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新環境、新階段與防風險問題研究
- 王碧珺
- 1204字
- 2020-11-30 10:24:39
第二章 國際投資政策環境的新變化
一 國別投資政策
2018年,涉及外商直接投資國別政策變化的國家個數和政策數量都有所下降。有55個國家和經濟體進行了112項涉及外商直接投資的政策變化,比2017年的65個國家、126項政策變化分別減少了15.4%和11.1%。從這112項政策變化的組成來看,65項涉及投資自由化和促進措施,31項施加了新的投資限制性和監管政策,余下16項是中性的政策。不包括中性的政策,涉及限制性或監管措施的政策比例從2017年的16%飆升至2018年的32%,這是自2000年以來的最高比例(見圖2.1)。
分區域來看,在涉及外商直接投資的國別政策變化中,亞洲發展中國家最為活躍,其次是非洲、歐洲以及發達國家(見圖2.2)。然而,涉及外商直接投資國別政策變化的性質在不同地區之間存在顯著差異。亞洲發展中國家有32項政策變化涉及投資自由化和促進措施,而只有2項政策變化涉及投資限制或監管政策。相比之下,發達國家有21項政策變化旨在加強投資限制或監管,而只有7項政策變化涉及投資自由化和促進措施。
針對外國投資者的新增限制性措施主要表現出東道國監管當局在國家安全方面的考慮,涉及關鍵基礎設施、核心技術、國防部門、敏感性商業支持等方面。2018年,至少有15筆外資并購交易在東道國政府的反對聲中被迫終止。其中,9筆因國家安全緣由終止,3 筆因競爭原因終止,3筆因其他監管原因終止。在因為國家安全因素終止的代表性并購交易中,從行業上來看,主要涉及高科技、金融業、基礎設施等。從涉及的國家來看,施加反對的國家都是發達國家,主要是美國,此外還有新西蘭、澳大利亞、西班牙、加拿大、日本等國(見表2.1)。中國是受國家安全因素沖擊最大的國家。如表2.1 所述,9 筆交易中有4 筆來自中國境內,3 筆來自中國香港。而在這3筆來自中國香港的并購中,有2 家主并方的母公司來自中國境內。

圖2.1 國別投資政策變化2000—2018年
資料來源:聯合國貿發會議數據庫,http://unctadstat.unctad.org/fdistatistics。

圖2.2 2018年國別投資政策變化的區域分布
資料來源:聯合國貿發會議數據庫,http://unctadstat.unctad.org/fdistatistics。
表2.1 2018年因為國家安全因素終止的代表性并購交易

資料來源:筆者根據UNCTAD,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19的數據整理。
除了國家安全方面的考慮外,還有針對外國投資者在土地、自然資源領域投資的監管。例如,澳大利亞增加了外國投資者進行房產投資的稅費,并進行了額度控制。新西蘭加強了外國并購敏感性土地的審查。此外,還有的國家增加了當地成分要求。例如,印度尼西亞對于本土生產和銷售4G手機的當地成分要求比例由20%提高至30%??夏醽喓吞股D醽啅娬{了采礦業的本土采購、使用本地產品和服務等。
雖然目前并沒有一個全球性的國際投資協定,但一些區域組織正積極倡導非約束性的投資指導原則,旨在指導國家制定國際投資政策。該原則與《聯合國貿發會可持續發展投資政策框架》所倡導的可持續發展原則是相一致的。2018年,伊斯蘭合作組織(OIC)成員國的高級別專家會議根據伊斯蘭會議組織行動計劃和貿發會議政策框架商定了10項原則。這10項原則涉及政策一致性、權利和義務平衡、監管權、投資開放、投資保護和伊斯蘭會議組織內部合作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