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HR手把手教你搞定HR管理(初級版):從有證書到會干活
- 應秋月
- 3034字
- 2020-11-24 17:47:59
2.2 我要成為誰
要回答“我要成為誰”這個問題,需要有很多方面的沉淀和積累。我簡單講述以下幾個方面。
制訂“一萬小時成長計劃”
有一本書大家可以找來看看,叫《一萬小時定律:專業主義改變一切》。書中提出的“一萬小時天才理論”是由赫伯特·西蒙(Herbert A.Simon)和心理學家、國際天才研究的先驅者之一安德斯·艾利克森(Anders Ericsson)共同提出的。這一理論清楚地告訴人們,“天才”之所以成為“天才”,不在于天賦異稟,而是經歷了一萬小時的訓練,以及累積和沉淀。
“一萬小時天才理論”的核心內容是,任何一項世界級的才能,都需要進行至少一萬小時的訓練。一萬小時的訓練是成就一項事業最基本的要求,也就是說,在任何一個專業領域,如果缺少一萬小時的訓練,即使先天優勢突出的人,也不能成為這一領域的領軍人物。
“一萬小時”是一段很長的時間,但是,如果我們能每天堅持練習4小時,按全年平均工作日250天計算,10年就能達到一萬小時。
從我的工作經歷來看,人力資源管理者從一個懵懂的“門外漢”成長為人力資源總監,一般需要10年。當然,我不否認有些人能力超群,在大學畢業后工作3~5年就成為人力資源總監。
這“10年”的工作過程,就是“一萬小時”的沉淀過程,如圖2-8所示。
圖2-8 人力資源管理者的“一萬小時”成長計劃
如何按照圖2-8所示的人力資源管理者的“一萬小時”成長計劃去實踐和鍛煉自己呢?下面就此展開。
第一步,將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工作的能力和對應崗位分為四個層級,即入門、初級、中級和高級,并設置時間段,如圖2-9所示。
圖2-9 崗位進階
如圖2-9所示,每年的有效工作時間約為250天,每天用于成長的時間約為4小時,則每年就有“一千小時”的練習和沉淀,10年正好是“一萬小時”。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四個練習和沉淀時間段所對應的四個層級,并不是時間熬到了自然就能上崗了,而是在每個時間段里,還要有練習環境(或工作機會)和工作內容。如果缺失練習環境,就有可能因沒有練習機會而不能完成“一萬小時”的成長計劃。
(1)第一階段,從“零基礎”的入門開始,在經過了“一千小時”的練習和沉淀后,到達初級階段。在這個時間段里,只是了解和認識了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概況,做了一些簡單的員工信息錄入(俗稱“動動手”)和管理資料傳遞(俗稱“跑跑腿”)之類的工作。
(2)第二階段,在又經過了“三千小時”的練習和沉淀后,從初級到達中級階段。在這個時間段里,需要讓自己得到一個比較全面的“初級”平臺。需要詳細練習的內容,就是本書的全部內容。如果是在一個小型企業里,則基本上本書的內容全部會接觸到。如果是在一個大型企業里,則有可能只接觸到本書的某一部分內容。這時候,企業為了培養全能型的人才也會安排互換崗位,“輪崗”有助于練習和沉淀。這樣做的好處是:對個人而言,工作有新鮮感,能滿足人才渴望成長的需要;對企業而言,培養了“一職多能”的“多面手”,有利于工作調整和人員調配。不然,只在一個或幾個項目上練習“三千小時”,是不能達到全部技能要求的。我們在平時交流中獲悉,有些人在大型企業工作1~2年后離職,之后卻找不到自己想晉級的工作,其主要原因就是沒有得到全面的鍛煉。
(3)第三階段和第四階段,在又經過了“六千小時”的練習和沉淀后,從中級到達高級階段。在這個時間段里,需要讓自己得到一個人力資源部的中層管理崗位,進入一個有管理深度和管理廣度的人力資源管理平臺。此外,還需要做一個“有心人”,把“六千小時”分為兩個時間段,一個是“五千小時”,一個是“一千小時”:“五千小時”用于練習和沉淀中級管理的工作內容,詳細內容見我的第二本書《老HR手把手教你搞定HR管理(中級版):從會干活到能管理》;“一千小時”用于練習和沉淀高級管理的工作內容,詳細內容見我的第三本書《老HR手把手教你搞定HR管理(高級版):從能管理到善輔佐》。
第二步,根據自己時間的寬松程度,有計劃地做一份“每日成長內容表”,作為自我“精進”的參照物。
第三步,按照“計劃→練習→檢查→再練習→再檢查→完全掌握→下一個新計劃”的方式,循序漸進地進行一個又一個內容的學習、練習和沉淀。
第四步,對照三本書的每個章節,順著員工生命周期的三個時期——入職、在職和離職,針對工作標準、流程、操作要領與注意事項,一個個地學習、練習和沉淀。
第五步,對照“人力資源管理成熟度模型”進行自我評估。得分在95分以上的,就是非常成熟的人力資源管理能手了。
有了這個“一萬小時”成長計劃,企業也提供了不同工作崗位的練習機會,為什么還是有很多人抓不住機會,成長得比較慢呢?在這里,我再說一點比較重要的,就是需要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
一個人的工作習慣和思維習慣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后天養成的。有的人成長得快,有的人成長得慢,有的人很長時間都不成長。我發現,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和思維習慣,對一個人的成長有很大幫助。
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
優秀的工作業績來自良好的工作習慣。什么是良好的工作習慣?請看圖2-10。
圖2-10 良好工作習慣的思考圖
由圖2-10可知,良好工作習慣的養成,需要思考“三個問題”,即在接受一份工作時,在做具體的工作時,先做以下三方面的思考,并且找到答案。
第一,弄明白“做什么事”。
第二,弄明白“為什么做”。
第三,弄明白“如何做好”。
比如人力資源專員崗位的工作,當人力資源管理的基礎操作由自己操作時,在行動(工作)之前如何確保工作結果是“優秀”的?需要思考三個問題并找到答案。
第一,做什么事?答案是:做好每一項人力資源管理的基礎操作,核心是防止出現企業勞動關系管理的漏洞和風險。
第二,為什么做?答案是:如果企業勞資雙方的勞動關系管理得不規范、不系統和有漏洞,就會出現勞動爭議事件。輕者,導致企業人才流失,企業經濟效益受損。重者,有可能將企業推向“被告席”和被列入“黑名單”。勞動關系管理不好的負面影響有很多方面,如圖2-11所示。
圖2-11 勞動關系管理不好的負面影響內容
由圖2-11可知,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基礎管理操作做不好,就會導致企業的勞動關系管理工作也做不好,由此產生的負面影響非常不好。所以,應該知道為什么進行基礎管理操作。
第三,如何做好?答案是:熟練掌握本書關于人力資源管理基礎操作的1000多個管理節點的要領,防止勞動關系管理出現漏洞。顯然,如果你沒有掌握要領,則可能導致自己所在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出現漏洞。
圖2-10中的三個問題需要謹記,在做每一件事之前都要詢問自己:做什么事?為什么做?如何做好?先弄明白,而后再開始行動。久而久之,良好的工作習慣就養成了。這個良好的工作習慣就是自己成功做事的方法論。
人力資源管理者的能力素質
當我們用“選、育、用、留、競爭”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工具,去組織和調整一支“能夠實現企業經營目標”的員工隊伍時,我們自身需要具備什么樣的能力素質,這是企業在招募人力資源管理人才時比較關注的。
在企業的經營管理過程中,管理者處于主導地位。管理者能力素質的高低,對于企業的經營效益和管理效率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和作用。這方面的要求如圖2-12所示。
圖2-12 人力資源管理者能力素質的內容
提示
圖2-12所示的內容我不詳細講解,作為“作業”留給讀者自己去感悟和沉淀,并吸收、消化和轉化。我們可以給自己畫個畫像:
(1)手中握有一份“一萬小時”成長計劃。
(2)養成了良好的工作習慣——成功做事的方法論。
(3)具備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能力和素質。
具備以上三個條件,就解決了“我是誰”和“我要成為誰”這兩個問題,就能一步一步地實現自己的職業目標。
樹立職業目標容易,而培養自己的職業素質和能力就不容易了,需要自己持之以恒,不斷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