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華為公司的核心價值主張
在華為,文化口號是其企業文化的一大特色,其口號充滿了激情與內涵,這些文化口號都可以稱為華為的核心價值觀,是華為人奮斗、拼搏的精神支柱,它在每一位華為人內心深處生根發芽,是華為能夠獲得今天這般成就的內在動力,也是華為走向未來最堅實的信念。在華為看來,能夠真正體現華為企業文化的就是它的核心價值觀,而其他的一些例如“狼文化”“床墊文化”的稱號,只是外界看到的一些表象罷了。
華為的核心價值主張有六部分(見圖1-2):

圖1-2 華為核心價值觀主張
(1)成就客戶
以客戶為中心是華為發展的根本理念,可以說,華為發展的信念就是為客戶服務,華為發展的動力就是滿足客戶的需求,華為成就客戶的方式就是堅持為客戶創造恒久的價值。華為能夠創造價值并不斷前進同樣也是依靠為客戶帶來優質的服務——華為在成就客戶的同時也在成就自己。
華為的戰略導向與其他企業不同,它在很久以前就將戰略導向由研發技術轉為客戶需求。在過去的幾年里,世界上因IT泡沫破裂而跌進深淵的企業數不勝數,這些企業幾乎不存在因技術落后而導致隕落的情況,幾乎所有的企業都是因為研發技術過于前沿而不能被世人所接受,導致產品無人問津,而企業研發這些高端產品又耗費了大量的資源,資本不能回收使企業逐漸失去了競爭力。鑒于此,華為早就將以技術研發為中心轉變為以客戶需求為中心,通過對客戶當下的需求進行分析,并針對這些需求研發出成本低廉、增值空間大的產品,把客戶需求作為指導企業發展的手段,僅僅將技術作為實現目標的工具。為此華為在企業體制內統一做了改革,對企業文化、工作流程、工作制度、管理系統等進行具體的落實。在企業的組織結構中,華為為了準確分析和理解客戶的需求,設立了“戰略與市場營銷”體系,以確保客戶需求能夠真正地推動戰略的實施。
為使客戶需求及時有效地傳播并導入到華為的研發路線,華為在各地區和產品線上設立專門的市場組織對客戶的需求進行收集、傾聽。為了更好地了解客戶需求以及為客戶服務,為了聽取客戶在各方面的意見并及時做出反應,華為主張,凡是有華為設備的地方就建立華為的服務機構。到目前為止,在國內,這些服務機構分布全國30多個省市和300多個地級市;在國際上,這些服務機構在全世界90多個國家和地區均有分布。華為干部的選拔以及企業領導的考核指標都是依據客戶的滿意程度來定奪的,在華為的整個人力運作過程當中,客戶需求的導向以及為客戶服務的宗旨始終貫穿其中。
(2)艱苦奮斗
華為發展靠的不是任何外在的寶貴資源,而是華為人艱苦奮斗的精神,也只有依靠艱苦奮斗的精神才能夠使華為得到客戶的信賴、支持與尊重。華為的奮斗具體表現在為客戶提供有價值的產品,以及為使客戶需求得到滿足而在提高自身能力的過程中所做的努力。華為始終認定以奮斗者為本的理念,始終在為使奮斗者獲得應有的回報而努力。
華為在創立之初就歷經磨難,一方面逐步打開農村市場,努力獲取訂單;另一方面又將企業的盈利全部用于產品研發。當初,華為的規模與愛立信、西門子、諾基亞等赫赫有名的電信巨頭相差200多倍,之后華為發展十余年,到2005年其銷售收入第一次達到50億美元,但它與那些電信巨頭仍有很大的差距。在這之后,世界通信行業的幾次大兼并再次拉大了華為與這些行業巨頭之間的差距,華為又開始了艱辛的奮斗歷程。
世界排名第一的新興市場便是中國,因此,世界上的商業巨頭都將目光投向中國市場。華為在創辦的初始階段就遇到了如此嚴峻的考驗,經歷了慘烈的競爭;之后華為邁入國際市場時,那些有利的資源和區域都已經被先行者占據,只留下環境惡劣、地域偏遠、動蕩不安的地區還未開發。為了抓住這一線生機,無數華為的奮斗者遠離祖國,奔赴異域,無論是暴亂的伊拉克還是災病盛行的非洲,都留下了華為人奔波的腳印和身影。爬過雪山、穿越叢林與草地、遭遇暴徒襲擊、經歷飛機失事……但這些常人難以忍受的磨難并沒有將他們擊垮,他們的精神使當地的政府和人民深受感動,最終也為自己贏來了尊重,華為的海外奮斗史稱得上是新時代的“長征”。
華為的高層領導都經歷過當初那段苦難歲月,幾十年的磨難使他們的意志更加堅定,幾十年的經歷使他們明白將企業做大是如何的艱難,因此,時至今日他們依然小心謹慎、兢兢業業。這些年來,他們犧牲自己的健康、親情、友情,默默地承受艱辛和痛苦,為華為奉獻著自己的一切。正是華為全體員工這種卓絕的毅力和永不言棄的精神才造就了今日的華為。
(3)自我批判
華為始終堅持自我批判是為了改進自身的不足,為了獲得長久的發展。也只有始終堅持自我批判,才能使企業自身有所揚棄,進而超越自身,實現企業、客戶和個人的共同進步和發展。
華為白手起家,從“小作坊”起步,在不到20年的時間內發展成為世界聞名的電信巨頭,其根源就在于華為這種自我批判的企業文化。華為的發展可謂一波三折,它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爬起,無論是發展國內業務還是開拓國外市場,沒有一次不充滿困苦和艱辛。但華為挺住了,并且越來越穩,它靠的便是這種自我批判和頑強不屈的精神。在華為內部流傳的“燒不死的鳥才是鳳凰”“從泥坑里爬起來的就是圣人”等口號無不體現著自我批判的精神,這些都是華為人自身精神的寫照。華為體現出來的憂患意識使它自身能夠堅持追求卓越,勝不驕、敗不餒,自我批判是華為人最真實的一面,也是華為的創造之根和無窮的力量之源。
(4)開放進取
華為發展的指向標是客戶需求,華為堅信此道,若想使技術、產品產生價值,在商業上獲得成功,就需要引導、跟進客戶需求。為此華為借鑒和吸收國外先進的研發技術,學習國外頂尖企業的先進經驗,在此基礎上結合自身進行創造性的研發,形成自己的核心體系,創造出自己的產品。華為在瑞典、印度、俄羅斯等國以及上海、西安、北京等地均設立了研究所,招攬了大批北大、清華等國內頂尖高校的頂尖人才進行尖端技術的研發。華為在技術方面的投入力度相當大,規定每年都要從銷售收入中拿出十個百分點用作研發經費,僅在1997年,華為的研發經費就將近4億元。
華為曾經耗費十幾億經費以及大批科研隊伍和銷售隊伍對GSM進行研發,最終雖獲得了全套設備的入網許可證,可在國內無線市場的份額卻少得可憐,甚至還在虧損狀態。因此,華為又將目光放到了3G網絡的研發上,連年經費的大額支出,加上成本不能回收,迫使華為開啟了探索國外市場的生涯。面對國外與國內的文化差異,華為有著自己的解決方法,華為所遇到的文化沖突僅僅是民族和國家的文化沖突,而在商業文化上各國卻是趨于一致的,因此這些沖突都可以通過溝通來解決。憑借強大的執行力,華為在國外迅速生根、發芽,2005年,華為在國外的銷售額占據總銷售額的一半以上,第一次超越了國內市場的銷售額。
(5)至誠守信
華為始終堅持以誠信打動客戶,只有內心坦蕩真誠,才能夠一言九鼎、兌現承諾。誠實守信可以說是華為最珍貴的無形資產。
(6)團隊合作
團隊合作不僅是群體協調作戰,還是提升流程效率的必要因素。在企業中,無論是成功或失敗都是集體的責任,由集體共同來承擔。在華為,高層領導和底層員工除了工作上分工的不同,基本各個方面都是平等的,唯一“不平等”的部分只有工資,除此之外,無人享有特權。在華為,個人利益在任何時候都要服從集體利益,榮辱與共、團結奮斗是華為內部的真實寫照。華為在研發尖端產品時,講究“集中全力辦大事”,將大家的力量集結在一起,對難題進行逐步攻克,事實證明這種方式相當有效。正因客戶需求是華為的中心,因此華為通常要求研發團隊務必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攻關任務。為此,華為員工更是廢寢忘食,直至將難題攻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