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實與皮相:經典碑帖臨摹展實錄
- 梁元甫編著
- 557字
- 2021-02-22 15:06:46
王冬亮 臨《唐西突厥可汗阿史那懷道墓志》
尺寸:179cm×56cm

此墓志1993年出土于原咸陽鐵二十局機關院內。志蓋長約65厘米,寬約5厘米,雙線篆書“大唐故史特進墓志銘”,志石尺寸87厘米見方,30行,868字,陸尚賓書。他的作品尚有行楷《金剛經》,隸書《楊孝恭碑》。
我學習隸書,也是從大家熟知的東漢諸碑入手,臨習多年始終覺得不得究竟。后關注于考古界、歷史學界對秦漢簡帛文字的發掘研究,遂搜集材料開始學習。大約十年時間,于兩漢隸書字法、結構、風格、筆法稍有入處,知東漢諸名品之所從來,及先輩所不及,見不及知不及學之處。我于感興趣的事情,每欲窮究始末,故又整理漢晉隸書材料,知唐代亦為隸書之重鎮。今人學隸,往往只稱漢末名跡數種,于此少有研究,或謂不足學,這種忽視其實是近現代以來的歷史誤會。唐代隸書主要取法漢末魏晉,自有淵源脈絡,風格極多,名家林立,清代《語石》諸書,尚能對此有較為公允的評價,今日厚古薄今的勢頭仿佛要遠超彼時,殊不知唐隸風格在書法史上實際占主流地位到晚明為止有千年之久。我學習唐隸,非為標新立異,而專注于宏觀的藝術史脈絡,中觀的藝術品評系統、風格師授,以及最具體的用筆結字技巧等,故多從理解的角度去臨,極少發揮,亦不局限于書家、書跡的著名與否,盡量進行客觀的解讀,以期積累知見,結合文獻,做出一幅較為清晰的唐代隸書“肉身”拼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