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代壓勝錢:中國錢幣叢書甲種本
- 公柏青
- 904字
- 2020-11-29 10:04:42
序 言
戴志強
公柏青的《漢代壓勝錢》是一部專攻漢代壓勝錢的力作。他以錢幣實物為依據,幫助讀者揭開壓勝錢的內涵,從壓勝錢的形制、圖紋、文字的解讀,了解其鑄造目的、性質、用途、用法,以及使用者的身份和鑄造的時代,進而尋找其背后的文化淵源,領略其內在的精神世界。理據充分,令人信服。
對壓勝錢展開斷代研究,特別是對早期壓勝錢做專題探討,《漢代壓勝錢》是我見到的第一本專著。它既是對漢代壓勝錢研究成果的一個匯集,也為壓勝錢的歷史溯源研究填補了空白。在中國貨幣史上,貨幣的兩重職能直到秦、漢時期方始分開,從此錢幣有了正用品和非正用品的區別,所以漢代壓勝錢是后世壓勝錢的根基。從這個意義上講,對于漢代壓勝錢的研究,其學術意義尤顯重要。
根據柏青的考察和分析,漢代壓勝錢分為前后兩個階段:一是五銖錢鑄造之前,主要效仿八銖半兩錢和四銖半兩錢,在半兩錢的基礎上添加圖案或文字;二是開鑄五銖錢之后,產生了獨立的壓勝錢文化體系,也就是說,漢武帝時期壓勝錢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和突破性的發展,形成了真正意義上的文化體系。其實,這個時期不僅僅是銅錢有了新變化,金幣也有新突破。西漢海昏侯劉賀墓出土的麟趾金、馬蹄金,裝飾性特別突出,就其工藝制作來看,顯然不是流通貨幣,而是為舉行重大慶典活動特別制造的紀念幣。還有武帝時期出現的金五銖錢,顯然也不是流通貨幣,而是作為對有功之臣的賞賜用品。可見,金錢的變革和銅錢的變革誕生于同一個時代,這絕不是偶然的,而是時代的必然。武帝時代錢幣思想之開放,錢幣文化之發達,造就了一個偉大而創新的時代。
當今對壓勝錢的研究,主要在兩條戰線展開:一是歷史變遷,宏觀看壓勝錢的產生、發展和演變,給壓勝錢以正確的定位;二是斷代研究,微觀看每個時代、每一類壓勝錢的內涵、性質和用途。這兩條戰線,相互借鑒,相互啟迪,取得的研究成果,是我們這個時代對壓勝錢研究的貢獻。
由于對壓勝錢的認識提高、理解深化,學界把壓勝錢和行用錢并列為中國錢幣文化的兩大組成部分,使得壓勝錢在人們心目中地位提高了,壓勝錢收藏者和研究者士氣大振,大大推進了他們探索前進的步伐。這是時代之大幸。
愿這部書的成功出版和發行,為壓勝錢的收藏和研究注入一股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