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 中國鋼鐵行業發展歷程

經過近60年的發展,中國鋼鐵工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逐步步入了成熟的發展階段。1949年,中國的鋼鐵產量只有15.8萬噸,居于世界第26位,還不到當時世界鋼鐵年總產量的0.1%。2007年,中國鋼鐵產量為48924.08萬噸,產量居全球第一,超過第二位到第八位的總和,占世界總產量的36.4%。總體上,中國鋼鐵工業發展大體上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949~1978年)為“以鋼為綱”階段,第二階段(1978~2000年)為穩步快速發展階段,第三階段(2001年至今)為加速發展階段。

(一)“以鋼為綱”的發展階段

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時,中國的鋼鐵工業基礎還十分薄弱,全國幾乎沒有一家完整的鋼鐵聯合企業,新中國成立后,鋼鐵工業開始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在蘇聯的援助下建設了鞍鋼、武鋼、包鋼等鋼鐵廠,鋼鐵工業逐步建設發展形成了“三大”“五中”“十八小”的格局。隨著“三線建設”的鋪開,在西南、西北建設了攀鋼、酒鋼、成都無縫管廠等一批新的鋼鐵企業,初步形成了新中國的鋼鐵工業格局。

考慮到鋼鐵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國家確立了“以鋼為綱”的工業發展指導方針,提出了“大躍進”“全民大煉鋼鐵”“超英趕美”等口號。因此,在這一階段中國鋼鐵工業走上了一條以追求產值、產量增長速度為目標的粗放型的發展道路。經過全國上下的努力,在這一階段中國鋼鐵工業的產量和產值都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1978年,中國鋼鐵產量為3178萬噸,占世界產量的4.5%,居世界第4位。據統計,1952~1978年,鋼鐵工業產量平均每年遞增12.9%,產值每年遞增11.8%,實現利稅每年遞增9.67%。1949~1980年中國粗鋼產量情況如圖1-1所示。

圖1-1 1949~1980年中國粗鋼產量情況

資料來源:《中國鋼鐵工業年鑒》。

需要指出的是,在“以鋼為綱”的發展指導方針下,不可避免地會遇到鋼鐵工業部門同國民經濟其他部門協調發展的問題。由于對鋼鐵工業部門的固定資產投入過大,就產生了兩面的影響:一方面在資金有限的前提下,過分地投入會制約其他工業部門的發展;另一方面由于鋼鐵工業部門的利稅貢獻同其他產業部門相比較低,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高投入、低產出”的特點,所以較高比例的投入就會影響進一步發展所需的資金積累。由于鋼鐵工業是一個資源消耗量大、能耗高的行業,這一階段鋼鐵工業的發展也占用了大量的能源。據統計,1978年,鋼鐵工業投資占中國固定資產投資的7.36%,能源消耗占整個國民經濟消耗能源量的12.97%。另外,企業管理水平低、職工積極性不高也是當時中國鋼鐵工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實際上,1970~1975年,中國鋼鐵工業已經形成了3000萬噸的生產能力,但是生產能力還不能得到充分體現。

(二)穩步快速發展的中國鋼鐵工業

在這一階段,中國鋼鐵工業發展遇到了兩次重要機遇。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為利用國外的資金、技術和資源創造了條件。1992年,黨的十四大確立了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方向,極大地激發了企業的活力。面對良好的發展機遇,中國鋼鐵工業加快了現代化建設的步伐。在這一階段,除了建設上海寶鋼、天津無縫鋼管廠等具備世界先進水平的大型鋼鐵企業外,又對一些老的大型鋼鐵企業進行了技術改造和升級,如鞍鋼、武鋼、首鋼、包鋼等。1981年,中國又與澳大利亞科博斯公司通過簽訂補償貿易合同的方式,首次實現了改革開放以后利用國外的資金和技術對鞍鋼焦化總廠瀝青焦車間的改造。1987年,國家計委批準了鞍鋼、武鋼、梅山(1998年以后并入寶鋼集團)、本鋼、萊鋼5個企業利用外資的項目建議書。通過技術引進、消化和吸收,中國鋼鐵企業工藝裝備的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另外,一些非國有企業,如沙鋼、海鑫等,也進入了鋼鐵行業并且發展迅速。同時,中國鋼鐵企業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從放權讓利到承包經營責任制,希望通過企業改革釋放強大的內在發展動力,實現了鋼產量5000萬噸和億噸兩次突破。1986年,中國鋼產量超過5000萬噸,達到5221萬噸。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現代企業制度的逐步建立,更是為鋼鐵工業的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內在動力。1994年以來,鋼鐵行業的武鋼、本鋼、太鋼、重鋼、天津鋼管廠、“大冶”、“八一”等12家企業,被列入國家百家現代企業制度試點。到1998年,試點工作基本完成,試點鋼鐵企業均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以下簡稱《公司法》)實施改組,初步明確了國家資產投資主體,理順了出資關系,建立了企業法人財產制度和法人治理結構。1996年,中國鋼產量首次超過億噸,達到10124萬噸,占世界鋼產量的13.5%,超過了日本和美國的同期產量,中國成為世界第一產鋼大國,2000年,中國鋼產量達到12850萬噸,如圖1-2所示。

圖1-2 1990~2000年中國鋼鐵產量及其增長情況

資料來源:《中國鋼鐵工業年鑒》。

(三)加速發展的中國鋼鐵工業

“十五”期間,中國鋼鐵工業更是實現了持續高速發展。2000年中國粗鋼產量為1.3億噸,2003年,中國粗鋼產量超過2億噸,2005年,中國粗鋼產量達到3.6億噸,成為全球第一個粗鋼產量超過3億噸的國家,2006年粗鋼產量達到4.2億噸,連續實現了粗鋼產量2億噸、3億噸、4億噸的三次跨越。2001~2007年,中國粗鋼產量年均增長率為21.04%,其中,2001、2003、2004和2005年這四年年增長率都保持在20%以上,2005年鋼產量同上年相比增長率更是創紀錄的高達30.42%,如圖1-3所示。同時,中國鋼鐵工業在整個工業中占有重要地位。2006年,中國規模以上鋼鐵企業實現銷售收入25735億元,在39個工業行業中居第2位,僅低于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實現利潤總額1367億元,在39個工業行業中排名第3位,僅低于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2008~2012年,中國粗鋼產量年均增長率為8%左右,2008年增長率最低,為2.35%,2009年增長率回升至13.50%,幾經經濟蕭條震蕩,中國鋼鐵業一路下滑,2012年中國鋼鐵產量年增長率僅為3.10%,雖然鋼鐵產量還是逐年小幅增長,但總體上來說,整個鋼鐵行業發展狀況每況愈下,如圖1-3所示。

圖1-3 中國鋼鐵產量及其增長情況

資料來源:《中國鋼鐵工業年鑒》。

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消費結構的升級等多方面原因致使鋼鐵的需求增長迅速,各地紛紛大力發展鋼鐵工業,鋼鐵工業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長較快。如圖1-4所示,新中國成立之初,1950~1952年中國鋼鐵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僅為40.22億元,隨后平穩增長。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在改革開放的大發展下,1986~1990年投資額達到657.85億元,1991~1995年更是突破1000億元大關,達到了1743.96億元,平均增長率超過100%,2001~2005年實現了7167.71億元的固定資產投資額。受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的沖擊,鋼鐵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速度已明顯放緩,2009年和2010年已完成鋼鐵工業固定資產投資額分別為6708.9億元和7824.2億元。“十五”期間,鋼鐵工業的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為7167.31億元,超過1949~2000年中國鋼鐵工業固定資產投資的總和。為了抑制鋼鐵工業固定資產投資過熱和低水平的重復建設,國家不斷加大對鋼鐵工業的宏觀調控力度。2003年11月,國家發改委出臺了《關于制止鋼鐵工業盲目投資的若干意見》,提出要以加強政策引導、嚴格市場準入、強化環境監督和執法、加強土地管理、控制銀行信貸等多種手段,遏制鋼鐵工業盲目發展的勢頭。2004年2月,國務院對鋼鐵行業進行了清理整頓,全國共清理違規鋼鐵項目345個,淘汰在建落后煉鋼能力1286萬噸、落后煉鐵能力1310萬噸。2005年4月,國家取消了鋼坯、鋼錠、生鐵的出口退稅;同年5月,下調出口退稅率2個百分點,停止鐵礦石、鋼坯、鋼錠、生鐵、廢鋼等產品的加工貿易;同年7月,國家發改委又發布了《鋼鐵產業發展政策》,從項目審批、土地審批、工商登記、環保等多個環節對鋼鐵投資進行控制。2006年,國家發改委再次發出《鋼鐵工業控制總量、淘汰落后、加快結構調整的通知》,要求“十一五”期間淘汰1億噸落后煉鐵生產能力和5500萬噸落后煉鋼生產能力。2010年,“強化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制,加強節能減排重點工程建設,堅決管住產能過剩行業新上項目,開展低碳經濟試點,努力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加強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成為工作主基調,以工信部2009年12月9日發布的《現有鋼鐵企業生產經營準入條件及管理辦法》為先鋒,打響了一場轟轟烈烈的節能減排戰役,對現有鋼鐵企業的生產經營從六個方面提出了準入條件。2013年5月10日,國家發改委與工信部聯合發出通知,要求科學論證產業布局,依法依規履行項目建設手續,堅決遏制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船舶等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盲目擴張。

圖1-4 1950~2011年中國鋼鐵工業固定資產投資情況

資料來源:《中國鋼鐵工業年鑒》。

另外,中國鋼鐵工業對外開放的方式更加多樣化。中國鋼鐵企業在“引進來”的同時,還進行了“走出去”的探索。首鋼還收購了秘魯鐵礦,成立了首鋼秘魯鐵礦公司,從事鐵礦開采;鞍鋼集團則收購了金達必金屬公司12.94%的股份,成為國內鋼鐵行業第一家參股國外上市礦業公司的企業;寶鋼的首個海外投資項目——與巴西淡水河谷(CVRD)合資成立的寶鋼維多利亞鋼鐵項目也開始啟動。

總體上講,中國鋼鐵工業經過三個階段的發展,已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目前,中國不僅是全球最大的鋼鐵生產國和消費國,還是全球最大的鋼鐵進出口國。中國鋼鐵工業的發展對全球鋼鐵工業的發展具有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军事| 尉氏县| 泰顺县| 枣庄市| 梓潼县| 滦南县| 阳东县| 朝阳区| 广东省| 肇州县| 甘谷县| 土默特右旗| 呼伦贝尔市| 喀喇沁旗| 北京市| 延寿县| 来宾市| 三原县| 正镶白旗| 威宁| 罗甸县| 三都| 正镶白旗| 承德县| 开化县| 泾川县| 和龙市| 灵璧县| 娄底市| 龙山县| 盱眙县| 多伦县| 历史| 张家川| 普定县| 河池市| 兖州市| 双鸭山市| 泊头市| 新昌县| 任丘市|