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1章 夏普交朋友

前幾頁勾畫過的這可愛的一家把麗蓓卡當作家庭成員之一,麗蓓卡現在自然像她自己所說的那樣,有責任盡力討恩人們的歡心,獲得他們的信任。無依無靠的孤兒有感恩戴德的品質,誰不贊賞?如果說她的盤算摻雜了某種程度的自私,誰能說她的深謀遠慮不是完全合理的?“我在世上孤單一人,”這孤苦伶仃的姑娘說,“除了自食其力之外,我沒有別的指望。那黃毛小丫頭阿米麗亞沒有我一半的見識,卻有一萬鎊的財產,住宅家具奴仆一應俱全;而可憐的麗蓓卡(我的身段比她的好得多)只能依賴自己和自己的才智。好吧,咱們倒要看看,只憑我的才智是不是真的就不能過上體面的生活,真的不能有那么一天讓阿米麗亞瞧瞧我比她強。并不是因為我討厭可憐的阿米麗亞:誰能討厭這樣一個忠厚的好人呢?可是如果有一天我的地位比她高,那多好哇!再說,我究竟為什么不應該超過她?”咱們想入非非的年輕朋友就是這樣憧憬自己的未來。她的空中樓閣中,主要的居民是一名丈夫,咱們聽了也不應產生反感。年輕姑娘們除了想找個丈夫,還能有什么別的念頭?她們親愛的媽媽還能想到別的什么?“我必須擔當起自己的媽媽的責任。”麗蓓卡說。回想跟喬斯·塞德利小小的不如意的事,不免有一種惱人的失敗感。

因此,她精明地決定在欽定克勞利府站穩腳跟,使處境舒服點兒。為了這個目的,她下定決心,跟周圍凡是有可能妨礙她的舒服日子的人,都要交上朋友。

由于克勞利夫人不是這樣的人之一,而且她懶洋洋的,非常軟弱,在自己家里毫無分量,麗蓓卡很快就發現沒有必要去博得她的好感——況且也辦不到。她常跟自己的學生談起她們“可憐的媽媽”。雖然她對這位夫人態度不冷不熱,總是恭恭敬敬的,但明智地把殷勤大都獻給了家里其他的人。

她獲得了兩個孩子的衷心贊賞。方法相當簡單。她沒有教她們太多的知識去讓她們傷腦筋,而是相反,讓她們自由行事,自己教自己;因為還有什么教育比自己教自己更為有效?大的很喜歡讀書。由于欽定克勞利府的舊藏書室有不少18世紀的輕松文學作品,有法文的,也有英文的(這些書是照例行文處處長遭貶斥之后買的),而且由于除了她之外,沒有別人去動書架,麗蓓卡得以愉快地,而且仿佛是玩耍似的,教給羅絲·克勞利小姐大量的知識。

她和羅絲小姐就這樣一起讀了許多有趣的法文和英文作品,其作者可以提一提的有:淵博的斯摩萊特博士[1],機巧的亨利·菲爾丁先生[2],我們不朽的詩人格雷[3]所景仰的優美、離奇的小克雷比勇先生[4]和包羅萬象的伏爾泰先生[5]。有一次克勞利先生問孩子們在讀什么,家庭教師回答說“斯摩萊特的著作”。“噢,斯摩萊特的著作,”克勞利先生非常滿意地說,“他的歷史著作比休謨先生[6]的枯燥些,但沒有那么大的危害性。你們讀的是歷史嗎?”“是的。”羅絲小姐說,但是沒有說那是關于亨佛利·克林克的歷史。[7]又有一次,他發現妹妹拿著一本法文戲劇集,很是生氣。但家庭教師說那是為了學法語會話中的習語,他也就欣然滿意了。克勞利先生是個外交官,很為自己能講一口流利的法語而自豪(因為他還沒有超凡脫俗),家庭教師老是夸他法語水平高,他聽了大為高興。

維奧萊特跟姐姐不同,愛好莽撞吵鬧的活動。她知道母雞下蛋的隱蔽地方。她能爬上樹去掠奪羽族歌手們的斑斑點點的財物。她的樂事是騎小馬駒,像飛毛腿卡米拉[8]那樣在原野里奔馳。她是父親和馬夫們的寵兒。她是廚娘的寶貝,也是她的災星;因為她發現了放果醬的秘密地方,只要拿得到,就會大吃一頓。她和姐姐時時刻刻吵架。這些小過失,如果夏普小姐發現了,也不告訴克勞利夫人,否則夫人會告訴做父親的,更糟糕的是,會告訴克勞利先生。她說如果維奧萊特小姐做個乖孩子,愛老師,就答應誰也不告訴。

對克勞利先生,夏普小姐恭敬服從。雖然她母親是法國人,有些法語句子她也不懂,這時就去請教他,他會給她一個滿意的解釋。除了在世俗文學方面幫助她之外,他還主動給她挑選一些更正經的書籍,而且常常跟她聊天。她對在援助瓜希馬布傳教團協會的講演佩服得五體投地,對他的論麥芽的小冊子很感興趣,聽了他晚禱時的講道,她往往深受感動,甚至有時掉下淚來,嘆口氣,仰望上天說:“謝謝你,先生。”他有時因此而賞臉和她握握手。“血統畢竟是最要緊的,”這位貴族宗教家常說,“夏普小姐聽了我的話就頓悟了,而這兒沒有一個人有所觸動。我的話對他們來說太精妙了——太玄了。我必須說得通俗些——可她還是懂了。她母親畢竟是蒙莫倫西[9]家族的后裔。”

夏普小姐在母系方面看來的確是從這個名門望族傳下來的。當然她沒有說過她母親當過戲子;這樣說會犯克勞利先生宗教上的顧忌。有多少貴族被這場可恨的革命弄得流亡異國,一貧如洗!她在這戶人家待了不到幾個月,就講了好幾個關于她的老祖宗的故事。其中有些,克勞利碰巧在藏書室里的陶齊爾辭典[10]里查到了,這使他更加對那些故事和麗蓓卡的高貴出身信以為真了。根據這種好奇心和翻辭典的行動,咱們可不可以推測,咱們的女主人公可不可以推測,克勞利先生有意于她?不,這只不過是表示友好罷了。咱們不是說過他鐘情于簡·希普香克斯郡主嗎?

有一兩次他責備麗蓓卡不該跟皮特爵士下十五子棋,說玩這種游戲是目無上帝,說她讀《斯隆普的遺產》或《摩爾菲爾德的瞎眼洗衣婦》,或更加正經的任何作品都要好得多。但夏普小姐說她親愛的母親常常跟拾伍茲其老伯爵和色子同修道院長[11]玩這樣的游戲,這樣就為玩這種和別的世俗游戲找到了借口。

但是小家庭教師讓東家喜歡她的辦法不僅是陪這位從男爵下十五子棋。她還找到了許多不同的辦法為他效勞,她到欽定克勞利府來之前,他答應拿他的官司案卷讓她消遣,如今她就耐心地不厭其煩地把它們都看一遍。她自告奮勇幫他謄寫許多信件,并且巧妙地改變拼法,以適合當前的習慣。對有關房產、農莊、公園、花園、馬廄的一切都感興趣,她成了非常令人愉快的伴侶,從男爵早餐之后出去散步很少不帶著她出去的(當然還有孩子們),這時她就建議哪些灌木該修剪了,哪些花壇該栽花了,哪些莊稼該收割了,哪些馬該訓練拉車犁地了。她到欽定克勞利府還不到一年,就完全獲得了從男爵的信任。用餐的時候的交談過去在皮特爵士和男管家霍洛克斯先生之間進行,如今幾乎全在他和夏普小姐之間進行了。克勞利先生出門的時候,她差不多成了這家的女主人。她雖處于這崇高的新地位,但非常謙虛謹慎,不去冒犯廚房和馬廄中的權威人士;對于他們,她的態度格外謙虛和藹。咱們過去了解的她是個高傲、文靜、牢騷滿腹的小姑娘,而如今完全換了一個人。這種脾氣的改變表明她極其謹慎,是真心希望學好,至少有正視是非的巨大勇氣。咱們的麗蓓卡采取新的殷勤謙讓的處世辦法,究竟是否出于內心,還要看她以后的經歷才能知道。堅持數年的虛情假意,二十一歲的人是難以裝得很像的;不過讀者可能會記得,咱們的女主人公雖說年紀輕輕,但深諳世事,行事老練;如果讀者還沒有發現她非常機靈,我們寫書就白寫了。

克勞利府的長子和次子像晴雨盒里的一男一女[12],從來不同時在家:因為他們互相恨入骨髓。事實上,龍騎兵羅頓·克勞利極端藐視爵士府所有的人,除了姑媽每年一次的來訪期間,很少回家。

這位老太太的巨大長處已經提過了。她有七萬英鎊,差不多已經把羅頓過繼做兒子了。她特別討厭大侄子,嫌他是個草包,瞧他不起。大侄子也毫不猶豫地說她靈魂已經萬劫不復,認為自己的弟弟在陰間的命運也不會比她好一丁點兒。“她是個追求陽世享樂的女人,目無上帝,”克勞利先生常說,“她跟不信神的人和法國人[13]混在一起。我一想到她的可怕、可怕的處境,想到她雖然離墳墓不遠了,還這么愛虛榮、放蕩、褻瀆神明、干蠢事,我就心驚膽戰。”事實上,他每晚一個小時的講道,老太太一口回絕不聽。要是她獨自一人來到欽定克勞利府,往常的禱告儀式,就不得不停下來。

“皮特·克勞利小姐到這里來了,你就閉上嘴不要講道了,”他的父親說,“她已經寫信來說,聽人家嘮叨說教,她受不了。”

“哎呀,請替用人們想想。”

“用人們上絞架去吧!”皮特爵士說。他的兒子卻說,要是用人們被剝奪了聽他教導的機會,會發生比上絞架更糟的事。

“得了吧,皮特!”做父親的回答他的勸誡說,“你不會蠢到讓每年三千鎊的進款從家里跑掉吧?”

“跟咱們的靈魂比起來,錢又算得了什么?”克勞利先生接著說。

“你的意思是老太太反正不會把錢留給你吧?”誰又知道這不是克勞利先生的意思呢?

克勞利老小姐的確是個放蕩的人。她在公園巷有一所舒適的小住宅。由于在倫敦社交旺季她吃喝太多,就到哈羅門或切爾頓納姆去避暑。她是老處女中最好客最快活的人。據她自己說,她年輕時還是個美人(咱們很清楚,凡是老太婆都曾經是美人)。她是個女才子,在當時算得上是個可怕的激進分子。她到過巴黎(據說在那兒圣儒斯德[14]激起了她的愛情,不幸沒有緣分),從此以后就愛上了法國小說、法國烹調、法國酒。她讀伏爾泰的作品,能背誦盧梭[15]的作品,輕松地談論離婚,起勁地談論女權。她家里每間房間都掛著福克斯先生[16]的像。這位政治家在世的時候,她也許跟他擲骰子賭過錢,我說不準。福克斯上臺之后,她說皮特爵士和代表欽定克勞利鎮的另一名同事是經她說服站到他一邊的,說這是她的功勞。其實沒有這位誠實的小姐操心,皮特爵士也會自己站到他那一邊的。不用說,這位偉大的自由黨政治家去世之后,皮特爵士就改變了觀點。

羅頓·克勞利還是孩子的時候,這位可敬的老太太就喜歡上了他,讓他上劍橋(存心要與他上牛津大學的哥哥作對)。他念了兩年書之后,首先提到的那所大學校方要求他退學。她只得出錢給他捐了個禁衛軍軍官的職務。

這年輕軍官是個有名的“紈绔子弟”,或者說交際場上的花花公子。拳擊、獵田鼠、玩五人球、駕四馬馬車,是當時英國貴族的時尚。這些高貴的學問,他門門精通。雖然羅頓屬于宮廷禁衛軍,責任是護衛攝政王,沒有在國外服役以顯示自己的英勇,但是他已經跟別人血淋淋地決斗了三回(起因是賭博,他愛賭博愛得太過分了),充分證明了他不怕死。

“也不怕死后的報應。”克勞利先生常抬起頭,翻起醋栗色的眼睛望著天花板,這么加一句。他老是惦記著弟弟的靈魂。惦記著跟自己見解不同的人的靈魂,對于許多正經人來說是一種慰藉。

糊涂、浪漫的克勞利小姐見了自己的寵兒憑勇氣用事,還總是在他決斗之后替他還賭債;對于批評他的品行的話,聽都不愿聽。“他是要趁年輕放蕩一下,”她常說,“但比起他那哭哭啼啼的偽君子哥哥來要強多了。”

注釋:

[1] 托比亞斯·斯摩萊特(1721—1771),英國小說家,以善寫古怪人物著稱。

[2] 亨利·菲爾丁(1705—1754),英國18世紀最杰出的小說家,英國現實主義小說奠基人。

[3] 托馬斯·格雷(1716—1771),英國詩人。

[4] 小克雷比勇(1707—1777),法國戲劇家、小說家,寫過幾本有傷風化的小說。

[5] 伏爾泰(1694—1778),法國作家,推動法國革命的力量之一。

[6] 大衛·休漠(17l1—1776),英國哲學家兼史學家。

[7]書名為The History of Mr.Humphrey Clinker,但并非史書,而是斯摩萊特的小說。

[8] 羅馬詩人維吉爾所著史詩《埃涅阿斯紀》中的伏爾西王后。她健步如飛,跑過玉米地,葉子不彎,跑過大海,兩腳不濕。

[9] 法國名門望族,自12世紀起公侯輩出。

[10] 法國著名譜牒學家陶齊爾(1685—1767)和他的兒子合著的字典。

[11] “拾伍茲其”原文為法文Trictrac,意為“十五子棋”,“色子同”的原文為法文Cornet,意為“骰子筒”。麗蓓卡欺負克勞利先生不懂法浯,杜撰兩個法國貴族名字戲弄蒙騙他。譯文未按常規譯音,而譯其義,再以近音字代之。以下準此。

[12] 根據溫度預報晴雨的裝置,男女兩個小木偶交替出現,一個表示天晴,一個表示下雨。

[13] 法國大革命時期,英國貴族把法國人看成危險分子,跟無神論者相提并論。

[14] 圣儒斯德(1767—1794),法國大革命的領袖之一,與羅伯斯庇爾同時被處死。

[15] 盧梭(1721—1778),和伏爾泰同時的法國作家,主張解除束縛,回歸自然,對當時法國人的思想極有影響,是推動法國革命的力量之一。

[16] 福克斯(1749—1806),英國政治家,海軍大臣。因主張廢除黑奴制,同情法國革命,被免職。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山西省| 康保县| 宜兰县| 南川市| 镶黄旗| 咸宁市| 宁陵县| 安乡县| 翁源县| 嵩明县| 通海县| 会宁县| 麻阳| 山阴县| 甘德县| 庆云县| 句容市| 尤溪县| 滦南县| 英吉沙县| 武安市| 高雄市| 建水县| 铜陵市| 廊坊市| 盐源县| 合山市| 绥化市| 措美县| 宁津县| 中方县| 兴化市| 潼关县| 翼城县| 怀化市| 额敏县| 五大连池市| 和硕县| 连平县| 福泉市| 泸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