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齊善鴻講道德經(jīng)
- 齊善鴻
- 1108字
- 2020-12-11 18:11:40
圣人的行事法則
老子說:“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p>
“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這一法則,是很多人理解《道德經(jīng)》思想的一個難點。先來說說“處無為之事”,很多人說,人生就是要有所作為的,怎么能無為呢?也太消極了吧。實際上,“處無為之事”是老子所說的一個做事的法則,也是針對現(xiàn)實中的典型問題開出的藥方。現(xiàn)實中人們追求有為,如果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和主觀的念頭進(jìn)行,那么自己的想法和念頭越強烈,違背事物客觀規(guī)律的可能性就越大。當(dāng)然,違背了規(guī)律,就會受到規(guī)律的懲罰。這樣違背規(guī)律的“有為”,是不能走向成功的。所以,老子提出了“無為”,其真意是:不要用自己的主觀想法代替客觀規(guī)律,不要用自己的自私做法剝奪別人的利益。老子在這里所說的“無”,是提醒人們要做到“無我”和“無私”,這樣才能合乎天道和人道。
再來說“行不言之教”,不少人會說不說話怎么教育人呢?不說話又如何跟人溝通呢?實際上,人們誤解了圣人的話。你想想看,難道圣人就不說話嗎?其實,“行不言之教”是老子針對現(xiàn)實開出的一個藥方。一方面,我們一說話總是教育別人,有誰會進(jìn)行自我教育呢?我們一說話總是指責(zé)別人,有誰能說出別人的心里話呢?另一方面,我們很多時候說的話也沒有付諸行動,沒有做到知行合一,所說的話也就變成了空話和虛偽的話。若是按照圣人的教導(dǎo),我們能夠進(jìn)行自我教育,我們能夠說出別人的心里話,我們懂得別人內(nèi)心的苦處和道理,我們說了話就去行動從而做到知行合一,或者我們?nèi)ヌぬ崒嵶鍪虑?,用事實來說話,我們就能越來越接近真理,別人也就會從我們的做法中受到教育。
其實,老子所說的“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原來是針對我們的毛病,給我們提出了一個為人處世的智慧法則:
人沒有太大的能耐時,不要太固執(zhí)己見,因為你的想法還沒有被證明是正確的。
人的能耐和成就比較大時,不要揚揚得意,不要自我膨脹,不要以為自己說的就是真理。因為你所取得的成就,也只是被部分地證明了,但就在部分證明你正確的時候,你自己的心態(tài)就已經(jīng)變得不正常了,那下面會向著什么方向發(fā)展呢?答案是只會失敗,沒有第二個答案。
【悟道箴言】
有喜歡就必生厭惡,喜歡是短暫的,厭惡是長久的。
生活的智慧是,選擇可選擇的,接受那無法選擇的。
很多人和事總會不期而遇,拒絕越多,痛苦就越多。
你所喜歡的往往會毀了你,厭惡的卻往往會成就你。
若能破除主觀上的兩極判斷,一切事物都自然而然。
別太相信自己,懂得協(xié)商,吸納反面意見才更智慧。
對人莫說空話和假話,知行不一,必然會出賣自己。
學(xué)會審聽自己所說的話,盡量少說,事實勝于雄辯。
有成就莫膨脹,有挫折莫悲傷,成敗總是給人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