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章 毀人稱直,罵神稱正

以毀謗他人來標(biāo)榜自己正直,辱罵神明還自以為公正

毀人稱直,罵神稱正(以毀謗他人來標(biāo)榜自己正直,辱罵神明還自以為公正)

士君子立身行己,要當(dāng)行其在我者,必使正直無邪,斯為“直”矣?;蛏砦茨苤保詺藶橹?,則良心已喪,烏得謂之“直”耶?且正直之人,心必忠厚,當(dāng)言即言,使人知改,要在誠有余而言不足,所謂“直”也。彼毀人者,污人之名,快己之怒,而乃自謂直道,豈不可痛可恨?老子曰:“聰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譏議人者也。”程伊川曰:“君子于人,當(dāng)于有過中求無過,不當(dāng)于無過中求有過。而責(zé)己當(dāng)反是。”吁!世間之人,口業(yè)無窮,故太上再三嚴(yán)戒也。

士君子在修身處世方面,一定要做到自己的一切行為都正直無邪,這才是“直”。有的人本身未能正直,卻以毀謗他人的方式來自稱正直,這已經(jīng)喪失良心,哪里能夠稱為“直”呢?而且正直的人心地一定忠厚,該說就說,使人知錯能改,這主要在于有足夠的誠心,而不在于言詞表達。這就是“直”。那些毀謗他人的人,以污損別人名譽的方式來實現(xiàn)自己怒氣的發(fā)泄,還自認為是行直道,這豈不讓人感到很痛恨嗎?老子說:“人有聰明睿智,又能夠深入觀察,卻使自己陷入絕境,這種人大多是喜歡譏笑批評他人的人?!彼纬链ㄏ壬填U說:“君子對待他人,應(yīng)在他有過失處找出沒過失來,不應(yīng)在沒過失中去挑剔過失。而要求自己則應(yīng)與此相反。”唉!世人造作無窮的口業(yè),所以太上才再三嚴(yán)厲告誡。

明侍郎王偉,少保于謙[1]所薦升也。伺于公過誤,密奏毀之,以沽直名。時景帝信任方專,召入,以偉奏授之,公叩頭認罪。帝曰:“吾自知卿,卿勿憾也?!奔瘸?,偉下堂迎問:“圣諭何事?”公不言,復(fù)請,乃笑曰:“老夫有不是處,當(dāng)為面言,未必不相從也,何忍至此?”乃出奏示之,偉惶愧局蹐[2]無地,公笑慰之。

明朝侍郎王偉,是因少保于謙推薦得到晉升的。而他卻窺探于公過錯,暗中上奏毀謗他,從而希望別人贊揚他正直。當(dāng)時景帝非常信任于謙,就召見他,并將王偉的密告奏折給他看,于公叩頭承認罪過。景帝說:“朕很清楚你的為人,你不必感到遺憾?!庇谥t出來之后,王偉就迎向前去問他說:“皇上說了什么事?”于公不說話,王偉再次請問,于謙就笑著說:“老夫有不對之處,請你當(dāng)面對我說,我也未必不聽從,你怎么能忍心這樣做?”于是拿出密告奏折給他看,王偉惶恐慚愧,簡直無地自容,于公卻笑著安慰他。

元楊鐵崖[3],望重海內(nèi),臨江有王節(jié)婦[4]祠,楊題詩云:“甲馬馱馱[5]百里程,青楓后夜血書成。只應(yīng)劉阮[6]桃花水,不似巴陵[7]漢水清?!焙髼顭o子,夢一婦曰:“汝所作王節(jié)婦詩,雖不能損節(jié)婦之名,但處心刻薄,天絕汝后耳?!睏罨?,更作詩云:“天隨地老妾隨兵,天地?zé)o情妾有情。指血嚙開霞嶠[8]赤,苔痕化作雪江青。愿隨湘瑟[9]聲中死,不逐胡笳[10]拍里生。三月子規(guī)[11]啼斷血,秋風(fēng)無淚寫哀銘?!睆?fù)夢婦曰:“汝既悔過,當(dāng)有子矣。”果生一子,鐵崖先生,由是進修,得證仙果。

元朝楊鐵崖的聲望傳播海內(nèi),江西臨江有座王節(jié)婦的紀(jì)念祠,楊鐵崖就在上面題詩說:“甲馬馱馱百里程,青楓后夜血書成。只應(yīng)劉阮桃花水,不似巴陵漢水清?!焙髞項铊F崖始終沒生兒子。有一天他夢見一位婦人對他說:“你所作的《王節(jié)婦詩》雖不至于損傷節(jié)婦名聲,但你刻薄無情,上天要懲罰你絕后。”楊鐵崖感到非常后悔,就再作一首詩說:“天隨地老妾隨兵,天地?zé)o情妾有情。指血嚙開霞嶠赤,苔痕化作雪江青。愿隨湘瑟聲中死,不逐胡笳拍里生。三月子規(guī)啼斷血,秋風(fēng)無淚寫哀銘。”后來他又夢見那位婦人對他說:“你既然已經(jīng)悔過,就應(yīng)當(dāng)會有兒子?!焙髞項罘蛉斯簧艘粋€兒子,楊鐵崖先生從此認真修道,并且證得仙位。

聰明正直之謂“神”,君子所當(dāng)敬畏,乃有無忌憚之小人,自謂正直無邪,可以屈服鬼神。不知其心術(shù)之微,鬼神早已窺破,徒自取罪戾耳。

聰明正直才算神明,神是君子應(yīng)當(dāng)敬畏的,但竟然有些肆無忌憚的小人自以為正直無邪,可以使鬼神屈服。殊不知他那微細的心術(shù),鬼神早就看穿了,只是白白地自招罪過罷了。

后魏崔浩[12],事魏太祖,寵遇特隆,歷官司徒。以修史暴揚國惡當(dāng)誅。先是浩非毀佛法,其妻郭氏,敬好內(nèi)典,浩怒,悉取而焚之,捐灰于廁。及浩幽執(zhí),置之檻內(nèi),使兵卒溲溺其上。自昔宰司之被戮辱,未有如浩者。

北朝時后魏崔浩侍奉魏太祖,太祖對他寵信有加,官至司徒。后來他在編修史書時,為彰顯自己下筆正直就張揚有損國譽的丑事,魏世祖大怒,判處他五種極刑。此前,崔浩毀謗佛法,其妻郭氏卻很敬重佛教經(jīng)典,崔浩很生氣,就將佛經(jīng)全部拿去燒毀,并把灰燼丟到廁所。等到崔浩被幽禁在木檻內(nèi)時(在送往城南途中),士兵數(shù)十人一路從檻上將糞尿淋在他身上。自古以來,宰相犯罪遭受刑戮羞辱的,沒有人比崔浩更凄慘。

譯者補充:

太延五年(439)十二月,魏太武帝命崔浩以司徒監(jiān)秘書事,中書侍郎高允、散騎侍郎張偉參著作事,續(xù)修國史。太武帝叮囑他們,寫國史一定要根據(jù)史實。崔浩他們按照這個要求,采集了魏國上代的資料,編寫了一本魏國的國史。當(dāng)時,皇帝編國史的目的,本來只是為留給皇室后代看的。但是《國記》修畢后,參與其事的著作令史閔湛、郗標(biāo)卻建議把《國記》刊刻在石上,以彰直筆,同時刊刻崔浩所注的《五經(jīng)》。閔湛、郗標(biāo)巧言令色,平時以諂事崔浩而獲得崔浩的歡心。他們的建議被崔浩采納,太子也表示贊賞。于是,他們在天壇東三里處,營造了一個《國書》和《五經(jīng)注》的碑林,方圓一百三十步,用工三百萬才告完成。由于《國記》秉筆直書,盡述拓跋氏的歷史,詳備而無所避諱,還直書了拓跋氏一些不愿人知的早期歷史。而石碑樹立在通衢大路旁,所以引起往來行人議論。鮮卑貴族看到后,無不憤怒,先后到太武帝前告狀,指控崔浩有意宣揚國惡。太武帝因此命令收捕崔浩及秘書郎吏,審查罪狀。崔浩被捕后,承認自己曾經(jīng)接受過賄賂。其實他對自己所犯何罪也不明白。太武帝親自審訊他時,他惶惑不能應(yīng)對。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太武帝誅殺崔浩。在送往城南行刑時,“衛(wèi)士數(shù)十人溲(撒尿)其上,呼聲嗷嗷,聞于行路。自宰司之被戮,未有如浩者”(《魏書·崔浩列傳》)。同時,秘書郎吏以下也都被殺。清河崔氏同族無論遠近,姻親范陽盧氏、太原郭氏、河?xùn)|柳氏,都被滅族。史稱“國史之獄”。

崔浩深得魏主寵信,但其為人暴戾任性。崔浩敬奉道教天師寇謙之,在與皇帝言談中,他常譏諷毀謗佛教為虛無妄誕之言,應(yīng)該一律去除。到了魏太武帝(世祖)時,長安沙門某寺內(nèi)私藏弓箭矛盾等武器,崔浩便借此奏請?zhí)涞壅D殺全國沙門,毀掉所有寺廟,焚燒佛經(jīng)佛像。雖然寇謙之極力苦勸,但他始終不聽。寇天師無奈警告他說:“你若一意孤行,如此任性做去,必將迫使自己遭受刑戮和滅門報應(yīng)!”結(jié)果魏太武帝竟聽從崔浩之言,詔令全國,所有經(jīng)像塔寺全都擊破焚毀,沙門無論老少一概活埋,造成歷史上的滅法浩劫。此事才過四年,崔浩果遭誅戮,備受五刑慘報(面刺字,割掉鼻子,砍斷雙足,割掉生殖器,將其首級懸于木柱,骨肉分割成塊)。其家族亦全都遭株連。世人都說這是破壞三寶所遭受的報應(yīng)。崔浩雖不信佛,但其弟崔模深信佛教,雖在糞穢泥土中,見佛像也恭敬禮拜,崔浩常鄙視他。因此崔浩被誅殺,崔模竟然獲免。

鎮(zhèn)江糕店于姓,幼子痘亡,于姓竟寫一詞,欲向城隍司告痘神。其妻奪向灶下焚之。夜夢鬼卒勾去,城隍曰:“汝家灶神申汝,有詞告痘神,當(dāng)?shù)煤巫??”于曰:“痘神索祭不遂,致吾子于死?!鄙倏潭簧裰?,曰:“彼子命?dāng)絕,與小神何與?”城隍判曰:“姑念小民無知,送楊知縣責(zé)二十板,病一月。”時楊蜀亭令丹徒,明日于門首吊闥,礙破官傘,責(zé)二十板,病床一月而愈。

夫鬼神王法,固相輔而行者,故得罪鬼神,往往身犯王法云。

江蘇鎮(zhèn)江糕餅店老板姓于,他的小兒子生痘瘡死了,于老板竟然寫了一紙訟狀,想要向城隍告痘神。他的妻子將訟狀搶走,在灶下燒毀。于老板當(dāng)晚夢見鬼卒將他的魂魄勾到城隍廟,城隍說:“你家灶神向我申訴,你寫狀詞控告痘神,不知痘神犯了何罪?”于老板說:“痘神向我索求祭品未能如愿,就害我兒子生痘瘡而死?!辈痪枚簧駚淼綄Τ勤蛘f:“他兒子命中注定該死,和小神有何關(guān)系呢?”城隍就判決說:“姑念你是個無知小民,將本案送交楊知縣,判你被打二十大板,生病一個月。”當(dāng)時楊蜀亭當(dāng)?shù)ね娇h令,第二天,于老板在店門前吊起小門,正好碰破路過的官傘,被楊知縣判打二十大板,在床上病了一個月才瘡愈。

須知鬼神和王法,本來就相輔相成,所以在暗中得罪鬼神,往往會因觸犯王法而受處罰。

【注釋】

[1]于謙(1398—1457):字廷益,號節(jié)庵,官至少保,世稱于少保。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錢塘縣人。明宣宗器重,擔(dān)任山西、河南巡撫。明英宗時期,因得罪王振下獄,后釋放,起為兵部侍郎。土木之變后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鈺監(jiān)國,擢兵部尚書,于謙力排南遷之議,決策守京師,與諸大臣請郕王即位。論功加封少保,總督軍務(wù),終迫也先遣使議和,使英宗得歸。天順元年因“謀逆”罪被冤殺。于謙謚曰忠肅,與岳飛、張煌言并稱“西湖三杰”。

[2]局蹐(jí):亦作“跔(jú)脊”。形容謹慎恐懼的樣子。

[3]楊鐵崖:指楊維楨(1296—1370),字廉夫,號鐵崖、鐵笛道人,又號鐵心道人、鐵冠道人、鐵龍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號老鐵、抱遺老人、東維子,會稽(浙江諸暨)楓橋全堂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文學(xué)家、書畫家和戲曲家。與陸居仁、錢惟善合稱為“元末三高士”。泰定四年進士。歷天臺縣尹、杭州四務(wù)提舉、建德路總管推官。元末農(nóng)民起義爆發(fā),楊維楨避寓富春江一帶,張士誠屢召不赴,后隱居江湖,在松江筑園圃蓬臺。

[4]節(jié)婦:丈夫死后守貞不再嫁的女人。

[5]馱馱:牲畜背載人或物。

[6]劉阮:東漢劉晨和阮肇的并稱。相傳永平年間,劉阮至天臺山采藥迷路,遇到二位仙女,蹉跎半年始歸。時間已到晉朝,子孫已過七代。后來再入天臺山尋訪,昔日蹤跡渺茫難尋。

[7]巴陵:湖南岳陽洞庭湖。

[8]嶠(qiáo):山尖而高。

[9]湘瑟(sè):湘妃所彈之瑟。此處借指故土。

[10]胡笳(jiā):古代北方民族的管樂器。

[11]子規(guī):即杜鵑。

[12]崔浩(?—450):字伯淵,小名桃簡,清河郡武城(今山東武城縣)人。白馬公玄伯之長子。仕北魏道武、明元、太武帝三朝,官至司徒,參與軍國大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武县| 天台县| 枣庄市| 安溪县| 泗洪县| 呈贡县| 化隆| 客服| 华安县| 大洼县| 姜堰市| 鞍山市| 长白| 峨边| 红河县| 涟源市| 高尔夫| 白河县| 松潘县| 凤台县| 行唐县| 山阳县| 大洼县| 南召县| 开封县| 大港区| 洛宁县| 渭源县| 阳山县| 伊通| 方山县| 辉县市| 平江县| 石嘴山市| 绥滨县| 镇巴县| 分宜县| 郧西县| 剑川县| 金塔县| 准格尔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