓷器或上漆的竹木器。當時的士大夫階層都是如此,所以人們也就不會互相批評。”

宋仇泰然,守四明,與一屬官相得[12]。一日問及日用之數,對以十口之家,日用一千。泰然曰:“何用許多?”曰:“早具少肉,晚菜羹。”泰然驚曰:“某為太守,居恒吃菜,公乃日日食肉,定非廉士。”遂疏之。

宋朝的仇泰然,在浙江四明做太守時和一位部屬相處很好。有一天,他問對方日常生活費用的數目,部屬回答說他一家十口的費用每天要一千錢。仇泰然說:“為何會花費那么多?”回答說:“早餐吃些肉,晚餐吃菜羹。”仇泰然驚訝地說:“我當太守,平時大多吃蔬菜,你卻每天都吃肉,一定不是廉潔的人。”于是慢慢疏遠他。

元有太學二生,生同年月日時,同中鄉試,同日選官,一授鄂州教授[13],一授黃州教授。未幾黃州者死,鄂州者大懼,處分后事,數日不死。乃備禮往吊,哭曰:“我與公生年月日時同,出處又同。今公先我而逝,我即死,已后公七日矣。若有靈,宜托夢告我。”夜夢黃州者告之曰:“公凡事省儉,故壽;我享用過節,故促也。”

元朝時,有兩位太學生是同年同月同日同時出生的,他們同一年考中鄉試,同一天被派任官職,一位被派到鄂州(今湖北省東南部,古武昌)當教授,另一位被派到黃州(今湖北黃岡)當教授。沒過多久,黃州教授死了,鄂州教授非常害怕,就把后事料理好,可過了幾天竟然沒死。于是他準備祭禮,前往黃州祭吊,在黃州教授靈前哭著說:“我和你同年同月同日同時出生,出身也都相同。如今你已先我去世,即使我現在死了,也已經晚你七天了。倘若你有靈,就托夢給我。”當晚他就夢見黃州教授告訴他說:“你凡事都知節儉,所以能夠長壽;而我卻享受過度,所以才會短命。”

梁富人虞氏,臨大道起高樓,日夕與美人歌宴博弈于其上。博者勝,掩口而笑,適有三客過樓下,鳶銜腐鼠墮客,客舉頭正值其笑,大怒曰:“虞氏富樂久矣,我不侵犯,何為辱我?”乃聚眾滅其家。

顧錫疇曰:“縱高樓不臨大道,亦有奇禍。所謂驕奢之災,禍非一致也;然驕奢之禍,惟女色最烈而至速。尤當首戒。”

務實野夫有云:“皮包骨肉并污穢,強作妖嬈誑惑人。千古英雄多坐[14]此,百年同作一坑塵。”人能知得其理,并于“見他色美,起心私之”及“淫欲過度”之注,而敬守其法戒焉,則色色空空,庶不為逸樂所禍哉。

梁朝時有位虞姓富人,臨大道建起一座高樓,早晚都和美女在樓上歌唱歡宴賭博。有一次,他賭贏了就以手掩口而笑,剛巧有三個客人路過樓下,這時一只老鷹銜著的腐鼠飛過,腐鼠掉落到客人身上,客人抬頭觀望(查看腐鼠從哪里來——譯者注),正好看到他在笑(疑為他投——譯者注),大怒說:“虞氏富有歡樂太久了,我并不想侵犯你,為何你卻侮辱我?”于是就聚集眾人將他家的人全部殺死。

明朝顧錫疇先生說:“高樓縱然不是臨大道而建,也會有奇禍臨身。驕奢淫逸帶來的災禍不一定相同,然而其禍害惟以女色最嚴厲而且來得最快,尤其應當首先戒除。”

務實野夫說:“美女的皮下含藏著骨肉和屎尿污穢,卻勉強裝出美麗嬌媚的樣子來欺騙迷惑世人。千古以來多少英雄為美色犯罪甚至死亡,死后都被埋到土坑中變成灰塵。”人若能懂得這個道理,并對“見他色美,起心私之”及“淫欲過度”能夠深入了解且謹遵教誡,就能看透美色,這樣才不會因沉迷逸樂而招禍了。

【注釋】

[1]輸情:表達真情。

[2]魏延(?—234):字文長,義陽(今河南省信陽市浉河區三里店)人。三國時期蜀漢名將,深受劉備器重。劉備入川時魏延因數有戰功被任命為牙門將軍,劉備攻下漢中后又將其破格提拔為鎮遠將軍,鎮守漢中。魏延鎮守漢中近十年,之后又屢次隨諸葛亮北伐,功績顯著。他與長史楊儀不和,諸葛亮死后,兩人矛盾激化,楊儀率兵攻打魏延,魏延迎擊時被王平擊敗,與其子數人逃歸南鄭,被馬岱所殺,后又被楊儀誅滅三族,下場慘烈。

[3]廖立:被諸葛亮徙汶山郡。立躬率妻子耕殖自守,聞諸葛亮卒,垂泣嘆曰:“吾終為左衽矣!”汶山郡當時是羌族地盤,等于被發配去了邊疆。左衽:少數民族的衣服,意思是指外族。

[4]逸(yì)樂:閑適安樂,安逸享樂。

[5]志公:即寶志(418—514),南朝僧。又作寶志、保志、保志。世稱寶公、志公和尚。金城(陜西南鄭,或江蘇句容)人。俗姓朱。年少出家。師事道林寺僧儉,修習禪業。劉宋泰始年間(466—471),往來于都邑,居無定所,時或賦詩,其言每似讖記,四民遂爭就問福禍。齊武帝以其惑眾,投之于獄。然日日見師游行于市里,若往獄中檢視,卻見師猶在獄中。帝聞之,乃迎入華林園供養,禁其出入。而師不為所拘,仍常游訪龍光、罽賓、興皇、凈名等諸寺。至梁武帝建國,始解其禁。師每與帝長談,所言皆經論義。師于天監十三年十二月示寂,世壽九十六。敕葬鐘山獨龍阜,于墓側立開善寺。謚號廣濟大師。

[6]甓(pì):磚。

[7]宴然:安定貌,平安貌。

[8]侈(chǐ)然:驕縱貌,自大貌。

[9]脯(fǔ):肉干。

[10]醢(hǎi):用肉、魚等制成的醬。

[11]菜羹:用蔬菜煮的羹。

[12]相得:互相投合,比喻相處得很好。

[13]教授:學官名。宋在武學、宗學等學置教授傳授學業。元豐官制行,改武學教授為博士。嘉定九年(1216)重置宗學,亦改教授為博士。各路的州縣學亦置教授,掌學校課試等事。元諸路散府及上中州學校明、清的府學,都設教授。府教授以訓導為佐,為一府學官之首,而品秩很低,明為從九品,清為正七品。

[14]坐:因……犯罪,觸犯法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泰市| 陆川县| 南华县| 清水县| 翼城县| 马龙县| 尉氏县| 泽库县| 化隆| 互助| 拉萨市| 潜山县| 乐昌市| 博爱县| 阿坝县| 屏山县| 施甸县| 枣阳市| 通城县| 永康市| 彰武县| 宝山区| 武义县| 新平| 建阳市| 黑山县| 文山县| 漯河市| 比如县| 建德市| 屏东县| 美姑县| 如皋市| 张掖市| 乡宁县| 青岛市| 云林县| 原平市| 韶山市| 巴中市| 贵州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