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貴州新聞獎作品賞析(全三冊)作者名: 貴州省新聞工作者協會本章字數: 1460字更新時間: 2021-10-29 10:15:20
福泉百企耦合打響煤電磷一體化“百團大戰”
本報訊 12月12日上午,福泉市剛下過一場細雨,馬場坪工業園甕福磷肥廠附近濕霧蒙蒙,走進廠區空氣冰涼卻很清新。在這個國內最大磷肥生產企業周邊,聚集了天福、威頓、泰福等一批上下游企業,與磷肥廠形成了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的循環產業鏈條。
“作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福泉已經初步構建產業緊密銜接、資源綜合利用的循環經濟體系。招商引資入駐工業園區的企業,正合力把磷煤資源的價值‘吃干榨盡’。”隨著福泉市委書記張仕雄的介紹,記者開始感受“綠色磷都”產業集聚發展,正逐漸放大的“雪球效應”。
僅在甕福集團這艘“航母”周邊,就已集結了一支近百家磷化工企業組成的“艦隊”,共同組成福泉市新型工業經濟的“航母集群”。
威頓(中國)化工公司是一家外商獨資企業,主要產品硫酸、中低壓蒸汽直接通過專用管道輸送供給甕福磷肥廠,為磷肥廠的磷酸、磷銨配套,而企業生產所需的電力、工業用水由甕福轉供。記者在企業采訪時,公司副總經理吳建明和工人正在對2×40萬噸硫磺制酸裝置進行常規檢修。
“威頓與甕福結成了堅實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我們的生產調度系統進入磷肥廠的生產調度系統,磷肥廠需要多少硫酸我們就生產多少。”吳建明指著一個碩大的圓形罐體說,企業將硫磺制成硫酸后輸送到成品酸罐,再通過地下的泵槽源源不斷地輸送到磷肥廠,用于制作磷酸產品。
福泉市依托甕福集團、國電福泉電廠、天福公司、川恒公司等龍頭企業,引進和配套了藍天公司、泰福公司、龍源公司、天和公司、祥宇泵閥等企業,通過引進和發展產業鏈項目驅動企業間循環發展,衍生配套了2萬噸無水氟化氫、4000萬平方米紙面石膏板、60萬噸煙氣脫硫制硫酸、1億塊磷石膏標磚、50萬噸磷石膏制硫銨、2.5萬噸二甲基亞砜、100噸碘回收等項目,形成由磷煤化工大宗產品為上游產業,精細化工產品、伴生資源產品和深加工產品為中游產業,磷煤化工固廢物綜合利用為下游產品的循環經濟產業鏈。
針對產業發展的方向,福泉市有著清醒的認識和科學的考量。張仕雄表示,福泉市將認真貫徹落實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精神,放開市場,廣泛吸引各類生產要素向福泉流動和聚集,加快培育市場主體,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加速實現千億級工業園區發展目標。
貴州日報(2013.12.15)
第29屆貴州新聞獎一等獎
作品賞析
黃嘉模
原貴州日報報業集團機關黨委書記、巡視員,貴州省委宣傳部新聞閱評員和省新聞出版局專職審讀員,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省管專家,高級編輯。

文短義重
該消息全文921字,以不足千字文篇幅,報道了體現全面深化改革,實施工業強省戰略的重要信息,實可謂文短義重。
消息采寫于2013年12月12日,距12月8日閉幕的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僅4天時間。這次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貴州省委關于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實施意見》,提出把實施工業強省戰略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著力點,奮力推動加速發展、跨越發展、轉型發展。
甕福集團被譽為貴州工業經濟的一大亮點,是貴州之“寶”。此消息立足于貫徹落實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精神,取材貴州工業經濟之“寶”做文章,稱得上立足穩重、選材精準,因而具有很強的導向作用與典型意義。
消息主體部分反映出的“綠色磷都”產業集聚發展,新型工業經濟的“航母集群”,上中下游產業、產品形成的循環經濟產業鏈,產生的“雪球效應”等新聞事實,實為工業強省戰略施行中加速發展、跨越發展、轉型發展的典型展示和具象呈現,與大氣磅礴的主題《福泉百企耦合打響煤電磷一體化“百團大戰”》,形成了良好的照應,讀之讓人振奮、令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