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形勢分析展望篇

2013~2014年河南經濟發展分析與預測

河南省社會科學院課題組[1]

2013年,在國內外經濟形勢極其嚴峻復雜的情況下,全省上下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關于經濟工作的決策部署,深入實施糧食生產核心區、中原經濟區、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三大戰略規劃,著力打造河南經濟升級版,穩中有為、持續求進,全省經濟呈現出總體平穩、穩中趨升、穩中向好的態勢,不僅使年初經濟增速回落過大的局面逐步扭轉,而且速度、結構、質量、效益等指標更趨協調,持續健康發展基礎更加堅實。但當前宏觀環境仍然錯綜復雜,需求不足的問題尚未有根本緩解,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經濟回升向好的基礎仍不穩固,保持全省經濟持續平穩較快發展仍面臨許多困難和挑戰。

一 2013年河南經濟運行分析

2013年,全省上下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項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的決策部署,著力把國家戰略轉化為發展新優勢,穩中求進、穩中提質,速度與質量指標趨于協調,結構和效益指標明顯向好,經濟運行表現出穩中趨升、穩中向好的總體態勢。但當前經濟環境依然復雜,需求不足與結構性矛盾相互疊加,內生動力依然不強,實現全年發展目標依然面臨嚴峻挑戰。

(一)2013年河南經濟運行的總體態勢

2013年,在全國經濟增速回落的大背景下,河南省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出現同比回落,增長放緩。進入第二季度特別是下半年以來,隨著一系列政策措施效應的逐步顯現,全省經濟運行呈現出總體平穩、穩中趨升、穩中向好的積極態勢?!胺€、升、好”是全年經濟運行的總體態勢的主要體現。

“穩”就是經濟運行低位徘徊的局面得到扭轉,主要經濟指標表現平穩,其中,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進出口總值等指標的增速雖然比上年同期增速略有回落,但是在2013年前三季度均保持了小幅增長或持平態勢,且各主要指標基本都在預期的目標區間內。同時,穩還表現在物價水平保持了基本穩定,且波動幅度不大。

“升”主要表現為,2013年第三季度河南主要經濟指標增長速度有所加快,總體出現小幅攀升態勢,尤其是與工業關聯的指標持續向好回升,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通過克強指數對耗電量、銀行貸款發放量、鐵路貨運量三個經濟指標的結合來判斷經濟發展情況,呈現了穩中趨升的態勢。

“好”主要體現在,農業生產形勢較好,工業經濟效益開始向好,財政形勢總體趨好,城鄉居民收入進一步提高。根據河南省宏觀經濟數量預測模型并結合各類影響變量的綜合評估,預計2013年河南省生產總值增長在9%左右,其中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分別增長3.7%、10.5%、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3.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6%;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103.2(以上年為100);出口預計增長19.5%,進口預計增長8.5%(見表1)。

表1 2013年河南主要經濟指標預測

這些成績的取得主要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實施。一是著力推進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針對年初主要經濟指標增速下滑的復雜嚴峻形勢,河南省委、省政府把穩增長、調結構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住關鍵、標本兼治、綜合施策,啟動了工業穩增長調結構百日攻堅活動,有力促進了工業經濟速度和效益的穩定回升。組織開展“強投資、促進度”活動,千方百計促開工、促在建、促投產,有效發揮了重大項目的帶動作用。二是著力增創發展新優勢。河南緊緊抓住三大國家戰略所帶來的前所未有的發展新機遇,努力使三大國家戰略轉化為區域發展新優勢。國家糧食戰略工程河南糧食生產核心區規劃為農業穩產增產提供了有利條件,推動河南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方面做出新貢獻。中原經濟區建設的全面展開,為河南突出區域比較優勢、培育區域增長極、增強區域競爭力奠定了堅實基礎。尤其是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的規劃建設,空港與陸港聯動發展,形成現代化立體綜合交通樞紐新優勢;航空經濟與現代服務業聯動發展,形成現代產業體系發展新優勢;河南在交通區位、人力資源、產業配套、現代物流、發展環境等方面的競爭優勢都得到進一步提升。三是著力實施“一個載體三個體系”總體工作布局。全省180個產業集聚區以及城市新區、商務中心區和特色商業區建設全面推進,推動項目集中布局、產業集群發展、功能集合構建、資源集約利用,破解發展難題,提高發展成效。加強現代產業體系構建,堅持做優農業、做強工業、做大服務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制造業,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取得明顯成效。加強現代城鎮體系構建,積極優化城市形態和空間布局,形成城鄉發展一體化新格局。加快自主創新體系構建,創新驅動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四是著力形成加快經濟轉型升級新動力。河南把提升開放水平和深化改革作為穩增長、調結構、推動科學發展的根本舉措,加快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著力推進政府職能轉變,激發改革紅利、增強發展活力。把科學推進新型城鎮化作為釋放內需潛力的綜合性戰略舉措,以推進人的城鎮化為核心,著力提升城鎮綜合承載能力和吸納就業能力,城鎮化發展質量和水平明顯提高。五是著力改善民生,加大民生投入,扎實推進“十項重點民生工程”,進一步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各項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實踐證明,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是完全正確的,各級各部門的工作是有力有效的。

(二)2013年河南經濟運行的主要特點

1.與2012年相比:穩中有進

(1)三次產業發展平穩。2013年前三季度河南省生產總值達到23516.02億元,同比增長8.7%;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3527.48億元,同比增長3.8%;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2816.35億元,同比增長9.9%;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7172.19億元,同比增長8.7%。從生產總值及三次產業前三季度增長速度來看(見圖1),在年初4個指標均以降速開局后,第二季度開始扭轉了從上年第一季度開始的連續走低態勢,開始逐步小幅回升,穩中有進態勢明顯。其中,生產總值、第一產業增加值、第三產業增加值今年以來保持了環比上升,尤其第三季度末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速比第一季度提高了1.6個百分點。

圖1 2012年至2013年1~9月河南省生產總值及三次產業增加值增速

(2)三大需求穩步增長。河南省固定資產投資保持了較快增長態勢,2013年1~9月完成17776.24億元,同比增長23.5%。其中,工業投資增長18.7%,增速比1~8月微升了0.1個百分點;基礎設施投資增長22.4%,增速比1~8月加快了0.4個百分點。消費平穩增長,前三季度,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上年同期增長13.4%,分別比上半年和第一季度加快了0.2個和0.3個百分點。其中,農村消費市場活躍,1~9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達到21.1%,比全省和城鎮零售總額增速分別加快了7.7個和7.9個百分點。開放帶動有力,前三季度,全省海關進出口總值增長14.4%,比上半年加快了2.0個百分點(見圖2)。其中,出口增長19.3%,比上半年加快了5.3個百分點;實際利用省外資金約5219億元,其中實際利用外資95.5億美元,增長5.3%;預計全年利用省外資金可超過6000億元,其中實際利用外資可望達到130億美元。

圖2 2013年1~9月河南省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海關進出口總值增速

(3)結構優化調整成效顯現。產業結構調整取得明顯進展,2013年前三季度,全省高成長性產業和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分別占全部工業增加值比重的59.7%、5.8%,分別比上年同期提高了2.8個和1.2個百分點;四大傳統支柱產業增加值占比為25.3%,同比下降了3.0個百分點;六大高載能行業占比為38.1%,同比下降3.1個百分點。從企業結構來看,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實現增加值增速為16.8%,非公有制企業實現增加值增速為14.3%,分別比工業增加值增速加快了5.2個和2.7個百分點。投資結構繼續優化,從投資來源看,1~9月,全省民間投資快速增長,增速達到24.9%,比總投資增速和國有投資增速分別快了1.4個和6.8個百分點;占全省投資比重的81.6%,比上年同期提高0.9個百分點;對全省投資增長的貢獻率達到85.5%。從投資行業來看,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投資增速達到28%,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投資增速達到43.5%,房地產業投資增速達到32.1%,文化、體育和娛樂業投資增速達到50.2%,分別比總投資增速快了4.5個、20個、8.6個和26.7個百分點。

(4)發展質量效益持續提升。財政收入平穩增長,2013年前三季度全省財政總收入達2756.7億元,同比增長11.5%,比上半年和1~8月分別提高了1.2個和1.1個百分點;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789.2億元,增長17.5%,比上半年和1~8月分別提高了0.8個和0.9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收入平穩增長,前三季度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9.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7%;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增長12.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4%;城鄉居民收入增速均高于生產總值增速,且農村居民收入增速明顯高于城鎮居民收入增速,城鄉收入差距逐步縮小。就業形勢總體平穩,隨著服務業的快速發展,經濟增長的就業貢獻度增加,前三季度,城鎮新增就業112.1萬人,完成全年目標的112.1%;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87萬人,超額完成全年任務;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1%,低于4.5%的控制目標。

2.與季度增速相比:穩中趨升

前三季度,河南省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第三產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海關進出口總值、地方財政總收入6個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均表現為穩步上升態勢(見圖3),6個指標第三季度增速分別比第一季度增速快了0.3個、0.5個、1.6個、0.3個、5.5個和3.3個百分點。

圖3 2013年1~9月河南省6個經濟指標季度增速比較

3.與全國及中部六省相比:位次前移

與全國比較,2013年前三季度河南省生產總值增長8.7%,比全國平均增速加快了1個百分點,在全國的位次比上半年前移了4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6%,比全國平均增速加快了2個百分點,在全國的位次比上半年前移了5位;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3.5%,比全國平均增速加快了3.3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4%,比全國平均增速加快了0.5個百分點(見圖4)。

圖4 2013年前三季度河南省主要經濟指標增速與全國比較

與中部六省比較,2013年前三季度河南省生產總值完成23516.02億元,居中部六省第1位;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7776.24億元,居中部六省第1位;此外,河南省進出口總值、進口值和出口值也均居中部六省第1位。但是同時也要看到,河南省幾個主要經濟指標均表現出總量位于中部六省領先地位,而相應增速則相對落后的特征。

圖5 2013年前三季度中部六省完成生產總值和固定資產投資情況比較

4.與目標任務相比:存在差距

河南省2013年1~9月主要經濟指標與全年目標值對比來看,生產總值全年目標值為增長10%左右,前三季度增速8.7%;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全年增長目標為11%左右,前三季度增速17.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全年增長目標為21%,前三季度增速23.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全年增長目標為16%,前三季度增速13.4%;外貿進出口總額全年增長目標為15%,前三季度增速14.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全年實際增長目標為9%以上,力爭與經濟增長同步,前三季度兩項指標增速分別為9.6%、12.5%,均高于同期生產總值增速。從對比情況來看,2013年河南省固定資產投資、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均能較好完成全年目標;隨著河南新型城鎮化建設全面推進,內需潛力不斷激活,同時開放帶動戰略持續深入,富士康等重點項目帶動能力不斷增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和外貿進出口總額預計能夠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同時,值得關注的是,河南生產總值增速與全年目標任務相比還存在明顯差距,三季度末增速比全年目標增速慢了1.3個百分點,即使按全年9.5%的增長目標計算,也要低0.8個百分點。初步測算,要實現全年增長9.5%的目標,第四季度增速需達到12%,任務十分艱巨。經濟減速一方面是受外部發展環境日趨復雜嚴峻,以及經濟增長進入調速換擋期等多重因素影響,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河南發展正在進入深度調整期,結構性矛盾突出,新型城鎮化紅利、改革紅利、開放紅利等尚未充分激活、釋放,內需拉動不足,外貿短板依然有待拉長等多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影響。

(三)2013年河南經濟運行中存在的問題

1.穩增長的基礎仍不牢固

2013年前三季度,河南經濟雖然總體呈現回升向好的趨勢,但是需求不足問題依然突出,結構性矛盾短期內難以根本緩解,不穩定、不協調、不可持續性依然存在,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仍不牢固。內需增長動力偏弱,從生產者和消費者兩個角度來看,均存在增長乏力問題。企業景氣調查結果并不樂觀,前三季度企業家信心指數和企業景氣指數連續下滑,低于上年同期水平,并且均低于預期;前三季度,盡管城鄉居民收入依然保持較快增長,但相比上年同期而言增速回落明顯,1~9月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和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增速分別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6個和3.7個百分點。居民收入水平直接影響了購買力的提升,也影響著擴內需目標的實現。

2.經濟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

河南加快轉方式、調結構依然面臨嚴峻挑戰。從需求結構來看,投資仍然是拉動河南經濟增長的首要力量,是驅動中國經濟增長三大需求中唯一一個保持了較快的需求增長;消費拉動作用明顯不足,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速落后于第二產業和生產總值增速,發展依然滯后;外貿進出口在經歷了2011年和2012年的井噴式高速增長后,受到全球需求緊縮的影響,增速比上年出現大幅回落,三大需求中消費和外貿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都明顯偏弱。從產業結構來看,六大高成長行業中的食品、輕工、建材等提速乏力,高科技、高附加值、高競爭力的增長形式尚未形成;四大傳統支柱行業發展困難,特別是化工、有色、鋼鐵等行業是當前國內產能嚴重過剩行業,國家宏觀政策將更加強調結構調整與升級轉型,極易受宏觀環境與政策變化影響,這些傳統支柱行業的轉型升級也成為破解經濟結構性矛盾的重點難點所在。

3.工業持續回升壓力依然很大

總的來看,雖然2013年前三季度工業出現穩步回升的態勢,但是持續回升仍然面臨較大壓力。河南工業結構的重化特征一直比較突出,近年雖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快工業結構調整步伐,但輕重工業發展差距依然明顯。前三季度重工業增速一直快于輕工業增速,雖然重工業對拉動經濟增長見效比較快,但是重工業整體利潤率較低,影響整個工業生產效益的提升。此外,1~9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雖然環比有所提高,但同比降幅存在擴大趨勢。工業產品出廠價格的連續下降壓縮了工業企業的利潤增長空間。在宏觀環境總體保持結構性偏緊的情況下,河南的傳統支柱產業、一些競爭力不強的產業都將面臨嚴峻考驗。

4.企業生產經營面臨的困難仍然較大

2013年以來,市場競爭加劇、市場需求低迷、融資成本上升等是導致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的重要原因。前三季度,全省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同比下降1.5%,且連續9個月低于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指數,價格倒掛直接制約著企業生產積極性的提高。同時,前三季度,全省工業投資增速同比回落6.3個百分點,也低于全省投資增速4.8個百分點,工業投資增速回落既對全省投資產生了下拉作用,也對工業發展后勁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從企業景氣指數來看,企業融資狀況連續下滑,企業生產擴張普遍放緩,投資意愿低,信心明顯下降,顯示中小企業經營狀況更為嚴峻。

5.農業穩定增產形勢不容樂觀

2013年,河南夏糧、秋糧連獲豐收,預計將繼續保持在1100億斤以上,為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貢獻,但是同時,糧食生產要在高基點上持續保持穩產增產則面臨著更大的挑戰。近年來,河南省雖然加大了資金投入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和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但是由于河南農業基礎較弱,基礎設施投資缺口依然較大。今年夏季持續的高溫少雨天氣導致部分地區出現不同程度的旱情,而目前河南省有效灌溉面積仍然只有耕地面積的72%,一些地區農田水利設施老化落后導致無法灌溉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秋作物生產,農業生產基礎和抵御風險能力都依然薄弱。此外,近幾年農產品價格連續出現大幅波動,價格的不穩定性也對農業穩產帶來一定影響。

二 2014年河南經濟面臨的形勢及總體走勢展望

2013年以來,河南省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穩增長、保態勢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這與國內外整個宏觀經濟環境密不可分。河南省經濟發展既存在很多有利因素,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展望2014年,隨著經濟發展外部環境的總體好轉以及穩增長、促轉型、保態勢行動計劃的實施,全省經濟有望繼續保持總體平穩、穩中趨升、穩中向好的態勢,全年經濟增速有望達到9%左右。

(一)對2014年國內外經濟形勢的總體判斷

1.國際經濟發展環境有所改善,但復蘇進程仍面臨諸多風險

當前,世界經濟將延續不均衡的復蘇趨勢。全球經濟正在持續復蘇,IMF預測2013年和2014年全球經濟增長率分別為2.9%和3.6%;但經濟增長動力有所切換,亞洲等新興經濟體增速下滑,歐美日等發達經濟體復蘇態勢好于預期,這種分化局面可能延續到2014年,發達經濟體將以更大的動能支撐世界經濟增長。

美國經濟數據漸好,長期復蘇基礎趨于穩定。就業和非制造業數據改善支撐美國經濟中長期向好。2013年10月,美國就業分項指數增至56.2,接近8月的高點,較好的就業數據表明美國經濟生產情況趨于良好。同時,較強的消費信心與充足的生產動力形成良性循環。10月,美國非制造業指數升至55.4,預估為54.0;9月為54.4。隨著經濟數據向好,距美國退出刺激性貨幣政策的時間越來越近,政策退出對經濟持續復蘇影響的不確定性仍然較大,清晰、可信的中期財政整頓計劃是維持經濟復蘇的關鍵因素。

歐元區首現增長勢頭,但復蘇基礎仍較弱。歐元區2013年第二季度GDP環比增長0.3%,結束了此前連續六個季度衰退的局面。與此同時,歐元區投資者信心連續得到改善。11月歐元區投資者信心指數自10月的6.1跳升至9.3,高于預期的6.5,且為連續第三個月報正值。但歐洲就業和工資并未實現增長,金融市場分割、內部結構性失衡等問題仍然存在,預計2014年經濟可能維持當前的弱復蘇格局。

日本雖然確立經濟增長趨勢,但其國內政策不確定較強。從經濟數據看,日本短期增長態勢仍然良好。2013年第二季度日本GDP增長3.8%,連續第三個季度經濟增長,8月日本領先指標為106.5,較4月上升了7.2個點,經濟增長趨勢基本穩定。但國內經濟政策不確定較強,安倍政府不斷提出超大規模的經濟刺激計劃,但面臨較高的國家債務壓力,財政來源的不確定將嚴重影響政策效果,并可能產生較大的連鎖效應。

新興市場增長雖然強勁,但也面臨諸多內外部挑戰。與歐美經濟穩步復蘇的態勢不同,亞洲等新興經濟體面臨經濟增速下滑、資本外流、股市動蕩等多重風險。如印度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速放緩至4.4%,低于2012年的5%,8月制造業PMI下降至48.5,是2009年3月以來首度跌破“榮枯”分界線。IMF最新報告將2014年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速預期由此前的5.5%下調至5.1%。同時,新興經濟體還面臨金融市場動蕩的風險。受美國經濟數據好轉等影響,資金大規模撤離新興市場,資本大規模流動加大了我國資金面的復雜和緊張程度,將促使金融市場出現較大震動,進而影響到實體經濟增長。

2.國內經濟環境繼續企穩向好,但加快轉型升級更為迫切

經濟增長穩中趨緩,但下行空間有限。2013年前三季度我國GDP同比增長7.7%,低于2012年7.8%的增速,這與我國經濟進入了中速增長階段的特征相一致,但經濟下行空間有限。2013年10月中國制造業PMI為51.4%,比9月提高了0.3個百分點,連續第4個月回升,創下18個月以來新高,而小型制造業企業PMI為48.5%,仍處于景氣下降區間,這表明中國制造業雖仍保持增長態勢,但經濟下行壓力凸顯,增速回落壓力較大。從全社會用電量來看,8月全社會用電量明顯上揚,增速由7月的8.3%上升到13.7%,而9月增速又回落至10.4%,顯示經濟運行的不穩定因素仍舊存在。從大趨勢看,改革加快推進已成必然,市場在消化吸收改革政策之后將釋放巨大活力,傳統生產方式在市場推動下逐步進入自動淘汰階段,轉型成效也將漸漸呈現。

持續增長后勁乏力,加緊推動轉型迫在眉睫。通常經濟增長趨緩可能促使政府通過投資緩解經濟下行壓力,從而擠壓市場正逐步形成的自動轉型態勢。當前我國經濟環境較為復雜,增長與轉型矛盾又現強化趨勢,如何處理兩者關系,同時協調改革步伐與增長空間是發展關鍵。政府可能采取折中策略,在保持適度增長空間內充分估計風險,推動漸進式改革和轉型。

金融風險、地方債務風險是當前面臨的兩大風險。前期全球資本流入我國市場積累了一定程度的金融資產泡沫,近期顯現的資本流入放緩甚至流出現象如果加快,可能引起部分領域泡沫破裂。而長期以來資本市場不完善積累的資金錯配現象越來越嚴重,直接導致近期市場資金緊張、成本上漲。審計署近期對地方債務進行審計,部分政府債務超出國際警戒線,在大規模圈地開發等發展模式下,隨著債務到期和開發收益不足等影響,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正在加大。

(二)2014年河南經濟運行環境分析

1.有利條件

(1)國家戰略紅利逐步顯現。2013年3月,國務院正式批復《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發展規劃(2013~2025)》,這是繼國家糧食核心區、中原經濟區之后,河南又一個上升為國家戰略的發展規劃。在這一規劃中,國務院賦予河南省在航空管理、海關監管制度、服務外包政策、財稅政策等方面一系列先行先試的優惠政策,加上此前國務院賦予中原經濟區在城鄉資源要素配置、土地節約集約利用、農村人口有序轉移、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等方面先行先試的權利,以及國家糧食核心區規劃對河南的一系列扶持和補償政策,河南省從中央獲得的政策優惠前所未有。2014年,河南省在繼續推進中原經濟區、糧食核心區規劃實施的同時,下大力氣推進航空港經濟實驗區建設。三大國家戰略疊加,為河南省帶來了諸多政策紅利,形成全省經濟發展的重大利好。

(2)打造經濟升級版效應明顯。2013年3月,李克強總理提出了“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戰略思想,開始了中國經濟加快轉型升級的新探索。在此背景下,省委、省政府從河南的特殊省情和區位出發,提出了“打造河南經濟升級版”的戰略部署。半年來,全省不斷凝聚發展共識、認識把握規律、推動政策創新、完善考評體系,持續抓關鍵、出實招、見實效,初步扭轉了年初經濟增速回落過大的局面,全省經濟呈現出穩中趨升、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態勢。2014年,河南省將繼續推出一系列加快轉型升級的舉措,打造經濟升級版的效應將進一步釋放,成為支撐明年全省經濟發展的重大利好。

(3)產業集聚區支撐作用持續增強。近年來,河南省堅持把加快產業集聚區建設作為事關全局的中心工作,積極承接產業轉移,著力引導項目聚集,推進產業集群化發展。2013年前三季度,全省產業集聚區工業增加值增長18%,對全省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8.9%,拉動工業增長8個百分點,成為全省經濟企穩向好的“中流砥柱”。在此基礎上,河南省將對產業集聚區建設進行系統總結和部署,進一步提升產業集聚區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突出主導產業集群發展,優化要素配置,強化招商引資、產業升級、改革創新、轉移就業的主平臺作用。這些政策舉措的實施,將會形成明年全省經濟繼續向好的“助推器”。

(4)招商引資和承接產業轉移成效逐漸凸顯。近年來,河南省積極實施開放帶動主戰略,全力以赴大招商、招大商。河南開放的意識、周到的服務、優化的環境,增強了外資和國內各路資本入駐河南的信心,為河南經濟注入了發展活力。五年來,全省共引入世界500強、國內500強企業200多家,造就了電子信息、生物制藥、裝備制造、汽車等一批戰略新興產業,成為河南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支撐力量。2013年,河南新引進了南航、東航等6家貨運航空公司,新開通10條國際貨運航線,與空橋、菜鳥等一批跨國公司戰略合作不斷深化。2014年,河南省將繼續加快推進開放招商工作,抓投產、達產,抓落地、開工,抓項目引進,隨著這些項目的實施,將會形成明年全省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

(5)新型城鎮化潛力依然巨大。城鎮化是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所在,也是河南省經濟社會發展諸多矛盾的聚焦點。中共河南省委將于年內召開九屆六次全會,專題研究科學推進新型城鎮化問題。將進一步修改完善科學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指導意見和三年行動計劃,加快推進中原城市群一體化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繼續提升城鎮承載能力,推進新農村建設。這些工作的推進將會進一步帶動消費和投資增長,成為明年全省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

2.不利因素

(1)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盡管歐美、日本等經濟形勢有所好轉,但是復蘇緩慢,外需短時間內難以有較大程度的恢復。同時,我國經濟面臨“中等收入陷阱”,長期以來積累的結構性矛盾開始顯現,未來我國經濟將進入一個困難相對較多、增速相對較慢的階段。河南省資源型工業突出、重工業比重較大的特征,經濟下行的壓力尤為突出。國務院化解過剩產能的五大行業,在河南就有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四個,這些行業受宏觀環境與政策變化影響大,回升空間有限、動力不足,對經濟增長的下拉作用仍然會持續較長一段時間。而戰略性新興產業占比低,短期內還難以對全省經濟形成重要支撐。這些因素的出現對河南省2014年經濟發展形成了不利的影響。

(2)要素瓶頸制約仍未破解。一是建設用地需求缺口較大?!笆濉逼陂g,全省每年建設用地需求為60萬畝,但是新增建設用地供給只有20萬畝,只能滿足1/3的用地需求。一批技術含量高、市場前景好、投資強度大的好項目難以落地,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主要矛盾。二是資金瓶頸制約依然有待破解。目前,河南直接融資仍然不足,新增間接融資雖然較多,但主要流向大企業、房地產業和地方融資平臺,實體經濟和小微型企業貸款需求仍較難得到滿足,融資成本也有提高。三是企業用工成本上升。目前,河南專業人員和技術工人短缺,高層次技術人才尤其缺乏;同時,企業招工難、用工成本提高較快等現象也比較突出。四是支撐發展的資源環境明顯不足。河南工業結構偏重,“粗、低、重、耗”產品多,造成資源利用效率低,污染排放強度大,環境承載力不足。

(3)節能減排壓力持續增大。進入2013年第三季度以來,隨著市場需求回暖,產品價格逐步回升,企業用電量增加,工業經濟穩步回升,全省能源消費呈現穩步回升、逐步加快的運行態勢,節能降耗壓力逐步增大。同時,隨著城鎮化的加速推進,能源原材料等高耗能行業,特別是建材及相關的鋼鐵、有色等行業可能復蘇,將引起能耗、電耗增速的回升。此外,河南省節能體制機制和管理方式亟待解決和完善,有利于節能的價格、財政、稅收、金融等方面政策還不完善,節能長效機制尚未形成,市場機制作用發揮不夠,企業節能內生動力不足;在管理方式方面,政府責任重、企業責任輕,地方責任重、部門責任輕,行政手段多、市場手段少。這些都有可能給2014年完成節能目標任務帶來挑戰。

(4)改革創新有待進一步深化。隨著改革進入深水區,改革的牽扯面越來越廣,牽涉的部門越來越多,涉及的利益越來越復雜,特別是在缺乏頂層設計支撐的情況下,改革的協同性、系統性面臨更多的挑戰,下一步深層次改革難度越來越大。就河南省來說,在推進經濟發展過程中,已經遇到了土地、戶籍、社保、干部、人事、分配等諸多體制方面的障礙,這與國家的基本經濟制度相關;在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上,政府總是不自覺地伸出那只不應該伸出的手,這與國家的行政管理體制有關。在中央尚未做出改革的情況下,這些問題仍將長期困擾著我們,成為制約全省經濟發展體制性障礙。

(5)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務繁重。河南省是一個發展中的省份,民生方面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很多,廣大人民群眾看病難、入學難、就業難等問題相對突出,因而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務就異常繁重和艱巨。2013年以來,隨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省內一些傳統工業企業經濟效益下滑,工人失業增加,收入下降,給全省的就業、教育、醫療等帶來了挑戰。同時,也要看到,由于企業不景氣,經濟效益下滑,政府收入增長放緩,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能力弱化,特別是“營改增”試點行業范圍擴大,取消和免征多批行政事業性收費等進一步加大后期增收壓力。2014年,河南省仍將在社會保障上加大投入,在政府收入沒有相應增加的情況下,必然降低政府的投資能力,形成明年河南省經濟發展的不利因素。

(三)2014年河南經濟走勢展望及主要指標預測

2013年以來,積極因素不斷累積,全省經濟總體運行平穩,運行質量有所改善,內生動力持續增強。但當前宏觀環境仍然錯綜復雜,需求不足的問題尚未得到根本緩解,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經濟回升向好的基礎仍不穩固。2014年,在沒有其他大的風險的情況下,全省經濟穩中趨升、穩中向好的態勢有望持續。

1.積極因素不斷累積,穩中向好態勢有望持續

當前全球經濟總體正進入穩定但速度緩慢的復蘇期。中央政策更加強調營造公平開放的市場環境,更加注重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釋放改革紅利,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注入新動力,有助于提振市場信心和支撐市場活動。2013年9月,中國制造業PMI為51.2%,比上月提高了0.2個百分點,連續12個月位于臨界點以上。

2013年以來,在省委、省政府一系列穩增長、調結構政策的引導下,各地的投資建設力度增大,河南省傳統支柱產業持續回升的趨勢明顯。隨著新型城鎮化步伐的加快,房地產的剛性需求將持續釋放,房地產業持續穩定增長的基礎依然較好。隨著產業集聚區和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建設的持續推進,河南省承接產業轉移與轉型升級不斷加快,產業體系不斷豐富完善,企業應對復雜局面的能力也顯著增強,對市場預期的持續改善正在產生積極作用。在此背景下,當前河南省經濟企穩回升的積極因素不斷積累。一是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降幅連續3個月收窄。9月,全省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同比下降1.1%,降幅較6月收窄1.3個百分點。河南省主要產品價格多數環比上揚。截至9月20日,重點監測的27種主要工業產品中,18種上揚,1種持平。二是鐵路貨運量、周轉量降幅連續數月收窄。1~9月,鐵路貨運量下降0.7%,降幅比前8個月收窄1.4個百分點。鐵路周轉量增長0.4%,增速由負轉正,比1~8月回升1.6個百分點,增速自1~5月以來連續回升。三是重點企業生產形勢持續好轉。據重點工業企業月度趨勢調查,9月,預計正常生產的企業占89.5%,比8月提高0.4個百分點,比7月提高0.5個百分點;銷售形勢明顯好于8月的企業比重提高2.2個百分點;預計獲得訂單明顯多于8月的企業比重提高2個百分點。

2.需求不足與結構性矛盾相互疊加,經濟企穩向好的基礎仍不穩固

(1)宏觀環境有較大不確定性。世界貿易組織在9月預計2013年世界貿易增長為2.5%,2014年增長4.5%,均低于早前4月的預計。盡管國內經濟近期出現了企穩的跡象,但是回升的幅度相對有限,未來一段時期,國家宏觀政策將更加強調結構調整與升級轉型,大力度刺激總需求的可能性較小,宏觀環境將總體維持結構性偏緊的局面。在此背景下,河南省一些傳統產業將面臨嚴峻挑戰。

(2)企穩回升的基礎還不穩固。當前工業增速回升主要靠基礎性行業拉動,受宏觀環境與調控政策影響大,保持工業持續回升難度較大。2013年前三季度對全省工業拉動作用較大的前12個行業中多數為基礎性行業。其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17%,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增長14.5%,通用設備制造業增長18.2%。特別是有些行業是當前國內產能嚴重過剩行業,極易受宏觀環境與政策變化影響。在外部環境不穩的形勢下,這些行業的未來走勢將對全省工業增速產生較大影響。

(3)企業生產經營積極性不高。2013年以來,河南省企業經濟效益持續下行。1~9月,全省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下降1.5%,連續22個月下降,連續9個月低于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指數。價格倒掛直接影響企業經濟效益的改善。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面達5.2%,同比提高0.3個百分點。企業效益低位運行直接影響著企業生產經營的積極性。據調查,9月全省設備利用率超過50%的重點企業比重較8月下降0.3個百分點。1~9月,全省工業投資同比增長18.7%,增速同比回落6.3個百分點,也低于全省投資增速4.8個百分點。工業投資增速回落既對全省投資產生下拉作用,也對工業發展后勁產生了不利的影響。

(4)投資增長面臨較大壓力。2013年1~9月,全省新開工項目投資同比增長19.1%,對全省投資增長的貢獻率為26.5%,增速比上半年分別回落3個和9.9個百分點,新開工項目不足,可能對明年的投資增長帶來不利影響。同時,房地產業后期走勢充滿不確定性。2013年以來,全省房地產開發投資與銷售保持較快增長,成為全省經濟穩中回升的重要原因。但是,隨著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召開,2014年中央可能會出臺新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對房地產市場形成的沖擊不可低估。在2013年增長幅度較大的情況下,2014年全省房地產市場出現回調的可能性較大,對經濟的沖擊也顯而易見,是否會導致宏觀經濟重新下行,還有待觀察。

總之,當前宏觀環境仍然錯綜復雜,需求不足的問題仍沒有得到根本緩解,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未來一段時期,全省宏觀經濟將呈現出慢節奏、弱復蘇、會反復的區間震蕩狀態。然而,國內外環境的逐步改善、積極因素的不斷積累以及穩增長政策效應的持續發揮,仍有助于全省經濟回升向好態勢的形成。2014年全省經濟仍有望延續穩中有進的態勢,預計全年GDP增速在9.5%左右??紤]到2013年新開工項目較少,2014年保持全省工業穩步增長的難度增加,預計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速在12.5%左右。投資仍將維持窄幅波動的格局,預計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在23.8%左右。消費仍將維持平穩增長態勢,預計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8%左右。進出口將保持較快增長,預計全年出口增長20%左右,進口增長10%左右。物價水平將保持基本穩定,全年平均漲幅將維持在3%左右(見表2)。

表2 2014年河南主要經濟指標預測

三 促進河南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對策建議

2014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的第一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面對依舊嚴峻的國際國內形勢,必須保持清醒頭腦,提振精神,堅定信心,把穩增長放在優先位置,堅持穩字當頭,將短期與長期、治標與治本、疏與堵結合起來,積極應對各種復雜情況;堅持穩中求進,加大力度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不斷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內生發展動力;堅持穩中提質,讓穩增長與調結構、就業與收入、環境保護與資源節約協調推進,努力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穩中求好、穩中求優,打造河南經濟“升級版”,不斷向中原崛起、河南振興、富民強省的總目標邁進。

(一)著力穩定增長,力促經濟穩定回升、持續上升

在國際國內形勢復雜多變、全省經濟增長方式尚未形成根本性轉變的形勢下,應堅持把穩增長作為經濟發展的核心,進一步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步伐,推動經濟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上來。

1.要密切跟蹤監測經濟運行變化

要進一步加強預警監測,充分考慮各種不確定性因素可能帶來的影響,及時發現新情況新問題,及時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防止局部性問題演變成趨勢性、全局性問題,切實增強宏觀調控的主動性、預見性和敏感性,牢牢把握經濟工作的主動權。

2.深入剖析問題、科學研判發展趨勢

要進一步加強形勢分析,敏銳捕捉經濟運行中的各種苗頭性、傾向性問題,科學把控經濟走勢,要根據形勢發展變化,及時研究制定并適時啟動相關政策預案,做到見事早、判斷準、出手快,切實增強宏觀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和有效性。

3.保持投資增長基本穩定,適當控制增長節奏

穩定投資增長是穩定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要盡快啟動一批符合國家規劃要求的大項目、好項目,在政策、資金、用地、環評審批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力促項目早開工、早投產、早達產,盡快形成產能、形成生產力,增強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

(二)著力促進轉型,全力做優農業、做強工業、做大服務業

全國經濟進入了中速發展新階段,河南要充分利用當前市場需求不足形成的“倒逼機制”,把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作為突出任務,提升產業競爭力。

1.穩定農業生產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保持農業持續健康發展是穩增長的重要保障,要持續加大投入,完善農田水利設施、大力改造中低產田,提高農業抗災減災能力。繼續實施高標準糧田“百千萬”工程和農業產業化集群培育工程,在穩定提高糧食生產能力的基礎上,推進農業生產向種、養、加、貿一體化轉變。

2.鞏固工業回升勢頭

把保穩定與促提升相結合,堅持促“好”幫“差”、抓“大”扶“小”、強“國”活“民”,確保企業穩定生產經營。加大工業投資力度,著力推進工業重點項目建設,積極支持工業企業做大做強,加大技改投入、科技投入力度,使投資真正成為助推工業轉型升級的有力保障。加快工業結構調整步伐,積極推動產品精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條,不斷提高工業產品附加值。

3.加快服務業發展

加快發展服務業對于結構調整、社會就業意義重大,十分必要、十分迫切,要有步驟、有計劃地扶持服務業發展,進一步推進旅游業、文化產業和服務外包業等的大發展。要加強制造業與服務業的分工合作,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要加快發展現代物流、金融、科技服務、電子商務、教育培訓和信息服務等生產性服務行業,增強服務功能,提高創新能力。

(三)著力夯實載體,加快推進鄭州航空港區和產業集聚區建設

堅持把載體建設作為事關全局的中心工作和綜合性舉措,全力推進鄭州航空港區和產業集聚區招商引資項目落地和建設進度,發揮其引領全省轉型升級和輻射帶動作用。

1.全力以赴推進鄭州航空港綜合實驗區建設

航空港綜合實驗區建設不僅是全省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更是搶占未來發展優勢的重大戰略,要按照“打造大樞紐、發展大物流、培育大產業、形成大都市”的要求,加快推進綜合交通樞紐建設,發展現代物流及相關服務業,以航空制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精密機械等航空偏好型產業為重點,積極對外招商,特別要注重引進行業龍頭企業。加強研究力量,全面展開中國(鄭州)自貿區申報工作,爭取設立汽車、醫藥等進口口岸。全力推進跨進貿易電子商務服務試點,積極爭取國家政策支持,早日形成跨境電子商務經營規模。

2.依托產業集聚區、商務中心區和特色商業區打造產業集群優勢

嚴格落實產業集聚區考核評價辦法,加大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推動各地產業集聚區圍繞產業鏈圖譜,以發展高端、終端和高附加值產品為核心完善主導產業鏈條,同時大力開展針對性招商,培育縱向連接、側向配套的特色產業鏈,形成產業集群優勢。以“兩區”為依托,以龍頭引進和品牌塑造為重點,推動功能整合、集中布局,同步推進交通、熱力、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使“兩區”建設盡快出形象、成規模,形成現代服務業集群發展態勢。

(四)著力強化引領,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

新型城鎮化是推進“三化”協調科學發展的突破口,是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所在,也是全省經濟社會發展諸多矛盾的聚焦點,必須強化其引領作用,全面落實中共河南省委九屆六次全會精神,加速推進三年行動計劃。

1.新區建設要提速

鄭州、洛陽、焦作、開封等城市新區要加快綜合交通、污水垃圾處理、供排水、供熱供氣、生態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功能,引領產業轉型升級和人口集聚。

2.加快推進中心城市組團式發展

加快中心城區與城市組團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重點抓好中心城區與城市組團間快速通道和快速公交系統建設,推進具備條件的中心城區骨干道路向組團延伸。

3.持續推進鄭州都市區建設

圍繞建設“三大一中”和“兩區兩城”的目標,以交通道路和生態廊道建設為切入點,統籌推進都市區建設,有序開展城中村改造、舊城改造與合村并城,不斷完善城市功能,提高都市區承載力。

4.加快中原城市群一體化發展

健全協調溝通機制,全力推進“米”字形高鐵布局建設,加速城市群內人才、資金、技術等生產要素自由流動。

5.積極推進新農村建設

按照產業、新農村、土地利用、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生態建設規劃“五規合一”的思路,出臺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指導意見,有條不紊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不斷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五)著力擴大開放,加快建設內陸開放高地

對外開放是河南基本省策,也是應對復雜局面和破解各種制約最直接、最有效、最綜合的戰略舉措,要堅持以開放擴需求、以開放促轉型,打造內陸開放高地。

1.要科學承接國內外產業轉移

強化理性招商,抓規模、抓質量、抓結構,集中精力促進具有引領性、突破性、方向性的重大產業化項目。注重引資與引技、引智的結合,吸引跨國公司來豫設立區域總部、研發中心、采購中心、培訓中心,推動本地企業與外企交流與合作,融入全球創新體系,增強自主創業、自主發展、自主創新能力。

2.大力發展對外貿易

要以增強產品、產業、企業國際競爭力為導向,實施出口品牌培育、國際電子商務發展等外貿發展提升戰略,在全省探索建立外向型產業園區,推動內陸開放型產業集約、集聚、集群發展,優化全省對外貿易結構。

3.擴大對外開放領域

全面推進金融、會展、物流、電子商務等現代服務業等對外合作,鼓勵央企、外資參與國有和民營企業改組改造。支持境內外資金參與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改組改造,開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推動農業產業化、市場化、國際化進程。

4.優化投資環境

進一步下放審批權限,簡化審批程序,提高審批效率,增強審批透明度,建立健全招商引資信息處理和受理服務中心、聯審聯批中心、投訴權益保護中心等專門服務機構,全力營造親商、愛商、安商、富商的環境。

(六)著力進促改革,切實增強經濟發展活力動力

堅持以改革促發展,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按照中央確定的路線圖和時間表,深化各項體制機制改革,破除阻礙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增強全省經濟發展活力動力。

1.繼續簡政放權

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按要求和計劃取消、下放一批行政審批事項,堅持權力和責任同步下放、調控和監管同步強化,嚴格事中事后監管,同時加快推進其他具有行政審批性質管理事項的清理工作。有序推動政府機構改革,切實轉變政府職能。

2.推進新型城鎮化相關配套改革

統籌城鄉改革,重點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和戶籍制度改革,在嚴格執行土地用途管制的基礎上,促進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依法流轉,探索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

3.深化國有企業改革

加大省屬國有企業兼并、重組力度,重點做好河南煤化集團和義煤集團重組的后續工作;積極爭取央企總部加快其在豫企業發展步伐,在項目、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

4.深化金融改革

加大外資銀行引進力度,推動中原銀行組建工作,大力發展農村金融,加快發展民營金融機構,推動形成國有、股份、民營、外資、地方五位一體的金融市場組織結構。

5.繼續推進資源型產品價格改革

重點制定水資源費調整方案,完善水價、電價、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完善階梯價格制度,滿足不同群體多樣化需求。

(七)著力破解瓶頸,強化生產要素保障供應

生產要素保障是經濟穩定運行的基礎和前提,要繼續創新要素保障機制,優化資源配置,破解瓶頸制約,切實保障生產要素供應,增強經濟發展的活力動力。

1.強化資金保障

全面落實“新36條”,重點在鐵路、市政、教育等城鄉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領域,推出一批民間投資能夠參與的具體項目,激發民間投資熱情。從供需兩方面強化金融支持,引導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擴大信貸投放,督促企業優化財務狀況,策劃好項目,政府牽線搭橋,定期舉辦銀企對接會。

2.強化土地保障

堅持節約集約用地,嚴格落實城鎮和產業集聚區建設用地標準,用地指標優先考慮重點項目,鼓勵企業改擴建多層標準化廠房,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積率,同時加大閑置土地清理工作。

3.強化人力資源保障

繼續實施全民技能振興工程,加強校企合作,持續探索聯合共建、工學交替等合作模式,在產業集聚區企業開展訂單定向培訓,保障企業用工需求。

4.強化能源保障

妥善處理電網、電源與用電企業的關系,重點完善煤電互保政策,優化煤電互保機制,進一步完善促進電力發展的良性機制。繼續加大農電配網投入和改造力度,解決有電發不出、企業沒電用矛盾。

(八)著力惠及民生,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民生所指,民心所向,國運所系,越是困難時期,越要高度重視民生,要堅持民生優先,使經濟發展從民生改善中獲得持續動力。

1.落實積極的就業政策

就業是民生之本,要實施小微型企業成長計劃,扶持全民創業,促進高校畢業生、農村富余勞動力、城鎮失業人員和退役軍人就業,幫扶零就業家庭、殘疾人等群體就業。

2.全力推進扶貧開發

編制扶貧開發規劃,重點做好伏牛山、大別山、桐柏山、南太行等老區、深山區的規劃,建立省、市、縣三級財政投入扶貧開發并穩定增長機制,加大移民扶貧、產業扶貧、科技扶貧、交通扶貧力度,推動貧困地區居民擺脫傳統落后的生活方式。

3.加大環境治理力度

圍繞群眾關心的大氣、水、農村等突出環境問題,全面實施“藍天工程”“碧水工程”“鄉村清潔工程”,改善居民生存環境。

4.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

加快保障性住房項目選址和土地報批,推動廉租房和公租房并軌,支持企業積極參與城中村、舊城區、棚戶區改造,落實財政配套資金,同步建設配套市政設施、公共服務設施。

5.加快社會事業發展

持續加大義務教育投入,科學預測人口變動趨勢,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持續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加快實施一批縣級醫院、鄉鎮衛生院改擴建項目。

(原載《河南經濟發展報告(2014)》)


[1] 課題組負責人:喻新安;課題組成員:完世偉、王玲杰、唐曉旺、袁金星。

主站蜘蛛池模板: 虹口区| 洛宁县| 达尔| 娱乐| 博爱县| 东乌| 天镇县| 利津县| 平乐县| 水城县| 万年县| 玉屏| 沁源县| 墨竹工卡县| 屏东市| 扎囊县| 凌云县| 新泰市| 榆社县| 上饶县| 武乡县| 稻城县| 津市市| 娱乐| 衢州市| 望奎县| 崇州市| 马鞍山市| 万年县| 康乐县| 平舆县| 武义县| 乐陵市| 柞水县| 始兴县| 庆阳市| 沧州市| 普宁市| 石台县| 合川市| 思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