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章 能愉快地表達憤怒,才能有更舒暢的感受

01 沒脾氣的人

瀏覽網站時,在一個討論“你為什么下決心離婚”的帖子里,看到一個熱度很高的故事:

A與老公相識2年,結婚1年,原本正在積極備孕。

老公老實本分,脾氣很好,從不與人紅臉爭執,對她也是呵護備至,幾乎從不對她說“不”。A性格有些強勢,但老公包容她的一切任性和缺點,她一度以為自己很幸運。直至啟動備孕,A才開始感覺不對勁。

老公有脂肪肝,醫生建議他健康飲食、少熬夜、多運動,A就給老公制訂了嚴格的計劃,老公也一如往常地滿口答應了。可接下來的日子,老公仍然隔三岔五地和朋友喝酒,幾乎每晚都有做不完的工作,不到凌晨一兩點不上床,運動上更是每周鍛煉不到半小時便草草了事。一開始,A覺得可能是老公不習慣,于是耐心強調計劃的重要性,老公頻頻點頭,深表認同。可沒過兩天,一切照舊。

終于,A爆發了,情緒激動地大鬧了一次,怒斥老公沒有責任心,對自己和后代不負責,也絲毫不在意自己的感受。老公依然沒有脾氣,甚至非常悔恨,還寫了保證書。這一次,堅持了一周。

在無數次的爭吵中,A疲憊了。細細回憶起來,這幾年里,老公對她幾乎有求必應,但類似這樣只是“應允”無法“應驗”的時候,還真不少,要么忘記,要么拖延,承諾補給她的婚紗照,一直到離婚都沒有實現。

“答應我的事情,為什么總是做不到。這種感覺太糟糕了,我覺得他是故意的。明明是個老實人,撒謊都會臉紅,可是我卻對他喪失信任了。”

在這個故事里,A感受到的敵意其實是真實存在的,只不過它狡猾地喬裝打扮了一番,變成了“被動攻擊”。

02 詭異的憤怒

被動攻擊,是表達憤怒和攻擊性的一種方式,其特點是消極、惡劣、隱蔽。它可以被有意識地利用,作為憤怒后一種高級的報復手段:精準打擊對方的痛點,引起其強烈的不爽,由于抓不到明顯破綻,對方還要承擔無法還擊的無力感。

比如,工作中,有人對領導表面上畢恭畢敬,凡事服從,可暗地里不積極、不配合,甚至拖團隊的后腿。

比如,親密關系里,有人一言不合就不回消息、不理人,也不表達情緒,無比冷漠。

比如,朋友之間,有人看上去和藹可親,可時不時綿里藏針,讓人渾身不舒服。

你以為是自己多心了,可人家正在不聲不響地向你“開炮”。

聽上去頗為陰險狡猾,但是,因為可以被意識和察覺到,在這種情況里,攻擊原因是可追溯的,攻擊對象、時間、程度也是可控的。

最危險的是受潛意識驅使的“被動攻擊”,它多了一個屬性:不自知。

A的老公就是如此。

他不知道自己正在攻擊A,更不知道為何以及何時攻擊了A。哪怕是A找他對質“你為什么一直這樣,答應我卻又食言,你是不是故意的”時,他仍然是懊惱、悔恨卻又無能為力的:“我為什么要故意傷害你啊?我愛你都來不及!我也好恨自己,為什么總是這樣!”

于是,兩人只能重新陷入重重迷霧。而A注定要在黑暗中,繼續被不能確定、不能識別、不能控制的攻擊埋伏得措手不及,毫無防御之力,也毫無解決之道。

這種被動攻擊,是很多沒有脾氣的“老好人”的標配。由于對“好人”的自我認同,他們無力承認發動攻擊;又由于擁有良好的口碑,別人識別起來難度也很高。攻擊者迷惑、無助,被攻擊者恐懼、不安,所有這些情緒最終指向了關系的破裂。

除了被動攻擊之外,有的人甚至蓄力了一項終極大招:毀滅式爆發。

很多新聞中滅門案的兇犯,平時都是“老實木訥、不善言辭、彬彬有禮”的“老好人”,但他們往往擁有“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神秘力量。

03 被壓抑的攻擊性

弗洛伊德認為,性和攻擊是人類的兩大基本欲望和動力。所以,沒有沒脾氣的“老好人”,只有壓抑了脾氣的“假好人”。

這些被壓抑的能量不會消失,而是進入潛意識,以更丑陋的、不易被察覺的方式發泄出來,要么成為“詭異的憤怒”,攻擊別人,要么成為“莫名的抑郁”,攻擊自己。

遺憾的是,現實生活中,不敢表達憤怒的人比比皆是。

為什么對他們而言,表達憤怒如此之難?

先來看一個案例:

一個母親帶著兒子來咨詢,說孩子最近很不聽話,不僅學習一落千丈,還經常跟他們“對著干”。比如,越是讓他寫作業,他越是偷偷打游戲;越是催他快點兒洗漱去上輔導班,他越是拖延遲到;越是讓他早點兒睡覺,他越是看電視到凌晨。

咨詢師注意到,一邊是母親在怒斥,一邊是孩子的欲言又止。于是咨詢師問孩子:“你有什么想說的嗎?”孩子猶豫了很久,用很小的聲音說:“他們管得太嚴了,我不喜歡……”話音未落,母親就激動起來:“你還有意見了?我們管得嚴是為你好,你怎么這么不懂事呢!”孩子只能怯生生地低下頭,不再說話。

從這個細節可以看出這對母子的日常互動模式:母親強勢,而孩子的攻擊性不被祝福。這會讓孩子產生兩種主要體驗:

①表達攻擊性是災難性的

表達憤怒和不滿之后,會惹來媽媽的責罵和反擊,面對媽媽的敵意,孩子面臨巨大的被拋棄感,這是致命的恐懼。

②表達攻擊性是羞恥和罪惡的

媽媽激烈的情緒,讓孩子覺得在進行攻擊之后媽媽是脆弱而破碎的,這會激起孩子深深的愧疚感。

于是,孩子不僅不敢表達攻擊,也無法習得處理憤怒的方法,只能任由其在潛意識中堆積,出現被動攻擊的苗頭。

當這種糟糕的客體經驗被內化之后,復制到其他人際關系中,就成了“A的老公”或其他沒脾氣的“老好人”。

這類人在任何時候都覺得表達攻擊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于是努力回避它可能帶來的萬劫不復,實在回避不了了,就干脆來一場大爆發,直奔萬劫不復。并且,由于攻擊性不僅表現為原始的憤怒情緒,還與升華后的競爭、賺錢等能力相關,甚至影響到生命力的舒展,因此,一并被壓抑的結果很可能是換來一個憋屈、無聊、荒蕪的人生。

04 憤怒的正確打開方式

重新建立一段新的關系,獲取新的客體經驗是一個不錯的方式。

比如,足夠幸運地遇到一個好的伴侶、好的親密朋友,或者找到一個適合自己又足夠專業的咨詢師。在新的關系里,你的憤怒和攻擊被允許、被抱持:原來自己不會被拋棄,對方不會破碎,關系也沒想象中那么不堪一擊。甚至,對方還能看到你憤怒背后的情緒,看到那種無力、脆弱和恐懼,并給予深深的理解和共情。慢慢地,這些體驗被消化、吸收之后,就在舊的模式里長出了新芽,成為人格的一部分。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小技巧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勤加練習。

①保持覺察

憤怒是個預警信號,意味著有人正在入侵你的個人邊界,就像皮膚正在被劃破一樣。

比如,當被人強迫去做一件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時,內心的抗拒、焦慮、屈辱、痛苦等各種情緒攪成一團,憤怒感就產生了。因為自己的世界被喧賓奪主了,喪失了自主權。

嘗試去和這個不舒服的感受待一會兒,看見、感受和尊重它的存在,而不是立刻去否認、屏蔽和忽視。

②表達感受

接下來,試著用一種安全有效的方式把這種感受說出來。安全有效,是指語氣平和,且不帶評判色彩。

“也許你很期待我這樣做,但說實話,我不喜歡做這件事,這讓我很難受,也很憤怒。”這樣能讓對方關注到你的感受,而不被敵意的態度或話語激怒,就此陷入無效的混戰,同時會感覺到你的邊界是堅固而有力的,從而退回到合理的位置。這樣,新的空間就被創造出來了。

③提出需求或建議

這是很重要的一步,也是避免下次侵犯或者協商解決沖突的方式。

“我做不到一周5次鍛煉,請你以后不要再這樣要求了。但是,一周2—3次也許可以試試。”

當然,這些練習并不容易,尤其是在強勢的關系里可能要承受一系列沖擊:人設的崩塌、對方的失望、自己的恐懼。但是,也會獲得一些令人欣喜的禮物:更強大的自我、更舒暢的感受、更健康的關系。

美國心理學家托馬斯·摩爾在《靈魂的黑夜》里有個建議:“你最好只和會表達憤怒的人做朋友。”

愿我們都能愉快地表達攻擊和憤怒,做彼此的好朋友。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铁岭县| 伊金霍洛旗| 张家界市| 乐都县| 景洪市| 杭州市| 恭城| 南部县| 界首市| 海城市| 若尔盖县| 兖州市| 塔城市| 靖州| 临夏市| 新龙县| 鄂托克旗| 中牟县| 噶尔县| 都昌县| 平原县| 华池县| 汶川县| 祁阳县| 舟曲县| 太仓市| 湘潭市| 抚州市| 安西县| 旬邑县| 土默特右旗| 南漳县| 揭阳市| 三都| 黎城县| 报价| 马尔康县| 泰安市| 洞头县| 鞍山市| 普兰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