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生代農民工人力資本問題研究
- 尹德挺等
- 3614字
- 2021-01-05 12:15:24
三 已有文獻評述
基于以上文獻資料,我們課題組發現,國內人力資本研究大約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末,而新生代農民工人力資本研究則剛起步。從已有的新生代農民工人力資本研究的文獻中,我們發現兩個問題:
第一,統計數據匱乏且缺乏整合,導致人力資本與經濟轉型的匹配問題研究不足。文獻顯示,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要求不同的人力資本,如在工業經濟時代,人力資本表現為勞力型、技術型和經營型人力資本。王金營[49]還量化了經濟轉型對人力資本的需求等。然而,國內關于新生代農民工這一群體的人力資本供需缺口及其與經濟轉型的匹配度鮮有系統性研究,從事制造業等重要行業中的新生代農民工具有怎樣的個人特性和家庭屬性?類似這樣的問題研究得都很少,這可能是由于此領域的數據支撐不足所致。當前,國內相關數據主要是對農民工而展開,針對新生代農民工人力資本的調查數據少之又少。國家統計局的農民工調查對于學者而言無法取得微觀數據,限制了我們進行統計建模,影響因素的深入分析同樣受限。我們只能通過官方公布的宏觀數據進行新生代農民工人力資本部分指標的簡要宏觀描述;原國家衛計委流動人口數據比較連續且公開了微觀數據,但此調查并未完全按照人力資本的四個維度展開測量,因此,本書只能依托此數據對其中涉及的教育程度和職業技能進行建模分析。綜上所述,本書不得不自行組織一次新生代農民工人力資本四個維度的專項調查,至少掌握其面上的描述性特征。
第二,行為主體研究缺乏統合,新生代農民工人力資本研究的系統性思維不足。文獻顯示,此類人力資本生成途徑包括教育、職業培訓(含“干中學”)、遷移、醫療保健、精神文化生活等(彭煥才,2012;王迅,2008);投資主體包括政府、企業和個人,但企業普遍缺乏足夠的技能型員工,新生代農民工人力資本投資嚴重不足(彭煥才,2012),而問題癥結在于政府責任缺失(陸遠權等,2011),并建議從勞動力市場、產品市場、產業轉型對新生代農民工人力資本形成倒逼機制。已有研究大多把新生代農民工當作城市“外物”來研究,對其教育、培訓、健康、戶籍等問題不能同時考察并系統解決,同時,過分放大政府責任的缺失,忽視了其他行為主體的協同作用。目前,關于新生代農民工人力資本提升的文獻主要集中在政府、企業兩大行為主體,而關于社會組織、家庭和個人的研究并不多。在所有文獻中,能夠把五大行為主體的功能分析整合起來整體性研究的文獻非常缺乏,嚴重限制了相關領域的理論分析,不利于清晰地明確和提煉出新生代農民工人力資本提升的路徑。目前,通過這些年其他學者的研究,我們已經走過了五類行為主體分項摸底研究的初期階段,現在理應邁入行為主體統合研究的理論思考階段。這恰恰是本書的初衷和切入點。
通過文獻梳理,我們探尋到了課題組研究的邏輯起點和問題導向,即本書試圖在綜合多項權威調查數據及本課題組調查數據的支撐下,利用各個調查的優勢,試圖探尋以下四個問題的答案:
(1)新生代農民工人力資本的特征及其獨特性表現在哪些方面?
(2)當前新生代農民工人力資本投資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什么?
(3)優化新生代農民工人力資本狀況面臨哪些主要障礙?
(4)如何運用理論思維助力新生代農民工人力資本提升的實踐?
[1] [法]魁奈:《經濟著作選集》,商務印書館1979年版。
[2] [英]亞當·斯密:《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商務印書館1972年版。
[3] [英]亞當·斯密:《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商務印書館1972年版。
[4] [英]阿爾弗雷德·馬歇爾:《經濟學原理》(上卷),商務印書館1983年版。
[5] [英]馬歇爾:《經濟學原理》,人民日報出版社1980年版。
[6] [美]西奧多·W.舒爾茨:《論人力資本投資》,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1990年版。
[7] 周新芳:《人力資本理論文獻綜述》,《現代經濟信息》2008年第1期。
[8] 張鳳林:《人力資本理論及其應用研究》,商務印書館2011年版。
[9] 王金營:《中國和印度人力資本投資在經濟增長中作用的比較研究》,《教育與經濟》2001年第2期。
[10] 李福柱、周立群:《基于區域經濟差異的人力資本結構研究——以東、中、西部地區為例》,《科學管理研究》2008年第6期。
[11] 郭慶旺、賈俊雪:《政府公共資本投資的長期經濟增長效應》,《經濟研究》2006年第7期。
[12] 韓樹杰:《我國政府人力資本投資的現實困境與戰略抉擇》,《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13年第1期。
[13] 李東法:《人力資本投資的政府職責定位分析》,《人力資源開發》2014年第7期。
[14] 龍翠紅、馮彩:《農民工人力資本投資與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基于民工荒問題的思考》,《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6期。
[15] 胡同澤、文莉:《農民工人力資源現狀評析及開發研究》,《經濟體制改革》2006年第6期。
[16] 蔡昉:《勞動力市場變化趨勢與農民工培訓的迫切性》,《中國職業教育》2005年第32期。
[17] 彭煥才:《從民工荒看新生代農民工人力資本投資》,《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2年第5期。
[18] 陸遠權、鄒成誠:《新生代農民工人力資本投資的政府責任分析》,《職教論壇》2011年第15期。
[19] 劉洪銀:《以融合居住促進新生代農民工人力資本提升》,《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13年第5期。
[20] 白娜、高艷:《企業人力資本管理模式研究綜述與展望》,《時代金融》2017年第23期。
[21] [美]加里·斯坦利·貝克爾:《人力資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年版。
[22] 和震、李晨:《破解新生代農民工高培訓意愿與低培訓率的困局——從人力資本特征與企業培訓角度分析》,《教育研究》2013年第2期。
[23] 李寶元:《人力資本論——基于中國實踐問題的理論闡釋》,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高宗華:《高職院校“校企互助”模式探索與實踐》,《職教論壇》2014年第26期。
[24] 全國總工會新生代農民工問題研究課題組:《關于新生代農民工問題的研究報告》,《江蘇紡織》2010年第8期;彭煥才:《從民工荒看新生代農民工人力資本投資》,《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2年第5期。
[25] 彭煥才:《從民工荒看新生代農民工人力資本投資》,《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2年第5期;呂莉敏、馬建富:《基于人力資本理論的新生代農民工培訓》,《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年第24期。
[26] 蔡昉:《人口轉變、人口紅利與經濟增長可持續性——兼論充分就業如何促進經濟增長》,《人口研究》2004年第2期。
[27] 張正:《新生代農民工人力資本投資中的企業責任分析》,《企業技術開發》2014年第23期。
[28] 齊秀強、張雅濤、林子琳:《建構新生代農民工職業規劃培訓體系的宏觀策略研究》,《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4年第2期。
[29] 李寶元:《人力資本論——基于中國實踐問題的理論闡釋》,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30] 李寶元:《人力資本論——基于中國實踐問題的理論闡釋》,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31] 陶偉、燕東升:《基于分析的新生代農民工人力資本投資策略》,《農村經濟》2012年第4期。
[32] 張莉:《新生代農民工城市化路徑探析——基于社會組織發展視角》,《陜西農業科學》2015年第1期。
[33] 孫錄寶:《為新生代農民工服務的社會組織問題初探》,《社團管理研究》2011年第11期。
[34] 劉雪梅等:《社會支持對新生代農民工組織承諾的影響機制》,《農業經濟問題》2018年第12期。
[35] 淦未宇、徐細雄:《組織支持、社會資本與新生代農民工離職意愿》,《管理科學》2018年第1期。
[36] 鐘秋蓮:《社會資本理論下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路徑選擇——基于社會組織發展視角》,《安徽農業科學》2011年第33期。
[37] 孫錄寶:《為新生代農民工服務的社會組織問題初探》,《社團管理研究》2011年第11期。
[38] 張莉:《新生代農民工城市化路徑探析——基于社會組織發展視角》,《陜西農業科學》2015年第1期。
[39] 孫錄寶:《為新生代農民工服務的社會組織問題初探》,《社團管理研究》2011年第11期。
[40] 張莉:《新生代農民工城市化路徑探析——基于社會組織發展視角》,《陜西農業科學》2015年第1期。
[41] 張揚群:《非政府組織對職業教育發展的促進作用探析》,《中國職業教育》2010年第21期。
[42] 李寶元:《人力資本論——基于中國實踐問題的理論闡釋》,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牟增芬、孫正林:《基于人力資本理論的新生代農民工培訓問題研究》,《中國林業經濟》2011年第1期。
[43] 張鳳林:《人力資本理論及其應用研究》,商務印書館2011年版。
[44] [美]加里·斯坦利·貝克爾:《人力資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年版。
[45] 潘晶芳:《新生代農民工人力資本的提升與再造——基于城鄉一體化的現實語境》,《福建行政學院學報》2013年第3期。
[46] 全國總工會新生代農民工問題研究課題組:《關于新生代農民工問題的研究報告》,《江蘇紡織》2010年第8期;牟增芬、孫正林:《基于人力資本理論的新生代農民工培訓問題研究》,《中國林業經濟》2011年第1期;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2013年全國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405/t20140512_551585.html)。
[47] 蔡昉:《人口轉變、人口紅利與經濟增長可持續性——兼論充分就業如何促進經濟增長》,《人口研究》2004年第2期。
[48] 蔡昉:《未來的人力資本積累》,財經新聞(http://www.cenet.org.cn/index.php?siteid=1&a=show&catid=123&typeid=&id=66602),2015年3月12日。
[49] 王金營:《制度變遷對人力資本和物質資本在經濟增長中作用的影響》,《中國人口科學》2004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